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寧靜的熱情》(2017)劇照

艾米莉·狄金森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寧靜的熱情》(2017)劇照

艾米莉·狄金森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除了年輕時曾在阿默斯特大學裡就讀六年,霍里約克女子神學院學習一年外,艾米莉幾乎沒有走出過自家的大門。在女子神學院學習時,老師照例要問學生們一個“事關精神幸福的問題”,同學們紛紛作出選擇:願意或不願意皈依宗教。只有艾米莉站在原地不動,疑惑說:“我還沒有被喚醒,又如何去懺悔?”這彷彿成為她一生的寫照,像一團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靜地燃燒。

艾米莉深愛她的家庭,但父親永遠忙著公務和社會公益事業,對家庭的貢獻主要是經濟供給,而不是感情支持。母親怯懦膽小,長年憂鬱,充滿了對死亡的焦慮。哥哥在上學,艾米莉承擔了許多本該由母親承擔的義務,她越來越與世隔絕,和外部世界的聯繫只剩下寫信和寫詩。她從28歲那年起開始完全隱居,三十歲時,甚至連老朋友來訪,她都要躲進自己的房間。有評論認為,艾米莉的隱居是一種柔順的反抗,用過分的寂靜凸顯外部世界的嘈雜和混亂。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寧靜的熱情》(2017)劇照

艾米莉·狄金森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除了年輕時曾在阿默斯特大學裡就讀六年,霍里約克女子神學院學習一年外,艾米莉幾乎沒有走出過自家的大門。在女子神學院學習時,老師照例要問學生們一個“事關精神幸福的問題”,同學們紛紛作出選擇:願意或不願意皈依宗教。只有艾米莉站在原地不動,疑惑說:“我還沒有被喚醒,又如何去懺悔?”這彷彿成為她一生的寫照,像一團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靜地燃燒。

艾米莉深愛她的家庭,但父親永遠忙著公務和社會公益事業,對家庭的貢獻主要是經濟供給,而不是感情支持。母親怯懦膽小,長年憂鬱,充滿了對死亡的焦慮。哥哥在上學,艾米莉承擔了許多本該由母親承擔的義務,她越來越與世隔絕,和外部世界的聯繫只剩下寫信和寫詩。她從28歲那年起開始完全隱居,三十歲時,甚至連老朋友來訪,她都要躲進自己的房間。有評論認為,艾米莉的隱居是一種柔順的反抗,用過分的寂靜凸顯外部世界的嘈雜和混亂。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艾米莉·狄金森

這座監獄是多麼溫柔

陰森的鐵條是何等甜蜜

不是暴君,而是羽絨王

發明了這種休息

如果這就是命運的全部

倘若他沒有附加的疆域

那地牢不過是親戚

監禁——則是家居

遠離喧囂的人群,使艾米莉能夠祕密地在自己的“鬼屋”裡,用詩歌充分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而事實上,艾米莉的生活也並不像舊傳記裡描寫的那樣古怪,她從母親那裡繼承了園藝和烹飪的特長。她三分之一的詩歌、一半的信件中,都熱情地提及過她最喜歡的野花,從普通的花卉如雛菊和龍膽,到父親專門為她搭建的溫室裡那些珍奇的梔子花和茉莉花。她擅長烹飪,常用籃子將做好的麵包、曲奇餅從房間的窗子送到樓下,贈送給鄰居和親友,1856年,她製作的麵包在當地農業博覽會的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艾米莉生前,連家人在內幾乎沒有人知道她會寫詩,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進行。她寫詩的態度嚴謹,但寫作方式卻很隨意,她習慣將詩句寫在一些便箋和廢紙片上,積少成多之後就把紙片縫在一起,捲起來用一條綢帶繫住,存放在書桌抽屜裡。臨去世前她將詩稿交給妹妹拉維尼亞,囑咐她將其焚燬。但幸運的是,拉維尼亞不忍心毀掉詩稿,從而使這一千七百多首詩作留傳下來,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今日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寧靜的熱情》(2017)劇照

艾米莉·狄金森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除了年輕時曾在阿默斯特大學裡就讀六年,霍里約克女子神學院學習一年外,艾米莉幾乎沒有走出過自家的大門。在女子神學院學習時,老師照例要問學生們一個“事關精神幸福的問題”,同學們紛紛作出選擇:願意或不願意皈依宗教。只有艾米莉站在原地不動,疑惑說:“我還沒有被喚醒,又如何去懺悔?”這彷彿成為她一生的寫照,像一團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靜地燃燒。

艾米莉深愛她的家庭,但父親永遠忙著公務和社會公益事業,對家庭的貢獻主要是經濟供給,而不是感情支持。母親怯懦膽小,長年憂鬱,充滿了對死亡的焦慮。哥哥在上學,艾米莉承擔了許多本該由母親承擔的義務,她越來越與世隔絕,和外部世界的聯繫只剩下寫信和寫詩。她從28歲那年起開始完全隱居,三十歲時,甚至連老朋友來訪,她都要躲進自己的房間。有評論認為,艾米莉的隱居是一種柔順的反抗,用過分的寂靜凸顯外部世界的嘈雜和混亂。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艾米莉·狄金森

這座監獄是多麼溫柔

陰森的鐵條是何等甜蜜

不是暴君,而是羽絨王

發明了這種休息

如果這就是命運的全部

倘若他沒有附加的疆域

那地牢不過是親戚

監禁——則是家居

遠離喧囂的人群,使艾米莉能夠祕密地在自己的“鬼屋”裡,用詩歌充分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而事實上,艾米莉的生活也並不像舊傳記裡描寫的那樣古怪,她從母親那裡繼承了園藝和烹飪的特長。她三分之一的詩歌、一半的信件中,都熱情地提及過她最喜歡的野花,從普通的花卉如雛菊和龍膽,到父親專門為她搭建的溫室裡那些珍奇的梔子花和茉莉花。她擅長烹飪,常用籃子將做好的麵包、曲奇餅從房間的窗子送到樓下,贈送給鄰居和親友,1856年,她製作的麵包在當地農業博覽會的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艾米莉生前,連家人在內幾乎沒有人知道她會寫詩,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進行。她寫詩的態度嚴謹,但寫作方式卻很隨意,她習慣將詩句寫在一些便箋和廢紙片上,積少成多之後就把紙片縫在一起,捲起來用一條綢帶繫住,存放在書桌抽屜裡。臨去世前她將詩稿交給妹妹拉維尼亞,囑咐她將其焚燬。但幸運的是,拉維尼亞不忍心毀掉詩稿,從而使這一千七百多首詩作留傳下來,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今日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寧靜的熱情》(2017)劇照

艾米莉·狄金森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除了年輕時曾在阿默斯特大學裡就讀六年,霍里約克女子神學院學習一年外,艾米莉幾乎沒有走出過自家的大門。在女子神學院學習時,老師照例要問學生們一個“事關精神幸福的問題”,同學們紛紛作出選擇:願意或不願意皈依宗教。只有艾米莉站在原地不動,疑惑說:“我還沒有被喚醒,又如何去懺悔?”這彷彿成為她一生的寫照,像一團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靜地燃燒。

艾米莉深愛她的家庭,但父親永遠忙著公務和社會公益事業,對家庭的貢獻主要是經濟供給,而不是感情支持。母親怯懦膽小,長年憂鬱,充滿了對死亡的焦慮。哥哥在上學,艾米莉承擔了許多本該由母親承擔的義務,她越來越與世隔絕,和外部世界的聯繫只剩下寫信和寫詩。她從28歲那年起開始完全隱居,三十歲時,甚至連老朋友來訪,她都要躲進自己的房間。有評論認為,艾米莉的隱居是一種柔順的反抗,用過分的寂靜凸顯外部世界的嘈雜和混亂。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艾米莉·狄金森

這座監獄是多麼溫柔

陰森的鐵條是何等甜蜜

不是暴君,而是羽絨王

發明了這種休息

如果這就是命運的全部

倘若他沒有附加的疆域

那地牢不過是親戚

監禁——則是家居

遠離喧囂的人群,使艾米莉能夠祕密地在自己的“鬼屋”裡,用詩歌充分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而事實上,艾米莉的生活也並不像舊傳記裡描寫的那樣古怪,她從母親那裡繼承了園藝和烹飪的特長。她三分之一的詩歌、一半的信件中,都熱情地提及過她最喜歡的野花,從普通的花卉如雛菊和龍膽,到父親專門為她搭建的溫室裡那些珍奇的梔子花和茉莉花。她擅長烹飪,常用籃子將做好的麵包、曲奇餅從房間的窗子送到樓下,贈送給鄰居和親友,1856年,她製作的麵包在當地農業博覽會的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艾米莉生前,連家人在內幾乎沒有人知道她會寫詩,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進行。她寫詩的態度嚴謹,但寫作方式卻很隨意,她習慣將詩句寫在一些便箋和廢紙片上,積少成多之後就把紙片縫在一起,捲起來用一條綢帶繫住,存放在書桌抽屜裡。臨去世前她將詩稿交給妹妹拉維尼亞,囑咐她將其焚燬。但幸運的是,拉維尼亞不忍心毀掉詩稿,從而使這一千七百多首詩作留傳下來,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今日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寧靜的熱情》(2017)劇照

艾米莉·狄金森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除了年輕時曾在阿默斯特大學裡就讀六年,霍里約克女子神學院學習一年外,艾米莉幾乎沒有走出過自家的大門。在女子神學院學習時,老師照例要問學生們一個“事關精神幸福的問題”,同學們紛紛作出選擇:願意或不願意皈依宗教。只有艾米莉站在原地不動,疑惑說:“我還沒有被喚醒,又如何去懺悔?”這彷彿成為她一生的寫照,像一團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靜地燃燒。

艾米莉深愛她的家庭,但父親永遠忙著公務和社會公益事業,對家庭的貢獻主要是經濟供給,而不是感情支持。母親怯懦膽小,長年憂鬱,充滿了對死亡的焦慮。哥哥在上學,艾米莉承擔了許多本該由母親承擔的義務,她越來越與世隔絕,和外部世界的聯繫只剩下寫信和寫詩。她從28歲那年起開始完全隱居,三十歲時,甚至連老朋友來訪,她都要躲進自己的房間。有評論認為,艾米莉的隱居是一種柔順的反抗,用過分的寂靜凸顯外部世界的嘈雜和混亂。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艾米莉·狄金森

這座監獄是多麼溫柔

陰森的鐵條是何等甜蜜

不是暴君,而是羽絨王

發明了這種休息

如果這就是命運的全部

倘若他沒有附加的疆域

那地牢不過是親戚

監禁——則是家居

遠離喧囂的人群,使艾米莉能夠祕密地在自己的“鬼屋”裡,用詩歌充分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而事實上,艾米莉的生活也並不像舊傳記裡描寫的那樣古怪,她從母親那裡繼承了園藝和烹飪的特長。她三分之一的詩歌、一半的信件中,都熱情地提及過她最喜歡的野花,從普通的花卉如雛菊和龍膽,到父親專門為她搭建的溫室裡那些珍奇的梔子花和茉莉花。她擅長烹飪,常用籃子將做好的麵包、曲奇餅從房間的窗子送到樓下,贈送給鄰居和親友,1856年,她製作的麵包在當地農業博覽會的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艾米莉生前,連家人在內幾乎沒有人知道她會寫詩,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進行。她寫詩的態度嚴謹,但寫作方式卻很隨意,她習慣將詩句寫在一些便箋和廢紙片上,積少成多之後就把紙片縫在一起,捲起來用一條綢帶繫住,存放在書桌抽屜裡。臨去世前她將詩稿交給妹妹拉維尼亞,囑咐她將其焚燬。但幸運的是,拉維尼亞不忍心毀掉詩稿,從而使這一千七百多首詩作留傳下來,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今日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電影《上海堡壘》折射的中國科幻探索 | “日常之外,遇見好奇心”文學展 | The Met舉辦中國藝術與神明主題展 |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圖畫書界奧斯卡

托爾金掙扎著緩緩站起注視煉獄般的戰場,塞林格在士兵療養所用發抖的手握著鉛筆卻無法寫下一個完整句子,茨威格在巴西聽到一曲荒腔走板的《藍色多瑙河》時黯然落淚……

近年來,多部作家傳記電影中的動人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力量和機緣使他們成為那個獨特的存在?傳世的文字背後有著怎樣的傷痛與涅槃?

戰爭

人的命運往往會被時代洪流裹挾,而這其中最不可逆的是戰爭。

今年剛上映的傳記電影《托爾金》便是從這位“魔戒之父”滯留在“一戰”裡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場上的場景開始。事實上,托爾金從未就一戰的經歷寫過自傳或其他文章,在他的軍事文件中,只有一小段日記簡述了在法國服役時期的行軍路線。二戰期間,他與服役中的兒子邁克爾和克里斯托弗保持通信,在這些信件中他不時談到自己的戰爭經歷。有研究認為,“魔戒”系列中恢弘的中土世界,部分源於他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戰場。

托爾金曾在《魔戒》第二版前言裡悲憫地寫下:

一個人必須親自身處戰爭陰影之下,才能完全體會它的沉重壓迫。隨著歲月逝去,人們似乎常常忘記:1914年,我在青年時代就遭受了戰爭之苦,這段經歷之醜惡可怕,不亞於1939年以及後續幾年捲入戰事的經歷。到1918年,我的親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過世。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托爾金》(2019)劇照

托爾金1916年軍裝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托爾金掙扎著站起看著滿目瘡痍的戰場的畫面,讓人想起《魔戒》的場景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爭經歷,還有作家塞林格。他的寫作生涯始終與戰爭經歷相纏繞,難以與世界和解。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塞林格這個作家。電影《麥田裡的反叛者》根據坎尼斯·斯拉文斯基所著傳記《塞林格的人生》改編,書中將塞林格寫作風格的轉變部分歸因於他的戰爭經歷。

1942年,塞林格應徵入伍,大部分時間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他隨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隨後參加了埃德蒙村之戰,聖洛之戰,“血腥的默廷”,赫特根森林之戰……這是盟軍解放歐洲過程中最殘酷的幾場戰鬥。塞林格所屬的12團傷亡慘重, 他所在第四師的死亡率高達200%,也就是說,替換上來的士兵也常常很快就陣亡。1945年,經過連續11個月的戰鬥後,他患戰爭疲勞症住進醫院,戰爭的毀滅性使他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

戰爭在塞林格此後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很少與人談起戰爭。坎尼斯 · 斯拉文斯基在《塞林格傳》中寫道:幾十年來,塞林格都把一個盒子當成最珍視的東西,裡面裝著他最喜歡的幾個物件:五顆戰星和總統嘉獎令。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塞林格在服役時給他的文學導師惠特·伯內特的信中寫道:“很遺憾地通知你,霍爾頓·考爾菲德已經死了,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拯救我。”

最終拯救他的還是文學,但戰爭帶給他的創傷一次次從他的作品裡顯現出來。他反覆提到諾曼底登陸,但對其他細節又三緘其口……“最漫長的一天”,地獄般的日子……

戰後他根據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故事寫就的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塞林格時代”。塞林格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1965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作品。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麥田裡的反叛者》(2018)劇照

塞林格在二戰戰場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戰爭在摧毀塞林格這個人的同時,也創造了作為作家的塞林格

戰爭迫使年輕人踏上血與火的戰場,也讓老弱婦孺背井離鄉,漂泊流離,他們告別的不僅是現實中的故鄉,更是精神的家園。

一戰時,不願意參加軍隊,發誓“永遠不寫一句讚美戰爭的話”的作家茨威格成為一名軍事檔案館的文件管理人員。當二戰的烏雲再次籠罩於他的命運半空時,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理智地指出:

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他們不再自己騙自己。他們知道戰爭將延續許多年,一生中的這段時間是無法彌補的。更糟糕的是,他們再也不相信通過戰爭而爭得的和平會有爭議性和持久性。因為他們對上次戰爭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憶太清楚了。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茨威格

1942年,茨威格選擇“未來之國”巴西作為人生的終點站。電影《黎明之前》再現了他遭納粹驅逐後的流亡之旅。

在《巴西:未來之國》一書中,流亡的茨威格藉由禮讚這片烏托邦似的土地澆胸中塊壘,緬懷那個他熟悉、熱愛卻已經沉淪的“老歐洲”。但在現實中,他遭遇了來自歐洲和巴西知識界的雙重壓力。《黎明之前》以散點敘述的方式再現茨威格告別歐洲之旅,分為五個篇章——“1936年9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他遭遇其他國家記者對於德國戰爭問題的問責;“1941年 1月,巴西巴伊亞州”,在一場粗陋的接待會上,他說出名言 “巴西,未來之國”,卻在聽到一曲走調的《藍色多瑙河》時紅了眼眶;“1941年 1月,美國紐約”他開始寫自傳,卻不得不觸碰關於前妻弗裡德里克·瑪利亞·馮·文特尼茨的回憶;“1941年11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他度過自己的最後一個生日,大屠殺正在他的故鄉蔓延,成為燒灼他內心的惡火;“1942年2月,巴西佩特羅波利斯市”,嘉年華狂歡後,他聽聞新加坡的淪陷,人類文明的最後堡壘被攻陷,他已無路可逃,他和妻子綠蒂服下毒藥,用孤絕到極致的方式終結內心的坍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黎明之前》(2016)劇照

1936年,茨威格首次到巴西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哪怕是欣欣向榮的巴西,也未能拯救茨威格那顆孤寂絕望的心

慾望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告終時老人該燃燒、該狂喊/該怒斥、怒斥那光明的逐漸消歇。”(屠岸/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反覆出現的這首詩讓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這是外號“瘋狂狄蘭”的他因酗酒過量去世後,朋友認領屍體時,辦手續的姑娘在登記的表格上,寫下的字句。

瘋狂狄蘭一生都有著自毀的傾向,才華與頹廢,勇敢與怯懦,清醒與沉醉,所有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他的人生。電影《燃燒星辰》通過詩人約翰·布林寧的視角,記錄了狄蘭1950年在美國巡迴朗誦演講的一段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燃燒星辰》(2014)劇照

二戰後,狄蘭·托馬斯在BBC演播室朗誦自己的詩歌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的狄蘭擅長鬍鬧,他的所作所為讓循規蹈矩的布林寧大開眼界,一有機會就喝得爛醉,對著學院派詩人大放厥詞,但同時又謙卑誠實地像個孩子,可以在街邊小酒館裡為人朗誦,也會無助地承認自己的脆弱、迷惘與瘋狂,他疲於談論詩歌,只專注於用詩的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感受,可他信口唸出的詩句就讓布林寧望塵莫及。

有人說狄蘭·托馬斯的一生就是自燃的過程,牽連著愛恨,向著已知的命運前行。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天才就像天邊燃燒的星辰,灼傷億萬人的眼。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電影中,孩子氣的狄蘭對布林寧說:“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也不和你討論詩歌,我只希望活著。”

儘管有1997年版的電影《王爾德》珠玉在前,但英國編導、演員魯伯特·艾弗雷特依舊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推出了一幕屬於他的王爾德故事《快樂王子》。

如果說《王爾德》中,那個天才作家還是丰神俊朗,那麼《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所有的榮耀只是在敘事中一閃而過,影片故事與王爾德的童話名著《快樂王子》、以及魯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人生遭際形成高度互文,帶領觀眾跟隨王爾德最後飛蛾撲火般的人生旅程。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左上)《快樂王子》(2018)劇照

(左下)《王爾德》(1997)劇照

(右)奧斯卡·王爾德1882年攝於紐約

某種程度上說,《快樂王子》中的王爾德毀於慾望,波西是他的軟肋,波西的寡情和決絕,與當時社會的苛責,令他如快樂王子一般,從原本金箔鍍身、受人愛戴,一步步淪落為邊緣人。

但電影也並非剝奪了所有的希望,就在王爾德被上流社會拋棄的同時,那些為他的才華而側目的來自底層的陌生人,就像故事中的燕子一般,給了他最後的慰藉。他們並不因為他的衰老和落魄而排斥羞辱他,相反成了他最忠誠的觀眾和崇拜者。電影特別安排了病重的王爾德在小酒館裡做了最後一場表演,雖然舞臺只是一張小小的餐桌,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又成了那個深情詼諧,風趣迷人的王爾德,觀眾依然視他如神。

有人毀於慾望,但也有人從慾望中涅槃。電影《瑪麗·雪萊》把作家的故事拍成了離經叛道的“黑暗少女成長記”。

因在1818年出版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電影將時間定格在1814年,這一年,17歲的天才少女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葛德文遇到了危險卻充滿魅力的詩人珀西·雪萊,這場相遇讓瑪麗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隨雪萊出走。

但當兩人愛情的糖衣破碎,不得不過上顛沛窘迫的生活時,瑪麗開始反思,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在十八歲那年完成《弗蘭肯斯坦》。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瑪麗·雪萊》(2017)劇照

瑪麗·雪萊畫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創造了一個怪物,被人類隨意製造又被拋棄,而這恰恰源自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獨和痛苦,為愛情出走,又被愛情拋棄,父親給了她文學啟蒙,又拒絕對陷入困境的她施以援手。弗蘭肯斯坦創造出的怪物其實就是瑪麗自己,被最愛的人漠視,不被世人理解,對自我懷疑和否認,不同的是,瑪麗沒有被自己創造的怪物吞噬,而是不斷走過孤獨、絕望和背叛,在痛苦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狀,尋求和男性作家同樣的平等,書寫了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

家庭

1613年倫敦,在《亨利八世》(最初劇名《都是真的》)上演期間,一枚火炮點燃時發生意外,凝聚著莎士比亞半生心血的環球劇院在隨後引發的大火中焚燒殆盡。這位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在烈焰前凝眸轉身,失落地踏上返鄉之路。電影《都是真的》便聚焦於莎士比亞人生中最後的這三年時光。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都是真的》(2018)劇照

故鄉斯特拉特福德迎接莎士比亞的,不是歡呼與喝彩,而是麻煩的過去和一個被忽視的家庭,他被迫審視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失敗:唯一的兒子哈姆內特去世,妻子因為他長時間不在家產生的怨懟,大女兒婚內出軌被告上法庭,小女兒總是充滿委屈和憤怒。莎士比亞掙扎著修補與妻子和女兒破碎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揭示哈姆內特去世的真相:他並非死於瘟疫,而是在一個寫不出詩來的夜晚投湖自盡。

在電影裡,莎士比亞對兒子的懷念和喜愛更多地被表現為對他的寫作天賦的珍惜,這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更是一個詩人與另一個詩人心靈相通的渴望。所以,當得知所謂兒子的詩其實出自小女兒之手時,莎士比亞的驚喜及他與家庭的和解才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影片的最後,幾位演員娓娓念起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第四幕第二場的一首詩,人生的幸福艱難,全在其中。

不用再怕驕陽晒蒸,

不用再怕寒風凜冽;

時間工作你已完成,

領了工資回家安息。

才子嬌娃同歸泉壤,

正像掃煙囪人一樣。

不用再怕責人嗔怒,

你已超脫暴君威力;

無須再為衣食憂慮,

蘆葦橡樹了無區別。

健兒身手,學士心靈,

帝王螻蟻同化埃塵。

不用再怕閃電光亮,

不用再怕雷霆暴作;

何須畏懼讒人誹謗,

你已閱盡世間憂樂。

無限塵寰痴男怨女,

人天一別,埋愁黃土。

(朱生豪/譯)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莎士比亞

如果說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王冠上的明珠,那麼艾米莉·狄金森則是與惠特曼並列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這位傳奇女詩人一生幾乎沒有離開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叫做安默斯特的僻靜小鎮。電影《寧靜的熱情》高度還原了她看似平靜卻暗流奔湧的一生。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寧靜的熱情》(2017)劇照

艾米莉·狄金森肖像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除了年輕時曾在阿默斯特大學裡就讀六年,霍里約克女子神學院學習一年外,艾米莉幾乎沒有走出過自家的大門。在女子神學院學習時,老師照例要問學生們一個“事關精神幸福的問題”,同學們紛紛作出選擇:願意或不願意皈依宗教。只有艾米莉站在原地不動,疑惑說:“我還沒有被喚醒,又如何去懺悔?”這彷彿成為她一生的寫照,像一團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靜地燃燒。

艾米莉深愛她的家庭,但父親永遠忙著公務和社會公益事業,對家庭的貢獻主要是經濟供給,而不是感情支持。母親怯懦膽小,長年憂鬱,充滿了對死亡的焦慮。哥哥在上學,艾米莉承擔了許多本該由母親承擔的義務,她越來越與世隔絕,和外部世界的聯繫只剩下寫信和寫詩。她從28歲那年起開始完全隱居,三十歲時,甚至連老朋友來訪,她都要躲進自己的房間。有評論認為,艾米莉的隱居是一種柔順的反抗,用過分的寂靜凸顯外部世界的嘈雜和混亂。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艾米莉·狄金森

這座監獄是多麼溫柔

陰森的鐵條是何等甜蜜

不是暴君,而是羽絨王

發明了這種休息

如果這就是命運的全部

倘若他沒有附加的疆域

那地牢不過是親戚

監禁——則是家居

遠離喧囂的人群,使艾米莉能夠祕密地在自己的“鬼屋”裡,用詩歌充分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而事實上,艾米莉的生活也並不像舊傳記裡描寫的那樣古怪,她從母親那裡繼承了園藝和烹飪的特長。她三分之一的詩歌、一半的信件中,都熱情地提及過她最喜歡的野花,從普通的花卉如雛菊和龍膽,到父親專門為她搭建的溫室裡那些珍奇的梔子花和茉莉花。她擅長烹飪,常用籃子將做好的麵包、曲奇餅從房間的窗子送到樓下,贈送給鄰居和親友,1856年,她製作的麵包在當地農業博覽會的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艾米莉生前,連家人在內幾乎沒有人知道她會寫詩,一切都在平淡的生活中默默進行。她寫詩的態度嚴謹,但寫作方式卻很隨意,她習慣將詩句寫在一些便箋和廢紙片上,積少成多之後就把紙片縫在一起,捲起來用一條綢帶繫住,存放在書桌抽屜裡。臨去世前她將詩稿交給妹妹拉維尼亞,囑咐她將其焚燬。但幸運的是,拉維尼亞不忍心毀掉詩稿,從而使這一千七百多首詩作留傳下來,成為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今日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誰說人生是一場煉獄?八部作家傳記電影源自平凡生命,終於燃燒星辰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