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自然,背後全是刻意

文學 文章 錢穆 歐陽修 碳酸氣二號 碳酸氣二號 2017-09-01

你以為的自然,背後全是刻意

(一)

拜讀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史》,粗覽中國文學的水流,如何汩汩流淌成如今的模樣,並拾掇起幾朵水花,透明而耀眼。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從詩經到楚辭,從論語到漢賦、從樂府到五言詩、從唐詩到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從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文……

正如錢穆先生所說:“唐人愛用五彩,宋人則喜用素色簡色;唐代用彩畫,宋人則喜用淡墨,風格自有不同”,文學的流變也是如此。

想來今日如果想做文案,寫文章,必要清楚是寫時政文還是辦公室公文,是企業宣傳還是媒體文章,是做微信公號還是產品宣傳頁,是寫套路文還是純文學。

就像是,微信公號的標題黨也是這一時代的獨有產物。

你以為的自然,背後全是刻意

(二)

形式在變,文章表達的內容也在不斷擴展。

在傷春悲秋、人生苦短、登高懷遠、思人思鄉、懷才不遇等人生的共性上,豐富著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我們可以自如的寫美食、寫電影、寫音樂、寫財經、寫廣告文案、寫市場調查、寫論文,寫我們想寫的一切。

馮唐曾說,距離產生了唐詩宋詞,確實有些道理。

而今,思人思鄉,發個微信打個電話,或是心中愁苦,直接發個朋友圈就好了嘛!而且立刻就能收穫一大批點贊和迴應。

你以為的自然,背後全是刻意

(三)

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關於好文字的評價標準。

錢穆先生認為,好的文學作品必須具備純真與自然。

真是指講真理、講真情。

鳥鳴獸啼是自然的,雄鳥鳴聲向雌鳥求愛固然是出於求愛,但晨鳥在一無用心時鳴唱幾聲,那是最自然不過的流露;

花之芳香完全是自然地開放,如空谷幽蘭,它不為什麼,也沒有為任何特定的對象而開放;

又如行雲流水,也是雲不為什麼而行,水不為什麼而流,只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流乎其所不得不流,這是最純真最自然的行與流。

寫作也是如此,要一任自然。文學作品至此才是最高的境界。

(四)

子曾經曰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一句,我們今天依舊能夠誦讀,很大原因在於其文字的優美和畫面感。

如果你只會說一句:“水晝夜不停一直留著”,恐怕不會有人記得。

文學的珍貴之處正在於,它優美的表達方式,能夠更形象的闡釋內容。也就是,文章的辭采將其實質內容襯托出來,文與質的相得益彰。

錢穆先生說:“人生於世,所面對之日常生活遭遇與相處,一年四季之百態,攝入吾人心靈而感動,發而為文,再加上華茂的辭采,將是一首成就很高的五言詩矣。

既然有那麼多的東西要表達,還要達到純真與自然的標準,看了以下大師的經歷,我才明白,一切你所看起來的自然,不過都是刻意為之。

你以為的自然,背後全是刻意

(五)

漢代楊雄子云,四川人,善於模仿。

桓譚《新論》雲:“揚子云工於賦,王君大習兵器,餘欲從二子學。子云曰:‘能讀千賦則善賦’;君大曰:‘能觀千劍則曉劍’。諺曰:‘伏習象神,巧者不過習者之門。’”

正如唐代選秀才,有“《文選》爛,秀才半”“《文選》熟,秀才足”之說。

曹操之所以能寫出好文章,就是因為他平日讀書多

據說,他“御軍三十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一代梟雄曹操之本心,只望晚年在僻處建一書齋,於夏秋兩季讀書,春冬兩季則外出打獵,在草澤山野與農夫樵民為伍,與世隔絕以度餘年。

白居易,二十歲後拼命讀書,由於晝夜苦讀,口舌生瘡,手肘成胝。多產作家。活到七十五歲,詩文有三千八百四十篇。

你以為的自然,背後全是刻意

(六)

詩聖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一方面,讀書破萬卷,一方面,精心打磨文章,以達到語出驚人的效果。

歐陽修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每成一文,他必張貼壁上,一面慢慢朗讀,一面慢慢修改,有時甚至將全文改完,一字不留。因此,他的文章讀來自然,脫口而出。

《醉翁亭記》首句“環滁皆山也”,真實情況是由二三百字精改而成,真是神來之筆。

永叔作文,精讀精改,極為費力。

有人說,歐陽修的學問成就在“三上”,即馬上、廁上與枕上還有“三餘”,傍晚為一日之餘、冬天為一年之餘,還有雨天也是其一。

對待時間如此,到老仍勤讀不倦。

想起吳曉波所言:“所有與眾不同的背後,是無比寂寞的勤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