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明確一下編劇的概念:

編劇是劇本的作者。

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被稱為劇作家,最著名及具有代表性的是莎士比亞。他的《羅密歐與朱莉亞》、《仲夏夜之夢》都是廣為人知的作品。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編劇發展到今天,其實任務不僅僅是編寫場景文字了。更多編劇開始設計動作、制定主題,編劇在電影中的貢獻度越來越難以簡單界定。

比如大導演伯格曼是自己寫劇本的,卓別林、伍迪艾倫和科波拉是編導合一的。伯格曼、伍迪艾倫與費里尼的劇本曾經出版成書,這類大導演對於電影本身的審美和電影語言的內核的深度,讓編劇這件事情,成為了一門藝術。

因此有人說:電影文學的小說化是一種墮落。

僱傭普通的網絡文學和小說寫手來創作劇本,致使粗製濫造的作品漫天飛,這也是除卻導演自身水平不行之外,今天為什麼大屏幕上都是爛片的很大一個原因。

那麼優秀的編劇是怎麼講故事套路你,讓你心甘情願掏錢支持票房的呢?

1、優秀的對白

優秀的視聽語言,奠定了成功的一半基礎。在昆汀的電影《落水狗》裡,滿是粗俗不堪的語言,黑幫分子內部的猜疑、火拼,導致電影一邊推進一邊髒話連篇。

有人覺得,昆汀和姜文一樣,都是話癆且言語「粗鄙」。

據統計,在《落水狗》裡,一共出現過252個「Fuck」。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或許有人會覺得髒話難登大雅之堂,放在這裡分析讓人覺得不齒。但事實並非如此,所有的對白和文本都有特定的語境,且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形象。

對於黑幫分子,滿口「Fuck」是常態。如果一個一身黑衣拿著槍的社會大哥對其他人說:“您好,麻煩讓一下,鄙人感之不盡”,這和一個滿臉鬍鬚的大哥扭捏拿著繡花針的違和感有什麼區別?

所有的對白都是被允許的,只要合適其人物身份。

越底層的人物,其對白就應該是越粗鄙的。

2、極高的文學素養

這一點,一般出現在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之中。

例如《傲慢與偏見》、《面紗》、《色戒》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其原著本身就是藝術成就很高的文學作品,在改編時,自然保留了極高的文學素養。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這種風格化的古裝片,賦予了演員壓抑的熱情。

編劇在對原著進行修訂時,基本可以搬運原作的語言體系,優雅而豐富的英文運用,緊湊而合理的劇情發展,都讓電影故事本身充滿了浪漫的理想主義情懷。

如果你看過毛姆小說改編《面紗》,你一定會對裡面一些臺詞印象深刻,但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電影最後的歌詞: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我愛你已久 永不能忘

我希望那朵玫瑰 仍在綻放

而我的朋友 依然愛我

我愛你已久 永不能忘

我愛你已久,永不能忘。

如此動人的臺詞和歌曲,才造就了後世不朽的作品。

3、清晰的動作刻畫

比如下圖,是萊曼為希區柯克所編寫的《西北偏北》的劇本的一部分。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就文學性而言,確實和絕大多數優秀劇本沒法比,但這種劇本的價值不在於此,而是其清晰的動作和場景刻畫,給導演提供了一種非常詳盡的拍攝參考,這是可以作為拍攝的原始素材的。

部分編劇善於用動作刻畫來表現人物的形象和心理,從而為電影的主題而服務。

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國內導演,不敢輕易翻拍張愛玲的電影的主要原因

因為張愛玲的文字,最注重的是畫面感和聲音感語音,其渾然天成的文筆,讓文學作品本身給人極大的想象,但反映在視覺表達上,卻始終差強人意。

例如《金鎖記》的開頭: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小說所能展現的力量,是令每個人中國人都為之震撼的。而如果真的拍出來,畫面上也許只有一枚碩大的月亮,什麼三十年辛苦路、什麼月色淒涼、什麼老年人的回憶,都很難被精準的表現出來。

許鞍華的《傾城之戀》、《半生緣》,關錦鵬的《紅玫瑰和白玫瑰》,侯孝賢拍的《海上花》和李安拍的《色,戒》,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的翻拍基本悉數撲街。

再對比開頭所寫的《西北偏北》劇本,動作描寫居多的劇本,看起來似乎難度小的多。

4、獨特的觀點

觀點決定敘述者與場景之間的邏輯,簡單來說,就是故事的視角。

一般會有幾種視角:

1) 第一人稱敘述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尼克卡拉韋就是敘述者本身。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他作為一個“個人化的”、“自敘述的”敘述人,不僅充當畫外音,還擔任主要角色。

他是個來自於美國中西部的部落家族第三代傳人,這樣設置的好處是,他比蓋茨比本人對事情真相的情況瞭解的更多,對社會時代和電影基調的奠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他本身和其他人物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故事的推進過程當中,隨著他的看法的改變,讀者也會對其他人物形象的看法發生改變。

這種敘事者的設定,在對主題的表現和人物上,都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存在。

2)全知視角

全知視覺和上文提到的尼克正好相反,他只提供客觀的必要信息,與故事本身保持距離。這類設定以第三人稱出現的情況居多,充當一個轉述的「中介者的身份。」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在紀錄片中尤其多見,就不做過多展開了。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在對編劇一些常用的手段進行簡單分析之後,接下來我想談一談編劇的「套路」。

這就是涉及到我們對好編劇的定義。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了《綠皮書》。引起了一大堆網友的吐槽,說這就是奧斯卡一貫的套路,最佳影片永遠都是如此的「政治正確」。

這裡所說的「政治正確」是什麼意思呢?

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電影走向、無聊的主旋律電影

真不巧,《綠皮書》三項全中。

大時代背景下對黑人的歧視、黑人找回自己的尊嚴、黑人與白人惺惺相惜,最後在風雪交加聖誕夜的大團圓結局... 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和很多其他被詬病「給白人看的黑人電影」似乎是從同一條流水線出來的產物。

那為什麼奧斯卡會將最佳影片頒給這樣一步電影呢?

因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就像我們永遠覺得各種社交軟件的設定反人類,但其實產品經理是有他的深意的。

《綠皮書》雖然看似情節平緩沒有衝突,但編劇細緻在其中埋伏了非常多的小細節。

在上世紀60年代,同性戀是一個非常大的忌諱,博士因為和男人親熱而被抓了,託尼接到警察電話去接他。路上博士卻一直盤問託尼對警察的賄賂問題,場面十分尷尬。

第二天設置了博士向託尼道歉的情節,託尼卻只是說:

自己大半輩子都在紐約的酒吧工作,知道這是一個complicated world(複雜的世界)…

就像他前一天沒有吐槽博士的性取向問題一樣,他選擇了不多說話。

一個高學歷卻同性戀的黑人,與一個低學歷很社會的白人。在編劇對這些小細節的刻畫當中,讓你不知道不覺會為兩個人的友誼而感動。這種感動是出自於自然流露的、既不煽情也不做作。

觀眾只是知道,人始終還是沒有辦法遺世獨立,社會永遠都有糟心的一面存在。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還有一個伏筆,在途中文化水瓶不是很高的託尼一直和妻子寫信,博士見到後決定幫他寫信,於是博士念,託尼寫。從博士口中說出的那些修辭,讓信的文化底蘊上升了不止一個水平。託尼的夫人收到信後,和身邊的女人們一起分享,每個人都羨慕不已。

這本只是一個溫情的小片段,可以到此為止。

但電影最後博士去她家的時候。她悄悄的對博士說了聲:謝謝你教託尼寫信。

當你掏錢買電影票時,你真的知道編劇怎麼套路你的嗎?

原來託尼的妻子一直就知道博士在代筆,但卻直到最後才說破。也很大程度上能說明,為什麼託尼一家對黑人的看法能有所轉變。

還有很多類似的小細節和小伏筆,都一幕一幕的證明的編劇出色的技巧。

每個情節和鋪墊渾然天成,讓你從不會去質疑和齣戲,這不正是優秀編劇的基本素養嗎?

這也驗證了金庸在他的小說中寫過的一句話: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優秀編劇最大的套路,就是讓你看不出任何套路。


作者:綠子( 影評人、電影熱愛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