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因為這樣,王爺爺會心疼這些沒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會在果樹旁掛上個警示牌。

“前兩天有人摘走了一籃子,都是青的,吃不來的啊。”王奶奶說,一般走過路過看著這些無花果長得不錯,“眼饞”也無妨,“討兩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要送給大家吃的。開口要的話,我們都會讓人自己摘,告訴人家洗乾淨了帶皮吃就好。不過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還說,爺爺年紀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個梯子,大家可以“自助採摘”。

2】深夜拾荒,源起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

第一次尋找王爺爺的時候,是下午,王奶奶就說白天一般是見不到王爺爺的,因為爺爺白天要休息、晚上要出去“拾荒”,晝伏夜出。

“你昨天也來了呀,我昨天參加西湖大學的開學典禮去了。”王爺爺說。

通過和王爺爺的交流,記者才發現,老人家的拾荒,居然和錢江晚報有一段淵源。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因為這樣,王爺爺會心疼這些沒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會在果樹旁掛上個警示牌。

“前兩天有人摘走了一籃子,都是青的,吃不來的啊。”王奶奶說,一般走過路過看著這些無花果長得不錯,“眼饞”也無妨,“討兩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要送給大家吃的。開口要的話,我們都會讓人自己摘,告訴人家洗乾淨了帶皮吃就好。不過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還說,爺爺年紀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個梯子,大家可以“自助採摘”。

2】深夜拾荒,源起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

第一次尋找王爺爺的時候,是下午,王奶奶就說白天一般是見不到王爺爺的,因為爺爺白天要休息、晚上要出去“拾荒”,晝伏夜出。

“你昨天也來了呀,我昨天參加西湖大學的開學典禮去了。”王爺爺說。

通過和王爺爺的交流,記者才發現,老人家的拾荒,居然和錢江晚報有一段淵源。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2012年夏天,“中天·錢報”助學行動走到了第7季,退休前在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從事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他,看到了這些心懷夢想孩子們的無助。

於是王爺爺給錢江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告訴記者想資助一個孩子上大學。

常山一中的徐玲玲考上了寧波大學,她的父親殘疾,家裡靠母親蹬三輪車為生,需要四處打工籌學費和生活費。

記者把這個學生推薦給了王爺爺。

王爺爺說當時很高興,“我的(助學)想法可以實現了。”

每個月,王爺爺會給徐玲玲寄去300元,祝賀她考上大學獎的那個暑假勵1000元,四年裡,陸續資助了18000元。

徐玲玲畢業後,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暫停了一年,2017年開始,又通過基金會繼續助學行動。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因為這樣,王爺爺會心疼這些沒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會在果樹旁掛上個警示牌。

“前兩天有人摘走了一籃子,都是青的,吃不來的啊。”王奶奶說,一般走過路過看著這些無花果長得不錯,“眼饞”也無妨,“討兩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要送給大家吃的。開口要的話,我們都會讓人自己摘,告訴人家洗乾淨了帶皮吃就好。不過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還說,爺爺年紀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個梯子,大家可以“自助採摘”。

2】深夜拾荒,源起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

第一次尋找王爺爺的時候,是下午,王奶奶就說白天一般是見不到王爺爺的,因為爺爺白天要休息、晚上要出去“拾荒”,晝伏夜出。

“你昨天也來了呀,我昨天參加西湖大學的開學典禮去了。”王爺爺說。

通過和王爺爺的交流,記者才發現,老人家的拾荒,居然和錢江晚報有一段淵源。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2012年夏天,“中天·錢報”助學行動走到了第7季,退休前在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從事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他,看到了這些心懷夢想孩子們的無助。

於是王爺爺給錢江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告訴記者想資助一個孩子上大學。

常山一中的徐玲玲考上了寧波大學,她的父親殘疾,家裡靠母親蹬三輪車為生,需要四處打工籌學費和生活費。

記者把這個學生推薦給了王爺爺。

王爺爺說當時很高興,“我的(助學)想法可以實現了。”

每個月,王爺爺會給徐玲玲寄去300元,祝賀她考上大學獎的那個暑假勵1000元,四年裡,陸續資助了18000元。

徐玲玲畢業後,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暫停了一年,2017年開始,又通過基金會繼續助學行動。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受助學生寄來的信件和照片)

2017年,王爺爺資助一個考上嘉興學院的學生,2018年,分別資助考上河北經貿大學和舟山海洋學院的兩個學生。“上週五剛剛把錢交給了基金會。”王爺爺說。

考上河北經貿大學的張萍萍,其實前一年已經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由於每年四萬元的學費而棄學重考,得知這個消息后王爺爺很遺憾,“早點知道就好了,這個孩子聰明成績又好,可惜了。”

資助學生的這些錢,都是王爺爺深夜拾荒所得。

3】只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開始助學行動之前,王爺爺說自己也會把一些飲料瓶什麼的收集起來,一個月能攢一個編織袋。

今天記者看到的王爺爺,思路敏捷,精神頭十足,和他對話需要稍微大點聲,他佝僂著背,指甲修剪得很整齊,指甲縫有些黑色的汙垢。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因為這樣,王爺爺會心疼這些沒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會在果樹旁掛上個警示牌。

“前兩天有人摘走了一籃子,都是青的,吃不來的啊。”王奶奶說,一般走過路過看著這些無花果長得不錯,“眼饞”也無妨,“討兩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要送給大家吃的。開口要的話,我們都會讓人自己摘,告訴人家洗乾淨了帶皮吃就好。不過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還說,爺爺年紀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個梯子,大家可以“自助採摘”。

2】深夜拾荒,源起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

第一次尋找王爺爺的時候,是下午,王奶奶就說白天一般是見不到王爺爺的,因為爺爺白天要休息、晚上要出去“拾荒”,晝伏夜出。

“你昨天也來了呀,我昨天參加西湖大學的開學典禮去了。”王爺爺說。

通過和王爺爺的交流,記者才發現,老人家的拾荒,居然和錢江晚報有一段淵源。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2012年夏天,“中天·錢報”助學行動走到了第7季,退休前在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從事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他,看到了這些心懷夢想孩子們的無助。

於是王爺爺給錢江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告訴記者想資助一個孩子上大學。

常山一中的徐玲玲考上了寧波大學,她的父親殘疾,家裡靠母親蹬三輪車為生,需要四處打工籌學費和生活費。

記者把這個學生推薦給了王爺爺。

王爺爺說當時很高興,“我的(助學)想法可以實現了。”

每個月,王爺爺會給徐玲玲寄去300元,祝賀她考上大學獎的那個暑假勵1000元,四年裡,陸續資助了18000元。

徐玲玲畢業後,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暫停了一年,2017年開始,又通過基金會繼續助學行動。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受助學生寄來的信件和照片)

2017年,王爺爺資助一個考上嘉興學院的學生,2018年,分別資助考上河北經貿大學和舟山海洋學院的兩個學生。“上週五剛剛把錢交給了基金會。”王爺爺說。

考上河北經貿大學的張萍萍,其實前一年已經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由於每年四萬元的學費而棄學重考,得知這個消息后王爺爺很遺憾,“早點知道就好了,這個孩子聰明成績又好,可惜了。”

資助學生的這些錢,都是王爺爺深夜拾荒所得。

3】只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開始助學行動之前,王爺爺說自己也會把一些飲料瓶什麼的收集起來,一個月能攢一個編織袋。

今天記者看到的王爺爺,思路敏捷,精神頭十足,和他對話需要稍微大點聲,他佝僂著背,指甲修剪得很整齊,指甲縫有些黑色的汙垢。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許有的人會不理解,王爺爺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王爺爺也說了,自己每個月有六千多的退休金,“那時候資助徐玲玲,每個月300塊只佔退休金很少一部分,不過我還是想通過自己勞動幫助別人,這樣比較誠心。”

王爺爺沒有覺得拾荒是不體面的事情,這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

從7歲開始,王爺爺就和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那時候窮啊,我就去街上撿菸屁股,我父親買來菸絲捲起來,重新卷好之後拿去賣。再後來,把臨平的魚蝦雞蛋拿到杭州城裡賣,換成義烏糖帶回臨平,日子才慢慢好了一點。”11歲,王爺爺光著腳、穿著汗背心去上學,老師一度覺得這樣不禮貌,“沒辦法,那時候窮,吃的都只有苞米麵、紅薯,哪有錢買鞋買衣服?”

王爺爺記性很好,他記得清楚,從2012年7月18日那天開始,正式成為了一個深夜拾荒者。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因為這樣,王爺爺會心疼這些沒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會在果樹旁掛上個警示牌。

“前兩天有人摘走了一籃子,都是青的,吃不來的啊。”王奶奶說,一般走過路過看著這些無花果長得不錯,“眼饞”也無妨,“討兩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要送給大家吃的。開口要的話,我們都會讓人自己摘,告訴人家洗乾淨了帶皮吃就好。不過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還說,爺爺年紀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個梯子,大家可以“自助採摘”。

2】深夜拾荒,源起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

第一次尋找王爺爺的時候,是下午,王奶奶就說白天一般是見不到王爺爺的,因為爺爺白天要休息、晚上要出去“拾荒”,晝伏夜出。

“你昨天也來了呀,我昨天參加西湖大學的開學典禮去了。”王爺爺說。

通過和王爺爺的交流,記者才發現,老人家的拾荒,居然和錢江晚報有一段淵源。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2012年夏天,“中天·錢報”助學行動走到了第7季,退休前在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從事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他,看到了這些心懷夢想孩子們的無助。

於是王爺爺給錢江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告訴記者想資助一個孩子上大學。

常山一中的徐玲玲考上了寧波大學,她的父親殘疾,家裡靠母親蹬三輪車為生,需要四處打工籌學費和生活費。

記者把這個學生推薦給了王爺爺。

王爺爺說當時很高興,“我的(助學)想法可以實現了。”

每個月,王爺爺會給徐玲玲寄去300元,祝賀她考上大學獎的那個暑假勵1000元,四年裡,陸續資助了18000元。

徐玲玲畢業後,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暫停了一年,2017年開始,又通過基金會繼續助學行動。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受助學生寄來的信件和照片)

2017年,王爺爺資助一個考上嘉興學院的學生,2018年,分別資助考上河北經貿大學和舟山海洋學院的兩個學生。“上週五剛剛把錢交給了基金會。”王爺爺說。

考上河北經貿大學的張萍萍,其實前一年已經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由於每年四萬元的學費而棄學重考,得知這個消息后王爺爺很遺憾,“早點知道就好了,這個孩子聰明成績又好,可惜了。”

資助學生的這些錢,都是王爺爺深夜拾荒所得。

3】只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開始助學行動之前,王爺爺說自己也會把一些飲料瓶什麼的收集起來,一個月能攢一個編織袋。

今天記者看到的王爺爺,思路敏捷,精神頭十足,和他對話需要稍微大點聲,他佝僂著背,指甲修剪得很整齊,指甲縫有些黑色的汙垢。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許有的人會不理解,王爺爺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王爺爺也說了,自己每個月有六千多的退休金,“那時候資助徐玲玲,每個月300塊只佔退休金很少一部分,不過我還是想通過自己勞動幫助別人,這樣比較誠心。”

王爺爺沒有覺得拾荒是不體面的事情,這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

從7歲開始,王爺爺就和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那時候窮啊,我就去街上撿菸屁股,我父親買來菸絲捲起來,重新卷好之後拿去賣。再後來,把臨平的魚蝦雞蛋拿到杭州城裡賣,換成義烏糖帶回臨平,日子才慢慢好了一點。”11歲,王爺爺光著腳、穿著汗背心去上學,老師一度覺得這樣不禮貌,“沒辦法,那時候窮,吃的都只有苞米麵、紅薯,哪有錢買鞋買衣服?”

王爺爺記性很好,他記得清楚,從2012年7月18日那天開始,正式成為了一個深夜拾荒者。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一開始,每天撿來的廢品能賣10塊錢,現在一天能賣20塊左右。

王爺爺的作息一般是這樣的:晚上9點左右騎著三輪車出門,凌晨三四點回家,吃點東西后開始休息,午後才會起床。

至於原因,王爺爺說有三個:我不是為了生活,可以白天睡覺,不能和白天以此(拾荒)為生的人搶;晚上那些廢品都被整理出來,不撿也就浪費了;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回收的,這樣可以節約國家資源。

這樣的深夜拾荒,王爺爺已經堅持整整7年,中間只因為親人去世中斷過一天。

不過王奶奶只給王爺爺的助學行為打50分,為什麼呢?

王奶奶說說做好事當然支持,就是也得管好自己身體,“每天出門前我都要關照他注意安全,他現在左耳朵不太好的,這麼大年紀一個人出門有些不放心。”

4】誰感動了誰?深夜拾荒者說,我不孤獨

王爺爺家門口的車棚裡,有整理好的紙箱,還有裝在編織袋裡的飲料瓶,等著拿去賣錢。

三輪車上是王爺爺昨天晚上撿回來的戰利品。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因為這樣,王爺爺會心疼這些沒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會在果樹旁掛上個警示牌。

“前兩天有人摘走了一籃子,都是青的,吃不來的啊。”王奶奶說,一般走過路過看著這些無花果長得不錯,“眼饞”也無妨,“討兩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要送給大家吃的。開口要的話,我們都會讓人自己摘,告訴人家洗乾淨了帶皮吃就好。不過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還說,爺爺年紀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個梯子,大家可以“自助採摘”。

2】深夜拾荒,源起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

第一次尋找王爺爺的時候,是下午,王奶奶就說白天一般是見不到王爺爺的,因為爺爺白天要休息、晚上要出去“拾荒”,晝伏夜出。

“你昨天也來了呀,我昨天參加西湖大學的開學典禮去了。”王爺爺說。

通過和王爺爺的交流,記者才發現,老人家的拾荒,居然和錢江晚報有一段淵源。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2012年夏天,“中天·錢報”助學行動走到了第7季,退休前在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從事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他,看到了這些心懷夢想孩子們的無助。

於是王爺爺給錢江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告訴記者想資助一個孩子上大學。

常山一中的徐玲玲考上了寧波大學,她的父親殘疾,家裡靠母親蹬三輪車為生,需要四處打工籌學費和生活費。

記者把這個學生推薦給了王爺爺。

王爺爺說當時很高興,“我的(助學)想法可以實現了。”

每個月,王爺爺會給徐玲玲寄去300元,祝賀她考上大學獎的那個暑假勵1000元,四年裡,陸續資助了18000元。

徐玲玲畢業後,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暫停了一年,2017年開始,又通過基金會繼續助學行動。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受助學生寄來的信件和照片)

2017年,王爺爺資助一個考上嘉興學院的學生,2018年,分別資助考上河北經貿大學和舟山海洋學院的兩個學生。“上週五剛剛把錢交給了基金會。”王爺爺說。

考上河北經貿大學的張萍萍,其實前一年已經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由於每年四萬元的學費而棄學重考,得知這個消息后王爺爺很遺憾,“早點知道就好了,這個孩子聰明成績又好,可惜了。”

資助學生的這些錢,都是王爺爺深夜拾荒所得。

3】只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開始助學行動之前,王爺爺說自己也會把一些飲料瓶什麼的收集起來,一個月能攢一個編織袋。

今天記者看到的王爺爺,思路敏捷,精神頭十足,和他對話需要稍微大點聲,他佝僂著背,指甲修剪得很整齊,指甲縫有些黑色的汙垢。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許有的人會不理解,王爺爺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王爺爺也說了,自己每個月有六千多的退休金,“那時候資助徐玲玲,每個月300塊只佔退休金很少一部分,不過我還是想通過自己勞動幫助別人,這樣比較誠心。”

王爺爺沒有覺得拾荒是不體面的事情,這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

從7歲開始,王爺爺就和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那時候窮啊,我就去街上撿菸屁股,我父親買來菸絲捲起來,重新卷好之後拿去賣。再後來,把臨平的魚蝦雞蛋拿到杭州城裡賣,換成義烏糖帶回臨平,日子才慢慢好了一點。”11歲,王爺爺光著腳、穿著汗背心去上學,老師一度覺得這樣不禮貌,“沒辦法,那時候窮,吃的都只有苞米麵、紅薯,哪有錢買鞋買衣服?”

王爺爺記性很好,他記得清楚,從2012年7月18日那天開始,正式成為了一個深夜拾荒者。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一開始,每天撿來的廢品能賣10塊錢,現在一天能賣20塊左右。

王爺爺的作息一般是這樣的:晚上9點左右騎著三輪車出門,凌晨三四點回家,吃點東西后開始休息,午後才會起床。

至於原因,王爺爺說有三個:我不是為了生活,可以白天睡覺,不能和白天以此(拾荒)為生的人搶;晚上那些廢品都被整理出來,不撿也就浪費了;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回收的,這樣可以節約國家資源。

這樣的深夜拾荒,王爺爺已經堅持整整7年,中間只因為親人去世中斷過一天。

不過王奶奶只給王爺爺的助學行為打50分,為什麼呢?

王奶奶說說做好事當然支持,就是也得管好自己身體,“每天出門前我都要關照他注意安全,他現在左耳朵不太好的,這麼大年紀一個人出門有些不放心。”

4】誰感動了誰?深夜拾荒者說,我不孤獨

王爺爺家門口的車棚裡,有整理好的紙箱,還有裝在編織袋裡的飲料瓶,等著拿去賣錢。

三輪車上是王爺爺昨天晚上撿回來的戰利品。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王爺爺的家儼然一個小型倉庫,光是鍾就有好幾個,窗戶外,整齊排列著的雨傘,是王爺爺撿回來修好免費提供給大家用的。

王爺爺說,拾荒的路上不孤獨,因為有很多人加入了進來。

住在半山92歲的奶奶,看到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每個月拿來100塊,堅持了半年,後來因為年紀太大不方便放棄;院子裡的鄰居也連著好幾個月拿來錢給他;住在鳳起苑的麗水女孩,曾經因為家貧上不起學,知道王爺爺的故事後,每天晚上下班後整理好小區垃圾桶裡的廢品交給王爺爺;畢業後的徐玲玲,成了一名老師,開始每個月資助學生;陌生的男子,塞給王爺爺500塊,不肯留下姓名;寒冷的冬夜,有人把熱騰騰的地瓜、包子送到他手裡;也有小夥子,冬天給王爺爺送來帽子圍巾手套……

"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文/攝

“為孩子們種的無花果,請君莫私摘。”

杭州下城區刀矛巷一小區圍牆旁,有這樣一個“警示”,落款是“一位愛孩子的老人”。

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警示?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刀矛巷尋找這位有愛的老人家。

“種無花果?喏,在前面那棟樓一樓。”當記者在附近打聽這位老人家的時候,不少人有印象,有的還會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撿廢品的爺爺。”

在大家的指點下,記者順利找到了這位爺爺的家。在一樓陽臺的外側,有4棵無花果樹,枝頭上的無花果長勢喜人,個頭大小不一,大多還是青色的。無花果樹之間,有一棵石榴樹,紅豔豔的石榴翠綠的無花果,長在圍牆外煞是好看(詳情戳這裡)。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找到爺爺的家容易,見到爺爺卻頗為不易,記者前前後後去了三趟,看著靠近路邊上那棵無花果樹上的果子,由青變紫,慢慢成熟。

8月26日午後,記者終於遇到了這位剛睡起來的爺爺。

原來這位愛孩子的爺爺不僅給孩子們種無花果,還會在深夜拾荒,晝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樣。

1】因為愛孩子,13年前種下五花果樹

爺爺叫王坤森,今年已經87歲,和老伴王秀雲奶奶住在刀矛巷60號。

從王爺爺家陽臺看出去,這些無花果樹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今年果子結的不多,去年那才叫長得好。”

王爺爺種無花果的初衷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點什麼,他說自己很愛孩子,於是在2006年的時候種了這4棵五花果樹。

第三年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無花果就會慢慢成熟,可以採摘了。

王爺爺會把陸續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裝好,分送給院子裡的小朋友們吃。後來,院子裡的小朋友慢慢長大,爺爺就把這些無花果分送給路過的孩子們,“也不多,一人兩三個。”

說到這些無花果,王爺爺很自豪,“我種的無花果帶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買的甜多了。”

為了伺候這些五花果樹,王爺爺以前可費了不少心思,從農貿市場收集過雞糞作為肥料,每天認真澆兩次水,“現在體力不行了,不過也不怎麼用打理了。”王爺爺說。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因為這樣,王爺爺會心疼這些沒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會在果樹旁掛上個警示牌。

“前兩天有人摘走了一籃子,都是青的,吃不來的啊。”王奶奶說,一般走過路過看著這些無花果長得不錯,“眼饞”也無妨,“討兩個也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要送給大家吃的。開口要的話,我們都會讓人自己摘,告訴人家洗乾淨了帶皮吃就好。不過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還說,爺爺年紀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個梯子,大家可以“自助採摘”。

2】深夜拾荒,源起錢江晚報的一篇報道

第一次尋找王爺爺的時候,是下午,王奶奶就說白天一般是見不到王爺爺的,因為爺爺白天要休息、晚上要出去“拾荒”,晝伏夜出。

“你昨天也來了呀,我昨天參加西湖大學的開學典禮去了。”王爺爺說。

通過和王爺爺的交流,記者才發現,老人家的拾荒,居然和錢江晚報有一段淵源。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2012年夏天,“中天·錢報”助學行動走到了第7季,退休前在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從事學生國防教育工作的他,看到了這些心懷夢想孩子們的無助。

於是王爺爺給錢江晚報打來熱線電話,告訴記者想資助一個孩子上大學。

常山一中的徐玲玲考上了寧波大學,她的父親殘疾,家裡靠母親蹬三輪車為生,需要四處打工籌學費和生活費。

記者把這個學生推薦給了王爺爺。

王爺爺說當時很高興,“我的(助學)想法可以實現了。”

每個月,王爺爺會給徐玲玲寄去300元,祝賀她考上大學獎的那個暑假勵1000元,四年裡,陸續資助了18000元。

徐玲玲畢業後,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暫停了一年,2017年開始,又通過基金會繼續助學行動。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受助學生寄來的信件和照片)

2017年,王爺爺資助一個考上嘉興學院的學生,2018年,分別資助考上河北經貿大學和舟山海洋學院的兩個學生。“上週五剛剛把錢交給了基金會。”王爺爺說。

考上河北經貿大學的張萍萍,其實前一年已經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由於每年四萬元的學費而棄學重考,得知這個消息后王爺爺很遺憾,“早點知道就好了,這個孩子聰明成績又好,可惜了。”

資助學生的這些錢,都是王爺爺深夜拾荒所得。

3】只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開始助學行動之前,王爺爺說自己也會把一些飲料瓶什麼的收集起來,一個月能攢一個編織袋。

今天記者看到的王爺爺,思路敏捷,精神頭十足,和他對話需要稍微大點聲,他佝僂著背,指甲修剪得很整齊,指甲縫有些黑色的汙垢。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也許有的人會不理解,王爺爺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王爺爺也說了,自己每個月有六千多的退休金,“那時候資助徐玲玲,每個月300塊只佔退休金很少一部分,不過我還是想通過自己勞動幫助別人,這樣比較誠心。”

王爺爺沒有覺得拾荒是不體面的事情,這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

從7歲開始,王爺爺就和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那時候窮啊,我就去街上撿菸屁股,我父親買來菸絲捲起來,重新卷好之後拿去賣。再後來,把臨平的魚蝦雞蛋拿到杭州城裡賣,換成義烏糖帶回臨平,日子才慢慢好了一點。”11歲,王爺爺光著腳、穿著汗背心去上學,老師一度覺得這樣不禮貌,“沒辦法,那時候窮,吃的都只有苞米麵、紅薯,哪有錢買鞋買衣服?”

王爺爺記性很好,他記得清楚,從2012年7月18日那天開始,正式成為了一個深夜拾荒者。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一開始,每天撿來的廢品能賣10塊錢,現在一天能賣20塊左右。

王爺爺的作息一般是這樣的:晚上9點左右騎著三輪車出門,凌晨三四點回家,吃點東西后開始休息,午後才會起床。

至於原因,王爺爺說有三個:我不是為了生活,可以白天睡覺,不能和白天以此(拾荒)為生的人搶;晚上那些廢品都被整理出來,不撿也就浪費了;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回收的,這樣可以節約國家資源。

這樣的深夜拾荒,王爺爺已經堅持整整7年,中間只因為親人去世中斷過一天。

不過王奶奶只給王爺爺的助學行為打50分,為什麼呢?

王奶奶說說做好事當然支持,就是也得管好自己身體,“每天出門前我都要關照他注意安全,他現在左耳朵不太好的,這麼大年紀一個人出門有些不放心。”

4】誰感動了誰?深夜拾荒者說,我不孤獨

王爺爺家門口的車棚裡,有整理好的紙箱,還有裝在編織袋裡的飲料瓶,等著拿去賣錢。

三輪車上是王爺爺昨天晚上撿回來的戰利品。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王爺爺的家儼然一個小型倉庫,光是鍾就有好幾個,窗戶外,整齊排列著的雨傘,是王爺爺撿回來修好免費提供給大家用的。

王爺爺說,拾荒的路上不孤獨,因為有很多人加入了進來。

住在半山92歲的奶奶,看到王爺爺的助學行動,每個月拿來100塊,堅持了半年,後來因為年紀太大不方便放棄;院子裡的鄰居也連著好幾個月拿來錢給他;住在鳳起苑的麗水女孩,曾經因為家貧上不起學,知道王爺爺的故事後,每天晚上下班後整理好小區垃圾桶裡的廢品交給王爺爺;畢業後的徐玲玲,成了一名老師,開始每個月資助學生;陌生的男子,塞給王爺爺500塊,不肯留下姓名;寒冷的冬夜,有人把熱騰騰的地瓜、包子送到他手裡;也有小夥子,冬天給王爺爺送來帽子圍巾手套……

無花果樹背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暖:87歲的杭州爺爺堅持多年半夜拾荒助學

(年輕時的王爺爺)

王爺爺轉業前是一名軍人,先後在長春、鞍山、青海支持國家各種建設,“我一生中80%的時間給了國防事業,20%的時間用來助學,現在資助的學生還有兩年畢業。”王爺爺說自己暫時還不想“退休”,因為幾年來的助學讓他很感動,“這就是助學的精神吧,我幫助別人,別人又來幫我,到底是誰感動了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