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的越多越無法行動?並不是你不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錯了

文章 跳槽那些事兒 在下沐曦 2019-06-25

你焦慮嗎?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是“Yes”,特別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快,人也不自主地加快追趕的腳步。

其實,我們總是被焦慮包圍著。每天早上起床,打開手機微信,看幾篇所謂的有深度的文章,或看很多人稱之為“雞湯”的文章為自己打打氣或者補充一下精神糧食。又或者在擁擠的地鐵上打開聽書軟件,戴上耳機,靜靜聽幾分鐘課程。

然而,更多的時候是在無聊地玩手機,而且甚至不知道手機又有什麼好玩的,只是在無聊地對著手機屏幕劃來劃去。內心不由一陣煩躁,隨之而來的是空虛感。想要放棄學習,但想想別人正在比自己努力,如果再不學習的話就會被淘汰,一種“不甘心”隨之而來,此時再打開手機“學習”,然而只是不停地刷著文章,然後將覺得有深度的文章收藏起來,即便這些文章還沒有認真看過,以此獲得一絲充實感。

學的越多越無法行動?並不是你不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錯了

現代的年輕人很多都有著焦慮、煩躁、空虛的情緒出現,間斷性地出現或者經常性地出現,同時學習也是間歇性的進行。

其實,消除這種焦慮、煩躁、甚至空虛的情緒,最好的方法並不是不斷報課程不斷地學習,或者不斷聽書、不斷在手機上看文章,又或者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來學習。

而是對自己進行評估,找一件自己喜歡的或者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事情堅持做。

有一個名詞叫“錨定心理”,它是一種思維機制,指的是人們在預測的時候,內心往往會因對事物的不確定性而充滿恐懼和不安,而通過設想一個具體的數字可以明顯降低這種不安,並且堅定自己的信念。

這是一種錨定的心理,當我們無所事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消除焦慮、煩躁時,是因為我們沒有一件可以願意去做且內心極其嚮往的事情,這可以是一項工作,也可以是一項技能,更可以是一項興趣愛好。譬如,當我們有某一項極其熱愛的興趣愛好時,如彈吉他、攝影、寫作,並且堅持去擁抱這些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這些知識時,我們就不會經常產生煩躁和空虛的心理,因為心理已經錨定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上了。

學的越多越無法行動?並不是你不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錯了

很喜歡的一句話“人跟樹一樣,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學習中同樣需要如此,當我們越嚮往某種生活,或對某些東西越希望得到時,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不斷提升自我,只有不斷汲取地下的養分,用來不斷豐富自己,才能越長越高,不斷享受到更高處的陽光。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說的正是如此。你眼中看到別人的輕而易舉,實際上是別人用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辛苦努力換來的。沒有所謂的一鳴驚人,只有鐵柱磨成針的努力與忍耐。

學的越多越無法行動?並不是你不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錯了

當自己焦慮時,感到空虛和煩躁時,不妨內心靜一靜,挖掘自己所熱愛的東西,並且持續地堅持地去擁抱它,焦慮、煩躁的情緒自然就會消失。

此外,經常通過接受碎片化的知識來學習是具有巨大危害的。經常通過碎片化的知識來學習,可以讓人有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而且會有一種學習的充實感。但到了實際運用這些知識來幫助自己工作和生活時,往往會發現自己好像懂了,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做。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斷學習了很多東西卻沒法行動的感覺。

學的越多越無法行動?並不是你不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錯了

事實上,知行合一,要求的是要學以致用,並不是講究學習的數量,而是運用的質量,學習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學得越精通越好。通過不斷接受碎片化知識來學習,會不斷加強“學的越多,越沒法行動”的困境,會讓人有一種“自己學習了,也懂了,但是實際上又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覺得在知識上很空虛”的感覺。

所以,新學習一門新技能或新課程,首先看的應該是書本,因為書本的內容更系統化,通過接受系統化的知識來學習可以讓自己搭建起一個知識框架,此後,再接受碎片化的知識就不會出現以上所講的那種知識空虛感,而是可以為自己的知識框架添磚加瓦,最終構建成一顆龐大的知識樹。

早起的第16天,我對自律上癮了

一窮二白的職場新人,如何能快速成長!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工作中掌握哪些道理,可以幫助自己快速獲得更大的提升?

瞭解更多

歡迎點贊和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