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釋放10釐米立方星 美專家坦言中國太空武器已超越美俄

二十一世紀的常規戰爭來自於海上和天空,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環境已經早已延伸到地球之外,“海陸空-三位一體”作戰理念被進行了新的詮釋,蘇聯率先將彈道導彈送到了太空、美國隨後搞出全球首個定位系統GPS,這套系統目前仍然是很多國家廣泛使用在軍用和民用領域的主要基礎,但這對於國防建設來說將是一個巨大漏洞,戰時美軍可以從本土對敵對國家進行信息截取和監聽,甚至能夠直接掐斷通訊定位系統。這也成為中國一直長期堅持發展航天科技的主要原因。

中國成功釋放10釐米立方星 美專家坦言中國太空武器已超越美俄

微小型立方衛星大小隻有10釐米

2017年8月1日,此前發射的中國首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在軌釋放一顆立方星,隨即地面成功捕獲立方星。本次試驗是中國首次通過飛船系統採用在軌儲存方式釋放立方星,為後續空間站開展微納衛星部署發射及在軌服務奠定了技術基礎。本次在軌釋放的立方星於今年4月20日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已在軌儲存104天,該星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相關航天新技術試驗驗證。

共軌反衛星技術是指使用“裝備有諸如爆炸裝藥,破碎裝置,動能武器,激光,射頻武器,干擾器或機械臂等武器的衛星”,在太空中接近敵方衛星等航天器,實施干擾、破壞、摧毀、綁架等作戰行動。航天器釋放小衛星技術在原理上與發射太空武器相通,因此這對於發展共軌反衛星技術能力意義重大。

中國成功釋放10釐米立方星 美專家坦言中國太空武器已超越美俄

中國將實現天空燃料加補技術

外層空間作戰武器主要分為以下幾種:軌道轟炸武器、反衛星武器、定向能武器、電磁軌道炮和載人航天兵器等。這些武器作戰技術水平都非常高,美國曾早在70年代中期以前就已經研製過第一代反衛星導彈,1978年又研製了由F-15戰鬥機發射的小型反衛星導彈,前蘇聯也進行過20多次反衛星導彈的試驗,因此用地基、海基和空基導彈反衛星技術已臻成熟,90年代便可部署使用。

一個月之前中國航天面臨史上最驚險的一段時間,2017年6月19日0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因運載火箭發生異常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但靠自帶的燃料獨自在太空中“徒步”行進,爬升2萬多公里,於7月5日成功定點,完成了一次長達16天的“太空自救”,堪稱中國“星堅強”。美國空軍首席科學家格雷格·扎卡里亞斯公開表示對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格外關心,他指出這一次中國與美國同步研發這些太空技術很難得到來自俄羅斯或者其他國家的技術,這種技術難度非常高的技術很可能是中國自己的技術人員研究出來,未來太空作戰中國已經做好了準備。

中國成功釋放10釐米立方星 美專家坦言中國太空武器已超越美俄

中國航天高速發展為太空武器助力

一般來說,如果火箭發生故障導致沒有把衛星進入預定的軌道,如果火箭提供的速度增量偏差值小於衛星自身攜帶燃料的速度增量,那麼通過衛星自身的變軌發動機,還是能夠通過多次變軌,最終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只是這樣會消耗大量衛星原本留於維持軌道用的燃料,從而導致衛星壽命大打折扣。也就是說,如果中星9號衛星原設計壽命是15年的話,經過這10次變軌,已經剩下不到5年了。對此有專家就指出,中國後期可能會對這類衛星進行太空燃料加補,該向技術在國際上都是十分困難的,而此次天舟一號作為一艘補給飛船成功釋放立方衛星對該項目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從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的共軌反衛星技術能力正在穩步發展。

中國成功釋放10釐米立方星 美專家坦言中國太空武器已超越美俄

反衛星武器已然成為21世紀大國角逐的焦點

在外層空間的戰爭往往會比陸地上的戰爭來的突然而又無聲,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後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目前我們的基礎衛星、商業衛星、氣象衛星和定位衛星數量也已經達到一定的基數,這依託於我們高效的火箭發射技術,就連國外很多國家也是用中國火箭完成“衛星夢”。軍事專家指出,現代戰爭不僅僅是雙方武力的對抗,更是在信息的獲取、傳輸、控制和利用上的較量。現代局部戰爭的實踐證明:太空平臺,尤其是衛星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與空中、地面和海上作戰平臺融為一體,成為網絡中心戰的核心環節。正如美空軍航天司令部所稱,美軍在21世紀對航天能力的依賴與在19世紀和20世紀對電能和石油的依賴一樣重要。

面對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國,中國航天科技發展舉世矚目,中國正在從陸地走向海洋、從地面走向太空、從傳統走向信息化和現代化,中國有能力在面對未來太空發生的軍事衝突的準備,發展航天科技成為未來太空反制的關鍵。

迷彩先生官方原創軍事文章和時評有償投稿郵箱已開通:[email protected]廣發英雄帖!請務必留下聯繫方式發放稿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