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發展暴露短板 造車新勢力真的安全嗎?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記者于靖園 電動化浪潮所帶來的,是進入汽車行業的門檻大幅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安全標準也隨之下降。恰恰相反,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人身安全理應越來越被重視。

今年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並不好過。補貼退坡搞得已經推出產品的企業個個愁眉不展,每臺車動輒好幾萬元的漲價著實影響銷量。這件事情還沒理出個頭緒,國際和國內兩大知名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和蔚來,自家產品又各自著了一把火。火是夠大,但帶給這個行業的非但不是溫暖,反而是陣陣寒意。

新勢力急需解決安全問題

電動車容易起火,這並不是什麼聳人聽聞的事情——當前使用的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就決定了,如果內部散熱效果不佳或者經受劇烈碰撞,電池本體非常容易自燃。再加上為了減重,很多車型都採用全鋁車身,鋁材料本身就易燃。所以一旦電動車起火,鋁製車身就成為了助燃劑,那後果是相當可怕。

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特斯拉已經有50餘起起火的事件。2012年5月26日,發生在深圳市的比亞迪E6出租車與另一車輛高速碰撞後起火,致三名乘客死亡的案例也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飛速發展暴露短板 造車新勢力真的安全嗎?

飛速發展暴露短板 造車新勢力真的安全嗎?

急需修補 近年來,造車新勢力在快速發展擴張的目的,也顯露出了其急需修補的“安全問題”

時至今日,新能源發展日新月異,人們普遍看好電動車領域的未來。可是,在各種讚美、期待等情緒化的表達之下,並沒有哪個造車新勢力認真地去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幾乎每個新勢力廠家在對外宣講的時候,一定會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電池多麼安全、做了多少次安全測試等等。而另一方面,為了增加續航里程,拼命堆積電芯數量,同時簡化安全檢測流程,快速把沒有經過科學嚴謹檢測的產品推向市場,以獲取好處。

這就顯得很可笑——新勢力們總是喜歡以革命者的身份自居,總是聲稱自己以用戶為中心。然而,這些始終強調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的企業,居然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問題都沒有解決。用戶們天天開著電動車上路就如同天天出去玩兒命。

反而是那些被看作“陳腐守舊”的傳統企業,倒是在安全問題上一步一個腳印。日前奔馳在ESF 2019安全概念車首秀的活動上,就向人們展示出了一幅他們自己繪製的安全方面的藍圖。這臺車上有著20多項安全創新:大到整體安全方面的思路、小到一些非常細節的零部件,這些方面整合起來,為所有交通參與者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的交通環境。

傳統車企穩中求新

例如,ESF 2019安全概念車就具備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為了適應自動駕駛狀態,它的安全氣囊完全重新設計。為什麼呢?因為自動駕駛時,車內乘員狀態放鬆,坐姿不一定標準,傳統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在發生碰撞時已經無法有效保護乘員的安全。造車新勢力們有哪個不說自己的車具有多麼高級的自動駕駛水平?可又有哪個說過為了實現這樣高水平的自動駕駛,在安全裝置上搞配套性的研究和革新?

ESF 2019的安全帶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具備可加熱功能。不僅可加熱安全帶能提升用戶的舒適度,更重要的是,在寒冷的冬季,安全帶加熱後,乘客更願意脫去厚重的外套,如此一來,安全帶就能夠更加緊密地貼合在乘客的身體上,以達到更佳的保護效果。如果不是在安全方面做過系統而深入的研究,這樣的細節一定想不出來。這種在安全方面做到極致的態度,不正是新勢力們口口聲聲所追求的互聯網精神的體現嗎?

另外一家以安全著稱的傳統車企沃爾沃,從1959年推出三點式安全帶開始,已經在安全方面積累了60年。從被動安全設施、到車身結構優化、再到主動安全設施及功能,無不體現出這家企業在重視安全、重視生命方面的態度。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缺乏這方面的積累是現實情況。但至少可以從眼前最緊迫的事情做起,那就是儘可能保證電池的安全,從而保證車內乘員的安全。坦白講,這具有不小的難度,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技術進步和升級才能解決最終問題。但只要願意在這個方面投入,就一定能看到效果。

電動化浪潮所帶來的,是進入汽車行業的門檻大幅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安全標準也隨之下降。恰恰相反,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人身安全理應越來越被重視才對。我們需要尊重新勢力們帶來的新思維,以及為這個行業所帶來的新鮮血液和競爭動力。但對待汽車的安全問題,絕不能像對待電腦和手機那樣。可以想象一下,當你駕車高速行駛的時候,一旦犯錯就沒有再次升級和補救的機會——畢竟生命只有一次。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報道)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9年6月下旬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