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可以導致慢性胃炎呢?

胃炎 幽門螺桿菌 胃癌 貧血 韓國 藥品 小凱老師o 2019-05-14
哪些情況可以導致慢性胃炎呢?

(一)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作為慢性胃炎最主要病因的確立基於如下證據:①絕大多數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檢出幽門螺桿菌;②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的分佈與胃內炎症分佈一致;③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④從志願者和動物模型中可複製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內穿過黏液層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使其貼緊上皮細胞,其釋放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NH↓3從而保持細菌周圍中性環境,幽門螺桿菌的這些特點有利於其在胃黏膜表面定植。幽門螺桿菌通過上述產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VacA)等物質而引起細胞損害;其細胞毒素相關基因(cagA)蛋白能引起強烈的炎症反應;其菌體胞壁還可作為抗原誘導免疫反應。這些因素的長期存在導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二)飲食和環境因素

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在部分患者可發生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即發展為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但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的發生率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如印度、非洲、東南亞等地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與日本、韓國、哥倫比亞等國相當甚至更高,但前者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髮生率卻遠低於後者。我國地區間的比較也存在類似情況。世界範圍的對比研究顯示萎縮和腸化生髮生率的地區差異大體與地區間胃癌發病率的差異相平行。這提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和發展還涉及幽門螺桿菌感染之外的其他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飲食中高鹽和缺乏新鮮蔬菜水果與胃黏膜萎縮、腸化生以及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三)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細胞的胃體黏膜萎縮為主;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體如壁細胞抗體(parietalcellantibody,PCA),伴惡性貧血者還可查到內因子抗體(intrinsicfac-torantibody,IFA);本病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橋本甲狀腺炎、白癜風等。上述表現提示本病屬自身免疫病。自身抗體攻擊壁細胞,使壁細胞總數減少,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或喪失;內因子抗體與內因子結合,阻礙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從而導致惡性貧血。

(四)其他因素

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時含膽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NSAID等藥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覆損傷胃黏膜。理論上這些因素均可各自或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協同作用而引起或加重胃黏膜慢性炎症,但目前尚缺乏系統研究的證據。

如果有醫學相關問題請關注私信我哦,如果我能幫助到你是我的榮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