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瞭解隴西

渭河 六盤山 周朝 柳毅傳書 紅兵ing 2017-04-04

隴西縣為定西市下轄縣,因在隴山以西而得名。隴西縣位於黃土高原西部,在渭河上游。東與通渭縣相接,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西與渭源縣相鄰,北與安定區接壤。隴西在元明清時期稱為鞏昌府。元代設鞏昌都總帥府,轄今蘭州市以東和四川、陝西省的部分地區 。陝甘分省初期曾為甘肅巡撫駐節,成為甘肅最早的省會,康熙七年,甘肅省會遷至蘭州,鞏昌府逐漸沒落。1913年鞏昌府被廢除,故址設隴西縣至今。我愛我家,瞭解隴西

隴西曆史

隴西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市中部,屬黃土高原地區,

隴西又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路橋的必經之地,面積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萬人。她以悠久的歷史彪炳於華夏文明史冊,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為隴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甘肅省最早的省會。

這裡鍾靈毓秀,人文薈萃。古建築威遠樓雄居縣城中心,聲聞四達;省級森林公園仁壽山亭臺樓榭,風景秀麗。天下李氏源於隴西,“隴西堂”聞名海內外。

這裡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達古都西安,西臨省會蘭州,隴海鐵路縱貫東西,寶蘭二線橫跨境內,定隴公路建成使用,連霍高速穿境而過,多條國、省公路與鐵路在“旱碼頭”文峰鎮交匯,成為連結周邊數十個市州縣的交通樞紐。

秦置隴西郡,漢設襄武縣,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隴西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還一度成為甘肅省最早的省會,是隴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於隴西,歷代英才輩出,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方興未艾,分別於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舉辦了“隴西李氏文化全國研討會”、“隴西李氏文化旅遊觀光節”和“隴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國研討會暨西部大開發隴西經貿洽談會”。隴西將成為凝聚中華文化的重點縣之一。

1998年全縣整體基本解決溫飽,本世紀開始由穩定解決溫飽向小康邁進,是全省43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國家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我愛我家,瞭解隴西

隴西得名

“隴西”一詞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古代“隴”與“壟”相通,指的是田埂。《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乘勢起於隴畝之中。”這裡的隴就是田埂的意思。

古代人們看到橫亙於關中平原西部的山脈如同田埂一樣,就把它們稱之為隴山。《辭海》中說:隴山是六盤山南段的別稱。又稱隴阪,在陝西省隴縣西,南北走向,延綿約120公里,是渭漢平原和隴西高原的分界。

這個隴山在甘肅古代地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人們將隴東、隴南、隴西稱為三隴之地,後來又變成了甘肅的簡稱。它們的命名同隴山密切相關。古人自然而然將隴山以東劃為隴東,隴山以西為隴西。而今天的隴南市和天水市、甘南的部分地區為隴南。所以甘肅也有三隴之地的說法。到了後來,人們將黃河以東、隴山以西的地區又統稱為“隴右”。

甘肅最早設置的郡

“隴西”一詞引人注目時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這一年秦昭王設置了隴西郡,並修築長城,以防禦西部的少數民族,從根本上確保秦人後方的穩定。

史籍和考古發掘證明,秦人就是在以禮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域上發展壯大起來的。遠在夏朝時,他們為夏王室“調鳥獸,鳥獸多馴服”,於是“賜姓嬴氏”。夏亡商興之際,秦人去夏歸商,因軍功使“嬴氏多顯”。至周朝時,秦人為孝王“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因功封於秦(今甘肅天水)號嬴秦,周王室讓他們“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時,他們護送周王室東遷有功,被周王室分為諸侯,並且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秦獻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滅狄族,設置狄道。

戰國秦長城就是將秦人的發祥地禮縣及其周邊地區圍在了裡面,有了長城自然要設置守護長城的部隊和地方政府。位於戰國秦長城起點不遠處的狄道(今臨洮),自然就成隴西郡的郡治。

西漢時,隴西郡管轄今天甘肅東鄉以東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漢水上游的廣大區域。所有的史料證明,隴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臨洮縣,由於歲月久遠郡治的具體方位已不可考,《辭海》中也只是籠統地記述為“臨洮縣南”。

長期以來臨洮的名氣很大,然而縣城並不算太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這裡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寧、蘭州兩地的樞紐,也就是連接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中南兩線的所在地。古人選擇狄道作為隴西郡治是有他們的道理。

說起來狄道還有一段來歷呢?儘管在戰國時秦人修築了長城,用以防禦西方的少數民族;但並沒有將少數民族驅趕到長城之外。大量的狄族仍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漢書》記載說:“縣有蠻夷曰道”。所以狄道就是狄族居住的縣,似乎和今天的民族自治縣有點類似。

今日隴西

其實,今天的隴西縣是古隴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隴西所在地設置了隴西縣。也就是說,今隴西縣得名比古隴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

《辭海》對今隴西縣是這樣記述的,隴西縣在甘肅省東部,渭河上游,漢時在此設置襄武縣,三國時為魏國隴西郡治所。唐時為渭州治所,宋置隴西縣。

儘管今天的隴西縣不是古之隴西郡,但屬古代隴西郡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歷史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為隴右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揮過重要作用。今天的隴西縣即古襄武縣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地靈人傑,人才輩出的地方。中國文學史上的“隴西三李”都是今天的隴西縣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復言”這三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唐人傳奇留遺不少。而後來煊赫如是者,唯《鶯鶯傳》及李朝威《柳毅傳書》而已”。

從寫作風格看三個人各有特點。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給人們講述了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這個故事被改編成了各種雜曲話本。這個誕生於中唐時期的傳奇小說,代表了中國唐代傳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同《李娃傳》、《霍小玉傳》、《鶯鶯傳》、《枕中記》等流傳不衰。

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稱為月下老、月老。傳說他有赤繩,若把它系在男女兩方的腳上,雖仇人或相隔千里,終會結成姻緣。李復言的《續玄怪錄·定婚店》中就曾提到這件事情:唐代韋固在宋城南店遇一老人,這位老者在月光下翻書。他問老人,回答說,婚書,老人同時帶有紅色的繩子,用來拴住有情人,管宋城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題其店曰“定婚店”。這就是俗稱媒妁為月下老人的來歷。

以諷世小說著稱的作家又有李公佐,也是隴西人。元和中曾任江西從事。他撰有傳奇:《南柯太守傳》、《廬江馮媼傳》、《謝小娥傳》等。其中《南柯太守傳》記述了遊俠之士淳于棼醉後被邀入“槐安國”,招為駙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內大治。不料與鄰國發生戰爭,緊接著公主去世,國王將他遣返故鄉。這時他被驚醒,方知是“南柯一夢”,人生原來不過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隴西地還曾經出過眾多名人,如漢醫術方士封衡,與華佗齊名,著幾本醫書等。漢右將軍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戰功赫赫,都是著名軍事人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