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19世紀歐洲文學名著啟示錄 | 薦書

現代性賦格

19世紀歐洲文學名著啟示錄

[美]童明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05

ISBN: 9787108063496 定價:49.00

內容簡介

一部用中文寫作的《文學講稿》;一部秉承木心《文學回憶錄》遺風的作品講義;一堂豐富的西方文學精讀課。三百年前的經典中埋伏著怎樣的“草蛇灰線”?面對文學的豐碑我們該如何找到打開它的鑰匙?跟隨本書成為西方文學“最優秀的讀者”。

車爾尼雪夫斯基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之爭尚未遠去,世界意義上的現代化已經抵達中國,布爾喬亞審美也隨之降臨,人們在消費社會中慾望、迷失、墜落,活像福樓拜小說裡描寫的模樣。拒絕進入20 世紀的尼采曾為時代病預言,大眾盲從娛樂、精英盲從科學,兩臺“瘋狂賽車”勢必載著人類駛向絕望……《包法利夫人》《地下室手記》《悲劇的誕生》……19 世紀的“偉大心靈”中有對21 世紀的我們最深刻的關照。

本書融文學批評於散文篇章,通過對19 世紀歐洲文學的講讀,再現歐洲現代化的歷史語境,以期進入對“現代性”的復調式反思。“啟蒙篇”以啟蒙運動的發生與進化為線索,引出對現代體系和後現代策略的對位聲部;“法蘭西篇”與“俄羅斯篇”互為對照,呈現發達狀態和不發達狀態下的社會對現代體系的兩種反應。“尼采篇”則是從西方思想史的大格局對現代體系的思辨和應答。

作者簡介

童明,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校區英語系教授,該校傑出教授;西安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在中國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解構廣角論:當代西方文論精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年);英文《美國文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年外語教學與研究社增訂版)。

目 錄

再聽已是曲中人(修訂版序)

啟蒙篇

第一章 啟蒙(上):現代計劃的軌跡

第二章 啟蒙(下):後現代的思辨

法蘭西篇

第三章 波德萊爾憂鬱的理想

第四章 福樓拜的美學判斷

俄羅斯篇

第五章 歐洲現代化和彼得堡幻想曲

第六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人

尼采篇

第七章 尼采式轉折(上):悲劇之力

第八章 尼采式轉折(下):

實踐音樂吧, 蘇格拉底

參考文獻

索引

鳴謝

所謂歷史,從來都是交錯的曲線,卻常被敘述為一條直線。直線敘述易於凸顯歷史的進步,一般是這樣的:中世紀之後,歐洲出現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橫掃封建秩序的僵滯和中世紀的愚昧,終結了以宗教信仰為特徵的世界觀,以科學、理性、平等為新的價值,旨在創造一個自由、幸福、沒有殘忍的世界,這是人類共同的現代化之夢。

現代性是啟蒙思想家在變革激情之下對未來提出的理想藍圖。歐洲人根據柏拉圖以來的理性傳統和當時對歷史、世界和科學的看法,對這套設計幾經拼補而形成體系,稱為體系化現代性,或現代體系。現代體系是積極的,組成它的元素也是合理的。

但是,只要問上幾問,直線歷史敘述塌陷,歷史的曲折線顯現。幾百年來,現代體系一再給予人們變革的信息、理性的方案、光明的許諾,也一再讓人們看到它變革、理性和光明的另一面。僅就平等這一點,要做到何其不易。

旨在使人類擺脫愚昧的科學,居然導致新的宗教,叫“科學主義”。這是啟蒙思想家始料未及的。

現代性體系低估了人性的複雜,將其簡單設定為理性;由此對人文學科做的解釋和安排,其實是基於機械主義世界觀。如此等等,不只影響了現代人文學科的走向,還有社會發展的藍圖。人類常自以為計算精明,然而種種“人算” 常輸給“ 天算”。這又是始料未及的。

西方的理性優先傳統帶有蘇格拉底思想的先天不足,這種理性很容易排斥人文理性,變成工具;工具理性可以被善用,也可服務於殖民主義、帝國擴張、專制暴政、戰爭掠奪。工具理性使種種不合理合理化。一個又一個的始料未及。

宏大敘述的核心是“高度統一”,因此而絕對,絕對真理缺了寬容,宏大敘述就成了“訛詐”,屈服於它,等於放棄獨立思考。

現代性的思考怎能忽略人性的複雜,怎能忽略探索人性的文學?美學判斷、美學現代性綜合人性的各個功能,有多層次思考的優勢,文學的復調回應了歷史的復調。理性推論可以結束在句號,美學思辨往往留下問號。問號指向無常和無限。

從現代經典文學的解讀來理解現代性賦格,眼前出現更寬廣的視野,這樣的視野應該包括本書尚未包括的那些作家,如歌德、司湯達、普魯斯特、卡夫卡、伍爾夫、加繆、福克納等。但是,每本書都受設定的框架所限,這本書也一樣。不過,本書有限的規模接駁著更寬的視野。

《現代性賦格》分為四篇八章。“啟蒙篇”(含上、下兩章)以啟蒙為線索,陳述現代體系的構成和後現代對體系的思辨,是理論部分;“法蘭西篇”(含“波德萊爾憂鬱的理想”和“福樓拜的美學判斷”兩章)與“ 俄羅斯篇”(含“歐洲現代化和彼得堡幻想曲”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人”兩章)相互對照,呈現發達狀況和不發達狀況下現代性的不同問題,以及文學家在具體歷史語境中的思考。“尼采篇”(含“尼采式轉折”上、下兩章)則是從整個西方思想史的大格局出發,對現代體系的思辨和應答。尼采是後現代思辨的轉折點。

這本書選來細讀的幾位文學家(尼采也是詩人),有穿透時空的視力。波德萊爾以“ 憂鬱” 詩風表達“理想”,迴應第二帝國奧斯曼式的現代化;福樓拜以“客觀”小說風格鞭撻布爾喬亞並諷刺宏大敘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地下人之口,剖析工具理性如何導致背離人性的烏托邦;尼采從蘇格拉底如何將美學與哲學對立著手,梳理整個西方思想史,併為現代意識注入希臘悲劇的美學智慧。曾幾何時,這些聲音幾乎是異端邪說,幾位作者被說成是敗壞社會道德者、非理性者、瘋子。

歷史賦予的後見之明,讓我們看到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波德萊爾、福樓拜是有先見之明者。他們稟賦瑰奇而風格迥異,共同點是善於採用比理性判斷、道德判斷、政治判斷更為複雜、更接近人性的美學判斷,以此對現代性提出各種的問和答,成為現代人文學和美學的精粹。

現代體系把“自我”抽象為理性主體,目的是維護體系的完整和穩定,而文學則通過虛構勾勒出“主體”的複雜。在《包法利夫人》裡,郝麥(Homais)使用宏大敘述而滔滔不絕,是福樓拜講給我們的笑話,因為郝麥口中的科學是無知,他口中的進步和光明是褻瀆;福樓拜告誡我們:看看這些人,他們貪婪、自私、虛偽,卻挾持了啟蒙的話語。

而包法利夫人,想自主卻不能,因為布爾喬亞文化的話語寓居在她的“主體” 之內,替她思想,做了她的主。

說到“主體”,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地下人最複雜,有著哲學家無論如何也演算推理不出的人性。

重要的話說三遍:對現代體系理性部分的思辨,不是對理性的否定,而是通過理性和藝術的統一獲得新知。用尼采的話說,批評蘇格拉底不是否定他,而是將邏輯家的蘇格拉底轉變為“ 實踐音樂的蘇格拉底”。

歐洲現代文學還揭示了浪漫主義的雙刃性。浪漫,出自人類善良的本性。可是,善良不一定等於智慧。浪漫到不了解自己的程度,是幼稚;浪漫到看不清現實,是盲目,是愚昧。如果到了真假不辨、善惡不分的地步,浪漫是什麼?

現代體系喜歡浪漫純真的頭腦,不喜歡懷疑者。以“光明進步”為號召,宏大敘述將其科學觀、知識觀、真理觀當絕對真理推而廣之,等於要求人們無條件樂觀。但是,歷史和生存,迫使人們保持對現實的清醒。新的啟蒙需要這種清醒。自福樓拜以來,走出浪漫的誤區成為美學現代性的重大主題。用福樓拜的話說,這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 sentimental education)。

19世紀歐洲文學名著啟示錄 | 薦書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購買

【相關專題】

福樓拜的美學判斷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19世紀歐洲文學名著啟示錄 | 薦書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覆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覆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想讀《現代性賦格》,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