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紅巖之子”

文學 紅巖 中國作家協會 鐵凝 上游新聞 2017-05-27
送別“紅巖之子”

昨日上午,重慶江南殯儀館,小說《紅巖》作者之一楊益言遺體告別儀式。

“泣血寫英烈 華夏長留英雄魂,垂淚書華章 巴渝永銘志士心。”紛紛細雨中,著名作家、長篇小說《紅巖》作者之一楊益言遺體告別儀式,昨日上午在南岸區江南殯儀館舉行。

楊益言5月19日逝世,享年92歲。

重慶市作協、文聯的相關領導和楊益言的親屬,以及小說《紅巖》的另一位作者羅廣斌的女兒胡波等一起送別老人最後一程。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發來唁電,對楊益言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細雨中送別“紅巖之子”

遺體告別儀式定於9點舉行。同濟大學、兼善中學、重慶市作協、文聯等楊益言學習過、工作過的學校、單位及各界親友送來的花圈把悼念廳擠得滿滿當當。本文開頭所述的輓聯分列靈堂兩側,橫批則是“紅巖之子”。

重慶市作協主席陳川表示,楊益言去世後,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方式表示哀悼。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也專門發來了唁電,對老人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告別儀式上,原《紅巖》雜誌編輯部主任黃興邦作為楊益言生前好友代表發言。“我覺得他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情繫人民、為人民寫作。”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黃興邦這樣說道。

黃興邦至今還記得最初和楊益言打交道是1982年。“那時我剛到《紅巖》,他已經是很有名的作家了。那時我們看他,就像看偶像一樣。”黃興邦說,在自己的印象中,楊益言話不多,但有一種認定了就一直去追求的精神,“很堅定,並且有行動。”

黃興邦還回憶了一件往事。2000年前後,因為要創作一個有關三峽移民的劇本,需要前往庫區採訪。“他已經70多歲了,堅持跟著我們去實地採訪。”黃興邦說,當時一去就是一週,楊益言比年輕人還能吃苦。

當年寫《紅巖》經常熬通宵

告別儀式上,小說《紅巖》另一位作者羅廣斌的女兒胡波,也趕來送別“楊叔叔”最後一程。“我們是楊叔叔看著長大的。”胡波印象中,自己家和楊益言家好得不分彼此。“我們兩家是隔壁鄰居,因為父母都忙,我和哥哥經常在楊叔叔家吃飯。”

胡波說,兩天前聽說楊叔叔去世,腦海裡就不斷浮現出當年他和父親一起討論、創作的情景。“他們一般在我們家客廳,討論到晚上很晚,有時候還要喝點小酒。”胡波說,小說《紅巖》最初是他們和其他脫險志士,一起回憶在獄中的各種細節,作為基礎素材,再創作出來的。“他們討論完後,立即動筆整理寫作,經常通宵達旦,到早晨才睡。”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攝影 李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