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前 言

蕪湖市陶辛鎮胡灣村,一個江南水鄉的小村落,從1909年開始,先後走出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者67人,19人成為國內外大學教授,36人從事高尖端科技工作,被譽為蕪湖的“教授村”。2014年胡灣村列入第一批安徽省傳統村落名錄。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胡灣村位於蕪湖縣陶辛鎮的南部邊緣,是一個遠離城鎮的小村落,為胡姓聚居地,又稱“胡家灣”, 因其村口有一水塘名宣家潭,世稱胡灣胡姓為宣潭胡氏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圖為手繪蕪湖縣胡灣村原貌圖

宣潭胡氏系南宋名臣胡銓的後裔。在胡灣村胡氏宗祠大門上有一幅楹聯:

自祁衍派世居蕪家起瑯山以北,

為國上章名著史忠扶宋室而南。

反映出胡氏家族的歷史淵源與文化理念。上聯說“自祁衍派世居蕪”,胡氏家族於元末明初,為避戰亂,自徽州祁門金嶺遷居到蕪湖縣宣家潭,後擴至胡灣。下聯“忠扶宋室”說的就是胡氏第十三世胡銓,胡銓是“南宋四名臣”之一,因堅持抗金、反對議和,與秦檜進行過針鋒相對的鬥爭。歷任國史院編修官、資政殿大學士,故有“為國上章名著史”之說。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圖為《宣潭胡氏宗譜》中胡銓的畫像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胡灣村歷史悠久,自元末明初建村,距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百年來,胡氏族人建宗祠、修家譜,訂立了家法十條、家戒十條、家訓十四條,以此約束族人、告誡後人。胡氏族人不管走到哪裡,都要遵循家訓,保持淳樸的家風。不管身居何職、何位,都要有保持著良好的風尚和人文氣質。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圖為胡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太平天國時期遭嚴重破壞,清咸豐年間重新修復,徽派建築風格,雕樑畫棟,刻工精湛。2012年12月經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翻開《宣潭胡氏宗譜》中關於家戒、家法、家訓,有不少關於孝道、尊師、教育的記載。

如家訓律句中第一就是“孝父母”,其中提到

五官四體有根莖,皆自雙親養育來。

“重師傅”中提到:

不進文房字不如,銀錢雖有受人欺。

因之教子讀書日,禮貌謙恭乃重師。

“教子弟”中提到:

外務多時荒正業,般般不肖累爹孃。

“敬字紙”中提到:

字本天文及聖功,裱糊包紮罪皆同。

莫將廢棄蒙窗格,切戒殘書類線絨。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胡氏族人一直遵從“重師傅”、“敬字紙”、“耕讀傳家文、詩書繼世長”的祖訓,辦學興教,尊師重教。早清朝晚期,胡氏子弟中就有6位從安徽理化專科學堂和安徽優級師範學堂畢業。他們把新思想、新文化帶故鄉,特別是西化教育。1909年的時候,胡氏家族的三位先賢胡宗琚、胡宗璆、胡朝熙,就在艱苦條件下,改胡氏祠堂為“學堂”,自籌資金,辦起了蕪湖縣農村第一所採取西式教育的洋學堂“兩齋小學”。 “兩齋”之意,取其遠祖、北宋教育家胡瑗“經義”、“治事”兩齋的教育方法。開設有國文、算術、音樂、體育和英語等課程,一改先前私塾“坐學點書”舊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型小學。招生不分男女,學校所有開支費用均由胡氏公堂田租支出。本族學生不但學費全免,而且還規定,凡外出就讀的學生,每年每人補助稻穀二十石,鼓勵族人外出深造。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之後,“兩齋小學”改名為“綿化小學”, 綿化即延綿教化之意,表達出胡氏族人一代接一代堅持辦學的理念。抗日戰爭時期綿化小學易名為國民小學。抗戰勝利後,胡氏族人在原小學的基礎上,創辦了蕪湖縣第一所農村中學——私立白連中學。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有教師29人,學生400人。附近鄉村及鄰縣南陵、宣城等地紛紛前來報考就讀。在當時,胡灣成為了附近農村的文化教育中心。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圖為蕪湖私立白連中學校徽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從1909年以來,在百年時間裡,胡氏家族英才輩出,既重教書,更重育人。學校把辦學時白連鄉贈送的一塊“教育建國”的匾額懸掛在學校禮堂內,以示辦學宗旨。由該村學校畢業後外出深造,畢業於國內外名牌大學的學子多達100餘人,取得副教授等以上高級職稱者達67人,其中任國內外大學教授者19人,從事高尖端科技工作者36人,授博士學位者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6人。還出現了“一門六子五教授”、“一門三子三教授”。胡灣村因此聞名遐邇,被稱為“教授村”。胡灣村一個幾百人口的小村落,培養除了這麼一大批的傑出人才,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厲害!蕪湖有個“教授村”,百年間走出67名教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