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文物 韓國 陶瓷 南宋 美國東西方藝術學會 美國東西方藝術學會 2017-10-17

“大元帆影——韓國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華暨康津高麗青瓷特展”2012年12月18日在杭州開展,應主辦方的邀請,我作為業內專業的陶瓷鑑定專家,有幸參加了這次展覽。展廳裡,明亮的燈光下,一件件的精美龍泉窯瓷器向每一個來參觀的人默默的傾訴這它們當年的故事。是啊,業內人士把這次展覽叫做“回孃家探親”。當時我看著這些精美的瓷器,濃翠欲滴的顏色,豐滿柔潤的器型,華麗大方的紋飾,我在想,這些寶貝當年漂洋過海,作為兩國貿易和溝通的媒介,它們身上承載了太多的希望,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厚愛,望著大海的另一頭,幾百年的情景不僅再次浮現在每個參觀者的心頭……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在此我認為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新安的沉船事件:那是在1975年,在某個豔陽高照,晴空萬里的日子,一群準備去大海再試試手氣的韓國漁民,躍躍欲試。已經是第二次收穫不大了,這群漁民內心的焦躁和對收穫的渴望讓他們對這次的出海航行特別期待。可惜的是出海後的辛勞面對一次一次的空蕩蕩的拖網,漁業收穫依然不大。這樣的結果讓這群漁民更加焦躁起來,船長忽然用手指向了一個方向:去哪裡!船長說。那邊的海域我們還沒有嘗試過,我們去哪裡再試試運氣。在船長的指導下,漁業作業船開往一片對他們來說既神祕又神奇的海域!在那裡,他們沒有開啟收穫的篇章,卻打開了深深埋在海底的一個魔盒!這艘漁業作業船在新區域作業時,竟偶然拖上了一網美麗的泛著神祕光芒的中國青瓷!船長憑自己的直覺,他認為這些瓷器的來歷很不簡單,隨後船長把此事馬上報告了韓國政府。韓國政府收到報告非常重視,馬上組織了“新安海底遺物發掘調查團”,在1976年至1984年的8年間,先後10次探查、發掘與打撈,這艘沉海600多年的沉船上的祕密,終見天日。韓國國家考古隊員從沉船裡發掘出了2萬多件青瓷和白瓷,2000多件金屬製品、石製品和紫檀木,以及800萬件重達28噸的中國銅錢。出水文物被分藏在韓國國立光州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韓國木浦市的國立海洋遺物展覽館。“新安沉船事件”震驚了世界,震驚了考古界,震驚了收藏界,“新安沉船”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現存最大、最有價值的古代商貿船之一。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中國曆來有三件商品貨通全球。可以說比堅船利炮都神奇的開打了每一個國家的大門。這三件商品分別是:絲綢,茶葉,瓷器。中國國名的“china”,在語言翻譯沒有普及的當時,中國的英文名字就是“瓷器”的意思。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而龍泉青瓷,自宋代以來,就是中國瓷器的一個高峰代表。龍泉窯以燒製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龍泉窯是中國瓷器的巔峰之作。

北宋中晚期是龍泉窯發展的重要時期,並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南宋期間,國家對外商品貿易活躍,瓷業得到空前的發展,龍泉窯進入鼎盛時期。窯工們創造性地生產了白胎厚釉青瓷,猶如翡翠碧玉,同時釉層光滑整潔不開片,深得宮廷和官僚的喜愛。宋廷南遷,臨安成為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浙江人口大增,外銷活躍,瓷業得到空前的發展。南宋時期龍泉窯進入鼎盛時期。這時在唐和五代盛極一時的越窯青瓷業已凋零,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製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窯工們根據南宋官窯制瓷工藝,將胎釉配方作了調整,創造性地生產了白胎厚釉青瓷,猶如翡翠碧玉,同時釉層光滑整潔不開片,深得宮廷貴族和官僚們的喜愛。這種白胎厚釉青瓷在臨安京城、皇宮遺址、南宋六陵墓地均有大量出土。南宋中晚期,是龍泉青瓷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甌窯、越窯、婺州窯因資源枯竭等原因相繼衰落。而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龍泉有著豐富的瓷土和燃料,為發展瓷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考古發掘證明,當時的龍泉及毗鄰地區,窯廠遍佈,除龍泉大窯、金村、溪口、安福等外,慶元縣的上垟,雲和縣的梓坊、水碓坑,遂昌縣的湖山,縉雲縣的大溪灘、碗窯山,以及泰順、文成、永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瓷窯體系。南宋晚期龍泉青瓷產品可分白胎厚釉青瓷和黑胎厚釉青瓷兩大類。白胎青瓷胎質細膩緻密,釉色白中泛青,釉層豐厚柔和,以粉青、梅子青釉最佳,足底露胎處呈紫色,俗稱“硃砂底”。器物造型除碗、盤、碟、水盂、香爐等,還出現不少仿古器物,如鬲、觚、琮等器。紋飾以蓮瓣、弦紋為主,南宋末出現雙魚、龍紋和貼花牡丹紋等。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大元帆影——韓國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華暨康津高麗青瓷特展”的展覽期間,據浙江博物館瓷器部沈主任介紹,該展覽共展出文物約285件組,是該條沉船發現近30多年來,首次大規模在韓國以外國家展覽。在浙江博物館展廳內,有當時中國外銷的龍泉窯青瓷、景德鎮白瓷,還有水手日常用具,比如廚房用具、完好的銅錢、消磨時光的棋子等。

很多參展者問起“新安沉船”是發生在那個歷史時期?講解員還重點講解了這裡面一個考古故事。當時沉船被打撈上來,很多人對確定沉船的年代爭議很大,有人說元代,有人說明代,有人說宋代,眾說紛紜!但是在打掃沉船的過程中,一個韓國考古學者在船的一個角落裡發現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銅製秤砣!當時這個銅製秤砣比起滿船的高檔青瓷,顯得貌不驚人,被冷落到了一旁;但正是這個貌不驚人的銅製秤砣,卻協助所有參與考古的學者判斷出了新安沉船發生的年代。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銅製秤砣其一面刻“慶元”,一面刻“庚申年”銘,“慶元”即今之寧波,“庚申年”當為1320年,學者以此推斷出新安沉船的起航時間與地點。公認的說法是,該船是1323年後,從浙江寧波港(慶元)啟航,駛向日本博多港(福岡)的海外貿易船。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其實,朝鮮半島人使用陶器的歷史由來已久。在相當於中國的三國時期,陶瓷技藝在朝鮮半島就得到了完善和發展。高麗王朝時期,朝鮮半島的瓷器製造技術就已經到達了很高的水平!朝鮮半島的王公貴族對青瓷尤其是中國的青瓷有著特殊的喜愛,這種喜愛也是伴隨著朝鮮半島的瓷器發展史由來已久。歷朝歷代以來,朝鮮半島的貴族們對中國青瓷的需求量就非常大。由此可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海上貿易的“絲綢之路”也是歷史悠久,伴隨著瓷器貿易不斷,兩國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加深。瓷器使得兩國的友誼和交往頻繁而又緊密。我們甚至有理由相信,中國的青瓷見證了兩個國家每個時期的興旺榮辱,愛恨情仇!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現在我們與韓國可以說隔海相望。相似的文化信仰,相似的生活習慣,相似的樂趣喜好,讓中韓兩國從商業貿易,文化交流,旅遊觀光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更加緊密。愛好和平與相互促進學習,是當下我們兩個國家交流的基礎,兩國人民在相互友好的氛圍下感情融洽、交流頻繁。我們願伴隨著這條几百年前的海上“絲綢之路”繼續走下去,也願有機會去韓國出行的中國朋友,抽時間去韓國國立光州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參觀瀏覽,去看看那些見證了中韓兩國悠久歷史友誼的器物。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在此,我最後祝願文明與光輝永照海峽兩岸,願文化的火種生生不息。願和平常在,願交流學習永久……

李笑濤談收藏:中韓貿易的“絲綢之路”

李笑濤近照

本文作者李笑濤簡介:現為李冰奇美術館館長,九三學社社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當代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國東西方藝術學會副會長,美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