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無量壽經 華嚴經 佛教 金剛經 沙門的世界 2017-06-11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南無阿彌陀佛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南無阿彌陀佛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謂大士十種廣大行願。】

【十者,普皆迴向。】

【如上十願,願願皆曰。我此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1996年 淨空法師於美國聖荷西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十者,普皆迴向。】

這個意思是把前面九種,九大類修積一切功德,總結起來歸依迴向實際。實際是什麼?叫真如實際,《無量壽經》前面第一句真實,“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現在哲學裡面的名詞叫宇宙本體。這個說起來無論在佛法、在世法,這種名詞都很抽象,它不是一個有形相的實體。但是這個東西不是假的,它確實存在,所有一切萬法是從這裡發生的。所以,我們一切功德到最後是歸向到實際,叫『普皆迴向』。

佛法修學,最後想證得的就是實際,實際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實際就是心性,真心本性,就是為這個。十願也好、迴向也好,到這個地方才算是究竟圓滿。由此可知,三句迴向裡面,前兩句都是有實體的,事的迴向,從事相上的迴向,“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末後這一條是理迴向,有事必有理,有相必有性,所以一定有“普皆迴向”才圓滿。事離不開理,相離不開性,性相一如,理事一如,這才達到究竟圓滿。

【如上十願,願願皆曰。】

普賢菩薩每一願最後的這幾句話是這麼說的:

【我此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要學習發大願,發利益一切眾生的大願,不要想到自己。這是佛在經典上,真是千萬次的叮嚀囑咐,不要去想自己。佛的這些學生,無論在家出家,自古以來,這麼多的學生為什麼他們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沒有把自己舍掉。雖然修學佛法,修學大乘,修學一乘,這裡頭還有個我,我在修學。長期在講席當中參學的同修你就明瞭,我執沒有斷,我相天天在增長,不但沒有斷,它天天在增長,念《金剛經》就曉得,四相四見沒破。而佛說得很明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是真的菩薩,不是真的修菩薩行。真正修菩薩行沒有別的,從哪裡下手?破我執下手。而大乘用什麼方法破我執?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不要想我,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好,我也是一切眾生之一,當然我也好,何必單單要想我?這個國家好,我是國家一分子,我當然也好;這個社會好,那我當然也好,這個方法妙極了。所以,大乘稱之為妙法,不想自己、不想我,我慢慢就淡忘掉,它用這個方法來破我相、來破我執。起心動念要想到眾生的利益,如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佛法,這是對一切眾生的真實利益,究竟圓滿的利益。

上面講的這十條、十願,願願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願願都是幫助眾生成就究竟圓滿的利益。所以這稱之為『大願』,這個願心『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一句非常重要。世間人偶然也發這個心,但是心不長遠,常常間斷。特別是在境界現前的時候,把自己的願心忘掉了,還隨順煩惱,還要造作惡業,障礙眾生,所作所為跟菩薩道完全顛倒。這是前面講過,煩惱、習氣太重,所以業障現前,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

『身語意』三業,三業精進不懈,『無有疲厭』,疲是疲倦,厭是討厭。世間人做一個工作,做久了他就有疲厭的現象,菩薩無論做哪個工作,做的再久他都沒有疲厭的現象。你要問,他為什麼無有疲厭?因為他無我相、無人相。凡夫的工作為什麼會有疲厭?著了我相、人相,所以耐力不及佛菩薩。由此可知,覺、迷的利益、好處的確是不相同,覺悟的人沒有疲厭,迷惑的人容易疲厭。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中尊;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