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刷微博的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吳亦凡28歲了,年近而立,紅得發紫的蔡徐坤,卻才20剛過。

好比他們的粉絲,95後酷愛吳亦凡,00後鍾情蔡徐坤。

其實,從全民網民的角度講,這場流量戰爭已經不是兩家之爭,而是兩撥粉絲、兩種相似意識形態在微博上的對立。今天大碗寬面的公佈,讓吳亦凡不動聲色地將了軍,這場戰事,也算進入了充滿變數的中場。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借用知乎上Remi今天非常熱門的一句話:醉鰻之意不在面,在乎山水之鯤也。

要詳談起這場中場戰事,還得從鮮肉市場的發展與流量戰場的形成開始。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鮮肉,字面之下,能讓你輕鬆聯想到美好的膠原蛋白。

肉市從來都是人才輩出,前有陳冠希傲視香港,後來TFboys花季出道,從奶油小生、到偶像小鮮肉、到今天的小奶狗、小狼狗、練習生……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從外貌上看,他們都具有強功能性的特點,年輕、帥氣、精緻、有錢、屬於女性午夜夢迴時白馬王子的模樣,也像直男們夢想中二十歲就能在新天地轟響邁凱倫的樣子。

討論一個現象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溯源,他們從哪來?

現代人對男性藝人的視覺追求,奠定在滾滾塵埃之下,演藝界再怎麼變,也還是脫不開大眾的審美情趣,時代的剛需決定了市場,市場決定了供給,一切都是由意識形態與經濟環境引導的。

我們從歷代風風雨雨的全民偶像就可見一斑:

70年代,英雄主義當道,保爾柯察金的鋼鐵精神打破壁壘;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80年代思想解放,人們追逐崔健的自由,試圖逃離人潮人海;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90年代香港江湖風吹過,大陸出人頭地者推崇周潤發、鄭伊健這些社會大哥;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新世紀經濟逐漸繁榮,靡靡之音如飛輪海、至上勵合等洗剪吹相繼出世;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奧運之後,出口轉內銷流行,在中國嶄露頭角的吳亦凡、鹿晗等頭班車小鮮肉在QQ空間裡開始了佈道;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直至今日的互聯網時代裡,我們看到一邊是中產熱愛的經濟適用黃磊系,一邊則是蔡徐坤吹出的奢侈流量泡沫。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縱觀全局,都有一個符號價值存在其中,比如鋼鐵、英雄本色、江湖風雲、全民發財等等。

人們都追逐著富有相應符號價值的偶像,時代的流水線上隨著經濟的繁榮,產出一個又一個發光體,文化鐵錘鑄造的雕像永遠能讓少女面紅耳赤,少男看到夢想的模樣。

既然小鮮肉都是時代的訴求,偶像們各自扮演一塊,粉絲們也各取所需不就好了,井水不犯河水,一起發財多好。那為什麼這次凡凡的面要大發坤難財呢?

這就要說到流量戰場的形成了。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時代在發展,不變的是偶像,變得是追星方式

曾經追星簡單而單純,男孩們偷穿爸爸的西褲皮鞋在夕陽下跳著太空步;女孩們用手手抄抄歌詞,像夏雪多買幾張海報掛在閨房裡就是一種幸福了;可能你爹喜歡葉倩文,就導致你的名字就叫X倩文;可能你媽喜歡劉德華,你就叫劉XX,然後從小被告知你的親生父親就是華仔。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說到底,追星的方式變了,人們從單純喜歡偶像,崇拜偶像,朝著偶像努力,便成了宣揚偶像、維護偶像、將偶像處於自己的保護下,似乎偶像活得越好,自己活得也越好,這就是互聯網追星的毒藥——參與感。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過去偶像過得怎樣,要費盡心思去打聽,當微博砍掉了信息壁壘後,你能通過照片、視頻、文字,直接地參與到偶像的生活中,你的關注、點贊、轉發被賦予了非一般的意義,也就是千萬假數據的由來。

追星者將自己的遺憾或是夢想,通過互聯網代入這個光芒萬丈的驅殼中,集結眾人之力,將他高高捧起,活成“我想要的樣子“,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變得佛系。

這其實就像是旅行青蛙,蛙爸蛙媽們用著吃外賣省下的工資,以瘋狂充值來製造了一個緩衝角色,我過得差點沒關係,把力量借給你,你去鮮花、海島、香檳、法拉利,我刷刷微博便欣慰了。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流量戰場和口水戰的形成,正因為這份過強的參與感與表現欲。


人們總是以為自己是對的,而不同意自己觀點的人,就一定是錯的。由於同一段話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我們便有意無意地對那些反對自己的言論進行最不合理的解釋。只要把對方的觀點解釋成很愚蠢的那種,這樣我們反駁起來,就很輕鬆了。《拔起邏輯之劍》


同時,直男們一直玩梗的“多努力”,也得到了解釋。

當你在鄙視Skr或Ikun的偶像時,對粉絲而言如同在diss自己的親人、愛人、甚至就是其精心培養的本我,“你罵我老公,我抄你全家”的惡劣行為正源於這個動機。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除此之外,Skr與Ikun的爭霸,可以說是兩個年齡段的網名,在互聯網上的反覆搏擊。

吳亦凡出道時,95後剛剛完成《小時代3》的洗腦,初戀女友眼裡閃著星星說:“片尾曲是Kris唱的。”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我和兄弟面面相覷,誰是Kris?為此,她發了條微博diss我。

“我們說好不分離“響起時, 我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等那段青澀煙消雲散後,又覺得”風吹雨成花“還有點青春的小尾巴。

後來吳亦凡剃了發,接受了馮小剛的”招安“,攜手李易峰在《老炮》裡本色出演,那一抹光頭,讓質疑他的人開始刮目相看。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中國有嘻哈》之後,互聯網對吳亦凡的資歷口誅筆伐,其剛烈的迴應鬧了不少笑話。但他至少接受了真實世界的既有規則,認得清現實,嘗試著用作品、實力、來證明自己。

正如《大碗寬面》的歌詞:

有時生活特別累,別饞大碗麵別流淚。這碗大!!!千萬別虛榮心作祟。


長大的吳亦凡,站在成年人的視角來回敬今時今日網絡的主力軍:”你別虛榮心作祟。“

98生人蔡徐坤不太一樣,他紅得太快,比火箭還快。

整個2018年被他索取,騰訊娛樂白皮書上,他雄踞榜首,他刷新了所有偶像在中國能創造的數字奇蹟,無論是千萬級微博粉絲還是超級話題,蔡徐坤超過了前輩們的所有里程碑,成為中國速度的一個標誌性人物。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既定的規則逐漸被蔡徐坤的紅衝散,個人練習生出道,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靠著話題、綜藝、資本力量,蔡徐坤被商業和流量推上了變現的道路。

很少有人能在20歲就被推上時代的舞臺,00後們則咆哮著為坤坤打電話,這是他們的話語權代言人,是他們接管流行文化麥克風的機會,年輕人,總歸是焦急地向上一輩證明自己,奇怪的是,回家過年問著弟弟妹妹喜不喜歡蔡徐坤,他們總笑而不語。

蔡徐坤被推到鏡頭前,穿著揹帶褲,動作尬尷而勉強地運球。我們開始嘲笑他的笨拙胯下運球,賣弄地轉球以及強行嫁接的舞蹈,人們毫不避諱的惡搞他、嘲弄他、不理解他。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吳亦凡或許真的挺喜歡打籃球,他有正品球衣,踏上專業球鞋,上籃的時候眼裡有點櫻木花道的堅毅,落地甩動頭髮還有那麼些流川楓式的瀟灑。


吳亦凡與蔡徐坤,鮮肉們的中場戰事



年近而立的吳亦凡面對嘲弄,選擇接受規則,用作品說話,給粉絲們、給世界的大多數一個交代:”《大碗寬面》能讓你開心,這確是我本意。“

剛剛成年的蔡徐坤,看著滿屏的詆譭與鬼畜,他再紅也還是個20歲的小哥,和B站鬧鬧脾氣,不服來乾的律師函也是蠻爺們兒的。

兩人的中場戰事,就像是一個歷經成長、失戀、高考、畢業、工作、成家後的自己回過頭去,看當年《小時代3》電影院裡自己,自然忍不住罵上一句:SB。

但,看看鏡子,又覺得今天的自己,有那麼點油膩。

”以前有個吳亦凡我們沒有珍惜,直到現在出來個蔡徐坤我才追悔莫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