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作為地名的無錫,早在戰國早期就已經出現。據史料記載,無錫地名來源於楚國春申君黃歇,“立無錫塘,治無錫湖”。據《史記》,“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後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並獻淮北十二縣。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東漢班固著《漢書·地理志》,正式載有“無錫縣”地名,並將它列入西漢會稽郡所屬的26個縣中。若是從考古上說,無錫有仙蠡墩、洪口墩、庵基墩和赤馬嘴等遺址,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時代。

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堯舜禹禪讓

若是從民間傳說上看,無錫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上溯至上古原始社會晚期的堯舜禹時代。不信,看看這兩個地名,就知道了。

一個是堯歌裡

堯歌裡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位於軍嶂山中麓,村東是雪浪山和長廣溪,西面隔著群山是太湖,周邊有南方泉、葛埭橋、許舍等古村。因四面群山環抱重巒疊嶂,中間地勢低窪平坦,既像一個鳥窩,又像一個磚窯,所以古稱“窯窩”。

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至於為何又叫堯歌裡,大概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遠古時代,自黃帝后,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首領,即為堯舜禹。傳說,堯又稱陶唐氏,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愛戴。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堯年老時,將帝位禪讓給舜。

相傳,堯帝曾到這裡,登上上東山的仙人墩,對此處青山綠水讚歎不已,擊節而歌:“堯舜天下,歌唱太平”,於是就有了堯歌的村名。

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第二個說法是,1942年,村中鄉紳陸鴻聲先生在創辦公立小學時,他感到“窯窩”的名字欠雅,便想到古詩中有“堯舜天下,歌唱太平”的句子。因這兩句第一個字“堯”和“歌”與窯窩是諧音,便取校名為堯歌小學,村名也同時更名為堯歌裡,一直沿用到今天。

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一個是舜柯山

舜柯山又名歷山,位於無錫城西錢橋地區南,已被列入無錫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據《乾隆無錫縣誌》記載:“舜山,疑山上有舜田,為帝舜所耕得名;柯山在舜山之西。”在《風土記》《墨子》等典籍中,也有舜柯山是“舜”最早墾荒之地的記載。

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舜柯天子坐龍廷,夜間落雨日間晴。”從前,每逢盛夏插秧季節,當地人常常會脫口而出,用這句民謠來表達年景的風調雨順。如今,在舜柯社區,流傳著“青鳥銜種”“舜與仙人蕩”“淚別歷山”“舜皇碑”“一畝三分地”等有關舜帝的故事。

在舜柯山公墓大院內有一塊用鐵柵欄精心圍著的石頭,據說,這就是舜當年為民焦慮、以鋤擊石而留下的舜皇鋤印石,迄今保存完好。在舜皇廟前還有一巨石,印有兩個清晰的腳印,據說是舜帝當年看到太湖水氾濫,連連跺腳留下的足跡。

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其實,不管是堯歌裡,還是舜柯山,都是民間故事,世世代代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然而,在這些美麗的故事中,不也是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嗎?

材料來源於:

1.穿山甲1268:《無錫古村“堯歌裡”,軍嶂山下千年雅韻的桃花源 》

2.蘇衛東:《舜柯山下的美麗傳說與文化傳承》,《無錫日報》2015.7.5

敬請關注頭條號無錫冷知識

堯歌裡、舜柯山,無錫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堯舜禹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