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無數燦爛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這是來自普通百姓的文化,也是受用群眾最廣的文化。俗語通常是由人們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而來的,今天我要介紹的俗語也是這麼來的。這是一句關於美食的俗語,那就是“頭鍋餃子二鍋面”

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先燒一鍋水,煮餃子,煮完餃子之後,再用這剩下來的水煮麵條。這第一鍋水是比較乾淨的,用來煮餃子,可以在餃子皮上抹上一些麵粉,這樣麵粉融進了水裡,也就基本不會粘鍋了。而煮過餃子的水會變成麵湯,這也是很有營養價值的,用來煮麵條,既不會浪費湯中的麵粉,還使麵條煮出來更香。

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那這個順序能不能反過來呢?一般來說是不可以的,因為煮餃子對水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用煮過其他東西的水煮,很容易造成破皮的現象,這樣不僅味道會受損,賣相也不好看呀。

關於這個俗語還有一個別的說法。在農村,吃飯的人很多,而且餃子一般是在過節或者過年的時候,農民們才能吃上。這時候負責做飯的婦女們很忙,為了節約時間,就省得再燒一鍋水了,直接用煮餃子的水做面了,既省事又省水。

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其實像這樣關於前人的經驗還有很多,像“三滾不如一捂”。就是說要想菜熟的比較快,把火開得再大,爆炒,也比不上把鍋蓋蓋上捂著熟的快。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關上鍋蓋,就能集聚更多的熱量,這樣能使菜集中被燒熟。

還有一句“氣上房不用嘗”,這是講蒸饅頭的技巧的。現在,餐飲店沿街分佈,很少有人為了吃個饅頭而大費周章了。但是,還是有人喜歡自己做,追求更健康的飲食生活。

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有常識的人們都知道,水蒸氣的溫度是很高的,是不能直接碰的,否則可能會被燙傷。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很豐富地蒸饅頭經驗,那麼怎麼判斷在蒸籠裡的饅頭是否已經熟了呢?先輩們給我們留下的經驗就發揮作用了,這句俗語就是告訴我們要是看到蒸籠的熱氣,撲騰撲騰地往屋頂上躥,就說明饅頭蒸好啦。

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這些都是百姓們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所謂實驗出真知,說的就是這樣的知識吧。多多總結這樣生活經驗的俗語,對我們的生活還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愛做飯的讀者們,多看看這樣的俗語,說不準還能激發什麼做菜的靈感呢。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按照這些個方法試一試,看看這些經驗是否能經得起實驗的推敲。

俗語:“頭鍋餃子二鍋面”,啥講究,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