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從任何人的建議前,應該先考慮一下,思考兩個簡單的問題:1、提建議的人有沒有遵從自己的建議?2、有誰靠聽從這些建議獲得成功了嗎?

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作家都分享過自己的寫作技巧,這些寫作技巧究竟是適合大眾的技巧,還是作者的寫作偏好呢?分享寫作技巧的作家本人有沒有按照自己提出的寫作技巧來進行寫作呢?在這本《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中,作者本·布拉特採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對數條經典的寫作技巧進行驗證。

用統計學分析文學,用大數據檢驗寫作技巧

這本書並不是本·布拉特第一次進行跨界的大數據分析,在此之前,他曾將大數據分析運用在音樂、影視劇等領域。在本書中,作者對數百位作家,共計1500部作品的單詞進行統計分析,用於驗證經典的寫作技巧。

一、不要使用以ly結尾的副詞

斯蒂芬·金說:“副詞不是你的朋友。”

這裡的副詞指的是以ly結尾的詞。作者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15位偉大作家的全部作品中,使用最少副詞的作品更有可能是經典之作;對比這些作品的網絡評分發現,使用副詞較少的簡潔作品更有可能受歡迎。

將這15位作家,按照以ly結尾副詞的使用頻率從低到高進行排列,被稱為是簡潔寫作風格典範的海明威排在第一位。本·布拉特將作品範圍擴大,除了偉大作家的經典作品以外,還選取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的作品,以及網絡同人小說進行比較,同人小說中副詞使用量遠遠超過經典作品。再次驗證了斯蒂芬·金關於副詞的寫作技巧。

這一點,對於中文寫作同樣適用。《搏擊俱樂部》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曾說:“請不要用愚蠢的副詞,比如‘睏倦地’(sleepily),‘暴躁得’(irritably),‘悲傷地’(sadly)。”替換成中文寫作,可以理解為:不要直接用概括性的詞語告訴讀者角色的狀態,而是通過上下文的描寫,讓讀者體會到角色的具體狀態。

用統計學分析文學,用大數據檢驗寫作技巧

曾獲諾貝爾獎、普利策獎的託妮·莫里森證實了這一點,她說:“我從來不寫‘她柔聲地(softly)說’這種句子,如果在此前的文字中沒有體現出溫柔,我絕對會花費時間和篇幅圍繞溫柔進行描寫,直至讓讀者感覺出溫柔。”莫里森使用副詞的頻率甚至低於海明威。

針對這種總體趨勢,作者提出了一種解釋:副詞的使用法師呈現了作者的專注度。一個不借助副詞,卻能讓故事場景和人物動作栩栩如生的“精準的”作家,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刪除那些不必要的詞。

用統計學分析文學,用大數據檢驗寫作技巧

二、寫作風格藏在你的單詞使用中

1787年的《聯邦黨人文集》中,有12篇文章同時被漢密爾頓和麥迪遜分別認領,這一謎題直到1963年,被莫斯特勒和華萊士成功解開。兩位統計學教授對單詞的使用頻率進行分析,確定了麥迪遜是這12篇文章的作者。

在本書中,作者用莫斯特勒和華萊士的方法,將奧威爾的《動物農場》當作未知作者的作品,對50位作家,共計600部作品進行對照分析,每一次的結果都顯示《動物農場》的作者是奧威爾。隨後作者擴大了檢驗範圍,將600部樣本作品中的每一部,一一假定作者未知,進行檢驗。28861次檢驗中,成功率超過99.4%。

用統計學分析文學,用大數據檢驗寫作技巧

通過這種方法,本·布拉特還確定了恐怖小說作家理查德·巴克曼是懸疑小說作家斯蒂芬·金的筆名,偵探小說作家羅伯特·加爾布雷恩是《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筆名。儘管J.K.羅琳在偵探小說中刻意改變了寫作風格,本·布拉特的147次測試仍然全部正確。這一點也證明了作家可以改變作品的類型,但難以隱藏自己的寫作風格。

原因在於,作者或許會在作品中刻意改變對某個詞或某些詞的使用,以隱藏寫作風格。但是把作品當中的幾百個常用詞,全部考慮進去,展現出來作者獨特的風格是難以否認的。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

《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中,作者提到:無論讀者能否感覺出來,每個作者的文字中總有深層次的風格指紋,將他與其他作者區分開來。

用統計學分析文學,用大數據檢驗寫作技巧

三、“感嘆號”和“突然”

電影《決戰猶馬鎮》和《危險關係》的作者埃爾默·倫納德是一位高產作家,職業生涯中寫了40多部小說。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9部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倫納德曾在《埃爾默·倫納德的寫作十規》一書中提出:“作品中,每10萬字中的感嘆號不能超過三個。”還提出:“絕對不要用‘突然’這個詞。”

本書作者本·布拉特對他以上兩條規則進行了驗證。

關於感嘆號的使用頻率,一方面,作者將倫納德的45部小說一共340萬字進行統計,發現他使用的感嘆號是他自己建議的16倍。考慮到倫納德是在2001年的《紐約時報》上首次公佈的這項寫作規則,對他2001年之後的作品進行統計,感嘆號的使用減少到每10萬字10個。他感嘆號使用率最低的8部作品,都是在2001年之後創作的。

另一方面,作者統計了50位作家,共計580多部作品中使用感嘆號的情況。在感嘆號的使用上,差別極大,業餘作家使用了更多的感嘆號,同人小說的感嘆號使用甚至達到了其他作品的4倍。可以發現,成功的作品大多較少使用感嘆號,數據驗證了這一點。在50位作家中,倫納德的感嘆號使用率是最低的,他嚴格按照自己提出的規則進行寫作。

用統計學分析文學,用大數據檢驗寫作技巧

對於“突然”一詞,倫納德仍舊遵守了自己提出的規則,但是本書作者在數據統計中發現,無論是職業作家還是業餘作家,對於“突然”一詞的使用頻率差距不大。也就是說,絕對不要用“突然”這個詞不能當做一條大眾適用的規則,更傾向於這一條是倫納德因本人的寫作偏好提出的規則。

有些寫作技巧是適用於普羅大眾,有些寫作技巧是作者的個人偏好。無論哪種,在寫作技巧背後的寫作態度,才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正如《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中提到:之所以成為大作家,更多的時候是這些作家仔細推敲看似簡單的詞語的寫作態度。

用統計學分析文學,用大數據檢驗寫作技巧

無論是哪種寫作技巧,總有打破規則的作品或作者。

斯蒂芬金提出“不要使用以ly結尾的無用的副詞。”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打破了這條規則。儘管莫斯特勒和華萊士的方法,成功率高達百分99.4%,仍舊有例外,斯坦貝克19部作品中有3部,被認為馬克·吐溫更有可能是作者。倫納德提出感嘆號的使用規則時,同時提到湯姆·沃爾夫是例外,沃爾夫平均每10萬字使用929個感嘆號。此外,本書中提到“不要使用重複的開頭”,然而狄更斯是使用“重複”技巧的大師。

《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中,作者進行數據統計的作品有1500部,涉及到的作者又數百位,數據統計分析的對象是單詞。如此龐大的數據量更多的是驗證了已經被提出的寫作技巧,對於作品的文學價值、思想價值無法進行回答,這也證明了寫作技巧的侷限性。寫作技巧只是完成作品的手段而已,將思想融入作品中,通過文字表達出來,才是文學作品的真正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