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記,為什麼無印良品在中國和在日本是兩幅面孔?

無印良品 日本 傢俱 優衣庫 泛家居網 2017-05-13
變臉記,為什麼無印良品在中國和在日本是兩幅面孔?

在中國,無印良品是消費升級的中產階級消費品,一套純棉床品最便宜的售價在人民幣500元起,一個玻璃杯子售價在人民幣100元左右,一個勺子也得30塊。這樣的售價讓無印良品在中國屬於一種“有調調”的生活階層。中國的無印良品,你可以在中檔以上消費商場中找到它們的身影。

那麼你能想到嗎,在日本,無印良品是國民產品,從白領到普通的家庭婦女,都可以購買的大眾品牌。這其中當然有稅率和國家對於中國產業的保護政策,但是,無印良品的產品針對中國的定價策略其實也存在一定的心機。就比如同樣一套DNA產品,在中國和日本,有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面貌。

變臉記,為什麼無印良品在中國和在日本是兩幅面孔?

為什麼?

1

2008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並開始擴張,中產階級消費熱潮開始升溫,大家將更多的關注投注在奢侈、精緻、品牌等以炫耀為核心的消費理念之上。而此時無印良品出現了。它的出現,彷彿一股清流,潺潺的改變著人們對於消費理念的執著。其實,從1980年代開始到今天,無印良品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而中國和日本的時代特徵又有些相似,同是歷經磨難的民族,不同的是,日本已經位列發達國家,而中國,還處於發展中。尤其是改革開放,讓閉塞許久的國人初接觸到“洋品牌”,內心的那種興奮,似乎無法抑制。

2002年,優衣庫進入中國;2006年,西班牙zara進入中國,2007年,HM進入中國。而2008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它的進入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懶人沙發,在講究坐有坐樣的中國,懶人沙發似乎有些異類,但 這並不妨礙它在中國鋪天蓋地的流行起來,緊隨其後的超聲波香薰機,微粒子頸枕以及壁掛CD機···無印良品展現了一種被照顧到無微不至的生活方式。這種將工業設計與生活理念相結合的模式讓國人耳目一新。

而無印良品的心機就是:只要你在MUJI買了一隻筆,就有機會成為MUJI的更高消費單次的人。除此以外,無印良品打造的是一種有距離的消費體驗,一種稀缺而高級的感受,身邊的妹紙常言:無印良品就是性冷淡品牌,性很誘惑,卻待你冷淡。而距離產生美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

還記得初次走進無印良品的感覺:原木色的設計,紅色醒目的LOGO,簡單大方的陳列與有條不紊的工作人員,沒有人尾隨介紹,只有彬彬有禮的道謝與指引…注重細節,精緻,就是無印良品給予進店買主的感覺。這樣的安排也讓無印良品有底氣將進入中國的產品價格調高至日本本國售價的1--1.2倍。

2

無論無印良品的“定價”與“值不值”的問題討論的有多麼熱烈,都不妨礙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基礎定價高於日本10%--30%。儘管在2014年,無印良品已經進行了5輪調價。這應該和無印良品本身的商業策略有關,而不僅僅是物流和店鋪的影響。早稻田大學商學院 2013 年關於無印良品開旗艦店的一篇論文就有提及:“把海外市場的價格維持在日本的 1.2~2 倍”,這是無印良品一直以來的價格策略。這不僅僅是針對中國。

可能沒多少人知道,在日本,無印良品的slogan是“因為合理,所以便宜”以及“便宜是有原因的”。因為在中國,你基本看不到這樣的標語。因為它並不想在中國做一個便宜的品牌。

良品計畫的社長鬆崎曉在一次訪談中曾經說:“我認為正是由於保住了品牌形象,才有持續的利潤。”

在中國市場,無印良品零售店鋪雖然在增長,但是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同店銷售從 2015 年第一季就在放緩。當時它的同店銷售額達到了它在中國市場歷史上的最高值——38.6%。而後一直在下滑,2015 年第三季度跌回了單位數。在2016 年第三季度(2016 年 9 ~11 月)中,它的同店銷售增長只有 0.8%。前三季度總銷售額增長也放慢了,僅有 3.6%,這說明無印良品幾乎是依靠開店在拉動業績了。2017年4月12日,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發佈截至2017年2月的2016財年財報。財報顯示,2016財年,良品計劃全年營收3332.8億日元(約合209.7億元人民幣),較2015財年上漲8.4%。其利潤為382.8億日元(約合24.08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11.1%。

與此同時,無印良品的官網上還在宣佈新店開張的消息:海口、南昌、銀川、株洲、蘭州……這些二三四線城市都是無印良品新入駐的市場。

在二三線城市,無印良品依然象徵著是更“高級”的生活方式,它往往和一些“輕奢”或者至少是中檔品牌開在一起,比如說在重慶,它附近的店鋪就有G-STAR ,MISS SIXTY。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升級才剛剛開始,尤其是在居家用品、生活雜物和傢俱上,這是無印良品的機會。

3

在“定價體系”上,無印良品在中國與日本的確有不同的策略。很多消費者覺得無印良品比優衣庫更高檔一些,原因是它更昂貴,是設計師品牌,其實不然,這只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表現而已。相比於在日本的定價,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定價更為複雜,摻雜了包裝,物流,地域,倉儲等因素在其中,在 2014 年 10 月第一次新定價之前,它的大多數產品一直以進駐之初的匯率(1 元兌 12~13 日元)為基礎設定價格,價格基本上都是用日元直接除以 10。實際上,在2015年,人民幣對日元基本就已經穩定在了1:20,也就是說,不考慮稅費,僅考慮匯率,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價格是在日本的2倍。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在中國售價 1000 元人民幣(日本售價 10000 日元)的木板凳——在知乎上,“這個板凳為什麼定價 1000 人民幣”是關於無印良品的話題中最受熱議的一個。根據在大阪生活工作的知乎網友“宿海君”推算,1000 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普通消費者月收入的五分之一,而 1 萬日元相當於日本消費者月收入的 25 分之一。

“日元價除以 10 ”的定價方式被討論得很多,後來無印良品索性就不把日本價格標到產品上了。

值得指出的是,無印良品價格中又捆綁著選址和店鋪形態的問題。

在中國,無印良品往往是和中高端的商業地產項目綁定在一起。 比如說,無印良品最早進駐的一批商場和購物中心有:大悅城、萬達或者太古,位置一般都是城市的一級商圈,近幾年才擴展到二級商圈的位置。這樣的配置、租金決定了它成本會更高。

在日本,它的形態更多樣一些。除了購物中心的店鋪,它還有路邊店、街邊獨棟房子為無印良品的店鋪;有地鐵站內的店鋪(KIOSK),據說是專門為上班族和學生設計的,通勤時缺了什麼可以及時補上(最近他們關閉了這一業態);在全家便利店裡面,無印良品還有自己的櫃檯(它和臺灣的 7-Eleven 也有這樣的合作)。 起碼就地鐵站內店鋪和便利店內櫃檯來看,它展現的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形象。

(本文是由泛家居網整合於好奇心日報、億歐網以及網絡信息,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於我們聯繫:023-63892290)

聲明:本平臺發佈內容,凡註明“泛家居頭條”的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轉載請署名“泛家居頭條”及微信號fanjiajutt。本平臺轉載信息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行業傳播,若涉及侵權事宜,請及時與本平臺聯繫。歡迎猛烈爆料,新聞熱線:023-6389 229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