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生活中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想去做,想學好英語、學門樂器、多看書、努力工作、考個潛水證…

01

今天這篇文章想說的是,人生必須學會做減法,挑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全力去做。

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機飛行員Mike Flint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Mike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十年之久,還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仍在事業上有著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討他的職業生涯目標時,巴菲特讓他去做這麼一件事。

首先,巴菲特讓Mike寫下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 25 個目標來。於是,Mike花了一些時間,把這些目標寫了下來。 然後,巴菲特讓他審視一下這個清單,然後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Mike也照做了。

Mike現在有了兩個清單。一個是他認為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5個目標,另一個是另外20個他也覺得比較重要的事。

巴菲特問Mike: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麼?

Mike答:知道了。我現在會馬上開始著手於實現這5個目標。至於另外 20 個,並沒有那麼緊急,所以可以放在閒暇的時間去做,然後慢慢把它們實現。

巴菲特聽完後說到:不,Mike,你搞錯了。那些你並沒有圈出來的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閒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面。

02

自從我從學渣覺醒之後,我就拼命努力去追上自己落後的一切。

當初我有一個表格,把日常生活安排滿滿的,從早上到晚上每一小時都有不同的任務,偶爾會看到某些名人的作息表,覺得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

後期發現,我時間的確很多,但是精力卻非常有限,雖然有足夠的時間把任務分配在不同的時間段,但是我卻未必能把每個任務都完成的很好。

每天有24小時,但人的精力是有總量的,我估計每天只有4-8小時是能夠高度專注,花在A的精力越多,你自然在B這件事情上給的精力就越少,你想把A做的好一點,你自然B就沒有A那麼好。

如果你很貪心,想要A和B都做的非常出色,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兩件事情都做不好。

有一本書叫做《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對我非常有啟發,我當時就陷入一個盲目努力的困局,越是努力,事情變得更差,原來是我的任務太分散了,我應該選擇努力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是努力去做10件事情。

與其把A和B都做的非常好,倒不如狠下心放棄一件事情,把A做的很好,不要再去想B,以前的「木桶理論」是你一定要彌補你的短處,現在「新木桶理論」支持我們發揮自己的長處。

"

我們在生活中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想去做,想學好英語、學門樂器、多看書、努力工作、考個潛水證…

01

今天這篇文章想說的是,人生必須學會做減法,挑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全力去做。

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機飛行員Mike Flint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Mike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十年之久,還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仍在事業上有著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討他的職業生涯目標時,巴菲特讓他去做這麼一件事。

首先,巴菲特讓Mike寫下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 25 個目標來。於是,Mike花了一些時間,把這些目標寫了下來。 然後,巴菲特讓他審視一下這個清單,然後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Mike也照做了。

Mike現在有了兩個清單。一個是他認為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5個目標,另一個是另外20個他也覺得比較重要的事。

巴菲特問Mike: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麼?

Mike答:知道了。我現在會馬上開始著手於實現這5個目標。至於另外 20 個,並沒有那麼緊急,所以可以放在閒暇的時間去做,然後慢慢把它們實現。

巴菲特聽完後說到:不,Mike,你搞錯了。那些你並沒有圈出來的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閒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面。

02

自從我從學渣覺醒之後,我就拼命努力去追上自己落後的一切。

當初我有一個表格,把日常生活安排滿滿的,從早上到晚上每一小時都有不同的任務,偶爾會看到某些名人的作息表,覺得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

後期發現,我時間的確很多,但是精力卻非常有限,雖然有足夠的時間把任務分配在不同的時間段,但是我卻未必能把每個任務都完成的很好。

每天有24小時,但人的精力是有總量的,我估計每天只有4-8小時是能夠高度專注,花在A的精力越多,你自然在B這件事情上給的精力就越少,你想把A做的好一點,你自然B就沒有A那麼好。

如果你很貪心,想要A和B都做的非常出色,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兩件事情都做不好。

有一本書叫做《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對我非常有啟發,我當時就陷入一個盲目努力的困局,越是努力,事情變得更差,原來是我的任務太分散了,我應該選擇努力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是努力去做10件事情。

與其把A和B都做的非常好,倒不如狠下心放棄一件事情,把A做的很好,不要再去想B,以前的「木桶理論」是你一定要彌補你的短處,現在「新木桶理論」支持我們發揮自己的長處。

真正的高手,都是極簡主義

但是,生活中不在乎短處會面臨很多奇怪的眼光,有人會覺得你成績不好,你就惡補成績;有人覺得你不會樂器,又去學樂曲;覺得寫作不行,又去練習寫作,最後樣樣懂,卻沒有一樣精通。

我們要學會忽略別人眼光,專心做好一件事情,不論別人嘲笑你其他事情做的多差,都不要在乎,只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到時候真的做出成績,別人自然就忘記你的短板。

我特別喜歡這一段話: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然後活到90歲。

有人依然單身,

同時也有人已婚。

奧巴馬55歲就退休,

特朗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03

巴菲特完全不會煮飯,有一次他老婆生病了,想去廚房煮點東西,結果弄得一團糟。

如果他在乎別人說他連飯都不會煮,那就也不會有巴菲特的今天。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學巴菲特這麼誇張,把事情做的如此極致。

我們也可以投入部分精力去學習基本的煮飯技巧,但不要指望自己煮飯又特別好吃、事業有好、興趣愛好也強,除非你是天才,短期內想要樣樣精通是不太現實的。

反而我們平時看到每件事情都很厲害的人,其實他們一開始也是專注一件事情去做,當這一件事做好之後,在慢慢開始拓展其他能力。

他甚至可以選擇把他這種專注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先專注做好一件事,才去開始另外一件事。

不過,把一件事情做到99分特別難,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你可以把兩件事情都做到80分,這就簡單多了,而且這兩件事情一定是要互相關聯的,那加起來就是160分。

但是,你千萬別做5樣事情都只有40分,雖然看似加起來有200分,但關聯性很小就沒有意義。

例如我懂投資和寫作,那我就可以全力把這兩項做好,提升投資能力之後,我還可以用更好的語言把投資技巧寫下來教給大家,這就達到了「1+1=3」的作用。

人學的越多,年齡越大,就會發現自己需要懂得東西越來越多,身邊各行各業的朋友都會有一門專業的技能,每個人都必定有他更擅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領域的事情,然後和別人交換自己擁有的技能,這也是社會能發展到今天的原因。

一個人又去抓魚又去捕獵,還不如一個人專門負責抓魚,另外一個專門負責打獵,然後交換魚和獵物,這樣大家都能得到更多的魚和獵物,社會總體價值更大。

"

我們在生活中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都想去做,想學好英語、學門樂器、多看書、努力工作、考個潛水證…

01

今天這篇文章想說的是,人生必須學會做減法,挑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全力去做。

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機飛行員Mike Flint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Mike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十年之久,還曾為美國四任總統開過飛機,但他仍在事業上有著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討他的職業生涯目標時,巴菲特讓他去做這麼一件事。

首先,巴菲特讓Mike寫下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 25 個目標來。於是,Mike花了一些時間,把這些目標寫了下來。 然後,巴菲特讓他審視一下這個清單,然後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Mike也照做了。

Mike現在有了兩個清單。一個是他認為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5個目標,另一個是另外20個他也覺得比較重要的事。

巴菲特問Mike: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麼?

Mike答:知道了。我現在會馬上開始著手於實現這5個目標。至於另外 20 個,並沒有那麼緊急,所以可以放在閒暇的時間去做,然後慢慢把它們實現。

巴菲特聽完後說到:不,Mike,你搞錯了。那些你並沒有圈出來的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閒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面。

02

自從我從學渣覺醒之後,我就拼命努力去追上自己落後的一切。

當初我有一個表格,把日常生活安排滿滿的,從早上到晚上每一小時都有不同的任務,偶爾會看到某些名人的作息表,覺得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

後期發現,我時間的確很多,但是精力卻非常有限,雖然有足夠的時間把任務分配在不同的時間段,但是我卻未必能把每個任務都完成的很好。

每天有24小時,但人的精力是有總量的,我估計每天只有4-8小時是能夠高度專注,花在A的精力越多,你自然在B這件事情上給的精力就越少,你想把A做的好一點,你自然B就沒有A那麼好。

如果你很貪心,想要A和B都做的非常出色,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兩件事情都做不好。

有一本書叫做《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對我非常有啟發,我當時就陷入一個盲目努力的困局,越是努力,事情變得更差,原來是我的任務太分散了,我應該選擇努力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是努力去做10件事情。

與其把A和B都做的非常好,倒不如狠下心放棄一件事情,把A做的很好,不要再去想B,以前的「木桶理論」是你一定要彌補你的短處,現在「新木桶理論」支持我們發揮自己的長處。

真正的高手,都是極簡主義

但是,生活中不在乎短處會面臨很多奇怪的眼光,有人會覺得你成績不好,你就惡補成績;有人覺得你不會樂器,又去學樂曲;覺得寫作不行,又去練習寫作,最後樣樣懂,卻沒有一樣精通。

我們要學會忽略別人眼光,專心做好一件事情,不論別人嘲笑你其他事情做的多差,都不要在乎,只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到時候真的做出成績,別人自然就忘記你的短板。

我特別喜歡這一段話: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然後活到90歲。

有人依然單身,

同時也有人已婚。

奧巴馬55歲就退休,

特朗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03

巴菲特完全不會煮飯,有一次他老婆生病了,想去廚房煮點東西,結果弄得一團糟。

如果他在乎別人說他連飯都不會煮,那就也不會有巴菲特的今天。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學巴菲特這麼誇張,把事情做的如此極致。

我們也可以投入部分精力去學習基本的煮飯技巧,但不要指望自己煮飯又特別好吃、事業有好、興趣愛好也強,除非你是天才,短期內想要樣樣精通是不太現實的。

反而我們平時看到每件事情都很厲害的人,其實他們一開始也是專注一件事情去做,當這一件事做好之後,在慢慢開始拓展其他能力。

他甚至可以選擇把他這種專注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先專注做好一件事,才去開始另外一件事。

不過,把一件事情做到99分特別難,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你可以把兩件事情都做到80分,這就簡單多了,而且這兩件事情一定是要互相關聯的,那加起來就是160分。

但是,你千萬別做5樣事情都只有40分,雖然看似加起來有200分,但關聯性很小就沒有意義。

例如我懂投資和寫作,那我就可以全力把這兩項做好,提升投資能力之後,我還可以用更好的語言把投資技巧寫下來教給大家,這就達到了「1+1=3」的作用。

人學的越多,年齡越大,就會發現自己需要懂得東西越來越多,身邊各行各業的朋友都會有一門專業的技能,每個人都必定有他更擅長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領域的事情,然後和別人交換自己擁有的技能,這也是社會能發展到今天的原因。

一個人又去抓魚又去捕獵,還不如一個人專門負責抓魚,另外一個專門負責打獵,然後交換魚和獵物,這樣大家都能得到更多的魚和獵物,社會總體價值更大。

真正的高手,都是極簡主義

不管是歷史來看,還是如今國家、公司、個人,分工合作一定會帶來更大的產出,提升自己專注能力,人生想要成功,不需要幹太多的事情,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夠好就夠了。

作者:阿貓讀書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363267d9b530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