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空天杯”飛行器創新大賽舉行 “瓢蟲”奪冠

人民網北京8月27日(趙竹青)你想象過一隻大“瓢蟲”飛在天空的樣子嗎?8月27日,首屆“空天杯”全國先進飛行器創新大賽決賽在京舉行,“曙光之翼”團隊以一款形似瓢蟲的“臨近空間太陽能蟲翼”概念飛行器一舉奪得大賽一等獎。

該飛行器採用仿生造型,由記憶合金材料製造的可摺疊撲翼提供升力,結合南瓜狀的囊型浮空器,再加上半球外殼鋪設的太陽能電池,能夠實現360度轉向和臨近空間長時間飛行。據瞭解,該團隊成員來自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均為在校研究生。

另有來自西北工業大學團隊的“水空兩棲無人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中國航天科技八院八部合作的“新型臨近空間變體長航時無人飛行器”、西安交通大學的“三軸共旋傾轉式垂直起降無人機”等5個項目獲得二、三等獎。特等獎空缺。

本次大賽由國防科技工業空天防禦創新中心和中國宇航學會聯合主辦,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承辦。

大賽以在大氣層內、臨近空間、外太空飛行的智能飛行器及其它新型飛行器為設計主題,鼓勵高校學子、航天愛好者跨界合作、協同創新,併為選手提供導師式輔導,協助其實現設想。

參賽選手不僅可以與國內飛行器領域大師級專家零距離接觸,還有機會與主辦方合作,將創意構想落實為國家級創新項目。值得一提的是,為給予獲獎者更好的鼓勵,在符合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招聘條件的基礎上,獲得大賽特等獎的第一、第二作者可獲得直通就業的“綠卡”,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團隊第一、第二作者可獲得面試機會。

主辦方告訴記者,大賽在各高校進行宣講後的兩週內,就徵集到39家單位的191個作品申報,其中聯合申報作品10項,社會上以愛好者身份申報作品8項,包括智能飛行器、新型飛行器等多個方面,涉及大氣層內、臨近空間、外太空等多個領域。令大賽籌備人員深刻感受到了來自高校的青春力量,也為大賽成功激發民眾航天航空熱情和創造力而感到欣慰。

經由院士、工業部門資深專家和高校教授組成的專家委員會預賽三輪的嚴格審查,組委會從來自高校學子、航天愛好者等創作的98份參賽作品中共遴選出15組作品進入決賽。決賽階段由選手進行演講展示,評委們從設計思路的創新性和技術的融合性、方案設計深度及技術可行性、應用前景、表現形式等方面綜合打分,評選出大獎歸屬。

“在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化時代即將到來,智能科技將引領航天領域實現群體式突破。”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主任郭大勇表示,二部舉辦本次大賽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播航天精神與文化,匯聚青年學子的創新力量,引領航天飛行器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催生顛覆性創新技術及其應用,加速我國智能飛行器實現技術能力躍升,這在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民生領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他表示,作為我國空天防禦裝備建設的搖籃,二部自成立以來就肩負著科技強軍和航天報國的神聖使命,在新形勢下積極響應國家“雙創”號召,通過搭建這樣的科技創新展示交流平臺,以技術“比武”,用創意“過招”,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助推航天事業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