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一本幫你升級的小書

豆瓣9.1,一本幫你升級的小書

作者:魏小河

豆瓣9.1,一本幫你升級的小書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文學批評是否有用?

有一派人認為,沒什麼鳥用,所有的理論不過是文論家的胡編亂造,不僅對文學沒有幫助,還會妨礙閱讀。

對此我當然不能同意,不過這樣的看法似乎很常見,也頗為流行。

一開始,我也抱著這樣的偏見,對文學理論不屑一顧。

為什麼呢?因為看不懂。這個主義,那個主義,講得神魂顛倒,也不明白到底講了個什麼玩意,除了徒增煩惱,看不出有什麼益處。

這一方面是因為我的理論素養較差,另一方面,則確實是由於許多文論充滿陳詞濫調,語言詰屈聱牙,立論毫無創見,文字中沒有半點熱情,只是生搬硬套講一些繞來繞去的話,不知道寫出來到底是準備給誰看的。

這很尷尬,文學本來就是大眾的,研究文學的人寫出來的東西卻令一般讀者讀不懂,反倒激起大家對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的反感。

然而,即便確有這樣的現象,一棍子打倒所有文學研究,也未免太過莽撞了。

事實上,如果沒有理論,我們是很難發展的。概念是為了方便我們習得更復雜的知識。

比如說櫻花,如果沒有櫻花這個概念,當你在轉述這種植物的時候,就要想盡辦法通過自己的觀察來進行描述,你可以試一試,這是很困難的。

當然,過度的概念化,會讓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這也是需要警惕。

回到文學,也是一樣。理論是給你更多的視角,去觀察,去欣賞。觀賞櫻花,可以站在幾十米外,也可以置身於樹下,或者,撿起一片花瓣,放在手心裡細細地看。

清楚的、明晰的文論,就是給我們創建不同的視角,給我們戴上眼鏡,放大鏡,顯微鏡,給我們配置直升機,降落傘,讓我們變得更敏銳,同時感受到更多,更深的東西。

這或許就是文學研究的本意吧。

豆瓣9.1,一本幫你升級的小書

詹姆斯·伍德的《小說機杼》正是一本幫助我們換一個角度進入小說的書。


豆瓣9.1,一本幫你升級的小書

他讓我們暫且拋棄讀者的單一身份,也想一想作者的事。

他帶我們走進小說創作的現場,而不僅僅是站在櫥窗外面朝裡觀望。

關於小說的技藝,已經有不少成功的作品,比如E.M.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等等,其中既有理論家的分析研究,也有小說家的經驗之談。

詹姆斯·伍德的《小說機杼》勝在輕盈好讀,並且有熱情。

在這本書裡,他主要從敘述、細節、人物、語言、對話等方面進行論述。

其中,關於“自由間接體”的論述佔了很大的比重。

這是個很有趣的例子,也許你從來沒有像這樣咀嚼過小說中的一個句子。我們可以跟著詹姆斯·伍德試試看(看看這三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a.他望著妻子。“她看上去很不開心,”他想,“簡直是病了。”他不知該說些什麼。

這是很老派的那種寫法,一個人物的想法用引號框起來,好像是對自己在說話。

b.他望著妻子。她看上去很不開心,他想,簡直是病了。他不知該說些什麼。

這裡用的是間接語言,丈夫內心的話由作者描述出來,並做出標記(“他想”)。

c.他看著妻子。是,她看上去又是一副無精打采、悶悶不樂的樣子。簡直是病了。他又他媽的該說些啥呢?

這就是自由間接文體了。丈夫內心的想法從作者的標識中解放出來,沒有”他對自己說”“他不知”“他想”,整個句子明顯的帶上了人物的特徵,但同時作者的觀察也在其中。你說不清這是人物在說話,還是作者在說話。

“自由間接體使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眼睛和語言來看世界,同時也用上了作者的眼睛和語言……它在貫通間隔的同時,又引我們注意兩者之間存在的距離。”

這是一場拉鋸戰。

詹姆斯·伍德花了很大功夫來寫敘事者和人物之間的權力爭奪,有人做得很好,不動聲色,加深了句子的內涵和表達的豐富性,也有人做得很糟糕:要麼不捨得放棄自己的聲音,讓人物說起話來扭扭捏捏,假模假樣;要麼沉迷於人物的語言,陷溺進去,找不到適合的尺度。

豆瓣9.1,一本幫你升級的小書

除了自由間接體,詹姆斯·伍德對細節也做了一番考察。

他認為,從福樓拜開始,文學中的細節發生了變化,它們變得更精確,即使看起來隨機,也是經過作者精心挑選過的結果。細節對於讀者來說,是大有影響的。

我們常說,文學讀者在生活中會更細膩,看到旁人看不到,感受不到的東西,這實際上正是文學的影響。

“文學與生活的不同在於,生活混沌地充滿細節而極少引導我們去注意,但文學教會我們如何留心。”

並且,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文學教會我們如何更好地留意生活,我們在生活中付諸實踐,這又反過來能讓我們能更好地去讀文學中的細節,從而進一步讓我們更好的去體會生活。

關於人物,詹姆斯·伍德不同意E.M.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將人物分為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認為圓形人物更豐滿更成功,扁平人物則是次要的這樣的看法。

關於語言,他說,“區別油滑膚淺的行文和真正有意思的寫作,標準之一是,前者之中缺乏不同的腔調。”

在最後一章,詹姆斯·伍德為現實主義傳統進行了辯護。這一備受詬病的風格,在詹姆斯·伍德看來,仍然屹立不倒。

它之所以受到攻擊,是因為出現了一種“商業現實主義”,它自我扁化為一種文類,有一套造作並且通常毫無活力的技巧,可是卻丟失了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中那些無法被約化的東西(商業電影正是好例子)。

他說,現實主義不應只是一種文類,相反,它令其他形式的小說看上去都成了文類。因為這種現實主義——生活性——是一切之源。

是啊,除了生活,我們還能有什麼呢。

豆瓣9.1,一本幫你升級的小書

《小說機杼》不是系統性的文學教程,也沒有創建什麼了不起的文學理論,但詹姆斯·伍德以普通讀者都能讀懂的語言,加之清楚明白的文本案例,使我們的眼光更銳利了一點。

雖然讀完這本書你不會成為小說家,但在看小說這件事情上,至少會升個一兩級的。

作為讀者,也要慢慢修煉噢。

-END-


本文轉載自:魏小河

最懂年輕人的書評人魏小河,與你一起不止讀書,讀書不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