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我們談到:因為戴高樂對“法蘭西帝國”非常堅持,傷害了希望藉此機會控制“自由法國”運動的英國和法國。英國希望藉助控制它贏得戰後一個有利盟友;美國則不看好戰後法國的復興,覺得對其進行完全控制。

因為戴高樂自身性格導致一些同僚認為其“獨斷專行”,所以,海軍首領米塞利埃將軍首先對戴高樂發動進攻,希望讓戴高樂讓出領導權。最終,戴高樂告知丘吉爾:要麼選我做朋友,要麼選他做朋友。最終,英國選擇了戴高樂。

面對1942年的失敗,美國一直在尋找合適地替代戴高樂的人選。而這時一個合適的人選走入美國人的視野。

(1)老上司逃出監獄後坐著美國的潛水艇逃到北非

這位合適的人選就是戴高樂的老上司——吉羅上將。

亨利·吉羅生於1879年,1900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因為長期在北非地區服役,因此,英美在“北非戰場”就非常需要這樣一個人:有軍事威望、熟悉北非地區。

A.和戴高樂一樣,他也是德軍戰俘。只不過戴高樂在“一戰”,他在“二戰”

吉羅將軍在軍事上的威望顯然比戴高樂要強得多。他在1939年,就被晉升為上將,“二戰歐洲戰場”爆發後,先後被任命為第七、第九集團軍司令,1940年5月在比利時作戰時成為德軍戰俘。1942年4月成功越獄。

羅斯福支持也沒用!只有戰友情無國家的他被戴高樂一擊即潰

吉羅與戴高樂

逃到法國里昂後,吉羅立刻同維希政府進行交談,希望貝當元帥等能夠對德繼續採取軍事行動。對此,貝當元帥作為軍人,出於“戰友情、上下級情”不置可否。

然而,作為納粹德國的忠心擁護者的維希政權其他人可就不這樣“有禮貌”了。部長委員會主席,也就是相當於總理的皮埃爾·賴伐爾卻對吉羅說:你的逃跑,妨礙了我們與德國的合作,你最好自己回到戰俘營裡。

因為吉羅威望較高,希特勒對於吉羅逃出戰俘營非常惱怒,懸賞10萬馬克要把他抓回去。同時,納粹德國也得到情報,吉羅逃到了維希政府控制區,要求將其交出來。

最終,維希政府解除了吉羅的軍職,很明顯吉羅已經危險了。但他仍然不自知,覺得以自己的威望和與貝當的交情沒什麼危險。

吉羅在退出軍職後,仍然希望勸說維希政權能繼續與德國人進行戰鬥。他也知道以維希政權的實力很難,他向貝當建議依賴美國人的力量去打德國人。當然,在此期間,他也與“自由法國”的代表進行了會見,但他認為戴高樂的軍中資歷和威望等,還不足以讓其離開維希政權去投奔戴高樂。

B.吉羅出逃到北非

因為美國政府一直與法國的維希政權有外交關係,英國也有,德國就更甭說了,總理皮埃爾·賴伐爾就是德國的代言人。此人在法國獲得解放後的1945年10月9日被判處死刑,15日被執行死刑。

羅斯福支持也沒用!只有戰友情無國家的他被戴高樂一擊即潰

因此,維希政權在那一時期,成為各個列強拉攏的對象,其統治地也是各國間諜爭鋒鬥勝之地。對於吉羅這個人,美國也很重視。

當時,羅斯福想替換戴高樂,覺得他是個“備選人之一”,便派遣駐維希方面的美國外交官勸說吉羅逃到北非。同時,為了吸引這位軍人蔘與,美國間諜外交官們告知他:不但吉羅可以依靠美國地支持去和德國人繼續戰鬥,為了自己的“軍人榮譽”而戰。還可以擔任盟軍的總司令,指揮所有北非盟軍。

吉羅一聽非常高興,覺得依靠美國人是自己發揮力量的最佳時機。很顯然更,吉羅過高地估計了“法蘭西”的威望和自己的威望。盟軍司令會讓“亡國敗軍”之將擔任?吉羅也是夠“厲害”的。

對於美國人的狡猾,吉羅也是有所準備的。在等來了羅斯福同意吉羅所提的諸項要求,並簽了名的文件後,吉羅答應美國前往北非地區指揮作戰。

11月5日夜,在美國特工幫助下,吉羅乘潛水艇離開維希政權控制權。

(2)只懂軍事不懂政治,一切都白搭

11月8日晚,維希政權的總司令達爾郎海軍上將與美國人墨菲,達成阿爾及利亞停火協議,盟軍開始在北非登錄。

羅斯福支持也沒用!只有戰友情無國家的他被戴高樂一擊即潰

貝當

到達北非後的吉羅知道上當了,但跑都跑出來了,想回去?不可能。明知被耍也要裝作不知。

盟軍總司令是艾森豪威爾。就是法國北非地區的總司令也很難是自己了,因為,有個現成的總司令。很顯然,掌握實際軍權的達爾郎與享有歷史威望的吉羅之間,誰更重要不言自明。所以,11月9日,迎接吉羅的維希政權在非洲地區的將軍們、總督們對其並不友好。

A.德軍控制維希政權,維希在非洲的軍隊宣佈對的宣戰

11月10日,達爾郎宣佈非洲殖民地停止抵抗盟軍。對此,納粹德國立刻做出反應,11日,德軍佔領維希政權的法國控制區。達爾郎在北非宣佈:自己將成為“法國最高專員”並組織了相關機構,由此,又成一個“流亡政府”出現。

這時,英國開始擔心局面可能失控。如果法國內部的戴高樂、吉羅、達爾郎三方勢力展開內鬥的話,問題就麻煩了。因此,丘吉爾和羅斯福之間為此展開磋商。

最終,羅斯福下令:達爾郎成為法國在殖民地的首腦(除突尼斯外的所有殖民地),吉羅為法國駐非洲部隊總司令。

此時的戴高樂,已經將“自由法國”改為“戰鬥法國”。對於以上動作,戴高樂心知肚明。他對英、美與達爾郎地合作表示抗議,說英美與維希政權的惡魔在合作。

羅斯福支持也沒用!只有戰友情無國家的他被戴高樂一擊即潰

皮埃爾·賴伐爾(1883年6月28日-1945年10月15日)

羅斯福聽後反脣相譏:只要能把巴黎交給我們,就是比達爾郎更邪惡的賴代爾都可以合作。

“戰鬥法國”也需要英美地幫助,能咋樣?戴高樂要做的只能是儘快壯大自己的實力,如此,才能不被各方忽視,讓自己成為可有可無的人。

在丘吉爾默許下,戴高樂等人開始利用電臺不斷地揭發達爾郎與維希政權的聯繫,並聯絡法國國內的各種勢力反對達爾郎。

這時,戴高樂和法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抵抗組織聯合發表綱領,雙方將緊密合作進行全民起義。戴高樂向丘吉爾、羅斯福更展示了一種情況:如果你們再繼續玩火玩下去,我只能投奔蘇聯了。

果然,羅斯福有些轉變態度。

B.吉羅不懂政治,羅斯福很喜歡

到了12月19日,“戰鬥法國”派出達斯蒂埃將軍來到阿爾及爾和各路人馬見面、交流。更重要的是,他見到了自己的弟弟亨利,兄弟相見被人懷疑、監視的力度就小了。亨利正是幫助吉羅逃出維希政權的“五人小組”的成員。

湊巧的是,因為對“投降者”的憤恨讓法國的抵抗人員憤恨,12月24日,也就是達斯蒂埃返回倫敦的那一天,一位20歲的學生、亨利的擁護者槍殺了達爾郎。

法國在北非地區的最高領導者的位子兒空了下來!羅斯福立刻把“候補隊員”吉羅推了上去。

戴高樂這時也希望與吉羅上將見間面商量一下:如何提高法國地戰鬥力,如何在一個臨時政府地指揮下大家一同抵抗德國、解放法蘭西。

羅斯福支持也沒用!只有戰友情無國家的他被戴高樂一擊即潰

26日,在艾森豪威爾地全力支持下,法蘭西帝國委員會會議“一致”通過:委任吉羅為法國在非洲的最高專員、陸海空三軍總司令。

得到委任後,吉羅認為:作為一名大將,他完全有資格指揮戴高樂准將和他的“戰鬥法國”,以及一切準備和德國作戰到底的人。

他也認為:沒有美國,我們就不可能恢復我們的軍隊,而我們是靠軍隊來複國的,因此,與美國合作是最關鍵的工作。

吉羅在還認為:號召維希政權反抗德國是一項重要工作,貝當元帥仍然是我們的領袖,我們應該去解救我們的祖國和我們的領袖貝當元帥。

下文提示:

戴高樂看到吉羅的表態後,想必心中會笑:這個腦袋裡只有軍事沒有政治的老上級呀!只有戰友情沒有國家情,你必敗無疑!

戴高樂三樓觀點促法成五常,丘吉爾三環外交保英戰後發展

三位一戰戰俘的不同人生,戴高樂爬得最慢但卻改變了世界

1942年戴高樂輕鬆擊敗丘吉爾,1943年迎戰羅斯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