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生活成為新時尚 西安將形成一城兩山八水五環十廊格局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是現在和將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近日,在記者採訪中,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拆牆透綠”是變公園為公共綠地的第一步,今年是大西安綠道建設全面啟動的開局之年,未來,西安將構建“區域級-市級-區級-社區級”四級綠道網體系,將在城牆、八水、秦嶺等重要區域,建設15300公里的四級綠道網,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拆牆透綠”

亟須解決建設與管理矛盾

對於公園“拆牆透綠”的後續問題,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負責人說,開放式公園多數都是與整個城市社區共同存在的。拆除公園圍牆,既是城市發展的一環,也會面臨一些挑戰,從目前反映出來的問題看,首先要解決的是完善公園管理與養護的問題。目前,市管公園都是24小時免費向市民開放,安全、管理、維護、養護、資金投入等多種現實問題都面臨著考驗。以開元公園為例,從設計之初就將其規劃為開放式公園,景觀設計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觀賞需求,同時也考慮到了其功能性以及對於環境的影響。同時,考慮到了與城市道路、建築之間的結合,並引入第三方進行管理,有效解決了建設與管理的矛盾問題。

“拆除圍牆變公園為公共綠地的第一步,打破了公園自身與外界的割裂性。”相關專家認為,拆除公園圍牆要根據不同公園的特徵而定,如興慶宮公園裡有歷史遺蹟、生態空間,就需要把過去的圍牆變成新的、綠色通透的邊界。“拆牆透綠”並不是徹底地一覽無餘地對外開放,而是將圍牆邊界換了一種形式,換成綠色通透的邊界,並且把公園內部最值得保護的區域形成新的保護屏障,比如歷史遺蹟、古蹟遺址在公園內部形成一個專門的保護邊界。

目前“拆牆透綠”的公園多為20世紀設計並建造,受當時的園林設計思想影響,公園的圍牆區域作為邊界圍合空間的手段,多設計為密林環繞的觀賞空間或地形起伏較大的土坡林帶,這樣的空間在拆除圍牆後,圍牆區域與鄰近城市道路的景觀風貌差異過大,協調性不強,拆完圍牆後適當改造圍牆區域景觀是當務之急。對此,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負責人表示,拆除圍牆後的公園需要重新設計,用新的形式去圍合。

像新紀元公園是高新區建成之初的第一座綜合性公園,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它的邊界變成綠色的灌木和小喬木點綴形成的通透式的邊界,並且邊界又與外側的高新二路櫻花大道綠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層次非常豐富的綠色邊界,邊界中時斷時續有進入公園的入口,形成休憩的港灣式場地,也豐富了街道的遊居體驗,無形中也拓展了公園的邊界空間。

但是,對於一些公園而言對原圍牆區域景觀空間改造過大,又會破壞原有公園內部景觀空間曲折變化、含蓄婉轉的遊園氛圍,降低遊人遊覽體驗,甚至會徹底破壞有文物價值的公園空間格局。對此,西安市在把城市公園綠地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同時,適當對其進行提升改造,使其以遊憩為主要功能,並充分發揮生態、美化、防災等作用,並在此基礎上考慮歷史性公園記憶的保護,最大限度地提升市民遊覽公園綠地的趣味及遊園體驗,吸引不同人群積極使用,不斷增強市民幸福指數。

讓綠色生活方式

成為新時尚

據瞭解,在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戴宏科提交了《凝聚省市合力、加快大西安公園城市和綠道體系建設》的提案。他認為,公園“拆牆透綠”是積極落實“還綠於民、還園於民”的政策號召,為打造公園城市又邁出了一步。西安市目前擁有公園91處,建成城市綠道191.5公里。相比一線城市,西安的公園城市建設和綠道體系還比較薄弱。戴宏科委員認為,從一座城市的發展趨勢來看,加快綠道和公園城市的建設是大有裨益的。

城市綠道像是一面鏡子,能從細微處折射出一座城市的舒適程度和文明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綠道的建設不僅關係著每一個人的生態福祉,也關乎一座城市的美好未來。

近日,曲江池遺址公園改造升級完成的4.5公里長的運動綠道建成開放。改造後新增3米寬彩色膠粘石漫步道和2米寬柔軟的咖色塑膠路面跑步道,將公園區域景觀串聯起來。在柳葉新枝、春意盎然的曲江池畔,形成環繞公園的環形漫步、跑步線路。配合綠道改造,曲江池公園還對面積6.55萬平方米的綠化面積進行了提升美化,增加園藝化景觀元素及造景手法,凸顯“人在畫中游”的意境。跑步愛好者趙子晴說,現在跑道變軟了,她覺得對喜歡跑步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改善,能享受到生態綠色健康的環境。

對此,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除了公園“拆牆透綠”以外,西安市正在不斷加大城市綠道建設,並將其作為倡導城市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實踐載體,讓綠色生活方式成為新時尚。今年是大西安綠道建設全面啟動的開局之年,按照“大西安綠道體系規劃”,將在城牆、八水、秦嶺等重要區域,建設15300公里的四級綠道網,讓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不久的將來,沿著綠道去上班、沿著綠道鍛鍊身體、沿著綠道參加比賽,這樣的生活正在悄然走進你我、走進大西安。

西安將形成一城兩山

八水五環十廊格局

據介紹,西安綠道規劃以秦嶺、“八水”為生態基底,充分依託區域內豐富的自然資源、歷史人文資源以及城鎮節點,構建起“區域級-市級-區級-社區級”四級綠道網體系,把大西安建設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未來,大西安範圍內將形成“一城、兩山、八水、五環、十廊”綠道空間結構,串聯全市生態區、遺址公園、小遊園、街頭綠地,形成全域綠化體系。

兩山綠道是指秦嶺綠道、北山綠道,主要依託秦嶺、北山山體,沿登山道或現狀道路路側林帶設置,以體驗山塬之趣、山塬之美為特色,總長度約300公里。“八水綠道”是指依託渭河、灞河、滻河、灃河、涇河、潏河、滈河等河流水系,利用河堤路或水系兩側防護綠帶設置的濱水遊憩綠道,以展現優美靈動的濱水風光、塑造活力水岸為特色。通過打造“八水綠道”,覆育唐長安昔日的輝煌,八水護城的生態格局;助力西安“城牆時代”邁向“八水時代”,總長度約1120公里。

五環綠道以明城牆、唐城牆遺址、八水四河段(渭河、灃河、潏河、灞河)、繞城高速、西鹹環線生態控制帶為依託所形成的五條環狀綠道,總長度約550公里。城牆綠道是集生態休閒、文化演繹、城市展示的世界級高品質城市綠道公園。十廊綠道以十廊綠道串聯各級綠道網絡,緊密聯繫中心城區與外圍區縣,形成展現各城市組團特色的重要休閒綠道體系,綠道長度約500公里。

三級驛站構築

能玩能購能吃服務體系

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形成“能玩、能購、能吃”的三級驛站服務體系。其中一級驛站50個,主要結合森林公園、大型遺址景區、旅遊集散中心、交通樞紐、汽車驛站、大型文化體育設施設置,具有休憩、商業、公廁、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放功能,根據人流量、居住量以及地段實際情況,還可能建電影院、民宿。二級驛站69個,主要結合遺址公園、綠地廣場、交通設施設置,具有休憩、公廁、自動售賣、非機動車停放等功能。三級驛站主要結合公交站、休息亭靈活設置,具有休憩、非機動車停放等功能。

與機動車交通銜接,機動車停車場的設置將結合綠道沿線區域已有的社會停車空間,實現資源共享。與非機動車交通銜接,應遵循便捷的原則,利用綠道沿線各休閒活動場地、景觀節點、驛站設施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同時預留非機動車停放空間。與公共交通銜接,綠道出入口將鄰近地鐵站、公交站,鼓勵“綠道+地鐵、綠道+公交”公共交通慢行接駁模式。

未來,西安綠道將打造成民生之道、健身之道、休閒之道、幸福之道,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西安一位園林綠化專家說,“生態戰、人口戰、人才戰”將是城市核心競爭力。時間不等人,要搶抓“加快綠色發展”的機遇,因地制宜地把生態意識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在公園內建城市,而非在城市中建造公園,綠化美化更要“活化”,既要繁星閃爍、清水綠岸,更要鳥語花香、魚翔淺底,打造“人在城中,城在森林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家園,同時,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等生態型產業,避免使城市變成一塊密不透氣的“水泥板”。

文/圖 首席記者 趙麗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