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113--作為容量增強,此臺GT76還預裝了一個1TB的西數5400轉的傳統2.5吋SATA硬盤。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113--作為容量增強,此臺GT76還預裝了一個1TB的西數5400轉的傳統2.5吋SATA硬盤。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形顯卡

GT76採用的Geforce RTX 2080是目前電競本能採用的最頂級顯卡,基於圖靈、12nm 製程、支持光線追蹤,擁有2944個著色單元和256位8GB顯存 。

圖115—GT76 3DMark得分如下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113--作為容量增強,此臺GT76還預裝了一個1TB的西數5400轉的傳統2.5吋SATA硬盤。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形顯卡

GT76採用的Geforce RTX 2080是目前電競本能採用的最頂級顯卡,基於圖靈、12nm 製程、支持光線追蹤,擁有2944個著色單元和256位8GB顯存 。

圖115—GT76 3DMark得分如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和上文測試Core i9-9900K時一樣,GT76的RTX 2080的加速功能發揮毫無問題。在使用遊戲《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顯卡核心頻率穩定在1740 MHz左右,在Unigine的天堂4.0基準測試中,核心穩定在1800MHz,這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為了方便對比,有使用GPU-Z將GPU的基本時鐘設置為1575 MHz。

圖116--順便說下在《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GT76的CPU和GPU都可以很長時間內保持高性能,幀速在90~100,平均幀數為95。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113--作為容量增強,此臺GT76還預裝了一個1TB的西數5400轉的傳統2.5吋SATA硬盤。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形顯卡

GT76採用的Geforce RTX 2080是目前電競本能採用的最頂級顯卡,基於圖靈、12nm 製程、支持光線追蹤,擁有2944個著色單元和256位8GB顯存 。

圖115—GT76 3DMark得分如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和上文測試Core i9-9900K時一樣,GT76的RTX 2080的加速功能發揮毫無問題。在使用遊戲《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顯卡核心頻率穩定在1740 MHz左右,在Unigine的天堂4.0基準測試中,核心穩定在1800MHz,這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為了方便對比,有使用GPU-Z將GPU的基本時鐘設置為1575 MHz。

圖116--順便說下在《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GT76的CPU和GPU都可以很長時間內保持高性能,幀速在90~100,平均幀數為95。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在相關基準測試中,GT76的表現與其他採用RTX 2080顯卡的競品差不多,只在要求極其苛刻的2560x1440 Port Royal實時射線跟蹤基準測試中發現有點卡頓。

GT76支持 Nvidia Optimus 技術,支持集顯UHD Graphics 630和獨顯的自動切換,有助於提高電池續航時間。

遊戲表現

GT76採用的RTX 2080是當下支持DirectX 12的最佳夢幻顯卡,以1080p的分辨率運行當下所有大片級遊戲,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圖117--《巫師3》測試成績對比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113--作為容量增強,此臺GT76還預裝了一個1TB的西數5400轉的傳統2.5吋SATA硬盤。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形顯卡

GT76採用的Geforce RTX 2080是目前電競本能採用的最頂級顯卡,基於圖靈、12nm 製程、支持光線追蹤,擁有2944個著色單元和256位8GB顯存 。

圖115—GT76 3DMark得分如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和上文測試Core i9-9900K時一樣,GT76的RTX 2080的加速功能發揮毫無問題。在使用遊戲《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顯卡核心頻率穩定在1740 MHz左右,在Unigine的天堂4.0基準測試中,核心穩定在1800MHz,這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為了方便對比,有使用GPU-Z將GPU的基本時鐘設置為1575 MHz。

圖116--順便說下在《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GT76的CPU和GPU都可以很長時間內保持高性能,幀速在90~100,平均幀數為95。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在相關基準測試中,GT76的表現與其他採用RTX 2080顯卡的競品差不多,只在要求極其苛刻的2560x1440 Port Royal實時射線跟蹤基準測試中發現有點卡頓。

GT76支持 Nvidia Optimus 技術,支持集顯UHD Graphics 630和獨顯的自動切換,有助於提高電池續航時間。

遊戲表現

GT76採用的RTX 2080是當下支持DirectX 12的最佳夢幻顯卡,以1080p的分辨率運行當下所有大片級遊戲,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圖117--《巫師3》測試成績對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就算是以1440p 的分辨率,對絕大多數遊戲來說也毫無壓力;不過當到了4K分辨率時,就有所艱難了:此時,只有少數能達到60 FPS。

圖118—多種遊戲不同畫質的測試成績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113--作為容量增強,此臺GT76還預裝了一個1TB的西數5400轉的傳統2.5吋SATA硬盤。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形顯卡

GT76採用的Geforce RTX 2080是目前電競本能採用的最頂級顯卡,基於圖靈、12nm 製程、支持光線追蹤,擁有2944個著色單元和256位8GB顯存 。

圖115—GT76 3DMark得分如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和上文測試Core i9-9900K時一樣,GT76的RTX 2080的加速功能發揮毫無問題。在使用遊戲《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顯卡核心頻率穩定在1740 MHz左右,在Unigine的天堂4.0基準測試中,核心穩定在1800MHz,這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為了方便對比,有使用GPU-Z將GPU的基本時鐘設置為1575 MHz。

圖116--順便說下在《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GT76的CPU和GPU都可以很長時間內保持高性能,幀速在90~100,平均幀數為95。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在相關基準測試中,GT76的表現與其他採用RTX 2080顯卡的競品差不多,只在要求極其苛刻的2560x1440 Port Royal實時射線跟蹤基準測試中發現有點卡頓。

GT76支持 Nvidia Optimus 技術,支持集顯UHD Graphics 630和獨顯的自動切換,有助於提高電池續航時間。

遊戲表現

GT76採用的RTX 2080是當下支持DirectX 12的最佳夢幻顯卡,以1080p的分辨率運行當下所有大片級遊戲,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圖117--《巫師3》測試成績對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就算是以1440p 的分辨率,對絕大多數遊戲來說也毫無壓力;不過當到了4K分辨率時,就有所艱難了:此時,只有少數能達到60 FPS。

圖118—多種遊戲不同畫質的測試成績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工作溫度

由於GT76即使在極端滿速運行之下也不發生降頻,所以此時其內部組件溫度可能非常高。在使用FurMark和Prime95進行的60分鐘雙壓力測試中,GeForce RTX 2080的核心溫度達到了86°C,Core i9-9900K的溫度高達90~95°C,這個溫度已經非常接近intel CPU工作溫度的閾值(junction temperature為100°C)。

但是不要慌:在實際運行遊戲時,CPU的溫度明顯要低----在運行《巫師3》時的溫度約為60°C,只有GPU依然是高達86°C。在靠近屏幕的地方機身溫度較高,這個也是常見的,最高可達51~57°C,這和Alienware Area-51m非常類似。

音頻效果

當說到自帶揚聲器的音質問題時,大多數筆電都拿不到好評,但GT76卻做到了:其2.1 Dynaudio系統的表現非常出色!這不是光憑其最大音量達90 dB(a)的音量大而取勝的,而是根據測試得到音頻分析(見下圖)而來,只有少數競品能夠在音質方面與GT76一較高下。

電池續航

雖然GT76設計思想是性能第一優先,但是還是給與了內置電池不小的空間,從而使得內置電池的容量並不低,電池容量達到90Wh,再加上前文多次提到的Optimus技術,最終使得GT76的電池續航成績還出乎意料的很不錯。

圖132—電池續航成績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為性能而生

微星發佈了其電競本最新頂級機型:GT76 9SG Titan DT----正如其後綴名泰坦巨人(Titan)一樣龐大而沉重的17吋機身中,蘊藏了當下最新最強悍的Core i9-9900K 和 GeForce RTX 2080,這使得不少電競玩家對其充滿了期待,迫切的想知道這個電競本巨人的威力究竟如何!

圖001--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只求性能絕不妥協!這應該是微星設計 GT76 9SG 泰坦 DT 的中心思想。

作為一款目標是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配備了144Hz高幀速屏幕,裝備了英偉達當前最強筆電顯卡GeForce RTX 2080,還瘋狂的採用英特爾強焊的八核臺式機處理器i9-9900K(LGA可自由更換)!

在其他方面也是豪華異常:4條16GB內存合計高達64GB,2個256GB M.2 SSD組成一個RAID陣列磁盤。

鑑於GT76 9SGTitan DT的強悍配置,所以挑選的對比競品,也是清一色的17吋重型電競本,有DELL Alienware Area-51m,Schenker XMG Ultra 17,華碩 ROG G703GX 和微星自家GE75 9SG,這其中有部分機型表現很優秀,已經打入NBC當前電競本排行榜前十。

此次測試的MSI GT76 Titan DT 9SG的

詳細配置如下:

  •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LGA封裝,可自由插拔
  • 圖形適配器:Nvidia GeForce RTX 2080(筆記本版本),GDDR6 8GB顯存,核心頻率為1575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驅動版本425.31,支持Optimus
  • 內存:4條16GB合計64GB,DDR4-2666,SO-DIMM,雙通道,4插槽,最高支持4x32GB=128GB
  • 屏幕:17.3英寸1920x1080 IPS 144Hz 霧面屏幕,面板是奇美N173HCE-G33(CMN175C)
  • 主板芯片:Intel Cannon Lake Z390(Cannon Lake-H)
  • 存儲方案:2個三星PM961 MZVLW256HEHP 256GB NVMe SSD組建為一個512GB RAID 0陣列 ,一個1TB WDCWD10SPZX 5400RPM HDD,共計有三個M.2 2280插槽(其中一個是空置)和一個2.5英寸SATA硬盤位
  • 聲卡:Realtek ALC1220 @ Intel Cannon Lake PCH
  • 端口連接:6個USB 3.1 Gen2,1個雷電3,1個HDMI,2個DisplayPort,1個耳機插孔,1個麥克風插孔,1個MicroSD讀卡器,
  • 網絡:kingKiller E3000 2.5G以太網卡(10MB), Killer Wi-Fi 6 AX1650x無線網卡(200NGW) ,支持藍牙5.0
  • 尺寸:厚度 x 寬度 x 深度----42x397x330毫米=1.65x15.63x12.99 英寸
  • 電池: 90Wh,6250mAh,8芯鋰離子
  • 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 10 Pro 64位
  • 攝像頭:FHD
  • 其他:內置音箱: Dynaudio(丹娜音響)2.1 ;鍵盤:SteelSeries(賽睿),chiclet鍵盤,RGB背光;電源:兩個230w電源,預裝多種官方工具軟件,2年保修;
  • 重量:4.167公斤,電源重量:2個合計1.87公斤

整機設計

GT76 Titan DT 9SG(下文統一簡稱為GT76)是去年上市的GT75 8RG 的正統接班人,上一代GT75 8RG配備了 Core i9-8950HK 和 GeForce GTX 1080,在NBC評測得分為87% 。

和上一代對比除了整機外觀視覺有改進,厚度也從上代的5.8釐米壓低到4.2釐米(不包括腳墊的高度) ,但是即使是在性能第一厚度第二的電競本中,這個厚度依然很可觀。

圖002--GT76開啟上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3--在寬度和深度方面也有改變:由於採用屏幕窄邊款設計,GT76的寬度從上代的43釐米減少到了40釐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4--但是,GT76的深度從上代的31釐米增加到了33釐米,這可能會使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不滿;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5--除了深度增加的遺憾之外,GT76的外觀整體上讓人感覺不錯。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6--其屏幕上蓋使用了亮閃閃的豪華銀配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7--但其他地方都是黑色,這使得打開屏幕上蓋之後的整機和基座都顯得非常有品味。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整機外殼的做工和材質都非常好,掌託和屏幕上蓋材質都是合金材質。

機身基座強度非常不錯,用強力扭曲和擠壓,都難以發現有變形;

但是,其屏幕上蓋的表現就要差多了,用兩隻手扭曲的話變形很厲害,當然,在這點上其他筆電也差不多。

圖008--GT76作為一臺電競本,擁有很多電競玩家津津樂道的RGB LED光效,這是毫不意外而又必須的。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09--在機身的正面和側面都有可獨立設置發光效果的LED燈條,支持用戶自定各種發光的顏色。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屏軸部分的兩個鉸鏈非常不錯,屏幕上蓋可以單手輕鬆開啟,最大開啟角約為135度。

端口連接

端口布局

作為一款替代臺式機的電競本,GT76的端口非常豐富。但奇怪的是微星沒有給其配備任何安全全設備,甚至連筆電慣例必有的Kensington安全鎖孔都沒有?

另外,GT76的讀卡器是micro SD讀卡器,而不是全尺寸的SD讀卡器。

圖011--左側:散熱排風口、電源插座、千兆以太網接口、雷電3、2個USB-A 3.1 Gen2 、耳機插孔、麥克風插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2--右邊:microSD讀卡器、2個USB-A 3.1 Gen2、1個USB-C 3.1 Gen2,1個Mini 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3--後側:除了散熱排風口之外無任何端口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的端口布局相當不理想,一旦開始高負荷運行,其兩側的風扇排風口排出的熱風,會使用戶操作鼠標的手感到熱浪滾滾。 此外,兩側的端口都密佈在靠近機身的前端,這使得在同時連接多個外設時的線纜不容易打理。

網絡連接

圖014--GT6配備了電競本常用的Killer(殺手)無線網卡,型號是Wi-Fi 6 AX1650x ,實測平均上傳速率為730MBps,平均下載速率為690MBps,在和競品的對比中,成績位居榜首。

出廠配件

圖018--GT76標配兩個交流電源,兩個電源重量合計超過1.8公斤,每個電源輸出功率為230W;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19--然後通過一個專用的電源並聯盒並聯,合計提供460W的功率來支持GT76的全速運行。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這1.8公斤加460W的電源,使得GT76不像是一臺筆電,而是更像臺式機。GT76本體重量就達到了非常沉重的4.2公斤 ,再加上這兩個板磚一樣的電源,其攜帶性非常令人著急。

拆裝維護

但在拆裝維護額和擴展升級上面,GT76龐大機身帶來的好處就多多了。

圖020--取下機身底部六個螺絲,即可從機身後部散熱格柵方向開始取下底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1--取下底蓋之後,就可以對幾乎所有內部組件進行維護,可以看見GT76在這邊的兩個內存插槽,兩外兩個位於主板的另一邊(在鍵盤下面)。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2--下圖是電池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3--2.5吋硬盤倉位置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4--M.2硬盤和無線網卡位置(譯者注:圖中銀白色散熱板下面有三個M.2安裝位)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5--GT76的散熱系統非常強悍,採用了CPU和GPU各自獨立模塊的設計,下圖是CPU位置,帶有5根熱管 。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026--GPU位置有6根熱管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輸入設備

鍵盤

圖027--GT76繼續採用了SteelSeries(賽睿)鍵盤,和同門GS、GE 系列的鍵盤非常相似。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由於有著彩色RGB背光和白色鍵符、所以即使是在全黑環境中用戶也可清晰識別。

經過實測使用,感覺其鍵饋不太肉也不過硬,應該能使大多數用戶感到滿意。

主鍵盤的按鍵大小也很合適,只是數字鍵盤有點偏小,但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鍵盤。

觸摸板

圖028--GT76的觸摸板實測使用也不錯,帶有經典的鼠標物理按鈕。但和鍵盤的鍵饋比較起來,這兩個物理按鈕使用起來聲音較大而且有點搖晃。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觸摸板的尺寸是11 x 6釐米,使用起來反應精準,表面光滑。 手勢操作(放大縮小,滾動等)使用完美。

屏幕顯示

圖029--本次評測的GT76配備的是1080p 的 IPS屏幕,廣視角效果良好,不過1920x1080的分辨率對於 GeForce RTX 2080來說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更能確保實現穩定的144幀。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色準方面也不錯,Delta E的灰色偏差2.83、彩色偏差2.04,這對於電競本來說是非常優秀的表現,通過校準還可以將Delta E偏差降到1.0之下。

本次測試的GT76的屏幕唯一遺憾是:雖然其亮度分佈為89%看起來還不錯,但實測屏幕邊緣有較多漏光。

性能基礎

本次評測的GT76 Titan DT是微星當下電競本旗艦,配備的i9-9900K 八核CPU、64GB DDR4內存和Geforce RTX 2080顯卡,可以確保其性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配備的屏幕分辨率是FHD,使得RTX 2080顯卡的性能尚不能完全得以展現,外接QHD或UHD 的顯示器更能發揮顯卡性能優勢。

中央處理器(CPU)

如前所述,i9-9900K不是筆記本CPU,而是Coffee Lake構架的桌面型號,其TDP遠高於筆記本CPU,在工作時發出的熱量和如何散熱,這對作為筆記本的GT76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有件事不可否定,那就是這個14nm製程桌面版頂級8核CPU性能非常強悍,加上超線程的加持可以同時高達16線程,同時還有高達16MB的L3緩存,幾乎使人啞口無言。

Core i9-9900K 的基頻為3.6GHz,睿頻為5.0GHz。在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中,單核和多核測試都運行在4.7GHz。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這個表現非常不錯。

把GT76設置為“運動”模式時,即使長時間滿速運行,性能也不會下降。

在Cinebench循環不間斷測試中,GT76上的Core i9-9900K得分在1944和2022之間波動,得分穩定性不錯,而大多數筆電在進行同樣測試時,一般在第三或第四次循環之後,得分會急劇下降。競品中的Alienware Area-51m和Schenker XMG Ultra 17,兩者都同樣採用了Core i9-9900K,但在這個測試中得分不如GT76。

存儲設備

如前所述,GT76支持同時安裝三個M.2 SSD和一個2.5” SATA;

圖112--本次測試的機型預裝了兩個M.2 SSD(256GB的三星PM961),組成一個512G的RAID 0陣列,由此帶來超高的順序讀寫速率,這比部分只能安裝一個M.2 SSD的筆電好多了。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113--作為容量增強,此臺GT76還預裝了一個1TB的西數5400轉的傳統2.5吋SATA硬盤。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圖形顯卡

GT76採用的Geforce RTX 2080是目前電競本能採用的最頂級顯卡,基於圖靈、12nm 製程、支持光線追蹤,擁有2944個著色單元和256位8GB顯存 。

圖115—GT76 3DMark得分如下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和上文測試Core i9-9900K時一樣,GT76的RTX 2080的加速功能發揮毫無問題。在使用遊戲《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顯卡核心頻率穩定在1740 MHz左右,在Unigine的天堂4.0基準測試中,核心穩定在1800MHz,這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為了方便對比,有使用GPU-Z將GPU的基本時鐘設置為1575 MHz。

圖116--順便說下在《巫師3》進行60分鐘的壓力測試中,GT76的CPU和GPU都可以很長時間內保持高性能,幀速在90~100,平均幀數為95。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在相關基準測試中,GT76的表現與其他採用RTX 2080顯卡的競品差不多,只在要求極其苛刻的2560x1440 Port Royal實時射線跟蹤基準測試中發現有點卡頓。

GT76支持 Nvidia Optimus 技術,支持集顯UHD Graphics 630和獨顯的自動切換,有助於提高電池續航時間。

遊戲表現

GT76採用的RTX 2080是當下支持DirectX 12的最佳夢幻顯卡,以1080p的分辨率運行當下所有大片級遊戲,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圖117--《巫師3》測試成績對比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就算是以1440p 的分辨率,對絕大多數遊戲來說也毫無壓力;不過當到了4K分辨率時,就有所艱難了:此時,只有少數能達到60 FPS。

圖118—多種遊戲不同畫質的測試成績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工作溫度

由於GT76即使在極端滿速運行之下也不發生降頻,所以此時其內部組件溫度可能非常高。在使用FurMark和Prime95進行的60分鐘雙壓力測試中,GeForce RTX 2080的核心溫度達到了86°C,Core i9-9900K的溫度高達90~95°C,這個溫度已經非常接近intel CPU工作溫度的閾值(junction temperature為100°C)。

但是不要慌:在實際運行遊戲時,CPU的溫度明顯要低----在運行《巫師3》時的溫度約為60°C,只有GPU依然是高達86°C。在靠近屏幕的地方機身溫度較高,這個也是常見的,最高可達51~57°C,這和Alienware Area-51m非常類似。

音頻效果

當說到自帶揚聲器的音質問題時,大多數筆電都拿不到好評,但GT76卻做到了:其2.1 Dynaudio系統的表現非常出色!這不是光憑其最大音量達90 dB(a)的音量大而取勝的,而是根據測試得到音頻分析(見下圖)而來,只有少數競品能夠在音質方面與GT76一較高下。

電池續航

雖然GT76設計思想是性能第一優先,但是還是給與了內置電池不小的空間,從而使得內置電池的容量並不低,電池容量達到90Wh,再加上前文多次提到的Optimus技術,最終使得GT76的電池續航成績還出乎意料的很不錯。

圖132—電池續航成績


電競本微星GT76詳盡評測:性能為王


GT76在怠速狀態(屏幕亮度最小)時可以續航7小時,在無線上網測試中可以續航5小時(屏幕亮度為150 cd/m2),這個成績在高端電競本中可以算是標兵了。

最終評價

GT76 9SGTitan DT至少就價格和性能而言,是一款非常不錯的電競本,哪怕是當下要求再高的遊戲,它都可以流暢運行達到非常高的幀速。

但是,取得這樣一流的性能,卻帶來了高昂的噪音,這可能會使得部分有意購買的用戶感到猶豫,所以可以採用掩耳盜鈴的策略----在GT76上玩遊戲時戴上耳機!

然後,再加上不在乎重量、機身後部超長和雙電源的話,GT76就似乎完美無缺了。

GT76端口眾多(包含雷電3)、鍵盤鼠標良好、音質較佳、拆裝維護方便、可選升級眾多、144Hz窄邊框屏幕的圖像質量也不錯,對於這樣一臺高昂價格的電競本來說,確實使人覺得物有所值。

優點

  • + 拆裝維護非常方便、升級選項超級豐富
  • + 端口眾多
  • + 鍵盤鼠標很不錯
  • + 性能表現出色
  • + 照明光效各種RGB
  • + 機身厚度控制不錯
  • + 屏幕幀速高達144 Hz

缺點

  • - 散熱噪音超高
  • - 機身後方超長
  • - 整機重量超重
  • - 必須使用兩個電源
  • - 不支持G-Sync技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