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為什麼開始買科技股?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剛剛在巴菲特的故鄉奧馬哈落下帷幕。在6個小時馬拉松式問答中,88歲的巴菲特和95歲的芒格回答了世界各地投資者的55個問題。

涉及的問題五花八門,包括退休計劃、回購、槓桿、比特幣、中國等等,涉及最多的問題,卻是巴菲特能力圈外的科技股。

比如,針對巴菲特此前已經買入亞馬遜的表態,有投資者就尖銳的反問道:伯克希爾在萬億美元市值附近買入亞馬遜,並非“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做法。

巴菲特回答說買入亞馬遜並非他的操作,但這筆買賣同樣遵循了價值投資法則,價值投資不光只看公司市盈率。

話雖這麼說,但從不熟不做到慢慢涉足,伯克希爾對科技股的態度已悄然轉變。

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是蘋果,從最新的持倉看,科技巨頭蘋果已經成為伯克希爾第所持市值最大的企業。截止去年年底,伯克希爾持有蘋果5.4%股份,合計市值達到402億美元,經過一季度的上漲,這部分持倉的市值已高達506億美元。

巴菲特為什麼開始買科技股?

圖:伯克希爾所持市值較大的二級市場企業

為什麼對科技股保持謹慎?

巴菲特曾經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時就表示,自己對科技股投資不太擅長。因此無論科技互聯網行業出現了怎樣的蓬勃景象,他都對此保持相當謹慎的態度。

在巴菲特的投資準則中,決定一家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它能不能建立起一座比較寬廣的“護城河”。護城河意味著公司在技術及商業模式方面擁有領先優勢,可以長期創造利潤、保持持續增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然而對於科技公司而言,這樣的“護城河”比其他行業都更加難以建立。技術的更新換代太快,那種傳統的“行業霸主”地位將更難取得。

蘋果並非巴菲特第一次涉足科技股,在以往的科技股投資案例中,股神的戰績並不理想。

早在2011年,巴菲特就開始買IBM,並初步買成第一大股東,買入IBM的大部分時間裡,股神都是套牢狀態,最終在2018年割肉清倉。

巴菲特也曾短暫買過甲骨文,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

所以,當巴菲特慢慢買入蘋果公司的股份,市場一開始就表達了質疑。這次買亞馬遜,市場的反應同樣如此。

巴菲特緣何轉變?

巴菲特為什麼買蘋果和亞馬遜?筆者認為,巴菲特看重的其實是蘋果和亞馬遜兩家科技巨頭身上的消費股屬性。

蘋果和亞馬遜,都是2C的企業,這和IBM和甲骨文2B的屬性完全不同。2C企業,面對的都是個人消費者,容易形成品牌粘性,而品牌粘性,就是巴菲特最看重的護城河。

巴菲特曾經這樣解釋他買入蘋果的邏輯,“我想說,蘋果明顯有很多很多科技含量,但是蘋果產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消費品,有很強的消費品屬性。”“蘋果公司最打動我的地方是,擁有一個很有粘性的產品,人人愛用蘋果手機,而且特別有用。”

亞馬遜也一樣,最新的雲計算業務雖然是2B的,但傳統的電商業務和流媒體業務都是2C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巴菲特買入蘋果和亞馬遜,看似是轉型了,但內核沒變,他喜歡的還是看得懂的消費企業。

另外,現代美國的科技公司和20年前互聯網泡沫時期的科技公司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的科技公司概念居多,而現在多已落地。谷歌成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公司,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手機企業,亞馬遜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企業,更年輕的Facebook,也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

他們的市值,早已超越了傳統的上市企業。跟20年前相比,科技巨頭FANNG們已經建立了非常強大的護城河。他們既是科技股,也是藍籌股。

巴菲特為什麼開始買科技股?

圖: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變遷

當前,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有七家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和騰訊),這個數量史無前列。要知道即便在互聯網大泡沫時期的2000年,也只有微軟和思科兩家入圍。

從這個角度看,巴菲特投資科技企業,也有無奈的成分在裡面。手握千億美元現金,公司能買的股票只能是大市值企業,而大市值企業都是科技股。

永遠年輕

巴菲特股東大會上,有一個來自中國的11歲少年向88歲的巴菲特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你說過你越老對人性有更多的瞭解,你能不能講講你學到了什麼?對人性不同的理解如何幫助到你做更好的投資?”

巴菲特說,隨著年紀越大,身體狀況肯定也是慢慢不如以往了。如果自己現在去考美國SAT,可能沒辦法拿到自己當時20歲時的成績,這會是讓自己非常難堪的一件事情。

但巴菲特也認為,人越老,閱歷就更豐富,自己慢慢可讀出人性的一些東西,肯定比年輕的時候要學得更多。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邁的投資者必然會錯失很多針對年輕人的企業,這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已經無所謂了,巴菲特77年投資生涯中,一直堅持價值投資,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永遠年輕,這句文藝青年標榜的話語,反而在巴菲特和芒格兩個投資者身上得到了最佳的實踐。

(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每天開盤前可查看三隻短線金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