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兩個現象 中央媒體為什麼最近要“開火”猛批?

文章 時政 浙江新聞 浙江新聞 2017-08-03
對這兩個現象 中央媒體為什麼最近要“開火”猛批?

最近,中央媒體對兩種現象“開火”了。

一件事是河南某市一公司發生火災,該市官方微信迅速發佈通報。全文共263個字,有165字都在介紹“各級領導重視”,還“非常細緻”地羅列了各級領導的官階、姓名,關於事故原因和傷亡等情況,卻僅有“暫無人員傷亡,事件原因正在調查”14字。

另一件事則是:有人在檢查工作落實情況時發現,有的單位辦公室牆上,掛滿了中央精神的宣傳欄,但找幹部來談,卻是“一問三不知”。更狠的還有,上級精神還未傳達,個別單位竟然在一個月前,就做好了工作部署和臺賬,簡直可稱“未卜先知”。

這兩種現象,雖各有差異,但究其本質,其實是一回事。已閱君今天來聊一聊。

大篇談“領導重視”,被批過多次

在開聊之前,已閱君先要說一聲“贊”。最近這幾年,只要發生突發事件,各地政府越來越重視用最快時間,運用新媒介,進行權威發聲,迴應群眾關切。顯然河南該市也是如此,毫無疑問,就能快速發聲這一點,確實不能因其文的原因,就不給點贊。

接下來,已閱君就要給“差評”了。凡是文章,必須言之有物。比如被《人民日報》批的河南省這篇事故通報,人們最關心的,恰好正是被“省去”的那部分:有多少人員傷亡,事故原因為何。這也是發佈通報的目的之所在,該說的不說,通報意義何在?

更何況,關於“領導重視”類的公文,已經不止一次被“批”了。已閱君粗粗一查,就發現光在《人民日報》,2015年、2016年均有相關文章刊登,只是側重點略有不同。

2015年1月那篇文章,“批”的是單位年終總結中的怪象:有很大篇幅談“各級領導重視”;2016年8月的另一篇,“批”的是在彙報工作時,有幹部大談“領導重視,就能幹好;領導不重視,肯定不行。”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領導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也不用言必稱“領導重視”,更何況很多內容只是“穿靴戴帽”,泛泛而談,與上下文並無必然的邏輯聯繫,既不能傳遞有效信息,又無法促進實際工作。因此挨“批”,也實屬正常。

先戴“高帽”後行動,根源在唯上

先傳達,再部署,再行動,然後再有臺賬,這是常規。上級精神還未傳達,下級在一個月前,就有了臺賬,這種行為也實在叫人匪夷所思。精神上牆是好事,但內容不知,落實措施不知,這種“上牆”和不上牆,又有什麼區別?

這種現象,被《中國紀檢監察報》最近“批”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一語道出了原因:其實就是為了應付檢查。所以才會有先戴“高帽”,在文字材料裡下功夫的事。至於做,只怕要麼沒做,要麼就是敷衍了事,走走過場。

對這兩個現象 中央媒體為什麼最近要“開火”猛批?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就清楚了。這種現象有個統稱:形式主義。對這種現象,近年來媒體批過的次數,只怕更多。原因無他:它違背政策初衷,不僅勞民傷財、虛耗資源,而且貽誤發展、影響大局,還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但如果再深入一點:就會發現,這種形式主義,它的目的主要是應付上級檢查,或者當上級來視察時,面子光鮮一點。所以,說到底,它也是為了“領導重視”,至少不受領導批評。

兩種“辦法”,真的有效嗎?

誠然,在現實中,很多工作的推進,“領導重視”確實很重要。但別忘了還有一句話,叫作“過猶不及”。

就如前者,大篇幅談“領導重視”,不外乎出於兩個目的:要麼為了說明“功勞歸於領導部署”,要麼就是希望表達“領導繼續關注支持”;而後者弄虛作假,目的無非是為了告訴領導:這項工作我們做了。已閱君這兩件事一項一項來談。

只怕很少有人知道,在2014年時,曾經有個網絡評選,“領導重視”被列為最不受群眾歡迎的用語之一。就如前面所說的河南這次通報,用了“領導重視”這種“套路”,看到這篇通報的群眾,心裡當然不舒服。

這個通報出來,和當年哈爾濱倉庫火災585字通報中“領導重視”佔258字一樣,再度被輿論指責,那些在通報上被詳細列出名字的領導,只怕心裡也不太舒服吧。

對這兩個現象 中央媒體為什麼最近要“開火”猛批?

當初關於哈爾濱倉庫火災通報的漫畫。

這篇文章的“操刀者”,難免會讓人覺得善於迎合、討好,本人恐怕也不太舒服吧。

三重不舒服,又何苦來哉?已閱君前面說的,還是小的,要從大的來說,寫了這麼多“領導重視”後,只怕通報難起到應有的作用,群眾對通報情況的信任度有多高,只怕也要打個折扣。

第二樁事,說穿了,就是欺瞞領導,不是通過實實在在的付出,而是通過材料,來偽造漂亮的政績。這種現象,絕對不利於工作,更別談如何讓群眾有獲得感了。這種“眼睛只盯著上面”,用“金玉其外”的形式,來掩蓋內裡的“敗絮”,只不過是得過且過、自欺欺人,總會有暴露的一天。

對此,《中國紀檢監察報》上說得很嚴厲:“要堅決反對和摒棄各種形式主義,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情節嚴重的,應該予以嚴肅追責,起到‘嚴懲一個,教育一片’的效果。”

還是那句話,做事情幹工作,要從群眾利益出發,從群眾角度出發,從群眾感情出發,群眾滿意,上級滿意,自己也有成就感,不是更好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