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文學 林清玄 臺灣 語文 散文 陸家嘴金融網 2019-01-26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CFIC導讀: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林清玄,1953年出生 ,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林清玄先生的文章: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和時間賽跑

林清玄

讀小學的時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我。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續了很久,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我問。

“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樣小,現在再也不能回到你這麼小的時候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了。”爸爸說。

爸爸等於給我一個謎語,這謎語比課本上的“日曆掛在牆壁,一天撕去一頁,使我心裡著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還讓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更讓我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以後,我每天放學回家,在庭院看著太陽一寸一寸地沉進了山頭,就知道一天真的過完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我看到鳥兒飛到天空,它們飛得多快呀。明天它們再飛過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或許明天再飛過這條路線,不是老鳥,而是小鳥了。

時間過的飛快,使我的小心眼裡不只是著急,還有悲傷。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說:“我要比太陽更快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裡喘氣的時候,看到太陽還露著半邊臉,我高興地跳起來。那一天我跑贏了太陽。

以後我常做這樣的遊戲,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比賽,有時一個暑假的作業,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時我三年級,常把哥哥五年級的作業拿來做。每一次比賽勝過時間,我就快樂得不知道怎麼形容。

後來的二十年裡,我因此受益無窮。雖然我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可以比原來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勁,有時可以快好幾步。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

如果將來我有什麼要教給我的孩子,我會告訴他: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本文來源:噹噹讀書匯book

延伸

閱讀一

作家林清玄去世 | 生前專訪:我和大陸作家沒什麼分別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供圖/孫星)

海外網1月23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林清玄,1953年出生,中國臺灣地區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海外網 魏雪巍)


2014年和2015年,新華社記者曾先後三次專訪林清玄。今天,我們重新整理了相關報道,以示悼念。

新華社三次專訪作家林清玄

清瘦的面龐,溫和的微笑,標誌性的稀疏長髮,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謙卑和超脫,一如他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2015年參加兩岸筆會時,林清玄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就自己的文學創作生涯和情感生活向記者敞開心扉。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供圖/孫星)

談童年:家裡太窮了,每天一定會讀書

“因為家裡太窮了,我要成功,就一定要比一般人更勤奮,所以我每天一定會讀書,而且直到讀到讓我感動的句子才睡覺。”談起自己早年艱辛的創作經歷,林清玄直坦心聲。

“我生活在農家,生活很窮,我想人應該擺脫生活和世俗的捆綁,所以童年唯一可以讓我得到超脫的就是文學寫作和對心靈境界的嚮往。”林清玄說,每天睡前,他都會在腦子裡回想當天讀到的讓他感動的話,甚至背下來。

從小學開始,林清玄就堅持每天寫500字的短文,初中每天寫1000字,高中增加到2000字,大學時到3000字。直到今天,不管多忙,林清玄依然每天堅持寫3000字。“無論是戀愛或失戀,痛苦或快樂,我每天都不停寫作。”

十多年前,林清玄曾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浦縣,在那裡找到林氏族譜。作為遷臺第11代的他,在老房子的古井前,想象著先祖背井離鄉出去尋找新天地的情景。

這讓他聯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在不斷離開、不斷進入新天地:14歲離開出生地高雄,先到臺南,又到臺北,如今他頻繁往返兩岸,一年有一半時間在大陸。

談文學:我和大陸作家沒有什麼分別

林清玄認為,作家一旦有獨到的觀點,形成自己的人格和風格,就會比一般作家飽滿和有力量。“講一個觀點,必須要有故事。要有故事,必須有感動。感動很值錢,可故事更值錢,比故事更值錢的就是觀點。”

一年往返兩岸十多次,去過大陸300多個城市,林清玄因出版、演講、援建希望小學等活動和大陸的藝術界人士有著親密接觸,和很多作家都成了要好的朋友。

“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陸,走過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陸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動,這種感動是,我和這些作家是沒有什麼分別的。作為中華文化傳統下的作家,我們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創作包容力更強的文化。”林清玄說。

在林清玄看來,因為網絡、通訊等流通,兩地年輕作家的作品已沒有太多區別。“我的女兒在看大陸一位年輕作家的作品。我看了之後,感覺和臺灣青年作家沒有多大差別,不像我們這一代,臺灣的作品比較輕快,大陸會相對沉重。”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臺灣作家林清玄(圖源:網絡)

談寫作:幾個月就能完成一本書

從8歲開始寫作,現年62歲的林清玄已出版了160多種書,被譽為臺灣最高產的作家,更曾創下一本書在臺灣賣十幾億新臺幣的驚人紀錄。在大陸,他也是讀者熟知和喜愛的暢銷書作家,出版了60多種書,有18篇文章被收進課本。

林清玄很擅長寫短文,幾個月就能完成一本書。2014年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他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正在同時寫十本書,以“走向人生的大美”為主題,從茶道、佛學、情感等多個角度探討人生的最美狀態。

“我不會感覺太忙碌,一般作家是想好一篇寫一篇,比較好的作家是想好一本書寫一本,我是同時想很多本,就好像賽馬欄柵拉開,十匹馬一起跑,看哪匹馬先跑到終點。”

談讀書:年輕人應該多讀經典

信息氾濫時代,年輕人應該讀什麼樣的書籍?在林清玄看來,首先要閱讀經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作,自然看得遠,還要能夠像“傑克的魔豆”,和現在的生活和思想結合,不斷讓經典得到巨大發展。

林清玄喜歡讀中外經典作品,對他的寫作具有“超級影響”的作家,包括泰戈爾、紀伯倫、赫曼·赫塞、蘇東坡、李白、白居易、梁實秋、林語堂等。

“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他們都是生活家和思想家,都是觀點先行的作家,不只是有感懷或者感情,這對我影響很大,我的作品都是觀點先行,我也期許自己變成一個生活家和思想家。”林清玄說。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人永遠跑不過時間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供圖/孫星)

談人生:不應把大量時間花在虛擬世界

2014年,林清玄在蘇州做客湖畔論壇時,曾介紹自己心中最偉大的三個人:茶聖陸羽、禪聖慧能和經聖玄奘。他希望通過這三位從人生底層出發的人所代表的文化向上精神,告訴讀者如何認識自我,實踐自我,開發自我的偉大志業。

“成功不只是有名、有錢、有權、有影響力,其實一個人在某一種領域做到極致,即為成功,比如茶聖陸羽……”林清玄認為,人的一生不只是為謀生,靈魂需要解脫慾望的捆綁,從最底層出發,走向心靈之路,也就是追求自己的夢想,才能保持住浪漫的精神,認識到生命的真實價值,而非表面的價格。

林清玄即興展示了自己使用的手機,那是一隻款式非常陳舊的產品,被他自嘲為“智障機”。林清玄說,他平時既不用電腦,也不用智能機,手機只有打電話、發短信的最普通功能;不過對於大量的現代化電子產品,他雖不排斥,卻認為大家不應把大量時間花在虛擬世界中。

“我的孩子們也很熱衷這些產品,他們每天花在電腦、手機上的時間會很多,這就導致了生命的不平衡,對真實世界不瞭解,”林清玄說,“我會找些理由讓他們放下手中的小屏幕,陪我去門外散步,欣賞身邊的風景,從而在真實世界裡取得生命的平衡。”

本文來源:綜合新華社報道

本文作者:記者郭信峰、郭麗琨、許雪毅、陳斌華、劉巍巍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