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

火藥發明前的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冷兵器。雖然冷兵器比熱兵器的威力小了不少,但是由於戰爭的殘酷,冷兵器依然可以簡單地置人於死地。而談到古代戰爭,大家應該都會回想起三國之爭。所以,今天就以三國時期為例,為大家淺談一下該時期的武器裝備。

"

火藥發明前的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冷兵器。雖然冷兵器比熱兵器的威力小了不少,但是由於戰爭的殘酷,冷兵器依然可以簡單地置人於死地。而談到古代戰爭,大家應該都會回想起三國之爭。所以,今天就以三國時期為例,為大家淺談一下該時期的武器裝備。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一、三國時期的護甲

三國時期護甲主要有兩類:分別為魚鱗鎧和皮甲。

其中出於皮甲的材質問題,其只能勉強對付鐵製刀,而像弓弩和矛等刺穿型武器,就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擋作用。不過皮甲的優點在於成本很低,加之三國戰亂導致了經濟大破壞,使得各國幾乎沒有什麼能力大規模製造鐵鎧,因而普通士卒只能使用皮甲。

而魚鱗鎧,就如我國的金縷玉衣,其是將鋼片或鐵片穿綴成鎧,並且裡面襯上皮甲,用來防止擦傷。魚鱗鎧對於鋼刀等砍殺型武器的防禦力很強,可是由於每片間都有縫隙,所以在防護弓弩等刺穿型武器時還是有所欠缺,不過其效果優於皮甲甚多。雖然魚鱗鎧製作比較簡單,但三國時期經濟迅速退步,使得製造能力不足,魚鱗鎧也就不能普及使用,因而只有像騎兵以及將領才可以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黑光鎧與明光鎧。這兩種鎧甲就是在魚鱗鎧的基礎上,在左右胸部加上兩個類似後代的護心鏡的大鐵片或鋼片,然後塗上黑漆防鏽的叫黑光鎧,然後將其打磨如鏡後就被稱為明光鎧。這兩種鎧,是整片防護,中間沒有縫隙,因此在防護穿刺型攻擊武器時效果特別好。但由於製作昂貴,因而只有那些著名將領或權貴才能用得起。

三國後期還出現了另外一種鎧甲,名為兩襠鎧,具體就是胸前一個整片,背後一個整片,然後兩片用布連綴起來。這種鎧不但防護性好,而且製作簡單,易於穿著,隨著三國末期經濟的恢復,這種鎧得到了大範圍的應用,甚至連普通士卒也會使用。這種鎧不僅對砍殺型武器防禦好,而且對刺穿型武器也有一定防護。可缺點就是左右臂和兩肋沒有防護。

"

火藥發明前的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冷兵器。雖然冷兵器比熱兵器的威力小了不少,但是由於戰爭的殘酷,冷兵器依然可以簡單地置人於死地。而談到古代戰爭,大家應該都會回想起三國之爭。所以,今天就以三國時期為例,為大家淺談一下該時期的武器裝備。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一、三國時期的護甲

三國時期護甲主要有兩類:分別為魚鱗鎧和皮甲。

其中出於皮甲的材質問題,其只能勉強對付鐵製刀,而像弓弩和矛等刺穿型武器,就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擋作用。不過皮甲的優點在於成本很低,加之三國戰亂導致了經濟大破壞,使得各國幾乎沒有什麼能力大規模製造鐵鎧,因而普通士卒只能使用皮甲。

而魚鱗鎧,就如我國的金縷玉衣,其是將鋼片或鐵片穿綴成鎧,並且裡面襯上皮甲,用來防止擦傷。魚鱗鎧對於鋼刀等砍殺型武器的防禦力很強,可是由於每片間都有縫隙,所以在防護弓弩等刺穿型武器時還是有所欠缺,不過其效果優於皮甲甚多。雖然魚鱗鎧製作比較簡單,但三國時期經濟迅速退步,使得製造能力不足,魚鱗鎧也就不能普及使用,因而只有像騎兵以及將領才可以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黑光鎧與明光鎧。這兩種鎧甲就是在魚鱗鎧的基礎上,在左右胸部加上兩個類似後代的護心鏡的大鐵片或鋼片,然後塗上黑漆防鏽的叫黑光鎧,然後將其打磨如鏡後就被稱為明光鎧。這兩種鎧,是整片防護,中間沒有縫隙,因此在防護穿刺型攻擊武器時效果特別好。但由於製作昂貴,因而只有那些著名將領或權貴才能用得起。

三國後期還出現了另外一種鎧甲,名為兩襠鎧,具體就是胸前一個整片,背後一個整片,然後兩片用布連綴起來。這種鎧不但防護性好,而且製作簡單,易於穿著,隨著三國末期經濟的恢復,這種鎧得到了大範圍的應用,甚至連普通士卒也會使用。這種鎧不僅對砍殺型武器防禦好,而且對刺穿型武器也有一定防護。可缺點就是左右臂和兩肋沒有防護。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二、三國時期的近戰武器

數完三國的護甲,就該數三國時期的兵器。而那時的兵器其實只有刀和搠,其中刀是士兵佩戴的武器,又名為環首刀,其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漢代環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尚無成熟的刀莖結構特徵。長度上大環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環刀達到了110cm甚至超過120cm,而這些除少部分是雙手長柄外,大多都是單手握柄的結構,對使用者的腕力等身體素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也著實說明了當年漢家男兒的驍勇驃悍。在環首的結構上,漢環刀主要分為五種:環首另造、加熱錘鍛焊接在刀莖上;第二種和第一種類似,但是環首留有和莖端一樣寬的缺口,然後焊接在兩端;第三種還是環首另造,但是夾在折返的莖未端。這類刀比較罕見,而且刀身質量非常出色,側面反映出漢代熱處理技術的成熟;第四種是刀莖環首一體鍛造,然後與刀身用嵌焊的方式連接,在用目釘加固;第五種則是全刀一體鍛造,環首內往往有精美龍雀類圖案,所謂“龍雀大環”。

最後“搠”是武將佩戴的,比槍短比矛長的一種兵器 史書三國志有一段記載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時是將敵將刺與馬下。

因而像青龍偃月刀這樣的武器都是後人為了增加客觀度而虛擬進去的,真正的大刀,戟,都是出於宋朝。

"

火藥發明前的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冷兵器。雖然冷兵器比熱兵器的威力小了不少,但是由於戰爭的殘酷,冷兵器依然可以簡單地置人於死地。而談到古代戰爭,大家應該都會回想起三國之爭。所以,今天就以三國時期為例,為大家淺談一下該時期的武器裝備。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一、三國時期的護甲

三國時期護甲主要有兩類:分別為魚鱗鎧和皮甲。

其中出於皮甲的材質問題,其只能勉強對付鐵製刀,而像弓弩和矛等刺穿型武器,就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擋作用。不過皮甲的優點在於成本很低,加之三國戰亂導致了經濟大破壞,使得各國幾乎沒有什麼能力大規模製造鐵鎧,因而普通士卒只能使用皮甲。

而魚鱗鎧,就如我國的金縷玉衣,其是將鋼片或鐵片穿綴成鎧,並且裡面襯上皮甲,用來防止擦傷。魚鱗鎧對於鋼刀等砍殺型武器的防禦力很強,可是由於每片間都有縫隙,所以在防護弓弩等刺穿型武器時還是有所欠缺,不過其效果優於皮甲甚多。雖然魚鱗鎧製作比較簡單,但三國時期經濟迅速退步,使得製造能力不足,魚鱗鎧也就不能普及使用,因而只有像騎兵以及將領才可以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黑光鎧與明光鎧。這兩種鎧甲就是在魚鱗鎧的基礎上,在左右胸部加上兩個類似後代的護心鏡的大鐵片或鋼片,然後塗上黑漆防鏽的叫黑光鎧,然後將其打磨如鏡後就被稱為明光鎧。這兩種鎧,是整片防護,中間沒有縫隙,因此在防護穿刺型攻擊武器時效果特別好。但由於製作昂貴,因而只有那些著名將領或權貴才能用得起。

三國後期還出現了另外一種鎧甲,名為兩襠鎧,具體就是胸前一個整片,背後一個整片,然後兩片用布連綴起來。這種鎧不但防護性好,而且製作簡單,易於穿著,隨著三國末期經濟的恢復,這種鎧得到了大範圍的應用,甚至連普通士卒也會使用。這種鎧不僅對砍殺型武器防禦好,而且對刺穿型武器也有一定防護。可缺點就是左右臂和兩肋沒有防護。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二、三國時期的近戰武器

數完三國的護甲,就該數三國時期的兵器。而那時的兵器其實只有刀和搠,其中刀是士兵佩戴的武器,又名為環首刀,其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漢代環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尚無成熟的刀莖結構特徵。長度上大環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環刀達到了110cm甚至超過120cm,而這些除少部分是雙手長柄外,大多都是單手握柄的結構,對使用者的腕力等身體素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也著實說明了當年漢家男兒的驍勇驃悍。在環首的結構上,漢環刀主要分為五種:環首另造、加熱錘鍛焊接在刀莖上;第二種和第一種類似,但是環首留有和莖端一樣寬的缺口,然後焊接在兩端;第三種還是環首另造,但是夾在折返的莖未端。這類刀比較罕見,而且刀身質量非常出色,側面反映出漢代熱處理技術的成熟;第四種是刀莖環首一體鍛造,然後與刀身用嵌焊的方式連接,在用目釘加固;第五種則是全刀一體鍛造,環首內往往有精美龍雀類圖案,所謂“龍雀大環”。

最後“搠”是武將佩戴的,比槍短比矛長的一種兵器 史書三國志有一段記載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時是將敵將刺與馬下。

因而像青龍偃月刀這樣的武器都是後人為了增加客觀度而虛擬進去的,真正的大刀,戟,都是出於宋朝。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三、三國時期的遠程武器

三國時期的遠程武器有三種。

第一種為弓,弓箭是在三國時期被大量裝備的一種遠程武器,按照制式上的不同,其分為很多種,比如角端弓,雕弓,疆弓等等。弓之所以能夠在這一時期大量的裝備于軍隊中,主要還是因為它有輕便靈活這優點,但是同時也有缺點,那就是在操作攻擊的時候要一手拉弓一手去拉弦,這樣會極大地影響命中率。

第二種就是弩,雖然這種武器並沒有小說或者文學作品中得那麼玄乎,但其威力卻不小,而弩說白點就是在弓的基礎上安裝了一個手臂。然後在手臂上有裝有一種弩機,回顧歷史發現,現在這種遠程武器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卻在三國時期得到了較大的改進,而且騎兵部隊在這一時期也裝備上了弩。

弩的優勢就是射程要比弓遠很多,而且因為安裝了手臂,使其的準確度也比弓好了不少。不過缺點就是不夠靈活而且發射的速度很慢。上文說到諸葛連弩,其實不可否認,在三國時期最重視對弩進行改良的國家就是蜀漢。而蜀漢重視弩箭製造,主要體現在每一個弩在製作的時候都會刻有製作人的名字,這樣可以及時追究製作人的責任。

第三種三國時期的遠程武器就是拋車,即是投石車。其造法是在一個木頭製成的架子上橫著再安裝上一個類似於軸的結構,它從中間穿過長木杆並且在另一端結上一個皮質的囊,他們中間用繩索連接,而另一端後有幾十條或者上百條的繩索。在作戰的時候會有專門的士兵根據指揮官的命令用力猛拉,然後利用簡單的物理學槓桿和離心力的原理,把其中的巨石拋射出去。

其中三國時期利用拋石車進行戰鬥的例子,就不得不提到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官渡之戰。當時曹軍中擁有一種特製的投石車,由於其在運作的時的聲音巨大,因此被稱為霹靂車。投石車的記載不僅出現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而且在正史中也有曹操軍中的這個投石車的記載。

"

火藥發明前的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冷兵器。雖然冷兵器比熱兵器的威力小了不少,但是由於戰爭的殘酷,冷兵器依然可以簡單地置人於死地。而談到古代戰爭,大家應該都會回想起三國之爭。所以,今天就以三國時期為例,為大家淺談一下該時期的武器裝備。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一、三國時期的護甲

三國時期護甲主要有兩類:分別為魚鱗鎧和皮甲。

其中出於皮甲的材質問題,其只能勉強對付鐵製刀,而像弓弩和矛等刺穿型武器,就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擋作用。不過皮甲的優點在於成本很低,加之三國戰亂導致了經濟大破壞,使得各國幾乎沒有什麼能力大規模製造鐵鎧,因而普通士卒只能使用皮甲。

而魚鱗鎧,就如我國的金縷玉衣,其是將鋼片或鐵片穿綴成鎧,並且裡面襯上皮甲,用來防止擦傷。魚鱗鎧對於鋼刀等砍殺型武器的防禦力很強,可是由於每片間都有縫隙,所以在防護弓弩等刺穿型武器時還是有所欠缺,不過其效果優於皮甲甚多。雖然魚鱗鎧製作比較簡單,但三國時期經濟迅速退步,使得製造能力不足,魚鱗鎧也就不能普及使用,因而只有像騎兵以及將領才可以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黑光鎧與明光鎧。這兩種鎧甲就是在魚鱗鎧的基礎上,在左右胸部加上兩個類似後代的護心鏡的大鐵片或鋼片,然後塗上黑漆防鏽的叫黑光鎧,然後將其打磨如鏡後就被稱為明光鎧。這兩種鎧,是整片防護,中間沒有縫隙,因此在防護穿刺型攻擊武器時效果特別好。但由於製作昂貴,因而只有那些著名將領或權貴才能用得起。

三國後期還出現了另外一種鎧甲,名為兩襠鎧,具體就是胸前一個整片,背後一個整片,然後兩片用布連綴起來。這種鎧不但防護性好,而且製作簡單,易於穿著,隨著三國末期經濟的恢復,這種鎧得到了大範圍的應用,甚至連普通士卒也會使用。這種鎧不僅對砍殺型武器防禦好,而且對刺穿型武器也有一定防護。可缺點就是左右臂和兩肋沒有防護。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二、三國時期的近戰武器

數完三國的護甲,就該數三國時期的兵器。而那時的兵器其實只有刀和搠,其中刀是士兵佩戴的武器,又名為環首刀,其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漢代環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尚無成熟的刀莖結構特徵。長度上大環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環刀達到了110cm甚至超過120cm,而這些除少部分是雙手長柄外,大多都是單手握柄的結構,對使用者的腕力等身體素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這也著實說明了當年漢家男兒的驍勇驃悍。在環首的結構上,漢環刀主要分為五種:環首另造、加熱錘鍛焊接在刀莖上;第二種和第一種類似,但是環首留有和莖端一樣寬的缺口,然後焊接在兩端;第三種還是環首另造,但是夾在折返的莖未端。這類刀比較罕見,而且刀身質量非常出色,側面反映出漢代熱處理技術的成熟;第四種是刀莖環首一體鍛造,然後與刀身用嵌焊的方式連接,在用目釘加固;第五種則是全刀一體鍛造,環首內往往有精美龍雀類圖案,所謂“龍雀大環”。

最後“搠”是武將佩戴的,比槍短比矛長的一種兵器 史書三國志有一段記載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時是將敵將刺與馬下。

因而像青龍偃月刀這樣的武器都是後人為了增加客觀度而虛擬進去的,真正的大刀,戟,都是出於宋朝。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三、三國時期的遠程武器

三國時期的遠程武器有三種。

第一種為弓,弓箭是在三國時期被大量裝備的一種遠程武器,按照制式上的不同,其分為很多種,比如角端弓,雕弓,疆弓等等。弓之所以能夠在這一時期大量的裝備于軍隊中,主要還是因為它有輕便靈活這優點,但是同時也有缺點,那就是在操作攻擊的時候要一手拉弓一手去拉弦,這樣會極大地影響命中率。

第二種就是弩,雖然這種武器並沒有小說或者文學作品中得那麼玄乎,但其威力卻不小,而弩說白點就是在弓的基礎上安裝了一個手臂。然後在手臂上有裝有一種弩機,回顧歷史發現,現在這種遠程武器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卻在三國時期得到了較大的改進,而且騎兵部隊在這一時期也裝備上了弩。

弩的優勢就是射程要比弓遠很多,而且因為安裝了手臂,使其的準確度也比弓好了不少。不過缺點就是不夠靈活而且發射的速度很慢。上文說到諸葛連弩,其實不可否認,在三國時期最重視對弩進行改良的國家就是蜀漢。而蜀漢重視弩箭製造,主要體現在每一個弩在製作的時候都會刻有製作人的名字,這樣可以及時追究製作人的責任。

第三種三國時期的遠程武器就是拋車,即是投石車。其造法是在一個木頭製成的架子上橫著再安裝上一個類似於軸的結構,它從中間穿過長木杆並且在另一端結上一個皮質的囊,他們中間用繩索連接,而另一端後有幾十條或者上百條的繩索。在作戰的時候會有專門的士兵根據指揮官的命令用力猛拉,然後利用簡單的物理學槓桿和離心力的原理,把其中的巨石拋射出去。

其中三國時期利用拋石車進行戰鬥的例子,就不得不提到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官渡之戰。當時曹軍中擁有一種特製的投石車,由於其在運作的時的聲音巨大,因此被稱為霹靂車。投石車的記載不僅出現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而且在正史中也有曹操軍中的這個投石車的記載。

三國人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淺談三國時期的武器裝備

四、三國時期的戰船

前面說的都是陸上的戰鬥武器和裝備,最後當然是要說一下海上的戰鬥工具。而水上的戰鬥工具便是戰船,而其有以下的類型:

第一是樓船:為水軍作戰的主要船種之一。船體龐大,高十餘丈。一般在船上建樓三重,“列女牆、戰格、樹幡幟,開駕窗矛穴,置拋車、壘石、鐵鬥,狀如城壘。”一層曰廬,二層曰飛廬,三層曰雀室”。也有部分達到5-10層的。當年孫權派將軍董襲“督五樓船住濡須口”,這樓船就有五層。

第二是艨衝:是漢代水軍的主力船型。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強,便於衝突敵船。此船“以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左右前後有弩窗矛穴,敵不得進,矢石不能敗”。使用的代表人物還是孫權,其在征討黃祖時,黃祖“橫兩蒙衝”挾守夏口。而劉表建水軍也曾製造過“艨衝”。

第三是冒突:又稱“冒突露撓”。“露撓”,即人在船中,楫露於外,“冒突”,即衝鋒。此船防護設施比較完善,主要用於襲擊敵船。

第四是赤馬:又稱“赤馬舟”。船體一般紅色,疾如奔馬。是一種高速的戰艙。孫權更是將其名為“馬舸”,意思是其在水中的行駛就如馬匹奔騰於陸地之態。

第五就是鬥艦:又稱“戰艦“,即是戰船。船上四面設三尺高的女牆,半身牆下開孔,槳棹露於外,“舷內五尺,又建柵與女牆齊,柵上再連女牆”,“其內如牢檻”。“重列戰敵,上無覆背,前後左右樹牙旗幡幟金鼓”。由於女牆的存在,使其的實戰意義巨大。

第六是大舡:其又稱為“大船”、“大舶”。是一種運輸船。其中三國時的孫權就有一艘大船,其名為“長安”,竟然可載近3000人。

第七是走舸:如戰船,舷上安重檣。棹夫多,戰卒少,皆選勇士,精銳者充棹夫,往來如飛,乘人不備,兼備非常救急之用。

第八是斥候:是偵察船。“五百斛以上,環有小屋曰斥候,以視敵之進退。”

第九是遊艇:小艇,用於偵察、探候,非戰舶。無女牆,舷上左右槳床隨艇大小長短,四尺一床,回軍轉陣,其疾如飛。

最後是海鶻: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如海鳥狀,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鶻翅,其船隨風浪漲跌,無有傾倒,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牙旗、金鼓如戰船之制。

由上文可知,三國時期的兵器雖然威力稍弱,但其依然有遠近以及陸水之分。而且各種武器裝備都有其深刻的戰鬥意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