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農業大市的華麗升級'

"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記者 孫增勝 董超)渭南是陝西省傳統農業大市,農耕歷史悠久,素有“關中糧倉”之稱,至今全市每年糧食產量佔到全省糧食總產的五分之一。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渭南市在建好“關中糧倉”,端穩飯碗的基礎上,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讓305萬渭南農民在關中沃野上收穫喜悅,在鄉村振興中邁向全面小康。今天的《禮讚三秦新成就》系列報道,我們一起走進陝西的東大門---渭南,感受它70年來的滄桑鉅變。

8月中旬是早熟蘋果收穫時節,白水縣杜康鎮義會村村民石高民的果園裡,工人們正忙著採摘、裝箱。

白水縣杜康鎮義會村村民石高民:“咱這是10畝園子,估計一畝地收3000斤左右,純利潤10畝園子能落7萬元。”

除了早熟蘋果,石高民還種植了4畝晚熟蘋果,一年下來總收入在10萬元以上。當地蘋果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收入,在白水縣果農中還屬於一般水平。

白水縣字都麗果合作社負責人王俊錄:“在我們這邊屬於中等水平,到後面更多的果園,賣20萬、30萬元的人多的是。”

白水縣地處渭北高原,陽光充足,早晚溫差大,是蘋果種植的優生區。改革開放之前,白水農民一直是以種植糧食為主,因為地處渭北旱塬地帶,常常是靠天吃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白水縣的農民開始自發種植蘋果,蘋果產業的價值引起了當地政府重視,經過九十年代的引導扶持,提升飛躍,新世紀以來,白水蘋果的品牌終於樹立起來,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白水縣蘋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建信:“平均產量每年可以達到50萬噸,產值達到48億元。那麼30萬果農平均下來每人年收入就是16000塊錢。”

就在白水縣的果農們忙著收穫蘋果的時候,遠在80公里外的大荔縣,冬棗也進入了採摘期。安仁鎮小坡村村民張夏存早上5點鐘就進了棗園。

記者:“你種了多少畝?”

張夏存:“我種了15畝地。”

記者:“這一年能收入多少?”

張夏存:“將近快20萬吧,一般化,我們村有十來畝地是大眾化。”

張夏存目前種植冬棗的這片土地,十五年前還是一片鹽鹼地,小坡村也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窮則思變。在村黨支部書記薛安全的帶領下,利用國家項目支持,將鹽鹼地變成了良田。2009年,小坡村嘗試在整治好的土地上種植冬棗獲得成功。現在,依靠冬棗種植,如今小坡村已成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在小坡村的示範引領下,大荔縣的冬棗面積達到42萬畝,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大荔縣紅棗局局長楊開選:“截止2018年,冬棗產值突破了50億元,產量達到了50萬噸,全縣湧現出了冬棗收入3個億元村。冬棗產業這一塊,我們幫扶了全縣1000戶貧困戶,4000多人實現了脫貧。”

經過產業調整,如今特色農業在渭南市遍地開花,各區縣因地制宜,分別創建出了自己的種植品牌,為當地經濟騰飛注入強勁動力。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在介紹全市70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時,用這樣五個關鍵詞描述今天渭南現代農業的圖景。

端好飯碗:把糧食安全作為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每年總產穩定在220萬噸左右,佔全省糧食總產的五分之一。

管好果園:大力發展現代果業,水果面積達到390萬畝,產值達到160億元;以“賣得好”倒逼“種得好”。

建好菜籃: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24萬畝,佔全省總面積的41%。華州山藥、赤水大蔥等享譽國內外。

延長鏈條: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省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000多個,家庭農場2000多家。

深化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開展“三變”改革“千村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為了推動產業升級換代,保證產業持續發展,渭南市引導扶持各加大對人力資本的開發力度,全市村兩委致富帶頭人佔比超過50%,培育認定職業農民7314人,依託農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實施“一攬子”創業政策,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今年以來,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2.8萬人,創辦企業或經濟實體2.7萬個。而依託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起來的食品加工業,不僅延長了產業鏈,也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

渭南葡萄產業園是一個集現代農業示範、觀光采摘體驗、休閒、娛樂、度假為一體的葡萄產業綜合示範基地,園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渭南葡萄產業園辦公室主任王蓓:“一般像我們4A級景區的遊客量在50萬人左右,而且對下吉鎮的鄉村旅遊,以及小城鎮建設帶動非常大。”

依託當地豐富水果資源建設的渭南經開區中國酵素城,是一個集酵素研發生產、檢測銷售、人才培養、商貿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基地,目前,簽約酵素企業30餘家,已有10餘家企業建成投產,產品遠銷東南亞地區。

陝西天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浩:“以蘋果為例,基本上5公斤蘋果就是20多塊錢,那麼產出的一公斤酵素,它的價格應該在40到50元。”

渭南經開區酵素城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張科偉:“預計到今年年底這個酵素產量到10萬噸,產值約30億元,消化各種果蔬大概有50萬噸。”

有了產業和人才技術的支撐,渭南市通過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引領農村社會風氣良性發展;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明顯;圍繞建強戰鬥堡壘,實施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工程,農村基層組織全面提升。一個個環境美、生態優的美麗鄉村在渭南遍地湧現,古老的秦東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渭南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變化,是貫徹落實黨的重農強農富農政策的具體實踐,是新中國七十年滄桑鉅變的生動縮影。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渭南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懈奮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