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農民畫衍生文創之花

各類農民畫產品衍生商品

中國農民畫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藝術表達,它發端於農村,植根於悠久的民間藝術沃土,傾注著勞動人民純真質樸的情感,融合了古老的鄉風民俗和傳統民間藝術。多年來農民畫在廣袤的農村地區滋養壯大,廣東惠州龍門縣就是其中的富產區。龍門農民畫以鮮豔奪目的亮麗色彩為風格,以描繪嶺南民俗文化為特色,與陝西戶縣農民畫、上海金山農民畫鼎足而立。

隨著時代進步,農民畫與時俱進,融入發展、貼近時尚。擷取農民畫濃郁的色彩元素,接地氣的鄉土元素,惠州龍門在農民畫發展壯大上走出了一條文創衍生之路。在這裡,農民畫不再躍然於畫紙之上,而是有更多的表現形式,絲巾、服裝、雨傘、瓷器都成為它的載體。

農民畫演繹時尚潮流

2011年,中國首個專業的農民畫博物館在龍門縣開館,龍門農民畫第一次集中展示,濃郁的色彩衝擊著每一個參觀者的感官,讓人感受到農民畫的獨特風情與魅力。來自湖南的“湘妹子”胡麗華感慨說:“沒想到農民這麼有智慧,能夠把中國的民俗、農耕文化描繪得這麼美。”

胡麗華所經營的惠州本土企業鵝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鵝美文化)正處於經營低谷,需要轉型,而農民畫的出現給她帶來一線生機,從小喜愛絲巾的她,決定以此入手,試水將農民畫融入這一方絲綢之美。如何將濃墨重彩的農民畫印染在輕柔的桑蠶絲面料上,成為胡麗華“培植”農民畫文創之花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2013年,胡麗華不斷地往返杭州與惠州,看著杭州的印染師傅們一遍遍上色,卻一遍遍失敗。老師傅告訴胡麗華,絲巾印染一般以國畫、油畫入色,國畫最多十幾個色系,農民畫卻需要48個色系,才能呈現出原作的本真色彩。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無數次嘗試之後,以絲巾為載體的農民畫衍生品牌——“鵝美絲語”面世了。據介紹,到目前為止,“鵝美絲語”已經開發了近三十種絲巾花色。“鵝美絲語”也因其融合了時尚理念與嶺南特色的亮點,獲得了“2015年惠州十大旅遊文化手信商品”“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廣東活動周紀念品”等榮譽。

傳統與科技融合發展

“鵝美絲語”取得的成功,給予胡麗華在農民畫文創道路上繼續前進的勇氣。龍門農民畫又陸續出現在服飾產品上,與旗袍有了完美的結合。此後,鵝美文化又將目光瞄到瓷器及工藝品上,陸續推出了“鵝美瓷語”與“鵝美藝語”兩大品牌,並同時將觸角延伸到家居、建築等領域。據統計,鵝美文化已開發了27種農民畫衍生品,涵蓋了家居裝修、家紡、服飾和箱包等多個類別,初步構建了系統化的文創產品鏈。

在農民畫產品衍生的範圍逐漸擴大的同時,鵝美文化於2017年引入了AI科技,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挖掘農民畫文創的設計潛力以及轉化為各類產品的普適性,打造出農民畫文創產品的2.0版本。

據瞭解,目前農民畫衍生品開始採用曲玄AI人工智能圖案設計藝術重構的手法,通過人工智能系統抽取邊緣色素,進行隨機組合,用大數據進行圖案設計,重點解決對稱設計、無縫圖案等問題,從而產生了農民畫的海量花型,一幅農民畫可以演變出不同風格的花樣,更加符合大眾審美的多樣性,也開發出農民畫文創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此外,2018年,含有遠紅外線這一創新科技成分的農民畫絲巾,也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的稱號,在美麗屬性中融入健康元素,更增添了農民畫衍生品的市場價值與實用性。

民趣文化落地生根

2015年7月,惠州市區一家龍門農民畫主題餐廳正式營業,店內裝修風格、店員服飾、桌布、餐具等都融入了農民畫元素,這家餐廳是鵝美文化通過眾籌的方式開設的。

短短兩個月,“餐廳效應”讓胡麗華感到頗為驚喜,以農民畫為元素的餐桌、餐具博得了不少市民的眼球,特色的農家菜也引來了越來越多顧客的光顧,許多人都在用餐過後於店內購買了農民畫的相關衍生品。

這家餐廳是鵝美文化在推廣農民畫文創的一次有益嘗試,隨後,鵝美文化還在惠州市區慈雲圖書館設立了一個龍門農民畫藝術品讀中心,定期開展農民畫免費培訓,學員中既有當地的小朋友,也有來自日本、薩摩亞等國外的交流人員,他們在農民畫畫家的專業指導下,學習並體驗了農民畫的創作過程和歷史文化。鵝美通過公益性與市場化的雙重措施,農民畫文化更加接地氣。

如今,鵝美的農民畫衍生產品已經成為龍門旅遊手信的主要代表,設在龍門中國農民畫博物館的產品展示廳總是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和購買。貼近生活的農民畫衍生文創產品,不僅能讓更多的人瞭解農民畫、喜歡農民畫,讓這項民間藝術成為龍門的“文化名片”,也讓紮根於鄉土的農民畫與旅遊文化碰撞出了絢麗的色彩。

來源:中國旅遊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