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微信沒那麼剋制了,朋友圈商業化是騰訊必須走的棋

(以下內容是36氪音頻節目《觀察+》的文字版,收聽更多精彩解讀,請在36氪app訂閱《觀察+》)

採訪 | 祕叢叢

文稿整理 | 陳麗麗 李勝楠

微信朋友圈第三條廣告已經結束在一線城市的內測,目前全量開放。有人說,微信變得不再剋制了。也有人說,這是微信早晚要面對的商業化壓力。此番舉動能達到微信填補營收的目的嗎?怎樣才能做到用戶不反感的商業化?

本期觀察員:劉曠,海南三車網絡科技董事長,天使投資人,FT中文網、福布斯等媒體專欄作家,《O2O冷思考》一書作者

36氪:微信朋友圈商業化的步伐加快了,原因是什麼?

劉曠:首先是來自股東和資本市場的壓力。因為遊戲業務受到影響,當時馬化騰馬上就有了危機意識,並在去年向產業互聯網進軍。但是產業互聯網的變現比較漫長,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和時間。面臨資本市場和財報增長的壓力,騰訊必然要在短時間內尋找到能夠替代遊戲的營收業務。

另外,騰訊金融領域的微信支付也要納入央行體系。對於騰訊而言,短期內,遊戲和金融的營收增速可能都會下降,那麼唯一能夠寄託的就是廣告了。

36氪:按照此前廣告收入在騰訊營收的表現,“開放朋友圈第三條廣告”能達到這個目的嗎?

劉曠:去年騰訊第四季度的廣告收入增速比較快,同比增長38%,並且廣告收入已經在騰訊總收入佔比超過20%。其中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廣告獲得了更大的增長,讓騰訊嚐到了甜頭。毫無疑問,這類廣告成為騰訊增加營收的一個重要途徑。從短期看,“開放朋友圈第三條廣告”是有一定幫助的。

36氪:騰訊應該如何保證這類營收的長期增長空間?

劉曠:需要從兩個方面考量。一是朋友圈的用戶活躍度和用戶時長。當前朋友圈的月活躍用戶數大約7.5億,但由於受到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影響,朋友圈的用戶時長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另外,要關注朋友圈廣告的投放效果。據一些公司的市場品牌部門和我反饋,微信朋友圈的廣告效果實際上比較有限。一方面價格比較貴,另一方面精準投放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性價比不高。對於很多廣告主來說,短期內,可能會因為微信的巨大影響力投放朋友圈廣告。但如果長期效果不佳,朋友圈廣告的長期營收增長會面臨較大壓力。

36氪:今年3月,騰訊在2018年財報電話會議上就曾表示,國際同類產品每天可能推出10條廣告,但騰訊只有一兩條。騰訊在微信朋友圈的商業化算是比較剋制嗎?

劉曠:是的。對於微信這樣的超級APP來說,商業化的剋制實際上需要強大的定力。相比於Facebook等很多社交或資訊平臺的信息流廣告,微信朋友圈的廣告已經算比較剋制了。剋制肯定是因為擔心廣告多了影響用戶體驗,擔心用戶逃離朋友圈。

36氪:從時間維度上看,微信推出第一條朋友圈廣告和第二條廣告相隔3年,而第三條和第二條之間縮短到一年。這能從側面說明微信剋制的態度發生了一些改變嗎?

劉曠:對。今年整個微信的商業化進程明顯在加速,不只是朋友圈廣告,還有小程序廣告,以及微信公眾號的圖文也能插入第二條廣告。現在訂閱號變成信息流的形式,出現信息流廣告也是有可能的。尤其是今日頭條等平臺靠信息流廣告大賺了,後來百度跟進全面推廣百家號衝擊信息流廣告。未來移動端的廣告市場,信息流廣告將是主要的戰場,各大平臺在這方面可能都會有所增加。

36氪:目前,朋友圈中的廣告並沒有引發用戶的劇烈反彈。微信用戶反而像聊動態一樣去聊收到的廣告來互動。但平衡廣告數量和用戶體驗的關係並不簡單,怎麼才能做到用戶不反感的商業化呢?

劉曠:剛推出朋友圈廣告時,大家可能覺得很新鮮,會去聊這個東西。至於如何能做到廣告的數量既對騰訊營收有益,又不會引起用戶的反感,最好的方法可能還是先去嘗試。可以先針對一部分的用戶進行試水,先看看用戶的反應以及對營收的增長幫助到底有多大。

如果試水的廣告對營收的增長幫助很小,那完全沒有太大必要增加廣告的數量,因為可能很多用戶只是刷了一小會兒朋友圈,根本看不到第三條廣告就離開了。

36氪:去年,騰訊經歷了第三次機構調整,馬化騰也明確表示騰訊的主戰場將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微信作為排頭兵可能要首先面臨商業化的壓力,這次朋友圈的廣告就是一個縮影。微信在支撐騰訊轉向產業互聯網的過程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定位?

劉曠:微信起到一個入口的作用,也就是連接的作用。這也是馬化騰一直提到的,微信想要做的事情就是連接一切。在騰訊產業互聯網的整個佈局中,微信是一個入口,雲服務是基礎設施和依託,兩者一起為產業賦能升級。

在整個to b的環節中,微信入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它能覆蓋各行各業去幫助企業解決連接用戶的問題;第二是微信支付,幫助企業解決支付和消費的問題;第三是企業微信,幫助企業解決內部員工的溝通和辦事效率問題。

「PS:如果想和36氪《觀察+》的編輯小姐姐以及上萬氪友們近距離交流,歡迎添加氪君微信:hello36kr,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學習玩耍。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行業與新商業世界的熱點話題息息相關,並且正在尋求報道,歡迎帶著簡介聯繫我們(聯繫人:龍真梓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