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我清楚地記得高中最後的日子。人們普遍有一種末日的感覺,同時又抱著一種充滿希望的理想,即我們都將很快走向一個更好的地方。在死亡和重生的相似之處,似乎有一種瘋狂的兩極分化,一邊是繼續前進的慾望,另一邊是抓住你曾經愛過的一切,永不放手。然後,就在這一切的中心,我們通過在彼此的年鑑上簽名,創造了當下的人工製品。

我記得那些快樂卻又極度粘人的簽名,比如,“讓我們保持聯繫”,“今年夏天給我打電話”,“我永遠都會記得……”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這個想法在那年的年鑑上很受歡迎,並且在我的年鑑上佔據了很多頁。這是一種愛,也是一種詛咒,要求“永遠不要改變”和“做你自己”。為什麼我永遠不會改變?18歲的我有什麼珍貴之處,讓我應該把它固化成一個永恆的自我?這讓我深入思考我們都認為自己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害怕改變。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這是一個思維過程,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已經完全從這個過程中恢復過來。我能說我知道我是誰嗎?我們能知道我們是什麼嗎?還是我們做什麼才重要?我甚至不確定這些問題是否有顯著的不同,但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的身份是什麼?或者換句話說,我們是現在的我們,還是我們在做什麼?

艾薩克·牛頓爵士向世界提供了許多其他事物的運動定律。他和17世紀的其他一些聰明的頭腦一起為計算數學開闢了道路,使我們能夠理解周圍的世界,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幫助理解被認為是動作的真實和絕對本質的東西。以及運動中物體的相互作用。和我在一起。

牛頓提出的運動定律包括這樣一條定律: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處於靜止或運動中的物體將保持靜止/運動狀態。這條定律內在地說明,如果一個人能夠知道有關兩個接觸物體的所有信息,而且所有信息都是可知的,那麼他就能夠準確地預測他們的相遇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些定律的核心是一個看似簡單但絕對的假設,即通過了解可量化的信息,我們可以確定地預測結果,而且,所有的事情本質上都是可知的和可量化的。雖然這一想法在其誕生之時幾乎是革命性的,但它很快就成為解決其他科學問題的一種方法,並最終進入了“硬科學”從未涉足的領域。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牛頓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經典力學的奠基人。他不僅指出,通過對數據的求助,可以從經驗中發現真理,而且提供了一種方法。他發明了微積分。另一位著名的科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追隨牛頓(Newton)的腳步,尖銳地宣稱:“一個無所不知的計算器,提供了目前宇宙狀態的精確知識,將能夠預測整個未來。”這種對科學和運動的態度使得20世紀的許多技術進步得以實現。然而,牛頓思想的影響很快就超越了傳統的物理科學,進入了心理科學的領域。

行為主義心理學

這一假設,即我們可以獲得人類的絕對知識,使得伊凡·巴甫洛夫和斯金納等思想家建立了一個心理學的主流,行為主義,認為只要對過去和現在的事實有足夠的認識,就可以對未來人類的知識做出一個完美的預測。今天很多人仍然相信這一點。這種想法表明,作為物理世界的存在,我們的行為可以像空間中任何其他相互作用的物體一樣被具體地預測出來,只要知道作用於它們的力。這種思維遍及大多數社會科學。它非常吸引人,因為它承諾告訴未來,揭示我們人類生活和自我的“本質”。但也有一些讓人非常不舒服的地方。

行為主義者約翰沃森自信地寫道:“給我十幾個健康的嬰兒,結構良好,我將他們帶進我指定的世界,我保證隨意拿任何一個,訓練他成為任何類型的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兼首領,甚至是乞丐和小偷,不論他的才能,傾向,傾向,能力,職業和他的祖先的種族。“現在將這種說法與由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拉普拉斯提出的,他說:“我們可以將宇宙的現狀視為其過去的影響及其未來的原因。一種知識,在某個時刻會知道所有使自然運動的力量……將在一個單一的公式中包含宇宙最大的物體和最微小的原子的運動。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行為主義者的心理學已經超越了運動本身,他們也提出了同樣的論斷,只不過借用了牛頓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即知道所有的力,就可以準確、絕對地預測未來的反應。如果我們是一個預先定義的、具體的存在,在改變“我們是什麼”時沒有動態的自決權,那麼這一定是真的嗎?斯蒂芬凱夫在他的《大西洋月刊》文章《沒有自由意志這種東西》中肯定這麼認為。他們試圖提出一個強有力的論點:我們就是我們,而不是我們在做什麼。你甚至可以把這條思路總結為,我們只是“是”別人對我們做了什麼。

簡而言之,牛頓的經典力學對人類心靈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著名哲學家、數學家希拉里·帕特南也對行為主義持批評態度,她將邏輯行為主義描述為這樣一種信念:“大腦可能以它的方式工作,因為它近似於某些系統,而這些系統的定律最好用連續數學來概念化。”“這些牛頓經典力學在任何研究領域都很難超越。但它們真的能告訴我們那麼多關於我們自己的事情嗎?幸運的是,在上個世紀,這種對我們現實的絕對斷言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揭穿。

量子力學和我

量子力學表明,經典力學在描述我們周圍世界的現實時是不完整的。量子物理學提出了一些看似奇怪的論斷,比如,一對包含電荷的基本粒子,在被觀察到之前,既不能被定義為正的,也不能被定義為負的。更瘋狂的是,簡單地觀察一個粒子就會改變另一個粒子的電荷,無論它當時在宇宙的什麼地方。這些觀點已經被反覆的觀察和實驗所支持,現在已經被當今物理學所廣泛接受,甚至為我們一些最尖端的計算機進步奠定了基礎。然而,更早的時候,這些斷言是如此的瘋狂和對科學現狀的冒犯,甚至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人物也斷然拒絕了量子力學的可能性,他說:“量子力學確實令人驚歎,但內心的聲音告訴我,它還不是真實的東西。”這個理論說了很多,但並沒有讓我們更接近“舊理論”的祕密。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量子力學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宇宙是動態的、狂野的、未確定的觀點。愛因斯坦不喜歡它,因為他覺得它把宇宙簡單地描述為“擲骰子”。“如果不能確定,怎麼可能呢?”量子物理學增添了一點魔力,即事物發生的能力,非強迫的和不可預測的。對我來說,這擊中了我的內心。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之比就像人類意志與確定性行為主義之比一樣。

《心理學百科全書》本身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儘管牛頓定律和數學都有,“在用心理學原理解釋人類行為時,存在一個明顯的兩難境地。”“如果心理學是一門行為科學,那麼就應該有允許預測的規則,另一方面,個人相信人類控制自己的行為,擁有自由意志。”

其中一方說“我就是我”,我需要找出那是什麼,並忠於它。要證明這個想法有多麼根深蒂固,只要想想典型的“結識”對話就知道了。即使是在和一個人見面的幾分鐘內,你也會聽到一大堆關於他們是什麼的靜態描述:“我不擅長數學”、“我不喜歡吃海鮮”。“我是一個黃皮膚的人”“我是個多愁善感的人”“我不是那種喜歡運動的人”。”“我不擅長寫作。”。“所有這些都假定,在它們的基礎上,一個我們真實存在的世界,在我們的核心,是一些描述性的東西,而發現它決定了我們的身份。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法國著名哲學家、社會理論家米歇爾福柯發表了或許是現代史上對性最深刻的探索。在他的個人生活中,他公開與其他男性約會,一直倡導平等,最終於1984年死於艾滋病。然而,他討厭任何人稱他或其他人為“同性戀”,並警告不要將任何標籤與身份聯繫起來,包括性。他認為所有的標籤都是社會控制和限制個人的一種方式。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標籤可能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但至少在性取向方面,年輕一代似乎越來越認同福柯的觀點。英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43%的18到24歲的成年人認為他們的性取向是不穩定的,而不是固定的。

按照“我們就是我們”觀點的最極端觀點,生活不是動態的,也不是在我們的控制之下,而是一段旅程,甚至可能是一段冒險的旅程,而是一段發現自我、而不是創造自我的旅程。在我們相互宣揚的許多陳腐的勵志短語中,這句話很普遍。“找到你能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做真實的自己!”“踏上自我發現之旅!”這讓我們充其量只能成為自己一生的探索者,而不是創造者,開始“發現”,然後“忠於”自己。這看起來很浪漫,甚至能激勵人,但換句話說,你也可以把這描述為一種自我奴役的形式,永遠在尋找你的“真正的”主人。也許正如量子力學在經典力學中所展示的那樣,它並沒有講述全部的故事。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在自己身上發現的東西對周圍的世界沒有特別的用處,我該怎麼辦?我怎樣才能為您效勞呢?那我為什麼在這裡?事實上,我並沒有發現自己是否是一個“數學”人,而僅僅是決定要學好數學,難道不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嗎?與其在六年之後認定自己嫁錯了人,還不如繼續決定做自己的另一半,哪怕某天早上醒來時“感覺”自己並不喜歡這樣,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嗎?我想有。所以,對我的高中朋友們,不要告訴我“永遠不要改變”。“我想要改變。

但宇宙肯定不只是量子力學。古典力學與其說是完全錯誤的,不如說它是不完整的、被過度假設的。說“沒有自由意志這種東西”似乎和說“我們是百分之百的自由意志和自決”一樣極端。“這並沒有為我們共同的生活經歷留出空間,我想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我們常常似乎對某件事有著強烈的親暱和傾向。我們如何理解先天特徵?“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一方聲稱海倫·凱勒是一位學者、演說家和領導者。“我們是什麼,我們是什麼”一方聲稱她又聾又瞎。但如果她願意,難道她不能兩者兼備,或者在某種程度上兩者都不具備嗎?當然,她又聾又瞎,但儘管面臨這些挑戰,她還是成為了一名強有力的演說家和學者。

在我看來,她的身體素質創造了情境,讓海倫·凱樂在其中行動,毫無疑問對生活的方向產生了一些影響。然而,讓她如此鼓舞人心的關鍵是,她沒有被這些性格所引導,而是規劃了自己的道路,克服了她的身體“本性”帶來的挑戰,並在它沒有幫助的時候加以利用。她不能改變一切,但她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主人。說這兩種極端觀點都有極限很容易,但是很難確定這些極限是什麼,也許這就是重點。

量子物理很好的回答了“我是誰?”的哲學問題

​如果我有能力採取行動在任何給定的情況下,然後我是一個自由球員,充滿了民族自決和意志,然而我會做自己傷害如果我還不承認,這些情況是什麼影響和由我定義在任何給定的點。例如,我相信所有人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善良。誠然,這是一種信仰的聲明,但我每天都能看到它的證據。然而,我也經常看到證據表明,人們選擇忽視自己的善良本性,甚至追隨天性中其他更具破壞性的方面。

也許我能最有力地發揮我自己意志的一個地方,就是決定我要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這兩種主張中的任何一種。最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許你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但是如果你把你的生活看成是一段不斷決定並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前進的旅程,那麼專注於你現在所處的位置可能不會有什麼收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