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武俠 梁羽生 楊露禪 陳長興 金庸 文化學者羅志淵 2018-11-28
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一九五四年初,香港武術界的太極與白鶴兩大門派囿於門戶之見而發生爭執。他們先是在報章上脣槍舌戰,互相攻訐;都認為自家功夫好,對方不在話下。弄到後來各不相讓,怨憤難消,索性簽下一張“各安天命”的生死狀,由兩派的掌門人比武打擂,一決雌雄。時間定於元月十七日下午四時;因香港法例禁打擂臺,地點便約定在一水之隔的澳門。

消息傳出,恰似平地裡一聲響雷,致令港澳兩地的居民奔走相告,群情鼎沸。對過膩了那種日復一日單調平淡生活的人們來說,這實在是一樁頗富刺激性的事情。

當地新聞傳媒更是不失時機地抓住此一熱門話題,連篇累牘地給予詳盡的報導。

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梁羽生·陳文統

香港《新晚報》有一名副刊編輯叫陳文統,年近三十歲,是一位能文之士。他平日好讀中國古代和近代武俠小說,每每談起那些奇俠異士刀光劍影的故事來,總是繪聲繪色、津津樂道。何況現在身逢有武林高手比試功夫呢。雖然“吳陳比武”事件是由港聞版負責報道的,與陳文統所編的副刊無關;但他也好像被捲入漩渦一樣,與同事們談得口沫橫飛,興奮不己。後來也成為武俠小說大師的金庸,就是這些同事中的一個。

此次擂臺即將出場的對手,一是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五十三歲;一是白鶴派掌門人陳剋夫,三十五歲。從報上所登照片看,吳公儀慈眉善目,沉穩平和;陳剋夫年輕力壯,神采奕奕。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武術門派,也都是是源遠流長,聲名顯赫。

年輕的陳剋夫,原是廣東臺山六村人氏,說話帶有濃重鄉音。他身高約一米八三,體格魁梧雄壯。習武之前,陳剋夫曾在廣州培正分校攻讀。後入廣州體育專門學校學習體育,同時還練習西洋拳術。據云年幼之時,他也曾學過洪家的武術功夫。陳剋夫學練白鶴拳,是自他與鄺本夫相遇之後開始的。鄺本夫是白鶴拳傳人吳肇鐘的得意門徒。若由陳剋夫最初向鄺本夫習拳而論,則陳剋夫可說是吳肇鐘的徒孫一輩了。可是此後,陳剋夫成為吳肇鐘的誼子。吳視之甚重,親自向陳剋夫傳授其白鶴拳的真訣。如此一來,陳剋夫便與鄺本夫一道,再加上另一個師兄陸智夫,成為吳肇鐘的嫡系高徒,即白鶴拳“三夫”是也。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不久,陳剋夫由內地來到香港,曾在青山“國民大學”做過體育教練。因當時他年紀很輕,大家都叫他“師傅仔”,其真名反而被人遺忘。過了十餘年,至此次參加比武打擂臺之時,陳剋夫搖身一變,已是澳門泰山健身院的院長。其父是澳洲華僑,與其子女和兄弟均在澳洲居住。陳剋夫的母親雷鳳屏,是一位短跑健將。

吳公儀是太極派名手吳金佑之孫。而這位吳金佑,卻是得過楊派太極始祖楊露禪之“真傳”的。該派拳術傳承的過程,頗富傳奇色彩。

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吳公儀

楊露禪有許多故事,散見於各種裨官野史當中。三、四十年代的武俠小說名家白羽,更以《偷拳》一書,對楊露禪的事蹟作了十分生動細緻的描述。

相傳河南陳家溝的太極拳天下聞名。楊露禪少年好武,一腔熱血跑到陳家溝,意欲拜在該派舵主陳長興門下學藝。不料太極拳門閥極嚴,除陳家子弟外,決不輕易傳諸外人。楊露蟬吃了一回閉門羹,連陳長興本人的面也未見著,只得怏怏而歸。

數年之後,楊露禪登門拜師的經過早被陳家溝的人們所淡忘。有一天,正是隆冬時節,陳長興按慣例早起操練太極行功。出得門來,但見四野皚皚,積雪沒脛;惟有自家門前已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陳長興心生詫異,便想弄個水落石出。次日絕早,陳長興趕出門來,卻見一名衣衫襤褸的瘦漢正頂風冒雪,清掃門庭。陳長興連忙喝問,那人卻咿咿呀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原來是個啞巴。通過連比帶劃的手勢,陳長興方約摸弄清,這名啞巴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晚間睡在陳家門簷之下,自思無以為報,便持帚掃雪,略表謝意。陳長興見此人誠實可靠,遂收作家傭。

歲月悠悠,時間一晃又是數年。某一天夜晚,陳長興帶領陳家子弟在大院內操練拳術,忽然發現牆頭有人窺看。眾人大怒,奔起擒捉;此人正是那名啞巴家傭。但他先前那副瑟縮委瑣的模樣早已一掃而光,身勢動作卓爾不凡,頗有陳氏太極的招勢。他不再裝啞,而拜在陳長興面前一表心跡。原來他就是楊露禪,因愛慕陳氏太極,不惜屈身為傭,冒死偷拳。陳長興聽後大為感動,遂正式收他為徒,悉心點教。

楊露禪勤學苦練,奮發圖強。其後他將太極拳術發揚光大,成為一代武林名家。據文獻記載,楊露禪學成之後,曾受陳長興之囑,到京師闖字號。當時雲集京城的各派武師和肅王府的高手,先後有數十人與楊露禪比武。楊露禪恐其手力過重,失手傷了人命,每於賽前令人在場地四周支起大網,以防不測。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揚;但武藝高強,身手不凡。那些剽悍魁梧的對手,往往較量不過幾個回合,便被楊露禪單手舉起,拋至數丈遠的保護網上。僅有形意拳的董海公,與他打了個平手。

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楊露禪

楊露禪後來將技藝傳給兩個兒子楊班侯和楊健侯。楊班侯曾被聘為肅王府的武技教師。慕名來學的武士竟達三千人。楊班侯因恐那些武士學成後,成為清廷鷹犬,不願真心傳授。遂一方面把太極拳的圈子放大,使之只能強身,而不能應敵。一方面在和徒弟過手之時,把他們打得頭崩額裂。這樣一月之後,三千武士就少了一半,最後只得三人不畏艱難,還敢跟他學技。其中最堅毅的就是吳全佑。

楊班侯後來因事還鄉,轉請老父到肅王府去替他傳授。楊露禪一看吳全佑的拳法,知道兒子的用意,大不以為然。因為他自己是千辛萬苦學來的本領,所以最愛別人苦學。而且以為太極不當為一家之祕,好像以前陳家溝的不傳外姓一樣。楊露禪於是不避隱諱,傳了吳全佑真正的本門工夫。

吳全佑後來把自己的一身功夫傳給兒子吳鑑泉,吳鑑泉又傳給他的兒子吳公儀。而這位吳公儀,就是此次比武中太極派的主角了。

吳公儀和陳剋夫的生平事蹟及武學淵源,港澳兩地的報章差不多每天都有報導。讀者樂此不疲,爭相傳閱,令這段時間的報紙銷量大漲。

《新晚報》也不例外。該報總編輯羅孚遴選精幹人馬,馬不停蹄地採寫新聞;同時派出記者駐紮澳門,現場觀察和報導相關動態。負責港聞版的編輯更是全力以赴,闢出大量篇幅刊登該類文章和有關特稿。

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臨近比武的時候,香港居民爭先恐後湧向澳門,意欲一睹本次千載難逢的打擂盛況。特別是開賽前一天晚上,由香港開往澳門的“德星”號客輪,旅客多達一千三百餘名。全船上下,宣佈“頂櫳”;大艙和尾樓內,席地而坐者大不乏人。如此熱鬧景像,已打破港澳交通的歷史紀錄。次晨該船抵達澳門靠岸時,因潮水大退,船身曾一度傾斜,險像環生。結果只得用跳板搭上第三層船艙,乘客循此魚貫而下,有驚無險。

澳門的大小旅店,則差不多全部掛起“免戰牌”。《新晚報》的特派記者在營地大街碰見兩個“香港客”。他們因找不到住宿之地,只好踽踽漫步聊過長夜。其中一人喟然嘆曰:“時至今日,方知無家可歸之苦了。”更有許多人無處可宿,索性到“高慶坊”、“快活樓”等通宵賭場一試身手。不過他們並不下大注,只是撒些小錢“泵泵擦”,藉以消磨長夜。

與本次比武直接相關的太極和白鶴兩派人馬,都下榻在澳門的“新新酒店”。故而出入其門者,多是些糾糾武夫。許多香港觀眾抵埠後都想住進此間酒店,希望能一睹拳師英姿。這使該酒店內連通道上都擺滿了臨時應急的帆布床。有後來者問侍者:“還有空房間嗎?”答曰:“只剩下沖涼房啦!”

打擂這一天是個星期日。當天的《新晚報》有一篇特稿,以“兩拳師濠江顯身手”為題寫道:

港澳萬人矚目的兩派拳師比武,今天下午四時就要在澳門擂臺正式上演了。當讀者們讀到這篇東西的時候,也許正是澳門擂臺上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呢!這次太極派拳師吳公儀和白鶴派拳師陳剋夫,自“隔江罵戰”演至“正式登臺”。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有的“買”陳剋夫必勝,理由是陳剋夫少年力壯而吳公儀則已英雄垂暮;有的則“買”吳公儀必勝,理由是太極拳講的是“借力打力”,“四兩拔千斤”,並非是以力服人的。吳公儀有幾十年的工夫,已經爐火純青,又哪怕你少年力壯?兩派議論,各有理由。好在誰是誰非,自會有事實答覆。

根據《新晚報》派駐澳門記者的現場採訪報導,本次賽事原已定名為“吳公儀與陳剋夫國術表演暨紅伶義唱籌款大會”。大會副主任委員何賢在接受該名記者的專訪時稱:他之所以出來主持此次活動,是因為這是善舉。而且外國也有拳賽,國術是中國人的技擊之術,也應該有個機會表演一下。外面許多人擔心這次比武會草草了事,又擔心鬧出人命。據何賢表示,吳陳雙方都富體育精神,相信一定會依照比賽來決勝負。

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比武的擂臺,是搭在澳門新花園夜總會的泳池廣場;觀眾席位多達上萬個。《新晚報》記者發回報社的報導雲:“大會的節目大致已排定。除了紅伶歌唱外,最為人注意的‘戲肉’就是吳陳比武。預料比武將於四時左右開始。現在市面上到處都有人談論這件事,意見很多。買注的見仁見智,大家都好像很有把握。但到底勝負誰屬,現在還是難說。有些人說:吳公儀功夫老練,身手自是不凡;可是陳剋夫年輕力壯,實力也不弱。這個說法,可以說代表了多數人的意見。昨天吳公儀在‘藥山禪院’休息;陳剋夫據說連日清早都到松山跑步練氣功,準備比武時‘戎裝’出場。總之,雙方都在準備,而吳公儀方面表現得頗有好整以暇的樣子。”

下午兩點半鐘,歌星的義唱籌款演出先行舉行。一個多小時之後,人們翹首以盼的吳陳比武終於開場。出人意料的是,整個過程一點兒也不轟轟烈烈;既非打得難分難捨,也非屢見高潮迭起。事實上,這場擂臺只進行了幾分鐘,便以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陳剋夫血流滿面而告終。不過這短短的幾分鐘,卻引發了金庸和梁羽生後來寫出了一系列名動江湖的武俠小說。

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五十年代香港吳陳比武:金庸和梁羽生名動“江湖”的開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