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家是一個可以為我們遮風避雨的地方,家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停靠的港灣,家也是我們精神上的寄託。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不是房屋,不僅是彩電、冰箱,不是物質堆砌起來的空間。是一種信仰,一種宗教,一種支持精神力量。

家譜是家族歷史和文化集合,是一個家族的博物館。家祠是祖先靈魂的棲息地,是老百姓心目中最神聖的場所。沒有家族,就沒有社會。家是一種文化,是一段時光的載體,更是一種情懷。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黃同心,華夏一脈;血濃於水,葉落歸根。中國家譜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更是把家譜與國史、方誌相提並論。司馬遷、班固、陳壽等史學家在其史學著作《史記》、《漢書》、《三國志》中分別使用譜牒內容,使得史書更加準確與完備。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親集團,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蹟的歷史圖籍,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蹟、風俗人情等。如今,當以地緣取代血緣的發展趨勢時,宗族的代表符號——家譜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作為宗族的神聖符號,家譜一直深藏民間、祕不示人。它是一種家族制度規範,能夠規範人倫,是對社會法律和制度的一種重要補充。對於當代來說,家譜可以作為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家譜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具有文學、社會、史料價值。正史的記錄畢竟是有限的,範圍也太廣,而家譜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有利補充,更加生動。

尊重家譜是尊敬祖先的表現,中國人有很樸素的祖先信仰,不僅我國,而且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國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也都存在濃厚的祖先信仰。韓國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譜,他們的總統盧武鉉、盧太愚都曾經到我國山東來認祖尋根。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歷史沿革,家譜的發展經過了一波三折。20世紀初,由於社會動盪,家譜修纂工作逐漸停止。“文革”時期,家譜更是被視作“封資修”的產物,遭到大規模的毀滅。原有“三十年一修”的家譜普遍缺失了兩至三代人的記錄。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內地一些以往宗族較發達的地區開始出現零星的新修家譜。

進入21世紀,修譜之風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漸成氣候。在這些地區,當族中較有威望、受過一定教育的長者發出“重修家譜”的倡議時,得到族人的熱烈響應,併成立專門的宗譜理事會,負責搜尋舊譜、募集資金、整理當代族人資料等事務。重修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等到修訂完畢,家族會舉行隆重的頒譜典禮,並用各種莊重儀式將家譜“請”回家珍藏。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如今,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間修家譜熱情高漲,據家譜國際研究院分析,可歸納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文化的強勢復歸和與日俱增的崇祖尋根意識。 從宋代開始,修纂家譜是中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修譜的地區,隨著思想的解禁,曾被視作封建迷信的家譜可以自由流通閱讀,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尤其是老人們的美好回憶。 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和精力。在鄉土社會結構日益呈現鬆散的情況下,修家譜被認為是維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種途徑。人們熱情操辦家譜的目的之一,就是尋求一種凝聚力。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修譜還被視為重新樹立家族觀和道德規範的途徑。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與家族相連的很多觀念、行為規範也發生變化。家譜中的家訓,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親情、鄉情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作用。在遊子的眼中,家譜就是根的象徵。在浙江溫州等地,華僑回鄉首要之事就是尋訪家譜。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面對家譜的復興現象,有專家擔心家譜的生命力只能持續一時。青年一代家族意識的日漸淡漠,是家譜將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壘。近年來我院深入鄉村,在尋訪的每個村莊,提起修家譜時,都是年長者勁頭很足,而年輕人不理解。在浙江蘭溪,目前民間收藏的家譜達500種以上,存量為浙江省縣級之最。然而,令我們感到擔憂的是收藏戶主已由型的父祖輩開始向對家譜無多大興趣的兒孫輩交替,而年輕人對家譜的存放、借用、翻晒等並不重視,所以近年來損毀的較多。青年一代家族意識的日漸淡漠。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姓氏文化中積澱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國脈、文脈,形成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姓氏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原生態文化

中華姓氏史,反映了中華民族文明史的進程。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姓氏文化涉及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社會學、民族學、語言學、文獻學、遺傳學、文化人類學等諸多學科,生動而具體地反映著我國曆史上的社會形態演進、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以及歷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發展與變革。


家譜積澱中華民族的血脈姓氏文化和家族文化解讀不盡的精神內涵


二、中國姓氏的文化意義

和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華民族是一個長期穩定的多民族共同體,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延綿至今而不衰。根本原因在於統一性和連續性。統一性相對於文化的多元性而言,核心是全民族的文化認同。連續性,即文化的承傳性。數千年以來,華夏文明從未中斷。

三、姓氏文化蘊含著和傳統文化同一的價值取向

姓氏文化包含的“家風”和“族風”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理想。家規家訓中包含著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鄉鄰的內容,家譜國際研究姓氏文化,發掘其中的和諧思想,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中國的姓氏文化蘊含著民族進取精神

五千年來,姓氏文化經過歷史的積澱,與民族精神融為一體,這種積澱對於現實社會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歷史上,人們耳熟能詳的“岳家軍”、“楊家將”,在民族危機時毅然抵禦外族入侵,是一種民族自強精神的象徵。

這種民族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世世代代延續著,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內涵,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之林的內在動力。

五、姓氏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縮影

姓氏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縮影,續寫家譜和祭祖是重要民間習俗。通過繼承祖先精神,相互扶持、守望互助、撫貧濟困、尋根問祖可以增進同姓氏之間的血緣親情。讓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同胞親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姓氏文化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符號,更是一條代代相傳的無形紐帶,把同一姓氏的人們緊緊團結在一起。中華文化並沒有因為社會演變而消失,而是一脈相承、綿延連續成一條血緣鏈,是我國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強盛、國家統一的根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