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生物終獲註冊,這項指標或是關鍵!A股公司中,去年有8家企業的指標達到100%'

"

微芯生物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在3月27獲得受理,此後經過了上交所三輪問詢,成為首家科創板上市委過會企業,於6月11日提交註冊申請,直到7月16日都處在“進一步問詢中”的狀態。7月17日晚間,微芯生物終於獲准註冊。

"

微芯生物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在3月27獲得受理,此後經過了上交所三輪問詢,成為首家科創板上市委過會企業,於6月11日提交註冊申請,直到7月16日都處在“進一步問詢中”的狀態。7月17日晚間,微芯生物終於獲准註冊。

微芯生物終獲註冊,這項指標或是關鍵!A股公司中,去年有8家企業的指標達到100%

由於註冊階段耗時較長,此前一度傳聞微芯生物”註冊失敗”、“要撤回材料”。在註冊生效後,有報道稱,微芯生物IPO註冊有所耽擱的主要原因,是監管部門對公司一個在研小品種藥物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的處理有不同看法,公司跟監管部門溝通後決定主動進行調整,最終順利獲批通過註冊。

在上交所的三輪問詢中,微芯生物的研發支出資本化情況即是關注重點。微芯生物對此科目進行主動調整後順利獲得註冊,令研發支出資本化更加值得關注。

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何為研發支出資本化?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5個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不符合相關條件的依然要計入當期損益。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中,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研發支出資本化需要滿足的5個條件是:(一)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三)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通俗的來說,研發支出有兩種會計處理方式——費用化、資本化。費用化處理方式增加的管理費用,屬於成本,直接影響報告期內的盈利數字;資本化處理方式則可將研發支出視為一項資產,是指開發階段的研發支出在滿足了一定條件後,可以進行資本化處理,列入資產負債表,不再影響當期損益。

從研發支出資本化需滿足的5個條件可以看出,其要求研發成果可完成、可出售、有價值、可計量。也就是說,到了這一階段,研究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能夠帶來預期收入。後續,研發支出資本化形成的無形資產可進行攤銷,將成本分散至一個較長的時間週期,平滑業績曲線。會計處理要求收入、費用配比,研發支出資本化符合這一原則。

此外,研發支出資本化還有一大特點:強調科技創新,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投入。

但是在實務中,研究階段、開發階段的區分並沒有那麼明顯,企業一般根據自身及所處行業慣例等具體情況進行處理,開發階段是否已經完全符合資本化5個條件也需要企業進行主觀判斷。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時點、比例的調整空間較大,成為了部分企業進行盈餘管理的工具。因此,投資者應該警惕那些在行業下行背景下業績卻保持逆勢增長的公司,觀察它們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率是否突然升高。

2014年初,北京證監局曾發佈《關於上市公司進一步規範研發費用資本化的監管通報 》,該局在對轄區公司進行檢查中發現,發現部分軟件行業上市公司在研發費用資本化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如研發費用並不完全符合資本化條件,研發支出過度資本化,研發費用中大量人力成本核算依據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通過研發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的傾向等等。當時,北京證監局就提示上市公司,研發費用資本化門檻較高,應審慎對待。

成科創板問詢重點

科創板公司更加需要注重研發投入,研發支出資本化的話題也就無法繞開。

在對微芯生物的三輪問詢中,研發支出資本化都是上交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極為專業和具體。微芯生物2016~2018年度的淨利潤分別為540萬元、2591萬元、3128萬元,對應年度的資本化研發支出分別為2264萬元、3331萬元、4038萬元。截至2018年底,微芯生物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期末餘額達到了1.46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19.64%。

在問詢中,上交所要求微芯生物說明將“取得藥品上市前最後一次臨床試驗批件至研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如取得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的費用予以資本化”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要求,是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重大不一致;西達本胺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開始資本化的時點為“開始 II/III 期臨床試驗”,與西達本胺(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癌)、西格列他鈉資本化時點不一致的原因;是否存在開發支出減值情形以及減值準備是否計提充分;等等。

微芯生物按要求進行了詳盡的回覆。在第三輪迴復中,微芯生物修改了《招股說明書》關於研發支出資本化對業績影響的風險表述,定量分析採用不同研發支出資本化時點對發行人報告期各期業績的影響 。

不僅是微芯生物。萬得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年度,還有中微公司、中國通號、國盾量子、心脈醫療、西部超導等5家公司存在資本化研發支出。中微公司、中國通號、心脈醫療、西部超導將在7月22日作為首批公司登陸科創板,國盾量子已經完成上交所三輪問詢。

其中,中微公司資本化研發支出最高,達到1.92億元,佔合計研發支出的比例為48%;中國通號資本化研發支出5601萬元,佔合計研發支出的比例為4%;國盾量子、心脈醫療、西部超導資本化研發支出分別為2126萬元、1883萬元、186萬元,資本化比例依次為22%、39%、2%。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髮現,在上述6家公司中,除了中國通號,其他5家公司均在多輪的問詢與回覆過程中被上交所問及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情況。

"

微芯生物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在3月27獲得受理,此後經過了上交所三輪問詢,成為首家科創板上市委過會企業,於6月11日提交註冊申請,直到7月16日都處在“進一步問詢中”的狀態。7月17日晚間,微芯生物終於獲准註冊。

微芯生物終獲註冊,這項指標或是關鍵!A股公司中,去年有8家企業的指標達到100%

由於註冊階段耗時較長,此前一度傳聞微芯生物”註冊失敗”、“要撤回材料”。在註冊生效後,有報道稱,微芯生物IPO註冊有所耽擱的主要原因,是監管部門對公司一個在研小品種藥物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的處理有不同看法,公司跟監管部門溝通後決定主動進行調整,最終順利獲批通過註冊。

在上交所的三輪問詢中,微芯生物的研發支出資本化情況即是關注重點。微芯生物對此科目進行主動調整後順利獲得註冊,令研發支出資本化更加值得關注。

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何為研發支出資本化?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5個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不符合相關條件的依然要計入當期損益。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中,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開發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研發支出資本化需要滿足的5個條件是:(一)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三)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四)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通俗的來說,研發支出有兩種會計處理方式——費用化、資本化。費用化處理方式增加的管理費用,屬於成本,直接影響報告期內的盈利數字;資本化處理方式則可將研發支出視為一項資產,是指開發階段的研發支出在滿足了一定條件後,可以進行資本化處理,列入資產負債表,不再影響當期損益。

從研發支出資本化需滿足的5個條件可以看出,其要求研發成果可完成、可出售、有價值、可計量。也就是說,到了這一階段,研究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能夠帶來預期收入。後續,研發支出資本化形成的無形資產可進行攤銷,將成本分散至一個較長的時間週期,平滑業績曲線。會計處理要求收入、費用配比,研發支出資本化符合這一原則。

此外,研發支出資本化還有一大特點:強調科技創新,鼓勵企業進行研發投入。

但是在實務中,研究階段、開發階段的區分並沒有那麼明顯,企業一般根據自身及所處行業慣例等具體情況進行處理,開發階段是否已經完全符合資本化5個條件也需要企業進行主觀判斷。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時點、比例的調整空間較大,成為了部分企業進行盈餘管理的工具。因此,投資者應該警惕那些在行業下行背景下業績卻保持逆勢增長的公司,觀察它們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率是否突然升高。

2014年初,北京證監局曾發佈《關於上市公司進一步規範研發費用資本化的監管通報 》,該局在對轄區公司進行檢查中發現,發現部分軟件行業上市公司在研發費用資本化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如研發費用並不完全符合資本化條件,研發支出過度資本化,研發費用中大量人力成本核算依據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通過研發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的傾向等等。當時,北京證監局就提示上市公司,研發費用資本化門檻較高,應審慎對待。

成科創板問詢重點

科創板公司更加需要注重研發投入,研發支出資本化的話題也就無法繞開。

在對微芯生物的三輪問詢中,研發支出資本化都是上交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極為專業和具體。微芯生物2016~2018年度的淨利潤分別為540萬元、2591萬元、3128萬元,對應年度的資本化研發支出分別為2264萬元、3331萬元、4038萬元。截至2018年底,微芯生物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期末餘額達到了1.46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19.64%。

在問詢中,上交所要求微芯生物說明將“取得藥品上市前最後一次臨床試驗批件至研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如取得新藥證書或生產批件的費用予以資本化”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要求,是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重大不一致;西達本胺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開始資本化的時點為“開始 II/III 期臨床試驗”,與西達本胺(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癌)、西格列他鈉資本化時點不一致的原因;是否存在開發支出減值情形以及減值準備是否計提充分;等等。

微芯生物按要求進行了詳盡的回覆。在第三輪迴復中,微芯生物修改了《招股說明書》關於研發支出資本化對業績影響的風險表述,定量分析採用不同研發支出資本化時點對發行人報告期各期業績的影響 。

不僅是微芯生物。萬得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年度,還有中微公司、中國通號、國盾量子、心脈醫療、西部超導等5家公司存在資本化研發支出。中微公司、中國通號、心脈醫療、西部超導將在7月22日作為首批公司登陸科創板,國盾量子已經完成上交所三輪問詢。

其中,中微公司資本化研發支出最高,達到1.92億元,佔合計研發支出的比例為48%;中國通號資本化研發支出5601萬元,佔合計研發支出的比例為4%;國盾量子、心脈醫療、西部超導資本化研發支出分別為2126萬元、1883萬元、186萬元,資本化比例依次為22%、39%、2%。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髮現,在上述6家公司中,除了中國通號,其他5家公司均在多輪的問詢與回覆過程中被上交所問及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情況。

微芯生物終獲註冊,這項指標或是關鍵!A股公司中,去年有8家企業的指標達到100%

上交所提出的相關問題主要有: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具體項目有哪些、進展如何;相關會計政策是否

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要求、是否符合行業慣例;研發支出資本化對公司盈利具體影響;研發支出資本化形成的無形資產是否有減值跡象;等等。

以中微公司為例,2016年資本化研發支出0元,2017年1.62億元,資本化率提升至49%。在回覆中,中微公司列示了開發支出資本化的具體項目,包括資本化金額及起始時點。中微公司表示,研發項目的資本化確定依據為管理層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條件均已滿足的判斷。中微公司還表示,2016年主要研發項目均尚處於研究階段,並未進入開發階段;2017年起,公司的產品研發逐漸取得技術突破,研發投入項目有明確的經濟利益產生方式,公司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確認為無形資產。

2018年度,中微公司淨利潤9087萬元。在回覆中,中微公司也表示,研發支出資本化、政府補助金額對公司盈利影響較大。

部分公司資本化率較高

根據萬得統計的數據,在滬深主板、中小創上市公司中,2018年度存在資本化研發支出的有852家,合計金額達到752億元。同一時期,這些公司研發支出合計3538億元,資本化率為21.24%;合計淨利潤為5.07萬元,資本化研發支出與之的比值僅為1.48%。

按申萬一級行業劃分,這852家公司中,生物醫藥145家、計算機111家、機械設備61家、化工61家、電器設備58家、電子53家、傳媒45家、汽車41家、通信40家。

從整體情況上來看,存在資本化研發支出情況的上市公司比例並不算太高(23%左右),總體資本化率水平也不高,能對同期淨利潤產生的硬性也非常有限。但是,具體到部分公司,存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率較高、與同期淨利潤比值較高的現象。

2018年,研發支出資本化率達到100%的公司有8家,分別為招商蛇口、益豐藥房、廣匯汽車、中國武夷、恆通股份、五礦發展、廣電網絡和五洲交通。不過,這8家公司資本化研發支出與當期淨利潤相比都很低,均為超過1%,影響較為有限。研發支出資本化率超過50%的上市公司有128家,超過30%的有281家。

正如前文所述,對於研發投入,費用化處理影響當期損益,資本化處理列入資產負債表。因此,一個更重要的指標是看當期資本化研發支出與淨利潤的比值,可以較好的反應其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2018年,資本化研發支出超過同期淨利潤的上市公司有3家,包括新築股份、科力遠和小康股份。同時,這三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率也較高,分別達到了83%、90%和71%。絕對數值上,新築股份、科力遠和小康股份2018年資本化研發支出分別為2.62億元、2.69億元和16.62億元。

2018年資本化研發支出與淨利潤比值超過0.8的上市公司還有東安動力、星徽精密和藍黛傳動,金額分別為5262萬元、1903萬元、2226萬元。這一比值超過0.3的共有14家,意味著它們若採取費用化方式處理研發支出,當期淨利潤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若以2018年資本化研發支出的金額排序,前3名均為車企:廣汽集團40.62億元,資本化率83%;比亞迪35.47億元,資本化率42%;長城汽車21.16億元,資本化率56%。長安汽車、福田汽車、北汽藍谷2018年資本化研發支出的金額也都超過了10億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