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悠悠五千年曆史造就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特別是她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取長補短、繼往開來的美食文化,更是這根文明之鏈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平心而論,咱祖國的美食種類之多、烹飪手法之豐富、食材取用之廣泛,世界罕見,隨便扒拉一下就有值得推崇的八大菜系,集齊了所有甜香辣鮮……不說了,我流口水去了。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在這聞名遐邇的八大菜系之外,咱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還在異國他鄉發明創造了一個新的菜系。這第九大菜系,雖為“中餐”,在中國境內卻吃不到,想吃她啊,您得辦護照、坐飛機,飛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沒錯,我說的就是如今在美國遍地開花的美式中餐,她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將中餐的烹飪方式與當地美國人的口味相結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具有美國特色的中餐之路。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十多年前,初踏美國,就有幸品嚐到了美國最負盛名的美式中餐: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至今印象深刻。

那天,我和友人從上海浦東機場飛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里根機場,中途在巴爾的摩中轉。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下飛機,出海關,剛進入巴爾的摩機場的休息區,一股油膩而又熟悉的香味迎面撲來,一隻憨厚可愛的熊貓標誌赫然出現在眼前,招牌下是一字排開的各種菜式,頗有幾分大學食堂的架勢,尤其親切。

熊貓?這可是咱大中國的寶貝,難不成是中餐店?經友人確認,立馬狂奔過去——十幾個小時的航班,被各種乏味的飛機餐折騰一路的我,彷彿瞬間從無盡的黑夜裡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終於可以好好告慰一下我的中國胃了。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停在櫃檯前,頓時傻眼:這些菜我咋一個也不認識呢?不是不認識食材,而是這奇怪的菜品搭配和烹調方式看不懂啊!這是哪門子中國菜啊?扭頭看友人,一臉處變不驚,不急不躁地order了三菜一湯,氣定神閒地吃了起來。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叫了一份雞肉、牛肉、西藍花、洋蔥等胡亂搭配的又甜又酸的所謂中餐。還好,炒麵炒飯還是曾經熟悉的味道。

後來才知道,這家打著中國國寶熊貓旗號的中餐連鎖店的廚師們,絕大多數都是產自墨西哥,敢情我吃的中餐是外國人做的? 簡直懷疑人生了。

意料之外的是,據說她家生意超級好,年收入超20億美元,是全美排名第一的中式連鎖快餐店,幾乎在每個商業中心都能見到她的身影,兩位華人夫妻老闆也賺的盆滿缽滿。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熊貓快餐為什麼能這麼火?究其原因,就在於她敢於突破中國人的小圈子,主動迎合了大部分美國人的酸甜口味,獲得了更廣泛的客戶群,因而賓客盈門。主打菜橙味雞(ORANGE CHICKEN)便是例子:有點甜,有點酸,竟然還有點辣——將各種口味的老美顧客一網打盡,是她家賣的最俏的一款。

不知為何,老美對美式中餐,似乎有一種神之迷戀。中餐外賣,是美國影視劇中出場頻率最高的“道具”之一:那印著紅色寶塔的外賣盒,一次性筷子,還有那包在塑料袋裡的fortune cookie,永遠都是那麼的渾然一體,令人慾罷不能。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在美國,無論是鋼鐵直男,還是性感女郎,都逃不過這來自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文化侵襲,心甘情願成為俘虜,雖然改良的成分佔了90%以上。跟我們一樣,他們也有他們的一套關於美式中餐的套路和攻略,也會互相share各種經驗教訓。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從普通百姓到達官貴人,沒有人不愛中餐,除了便宜、方便,更多的應該得益於菜色品種的豐富。美國人從我們這吃到了從來沒見過的各種餃子、油條、春捲、炒飯、炒麵……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要研究美式中餐,逃不過的首先是李鴻章雜碎和左宗棠雞。為啥這兩個菜都跟當時最有名的“朝廷重臣”扯上了關係?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李鴻章雜碎(Chop Suey)又稱雜碎,是盛行於北美地區的美式中國菜,取材肉絲炒菜絲,用豬肉絲或雞絲等,與綠豆芽、芹菜絲、筍絲、青椒絲、洋蔥絲、大白菜絲或者雪豌豆等混炒而成。事實上,“炒雜碎”在李鴻章訪美之前已經存在,“雜碎”被冠以李鴻章之名,源於1896年李鴻章訪美時,先期進入美國的餐館商人借李鴻章之名,成功進行了一次捆綁式的廣告營銷,從而誕生了著名的“李鴻章雜碎”(也有種說法是李鴻章吃不慣西餐,其隨身侍從便把剩菜胡亂炒在一起)。

“左宗棠雞”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左宗棠雞的發明人是彭長貴,1952年,美國派協防太平洋第七艦隊司令亞瑟·雷德福上將訪問臺灣4天。國防部指派海軍總司令樑序昭接待,樑序昭找彭長貴研究宴請雷德福的菜單。第3天彭長貴將雞肉斬塊,先炸後炒,佐以特製醬料而成一道新菜色,食者稱讚其味美,並問及菜名,彭長貴隨口而答“左宗棠雞”。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這兩道菜可以說是美式中餐的鼻祖和代表,至今暢銷不衰。

由傳統中餐到美式中餐的變革,深刻體現了俺大中華勞動人民超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可貴的創新精神,他們的勤奮聰明不僅為自己開闢了謀生的渠道,更是將中國文化傳到了美國乃至世界各地。

從一代移民的眼光看,無論是口味還是食材選取、烹飪方式,美式中餐都跟傳統中餐有著很大的區別,被我們私下嘲笑為“假中餐”,專門糊弄老美的。於是,一些中餐館因地制宜,分別有兩種不同的菜譜供中國人和老美分開享用。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因而,中國人喜歡吃的菜品,有些根本不會出現在美國人的菜譜上。比如下圖,據說是老美最不敢嘗試的四道中國菜: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全是我愛吃的!美國人真的太不會享受啦!

對我們這些長著一張中國臉、養著一副中國胃的海外遊子來說,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已經練就到看餐館名稱就知道是地道中餐還是美式中餐的地步:

一般來說,名稱裡中國元素比較明顯的,或者說名頭起的比較“大”的,讓人一看就知道跟中國有關的,都是“假中餐”,比如什麼China、hunan、sichuan等等;而口味地道的中餐館起的名字,一般老美沒有相當的中國文化底蘊是看不明白的,比如以前我們在馬里蘭州時很喜歡去的一家叫“峨嵋小館”,就是非常地道的川菜;還有一家“新華天湘菜館”,據說是從國內請來的五星級大酒店的廚師掌勺……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另外,經驗之談,網絡上的所謂米其林排行榜,排名靠前的一般都是我們認為不太正宗的美式中餐,估計都是老美們選出來的。

因為中餐在美國的流行,一些聰明的美國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自己開起了中餐館,還上市了,這讓人到哪說理去?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曾經有一個學校的美國女教師對我說,你是中國人?我說是啊。然後她竟然當面對我說她不喜歡吃Chinese Food……頓時心裡一萬個草泥馬飄過:拜託!你一個小老美知道啥叫中國菜?是陽澄湖的大閘蟹,還是古城西安的肉夾饃;是成都街頭的涼麵,還是西湖湖畔的醋魚;是老家徽州的毛豆腐,還是淮陽美味獅子頭?您不會只吃了個左宗棠雞就自以為了解了中國菜了吧?

如果不是覺得不禮貌再加上英語不夠好,早就當場懟過去了——竟然對我大中華的美食文化有所懷疑?太孤陋寡聞了。

之後的聚餐party上,看著她大口大口狂吃薯片的樣子,終於明白她的審美取向:夏蟲不可以語冰啊。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本朵作品:不一定要好吃,但一定要好看

我想說,那位老師,估計你這輩子,連姐做的中國菜都吃不過來,別說其他的Chinese Food了。美式中餐姑且算是中餐,但中餐絕對不僅僅是美式中餐!

曾經有一個打算定居中國的老外說過,我要用一年時間吃遍中國……結果五年過去了,他還在成都。

儘管重慶從來沒有雞公煲,福建也沒有千里香餛飩,加州也更沒有牛肉麵大王,但美國真的有美式中餐哦!不信,你來嚐嚐?

為什麼火遍美國的中餐,中國人卻不認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