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錢幣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稀少錢幣?'

"

唐朝末年,籓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讓強大的唐帝國終於崩潰了。907 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政權,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國(907—960年),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據時期。

五代指唐朝滅亡後在中原依次更替出現的中原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史家稱十國,即:吳、南唐、吳越、楚、閩、南平(荊南)、南漢、北漢、前蜀、後蜀。

五代十國的錢幣多為當十、當百或是當千的大錢。在當代有許多是沒有鑄過錢幣的,現就被歷學家認可的作一些列舉。

(一)五代貨幣

1.後梁貨幣 開平元寶、開平通寶。後梁朱溫開平年間(907-911年)鑄。現存世各l枚。真偽莫辨,價格未定。此外,傳世有少量。"開平元寶"小鉛錢。

2.後唐貨幣

天成元寶。後唐天成年問(926—930年)鑄。形制如開元,纛大而厚重,但精美不及開元,傳世極罕。

3.後晉貨幣

天福元寶。後晉天福之年(988年)公和同鑄,銅貨。版別墨複雜,官爐"福"字特大,"元"字右挑,製作較精。和鑄錢面二目各異,文字拙劣,輕薄小樣,制怍粗糙。

4.後漢貨幣

漢元通寶。後漢乾幸佔元年(948年)鑄。形制書體仿開元 錢。面背常有星月紋。

5.後周貨幣

周元通寶。柴榮顯德二年(955年)毀佛鑄錢,精湛異常, 可與開元錢媲美,錢製為五代之冠。鑄量較多。

"

唐朝末年,籓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讓強大的唐帝國終於崩潰了。907 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政權,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國(907—960年),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據時期。

五代指唐朝滅亡後在中原依次更替出現的中原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史家稱十國,即:吳、南唐、吳越、楚、閩、南平(荊南)、南漢、北漢、前蜀、後蜀。

五代十國的錢幣多為當十、當百或是當千的大錢。在當代有許多是沒有鑄過錢幣的,現就被歷學家認可的作一些列舉。

(一)五代貨幣

1.後梁貨幣 開平元寶、開平通寶。後梁朱溫開平年間(907-911年)鑄。現存世各l枚。真偽莫辨,價格未定。此外,傳世有少量。"開平元寶"小鉛錢。

2.後唐貨幣

天成元寶。後唐天成年問(926—930年)鑄。形制如開元,纛大而厚重,但精美不及開元,傳世極罕。

3.後晉貨幣

天福元寶。後晉天福之年(988年)公和同鑄,銅貨。版別墨複雜,官爐"福"字特大,"元"字右挑,製作較精。和鑄錢面二目各異,文字拙劣,輕薄小樣,制怍粗糙。

4.後漢貨幣

漢元通寶。後漢乾幸佔元年(948年)鑄。形制書體仿開元 錢。面背常有星月紋。

5.後周貨幣

周元通寶。柴榮顯德二年(955年)毀佛鑄錢,精湛異常, 可與開元錢媲美,錢製為五代之冠。鑄量較多。

五代十國錢幣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稀少錢幣?

(二)十國貨幣

1.楚貨幣

天策府寶。馬殷於乾化元年(911年)鑄。大錢,有銅、鎏金三質材。光背,屬開府慶典紀念幣。市場偽品多。

乾封泉寶,馬殷鑄。鐵銅質皆有,鐵多鐗少,錢文隸書,鐵錢有背文天、天府、策、天策、府策等,是歷史發行鐵錢的成功首例。

乾元重寶。銅質。馬殷鑄,風格如乾封泉寶大錢,存世極罕。

2.閩貨幣

開元通寶。閩王審知龍德二年(922年)鑄。大錢,有銅,鐵鉛質。

永隆通寶。王延羲永隆四年(942年)鑄。有鐵、鉛質。大鐵錢一當鉛錢百。銅錢未見真品。

天德重寶、天德通寶。王延政天德年間(943—945年)鑄。天德有鋼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有"殷"紀國號。鑄工較差,存世不多。天德通寶大鐵錢,未見實物;大銅錢,真偽存疑。

3.南漢貨幣

乾亨重寶,乾亨通寶。南漢劉7乾亨元年(917年)鑄。銅、鉛兩質。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乾亨重寶鉛錢文字拙劣,有傳形及上"邕"字,出土較多。

4.前蜀貨幣

永乎元寶。高祖王建永平年間(911_915年)鑄。小平錢。存世甚罕。

通正元寶。通正元年(916年)鑄。

天漢元寶。天漢元年(918年)鑄。有背星、月者少見。 光天元寶。當天元年(918年)鑄;小平錢,傳世多。 乾德元寶。後主王衍乾德年間(919—924年)鑄。存世多。

成康元寶。成康元年(925年)鑄。小平錢,背上月。 5.後蜀貨幣

廣政通寶。盂昶廣政年間(938-965年)鑄。小平錢;銅、

鐵、鉛質皆有.存世極少。

5.大蜀通寶。小平錢,罕見。

"

唐朝末年,籓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讓強大的唐帝國終於崩潰了。907 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政權,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國(907—960年),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據時期。

五代指唐朝滅亡後在中原依次更替出現的中原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史家稱十國,即:吳、南唐、吳越、楚、閩、南平(荊南)、南漢、北漢、前蜀、後蜀。

五代十國的錢幣多為當十、當百或是當千的大錢。在當代有許多是沒有鑄過錢幣的,現就被歷學家認可的作一些列舉。

(一)五代貨幣

1.後梁貨幣 開平元寶、開平通寶。後梁朱溫開平年間(907-911年)鑄。現存世各l枚。真偽莫辨,價格未定。此外,傳世有少量。"開平元寶"小鉛錢。

2.後唐貨幣

天成元寶。後唐天成年問(926—930年)鑄。形制如開元,纛大而厚重,但精美不及開元,傳世極罕。

3.後晉貨幣

天福元寶。後晉天福之年(988年)公和同鑄,銅貨。版別墨複雜,官爐"福"字特大,"元"字右挑,製作較精。和鑄錢面二目各異,文字拙劣,輕薄小樣,制怍粗糙。

4.後漢貨幣

漢元通寶。後漢乾幸佔元年(948年)鑄。形制書體仿開元 錢。面背常有星月紋。

5.後周貨幣

周元通寶。柴榮顯德二年(955年)毀佛鑄錢,精湛異常, 可與開元錢媲美,錢製為五代之冠。鑄量較多。

五代十國錢幣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稀少錢幣?

(二)十國貨幣

1.楚貨幣

天策府寶。馬殷於乾化元年(911年)鑄。大錢,有銅、鎏金三質材。光背,屬開府慶典紀念幣。市場偽品多。

乾封泉寶,馬殷鑄。鐵銅質皆有,鐵多鐗少,錢文隸書,鐵錢有背文天、天府、策、天策、府策等,是歷史發行鐵錢的成功首例。

乾元重寶。銅質。馬殷鑄,風格如乾封泉寶大錢,存世極罕。

2.閩貨幣

開元通寶。閩王審知龍德二年(922年)鑄。大錢,有銅,鐵鉛質。

永隆通寶。王延羲永隆四年(942年)鑄。有鐵、鉛質。大鐵錢一當鉛錢百。銅錢未見真品。

天德重寶、天德通寶。王延政天德年間(943—945年)鑄。天德有鋼鐵兩種,當百使用。背穿上有"殷"紀國號。鑄工較差,存世不多。天德通寶大鐵錢,未見實物;大銅錢,真偽存疑。

3.南漢貨幣

乾亨重寶,乾亨通寶。南漢劉7乾亨元年(917年)鑄。銅、鉛兩質。一般製作不精,文字內多流銅。乾亨重寶鉛錢文字拙劣,有傳形及上"邕"字,出土較多。

4.前蜀貨幣

永乎元寶。高祖王建永平年間(911_915年)鑄。小平錢。存世甚罕。

通正元寶。通正元年(916年)鑄。

天漢元寶。天漢元年(918年)鑄。有背星、月者少見。 光天元寶。當天元年(918年)鑄;小平錢,傳世多。 乾德元寶。後主王衍乾德年間(919—924年)鑄。存世多。

成康元寶。成康元年(925年)鑄。小平錢,背上月。 5.後蜀貨幣

廣政通寶。盂昶廣政年間(938-965年)鑄。小平錢;銅、

鐵、鉛質皆有.存世極少。

5.大蜀通寶。小平錢,罕見。

五代十國錢幣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稀少錢幣?

6.南唐貨幣

大齊通寶。南唐徐知誥升元元年(937年)建國號大齊時 鑄。現存世紀2枚,為大珍品,無定價。市場有見,為偽晶。 保大元寶,李臻於保大年間(943—957年)鑄。發現僅數 枚,有背天、安。存世極少,大珍。

唐國通寶。李最於顯德六年(959年)鑄。有折十型銅質篆 文太錢,小錢有鋼鐵兩種,錢文篆隸、篆楷成對,首開對錢先 河。傳世楷書唐國通寶,珍罕無定價。

大唐通寶。鑄於唐國通寶之後,銅質,製作不及前錢,大多鸌形制薄小。闊緣大型者少。傳世有銀質大唐通寶。大唐鎮庫"大錢,珍罕無定價。

開元通寶。有大小兩種。小錢有篆隸兩體,為對錢。

永通泉貨。李璟於顯德五年(958年)鑄。當十大錢,有篆隸兩體。

永安錢;有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等。各有銅鐵兩種。一十、五百銅錢已成孤品。

貨布。鐵質.以王莽貨幣改鑄。 五銖。鐵質,以隋五銖改鑄。 順天元寶。鐵貨,有大小當千、當百兩種。

五代十國幾十年的分裂割據,社會動盪不安,造成經濟混亂不堪,反映在錢幣上,是普遍實行貨幣減重、貶值和區域性通貨 膨脹。幣制混亂,各地方各行其政,帶有濃厚的地方性。一些地 區大量發行鐵、鉛錢,直接影響到朱以後形成銅鐵區、鐵錢區的 流通格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