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寨,就是村莊的意思,外人一聽徐家寨,立馬就知道,村裡肯定姓徐的人多,長安的徐家寨有兩個,今天先說韋曲的徐家寨。

在少陵原和神禾原之間,潏河的北岸,原來有一座小村莊,叫徐家寨,別看村子小,自古享有“小江南”的美譽,是長安城南有名的魚米之鄉.

在2010年的時候,有3個村民小組,350多戶,1380多人,肥沃耕地780餘畝。以徐姓為主,還有王、孟、雷、楊等姓。

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2011年的徐家寨


“寨”字,在漢語裡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古代軍隊使用的一種障礙物,二是指古代駐兵的營地,現在的村子,如果叫某某寨,大多和軍事有關,徐家寨就是如此。

村子建於北宋,距今900多年,北宋的史書記載,村子叫張王村,估計當時村裡姓張和姓王的人最多。

到元朝時,社會動盪,後來朱元璋又鬧革命,戰亂四起,各地的戰火影響經濟民生不說,還使人口銳減,很多村子幾乎都空了,沒人種田,大片大片的農田都荒蕪了。

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2018年的徐家寨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把軍隊打散,分為千戶、白戶、總旗、小旗等編制,差不多就是1100人、110人、50人、10人的小隊,駐紮到村莊,由軍隊接管荒廢的農田。

朱元璋的這個辦法,和以前講四府村時,說起的唐代府兵制有點像,都是戰時當兵,平時種糧,朱元璋對自己搞的這個升級版府兵制很滿意,曾經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電影裡的軍營


張王村這裡也成了大軍駐紮的營地,稱為東寨,對面還有一個軍寨,稱為西寨,據說東南的水寨村,當時也是一座軍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三座大寨,幾千人在此練兵、種田的場景。

東寨的長官姓徐,這位徐長官可能很受士兵擁戴,就跟歷史上的岳家軍一樣,人們把東寨的大軍稱為徐家軍,營地就改名叫徐家寨。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0多年後的明末時,政治日漸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地都沒了,軍寨自然維持不下去了,老百姓就在徐家寨逐漸聚集,慢慢發展壯大,徐家寨就變成了一座平凡百姓生活的村莊。

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當年的韭菜地


平凡之處卻孕育著不平凡,據清代的史書記載,當時徐家寨的韭菜十分出名,這都是徐家寨人勤勞、智慧的結晶。

到近代,韋曲很多村子都種時令蔬菜、大棚菜、精細菜,供應給西安南郊一片不說,還遠銷到外地,其中以徐家寨的韭菜、韭黃、韭苔最為出名。

有人會說水寨、塔坡的韭菜也不差,但要說有歷史有傳承,都得叫徐家寨一聲老大哥,人家種韭菜都種了兩百多年了。

年紀大點的人都記憶猶新,90年代時,從五臺騎著二八自行車往韋曲走,過了潏河上的那座老橋,就是一股韭菜味,路東的地裡,一片片紅瓦罐子,都捂的是韭黃。

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吳虎鼎


特別一提的是,在徐家寨還出土過一尊“吳虎鼎”,年代之久遠讓人驚掉大牙,大約是夏商周時期,差不多就是《封神榜》那個時候,吳虎鼎現在存放於長安區博物館,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

2013年前後,隨著韋曲的城市化建設,徐家寨開始拆遷了,幾年後,一座座現代化的住宅樓,在村子原址上撥地而起,這一片修了路,通了地鐵,已經一派城市的景象,往東還在蓋,幾乎快和少陵原捱上了。

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徐家寨選房現場

西安記憶——徐家寨,古代的鐵血軍寨,如今的人文新城

徐家寨社區綠化


2018年九月,徐家寨人開始回遷,徐家寨的回遷安置算是比較順利的,前後大約五年,功德圓滿。

雖然村子沒了,但徐家寨社區還在,雖然祖輩耕種的土地沒了,但徐家寨人還在,人們從各地回家,好像預示著徐家寨的新生,好日子才剛開始。

如今,全國各地都在搞城市化建設,對咱老百姓來說,這股大勢幾不可擋,多希望有關部門,多替咱百姓考慮考慮,多辦幾件像徐家寨安置這樣順利、圓滿的好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