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10種苦,你都能承受嗎?'

萬物嚐鮮節 跳槽那些事兒 新聞 糧油 餛飩 廣東賽飛創業導師 2019-09-07
"
"
當兵10種苦,你都能承受嗎?

幾乎每個準備當兵的青年,在當兵前徵兵部門和當過兵的親友都會敦敦告誡:“當兵比較苦,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當兵要吃苦,這些感受大多來自有過當兵經歷的人的心中之感,當然也不乏未當過兵的人的局外之論。

當兵真的很苦嗎?到底苦在哪裡?當兵二十多年的實踐體會,當兵肯定是要吃苦的,這個苦既是軍人這一特殊職業的工作性質所決定的,也是一名普通地方青年進入綠色軍營的“敲門磚”、成為一名合格軍人所必須付出的“報名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部隊的治軍理念不斷趨向以人為本,軍營的工作生活條件比以前有了較大改善,尤其是住宿、伙食條件,幾乎接近社會及城市的平均水平,但當兵所需要經歷的苦並沒有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而減少。彙總一些有過當兵經歷的人實踐感受,總體感到當兵的“苦”大體表現在十個方面:

一、苦在環境不適應

參軍入伍,對大多數地方青年而言,都意味著要過“背井離鄉”的日子。從出生就在一個熟悉環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去的是完全的陌生環境,沒有父母親友的照顧、沒有同學好友的陪伴,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切都要從零起步。住的是班排集體宿舍,晚上宿舍裡睡覺時打呼嚕、磨牙齒、說夢話的都可能會有,不像以前住在自己家中一人一個房間,自由自在,想幹嘛就幹嘛。過的是集體生活,從早到晚上都是聽哨音集合、聽口令行動,絕大多數活動都是以班排或連為單位集體行動,屬於個人支配的時間不多,肯定不能像以前在家裡灑脫自在。任何人到一個新的工作生活環境,都需要有一個適應期,何況很是從小就沒有離開過父母庇護、沒有經歷實際生活磨礪的新戰士。因此,對每一個新戰士來說,熟悉新的環境、瞭解新的領導、認識新的戰友,都要從零開始,肯定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二、苦在飲食不習慣

實事求是地說,近十年來部隊的伙食條件和水平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比如,一定的伙食標準、國家在軍用糧油價格上的補貼、有葷有素、四菜一湯加水果,設施配套、乾淨整潔的飯堂,大多數基層部隊還實行了自助餐制。應該說,多數基層部隊的飲食標準不低於城市一般家庭的生活水準。真正讓新入伍戰士在飲食方面不適應的是,部隊大多數以營連為基本伙食保障單位,菜是統一的大鍋飯菜,幾十人、上百人吃的飯菜放在一個大鍋之中,燒起來味道肯定沒有小鍋飯菜好,這一點技術再好的廚師也做不到。同時,有句俗話:眾口難調。有的人喜歡吃酸、有的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吃辣椒、無辣不歡,有的人則有一點辣都吃不下;北方的人多喜歡吃饅頭、水餃等麵食,而南方的人往往吃慣米飯。這也應了那句老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廚不燒百人之飯。”因此,這種高度集約化的伙食保障模式很難讓大家人人都滿意。在生活調節上,部隊營區裡一般也都有超市或飲食小店,空餘時間可以點個小菜、吃碗餛飩,購買一些方便麵、火腿腸、麵包等生活零食,但新兵連由於管理比較嚴格,也不能做到想去就去、想買就買、想吃就吃。在這種情況下,儘管部隊伙食有基本的保障,但對於一些在飲食上比較挑剔、生活適應能力差一點的新戰士來說,飢一頓、飽一頓的情況也會時有出現,一些新兵用電話跟家裡人反映“咽不下、吃不飽、吃不好”的現象也就比較常見了。

三、苦在自由受限制

對於入伍之前在家裡自由散漫慣了的新戰士來說,自由如空氣,平常絲毫感受不到其重要。而且一旦到了部隊,接受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自由方面受到的種種限制。部隊實行的管理是一種全領域、全時段、全員額的網格化管理,系統、細緻而嚴格。尤其是新兵連,為培養他們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對剛入伍新戰士的管理也更加嚴格細緻。一方面,時間安排比較緊湊,從早上起床、早操、洗漱、就餐、操課、看新聞、晚點名,到晚上九、十點左右熄燈就寢,新兵連的生活一天下來十分緊張,給新戰士們用來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少。當然,新兵連結束、分配到老兵連之後,自由空間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管理制度比較嚴格和細緻。比如,離開本連隊範圍要請假報批,管理比較嚴格的連隊還會有時間限制。再比如,離開營區外出受限制。首先新兵連期間,新戰士不能隨意離開軍營。到駐地旅遊景點、到市區街上逛逛、到商場超市購物,對於新戰士而言尤其在新兵連期間,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新兵連訓練結束分配到了老兵連,原則上節假日可以外出,但也是有比例限制的,每個班的戰士外出也是輪流安排,不是想出去就隨時能夠出去的。有的一個月左右才能輪到外出一次。這對於平時自由慣了的新戰士來說,普遍感到難以適應,個別適應能力差的還會有一種“坐牢”的感覺。

四、苦在溝通受影響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對大多數社會青年而言,上網聊天或打遊戲舉手可得,手機QQ或微信發e-mail一鍵聯通,與親友電話一撥就通,是最方便、最基本、最常態的信息溝通方式。但到了部隊,受安全保密要求和正規化管理規定的制約,這些常態就會成為非常態、基本就會變成特殊,隨手可得的與家人和社會的溝通會受到一些制約和影響。首先是手機使用受限制。新戰士一入伍,手機往往都是統一上繳、集中管理,原則上新兵連期間不能隨便使用手機,這是大多數部隊抓正規化管理的通行做法。新兵連結束下老兵連後,手機只能休息時間和雙休日時間使用。這對於整天手機不離身的“手機控”新戰士來說,思想上最難以適應和接受的一道“坎”。其次是電話不能想打就打。部隊宿舍周圍大多裝有IC卡電話亭,但為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部隊規定正課時間是不允許打電話的。第三是上互聯網不方便。由於安全管理方面的硬性要求,目前部分基層部隊建起了互聯網吧,但也有部分基層單位還沒有建好。部隊明文規定,官兵不準私自上網和到地方網吧上網。很多新戰士到部隊之後,一到部隊、一進新兵連,感到在營區不能隨便上網、到外面又不準上網,就像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信息“孤島”。這對於在地方享受信息社會慣了的新入伍戰士來說,也是非常難以適應和接受。尤其是對那些入伍前有上網癮和電話癮的新戰士,更是一種心理意志上的全面磨練,是對他們能不能適應部隊生活的一個最現實考驗。

五、苦在生活要自理

在家百日好、出外千般難,這恐怕也是很多新戰士的共同體會。一個初離開父母親友的地方青年,離開家的那天開始,就要走上一條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完全由自我管理的道路。對於新戰士而言,生活上至少要過好“三關”。第一個是“內務關”,就是自己整理床鋪被褥和生活物質。部隊整理床鋪是新戰士到部隊生活過的第一關。光是疊被子,就讓很多新入伍戰友苦不堪言,一個鬆軟的被子每天早上都要疊成四方四正的豆腐塊、一個柔軟的鋪面要撫熨的像會議桌一樣的平,大多數新戰士剛開始往往是半個小時下來,被子還疊不出一個模樣來。很多新戰士就練疊被子這一件“技術活”,沒有一兩個星期難以達到幹部骨幹要求的標準。第二個是“勤務關”。部隊營區正規化管理要求,從營房裡面的物品擺放,到門窗和室內外衛生,都要求保持整潔有序。新戰士大多數直接從家門到校門、又從校門直接走到營門,從走進部隊的第一天開始,經常要擔負擦窗戶、拖地板、剪草皮、掃樹葉等公差勤務任務,而且這些工作幾乎是每天都要去做、去完成的任務。許多新戰士在家裡過慣了學生生活、習慣於家人照顧,對於這些相當於地方物業人員和環衛工人從事的工作,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開始都難以理解和接受,都要走過一段逐漸理解、被動接受的過程。此外,作為普通戰士,還要輪流擔任班排的值日員,值日期間,要洗全班人員的碗、筷、盆、盤,打掃所在班排的公共衛生區,這種常態性的勤務工作也是每個戰士都要分工完成的任務。第三個是“洗衣關”。對於不少新戰士來說,過去在家裡時都是父母親照顧,衣服不洗、衛生不掃、飯菜不燒,家人包攬一切。到了部隊之後,一切只能靠自己,衣物自己動手去洗、自己動手收疊。尤其是那些在家裡過慣了小皇帝、太子爺生活的新戰士,每天洗衣服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六、苦在紀律很嚴格

部隊是一個靠細緻管理和嚴格紀律維持正常運轉秩序的戰鬥集體,嚴明的紀律是保持高度集中統一和良好戰備狀態的重要保證。儘管各級強調以人為本、以情帶兵,但部隊主要還是用行政命令和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紀律規定管的很細,從站隊集合、到穿衣著裝,從內務整理、到東西擺放,從訓練的精神狀態到武器裝備的操作要領,都有著很細緻、很嚴格的規範,條條框框比較多。對於新戰士來說,剛到部隊時,可能一下子會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站也不對、坐也錯了,究竟幹什麼、怎麼幹、幹到什麼程度,一切都要從頭學起來,隨時都會出錯、隨時都會被班長糾正、被領導批評。一項內容沒有達到上級要求,就會受到上級批評;一旦嚴重違反了上級的制度和規定,就要受到相應紀律的嚴格處罰。比如,集合動作慢了,就要受到領導和班長的指責;軍容著裝不符合要求,隨時都會被指出和糾正;到超市購物忘記了請假或超假幾分鐘,都有可能召開班務會排務會,專題作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工作任務沒有完成好的,每天晚上班務會、每週軍人大會都要組織講評,可能還要進一步接受批評。很多習慣父母親友呵護關愛、很少聽到批評訓斥言語的新戰士,還沒有養成服從命令聽指揮的意識,剛到部隊後對班長、排長相對嚴厲的管理風格很不適應,大多需要經歷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

七、苦在訓練任務重

部隊是以準備打仗為目標、以軍事訓練為中心、以戰備執勤為常態的特殊任務單位。一方面是,訓練工作條件艱苦。新時期雖然部隊武器裝備更新大,但訓練環境大多還是以在簡陋的室外訓練為主,“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情況比較常見,無論是寒風冷冽的冰天雪地,還是熱氣撲面的酷熱場所,在這些條件相對惡劣的時間裡組織訓練和執勤也是“家常便飯”;對多數戰士而言,有時白天要全天訓練,晚上甚至半夜還要起來站崗放哨;除了正常訓練任務之外,部隊還隨時可能遂行抗洪搶險等突發性、應急性的急難險重任務。這對於很多沒有經歷過日晒雨淋、霜打露浸的艱苦生活,沒有經歷過晚上加班、加點工作,尤其是沒有經歷過生死考驗的新戰士來說,也是一種需要一定適應期的考驗。另一方面是,訓練強度比較大。作為普通部隊而言,訓練強度雖然不一定都象影視作品上反映特種兵那樣的爬懸崖、跳傘等那麼具有危險性,但對於多數普通社會青年來說訓練強度還比較大,部隊的5公里急行軍、翻越障礙、按照實戰背景“一個過程”組織武裝裝備操作等強度比較大的訓練,對戰士來說,既是對身體、耐力的強化鍛鍊,也是對心理、意志的極限挑戰。每年新兵訓練期間,也不乏一些身體不適應、意志相對薄弱的青年因難以忍受部隊的訓練工作強度,而黯然離開軍營。還一個方面是,訓練壓力大。部隊是一個十分重視榮譽的群體,日常工作尤其是軍事訓練往往是由各種考核、比武、排名、檢查、評比、獎懲來牽引和推動,軍事訓練等大項重點工作,往往從師旅團到營連班每級都要組織排名,這樣的排序每月、個別的甚至有時每週都可能會有,這也是部隊的傳統。基層部隊的幹部和骨幹榮譽感都比較強,“只爭第一,不要第二”氛圍很濃厚,每個單位把訓練目標都定的比較高。事實上第一名只有一個,總要有單位居中和墊底。如果訓練和工作成績不突出,或是單位和個人在排名中比較靠後,都會視之為恥辱,組織檢討和反思。從戰士個體來講,個人工作不突出、訓練不先進,看到成績比較出色的戰士取得成績、受到表揚,自己沒有或因此還受到批評,心理都會十分沮喪和內疚。因此,每到訓練比武排名期間,每個單位官兵都象上緊了發條的馬達,處在緊繃的戰鬥狀態,這客觀上也讓每個官兵都承受較大的壓力。

八、苦在目標難實現

新戰士入伍時,出於望子成龍的想法,以及對新戰士進取精神的引導培養,父母親友都會對其提出在入黨、立功,和考軍校、學技術、選改士官等成長進步方面的具體目標要求。對於新戰士到部隊,家庭和個人提出一些努力目標並不為過。但對一名新戰士來講,在部隊的鍛鍊的好與差、成長的快與慢,不光是入黨、立功、受獎等具體目標所能體現和衡量的,最關鍵還是要培養符合社會主流的正確價值觀、磨礪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鍛鍊吃苦耐勞的意志作風。一味用具體、功利的目標來引導和衡量,也容易對戰士的成長進步觀產生造成誤導、帶來迷茫和偏差。比如,對於當兵考軍校來說,目前部隊軍官生長的主要渠道是地方大學畢業的國防生,或軍校直接從地方招收的高中畢業生。作為普通戰士報考軍校,由於參與者眾多,能夠被錄取的往往是那些文化程度比較高、軍校招生考核成績突出的那些戰士,很多戰士則難以如願。再比如,入黨、立功和學技術、轉士官等等,都有指標、標準、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從比例上看,在部隊能夠實現目標的只佔少數。尤其是對於兩年義務兵而言,在入黨、立功等方面絕大多數人都難以如願。應該說,用這些具體目標來引導、激勵新戰士在部隊好好學習工作、努力鍛鍊成才,自然有它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過於強調要實現那些功利的目標、認為實現不了就意味著沒出息,反而會增大他們服役期間的心理壓力、成為思想上的沉重負擔,影響其全面健康成長和鍛鍊成才。就一個人一生成長髮展而言,青年戰士在部隊這個特殊環境所培養的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作風,比這些功利、具體的目標,意義更重大、收效更長遠。

九、苦在親友難見面

部隊內務條例規定,兩年義務服役期內沒有探親假,除非家庭或直系親人發生重大變故才能短暫請假。對大多數新戰士來說,他們自小大多沒有離開過父母親,一旦穿上軍裝,就要離開家鄉,一年、兩年多不能回家、難以與家人親友見面。從備受家人關愛的濃厚親情環境,一下子到一個完全陌生、管理嚴格的工作環境,很多新戰士都要經歷人生第一個痛苦的“心理斷乳期”。從實際情況看,最讓大多新戰士難以忍受的,還是隔斷了與女朋友的聯繫。小青年談戀愛大多如膠如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現在是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不能見面,對兩人的感情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對於那些入伍前已經有女朋友的新戰士來說,入伍之後,只能休息時間或節假日打打電話傾訴衷腸,聊解相思之苦,兩年之內再也不能象地方同齡人那樣與女朋友過花前月下、耳鬢廝磨的生活,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有的甚至還要面對因分隔兩地造成感情生疏、戀人分手等情感上的挫折和打擊。

十、苦在現實反差大

這個反差主要是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軍營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於軍隊職業特點及安全管理的特殊要求,地方群眾尤其是社會小青年與部隊接觸的並不多、對軍營生活了解的也大都不深。很多戰士家長尤其是新戰士本人,對於軍營生活的瞭解,主要途徑還是相關電影電視和軍旅小說。而當下的一些小說和影視節目,對軍營生活的描寫大多比較單一片面,尤其是影視節目大多更加註重視覺效果和藝術形式,作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渲染和誇大,與實際軍營生活尤其是基層連隊的生活脫節比較多。比如,影視節目上官兵好象經常在大街上,事實上部隊官兵日常工作生活與社會一直是相對隔離的,平時難得有機會參與地方的活動;影視節目上的部隊,好象每天不是在演習就是在打仗,事實上和平時期基層部隊大量的、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比較平淡、比較單調、比較枯燥的教育訓練,大的演習任務不是每年都有的;影視節目中好象官兵都可以談戀愛,實際上部隊對於官兵尤其是戰士談戀愛管理比較嚴格,不達到相當一定服役年限的戰士不能在駐地談戀愛和結婚。很多新戰士入伍前往往把部隊想象的過於理想、過於單純、過於美好。一到新兵連、一接觸到真實的軍營生活之後,又一下子感到天壤之別,與自己想象中的部隊相差太遠,思想上、感情上受到很大的挫傷,有的心裡還有一種受騙上當的感覺。

以上講了這麼多軍營生活的“苦”,當兵經歷的“累”。

那當兵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是希望把自己孩子送到部隊去呢。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講,當然是國防建設的需要,是每名公民神聖的權利和義務。對於一名青年個人的成長髮展來說,幾年的軍營生活,是幫助他們打牢人生髮展的素質基礎的一個重要起點。尤其是要看到,軍營嚴格規範而有規律的生活,讓很多青年徹底戒除了睡懶覺、不守時、責任感缺乏等不良習慣;軍營與社會家庭相對隔離的生活環境,培養鍛鍊了青年的適應環境和獨立生活能力;軍營每天堅持落實的系統體能鍛鍊,能夠青年練就過硬的身體素質;通過參加部隊遂行重大任務和日常訓練,能夠讓青年養成出既雷厲風行、又嚴謹細緻的作風;刻苦的訓練和工作壓力,能夠培養青年堅忍的意志和精神耐力;基層連隊繁瑣的工作生活,則能夠讓很多青年在回到社會之後,不好高婺遠,自覺踏踏實實從最底層幹起;嚴格規範的軍事化管理,讓很多青年培養出較強的紀律觀念、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這些能力素質的培養,在社會上其他單位和環境都是難以提供和實現的。從這些意義上來講,軍營是一個能夠讓廣大社會青年練就過硬素質本領的“火爐”,一個不斷成長成才的“跳板”,一個從生澀走向成熟的“學校”。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很多家長及親友贊成和堅持把孩子送到部隊鍛鍊的一個重要初衷。

"
當兵10種苦,你都能承受嗎?

幾乎每個準備當兵的青年,在當兵前徵兵部門和當過兵的親友都會敦敦告誡:“當兵比較苦,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當兵要吃苦,這些感受大多來自有過當兵經歷的人的心中之感,當然也不乏未當過兵的人的局外之論。

當兵真的很苦嗎?到底苦在哪裡?當兵二十多年的實踐體會,當兵肯定是要吃苦的,這個苦既是軍人這一特殊職業的工作性質所決定的,也是一名普通地方青年進入綠色軍營的“敲門磚”、成為一名合格軍人所必須付出的“報名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部隊的治軍理念不斷趨向以人為本,軍營的工作生活條件比以前有了較大改善,尤其是住宿、伙食條件,幾乎接近社會及城市的平均水平,但當兵所需要經歷的苦並沒有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而減少。彙總一些有過當兵經歷的人實踐感受,總體感到當兵的“苦”大體表現在十個方面:

一、苦在環境不適應

參軍入伍,對大多數地方青年而言,都意味著要過“背井離鄉”的日子。從出生就在一個熟悉環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去的是完全的陌生環境,沒有父母親友的照顧、沒有同學好友的陪伴,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切都要從零起步。住的是班排集體宿舍,晚上宿舍裡睡覺時打呼嚕、磨牙齒、說夢話的都可能會有,不像以前住在自己家中一人一個房間,自由自在,想幹嘛就幹嘛。過的是集體生活,從早到晚上都是聽哨音集合、聽口令行動,絕大多數活動都是以班排或連為單位集體行動,屬於個人支配的時間不多,肯定不能像以前在家裡灑脫自在。任何人到一個新的工作生活環境,都需要有一個適應期,何況很是從小就沒有離開過父母庇護、沒有經歷實際生活磨礪的新戰士。因此,對每一個新戰士來說,熟悉新的環境、瞭解新的領導、認識新的戰友,都要從零開始,肯定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二、苦在飲食不習慣

實事求是地說,近十年來部隊的伙食條件和水平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比如,一定的伙食標準、國家在軍用糧油價格上的補貼、有葷有素、四菜一湯加水果,設施配套、乾淨整潔的飯堂,大多數基層部隊還實行了自助餐制。應該說,多數基層部隊的飲食標準不低於城市一般家庭的生活水準。真正讓新入伍戰士在飲食方面不適應的是,部隊大多數以營連為基本伙食保障單位,菜是統一的大鍋飯菜,幾十人、上百人吃的飯菜放在一個大鍋之中,燒起來味道肯定沒有小鍋飯菜好,這一點技術再好的廚師也做不到。同時,有句俗話:眾口難調。有的人喜歡吃酸、有的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吃辣椒、無辣不歡,有的人則有一點辣都吃不下;北方的人多喜歡吃饅頭、水餃等麵食,而南方的人往往吃慣米飯。這也應了那句老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廚不燒百人之飯。”因此,這種高度集約化的伙食保障模式很難讓大家人人都滿意。在生活調節上,部隊營區裡一般也都有超市或飲食小店,空餘時間可以點個小菜、吃碗餛飩,購買一些方便麵、火腿腸、麵包等生活零食,但新兵連由於管理比較嚴格,也不能做到想去就去、想買就買、想吃就吃。在這種情況下,儘管部隊伙食有基本的保障,但對於一些在飲食上比較挑剔、生活適應能力差一點的新戰士來說,飢一頓、飽一頓的情況也會時有出現,一些新兵用電話跟家裡人反映“咽不下、吃不飽、吃不好”的現象也就比較常見了。

三、苦在自由受限制

對於入伍之前在家裡自由散漫慣了的新戰士來說,自由如空氣,平常絲毫感受不到其重要。而且一旦到了部隊,接受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自由方面受到的種種限制。部隊實行的管理是一種全領域、全時段、全員額的網格化管理,系統、細緻而嚴格。尤其是新兵連,為培養他們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對剛入伍新戰士的管理也更加嚴格細緻。一方面,時間安排比較緊湊,從早上起床、早操、洗漱、就餐、操課、看新聞、晚點名,到晚上九、十點左右熄燈就寢,新兵連的生活一天下來十分緊張,給新戰士們用來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少。當然,新兵連結束、分配到老兵連之後,自由空間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管理制度比較嚴格和細緻。比如,離開本連隊範圍要請假報批,管理比較嚴格的連隊還會有時間限制。再比如,離開營區外出受限制。首先新兵連期間,新戰士不能隨意離開軍營。到駐地旅遊景點、到市區街上逛逛、到商場超市購物,對於新戰士而言尤其在新兵連期間,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新兵連訓練結束分配到了老兵連,原則上節假日可以外出,但也是有比例限制的,每個班的戰士外出也是輪流安排,不是想出去就隨時能夠出去的。有的一個月左右才能輪到外出一次。這對於平時自由慣了的新戰士來說,普遍感到難以適應,個別適應能力差的還會有一種“坐牢”的感覺。

四、苦在溝通受影響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對大多數社會青年而言,上網聊天或打遊戲舉手可得,手機QQ或微信發e-mail一鍵聯通,與親友電話一撥就通,是最方便、最基本、最常態的信息溝通方式。但到了部隊,受安全保密要求和正規化管理規定的制約,這些常態就會成為非常態、基本就會變成特殊,隨手可得的與家人和社會的溝通會受到一些制約和影響。首先是手機使用受限制。新戰士一入伍,手機往往都是統一上繳、集中管理,原則上新兵連期間不能隨便使用手機,這是大多數部隊抓正規化管理的通行做法。新兵連結束下老兵連後,手機只能休息時間和雙休日時間使用。這對於整天手機不離身的“手機控”新戰士來說,思想上最難以適應和接受的一道“坎”。其次是電話不能想打就打。部隊宿舍周圍大多裝有IC卡電話亭,但為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秩序,部隊規定正課時間是不允許打電話的。第三是上互聯網不方便。由於安全管理方面的硬性要求,目前部分基層部隊建起了互聯網吧,但也有部分基層單位還沒有建好。部隊明文規定,官兵不準私自上網和到地方網吧上網。很多新戰士到部隊之後,一到部隊、一進新兵連,感到在營區不能隨便上網、到外面又不準上網,就像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信息“孤島”。這對於在地方享受信息社會慣了的新入伍戰士來說,也是非常難以適應和接受。尤其是對那些入伍前有上網癮和電話癮的新戰士,更是一種心理意志上的全面磨練,是對他們能不能適應部隊生活的一個最現實考驗。

五、苦在生活要自理

在家百日好、出外千般難,這恐怕也是很多新戰士的共同體會。一個初離開父母親友的地方青年,離開家的那天開始,就要走上一條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完全由自我管理的道路。對於新戰士而言,生活上至少要過好“三關”。第一個是“內務關”,就是自己整理床鋪被褥和生活物質。部隊整理床鋪是新戰士到部隊生活過的第一關。光是疊被子,就讓很多新入伍戰友苦不堪言,一個鬆軟的被子每天早上都要疊成四方四正的豆腐塊、一個柔軟的鋪面要撫熨的像會議桌一樣的平,大多數新戰士剛開始往往是半個小時下來,被子還疊不出一個模樣來。很多新戰士就練疊被子這一件“技術活”,沒有一兩個星期難以達到幹部骨幹要求的標準。第二個是“勤務關”。部隊營區正規化管理要求,從營房裡面的物品擺放,到門窗和室內外衛生,都要求保持整潔有序。新戰士大多數直接從家門到校門、又從校門直接走到營門,從走進部隊的第一天開始,經常要擔負擦窗戶、拖地板、剪草皮、掃樹葉等公差勤務任務,而且這些工作幾乎是每天都要去做、去完成的任務。許多新戰士在家裡過慣了學生生活、習慣於家人照顧,對於這些相當於地方物業人員和環衛工人從事的工作,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開始都難以理解和接受,都要走過一段逐漸理解、被動接受的過程。此外,作為普通戰士,還要輪流擔任班排的值日員,值日期間,要洗全班人員的碗、筷、盆、盤,打掃所在班排的公共衛生區,這種常態性的勤務工作也是每個戰士都要分工完成的任務。第三個是“洗衣關”。對於不少新戰士來說,過去在家裡時都是父母親照顧,衣服不洗、衛生不掃、飯菜不燒,家人包攬一切。到了部隊之後,一切只能靠自己,衣物自己動手去洗、自己動手收疊。尤其是那些在家裡過慣了小皇帝、太子爺生活的新戰士,每天洗衣服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六、苦在紀律很嚴格

部隊是一個靠細緻管理和嚴格紀律維持正常運轉秩序的戰鬥集體,嚴明的紀律是保持高度集中統一和良好戰備狀態的重要保證。儘管各級強調以人為本、以情帶兵,但部隊主要還是用行政命令和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紀律規定管的很細,從站隊集合、到穿衣著裝,從內務整理、到東西擺放,從訓練的精神狀態到武器裝備的操作要領,都有著很細緻、很嚴格的規範,條條框框比較多。對於新戰士來說,剛到部隊時,可能一下子會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站也不對、坐也錯了,究竟幹什麼、怎麼幹、幹到什麼程度,一切都要從頭學起來,隨時都會出錯、隨時都會被班長糾正、被領導批評。一項內容沒有達到上級要求,就會受到上級批評;一旦嚴重違反了上級的制度和規定,就要受到相應紀律的嚴格處罰。比如,集合動作慢了,就要受到領導和班長的指責;軍容著裝不符合要求,隨時都會被指出和糾正;到超市購物忘記了請假或超假幾分鐘,都有可能召開班務會排務會,專題作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工作任務沒有完成好的,每天晚上班務會、每週軍人大會都要組織講評,可能還要進一步接受批評。很多習慣父母親友呵護關愛、很少聽到批評訓斥言語的新戰士,還沒有養成服從命令聽指揮的意識,剛到部隊後對班長、排長相對嚴厲的管理風格很不適應,大多需要經歷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

七、苦在訓練任務重

部隊是以準備打仗為目標、以軍事訓練為中心、以戰備執勤為常態的特殊任務單位。一方面是,訓練工作條件艱苦。新時期雖然部隊武器裝備更新大,但訓練環境大多還是以在簡陋的室外訓練為主,“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情況比較常見,無論是寒風冷冽的冰天雪地,還是熱氣撲面的酷熱場所,在這些條件相對惡劣的時間裡組織訓練和執勤也是“家常便飯”;對多數戰士而言,有時白天要全天訓練,晚上甚至半夜還要起來站崗放哨;除了正常訓練任務之外,部隊還隨時可能遂行抗洪搶險等突發性、應急性的急難險重任務。這對於很多沒有經歷過日晒雨淋、霜打露浸的艱苦生活,沒有經歷過晚上加班、加點工作,尤其是沒有經歷過生死考驗的新戰士來說,也是一種需要一定適應期的考驗。另一方面是,訓練強度比較大。作為普通部隊而言,訓練強度雖然不一定都象影視作品上反映特種兵那樣的爬懸崖、跳傘等那麼具有危險性,但對於多數普通社會青年來說訓練強度還比較大,部隊的5公里急行軍、翻越障礙、按照實戰背景“一個過程”組織武裝裝備操作等強度比較大的訓練,對戰士來說,既是對身體、耐力的強化鍛鍊,也是對心理、意志的極限挑戰。每年新兵訓練期間,也不乏一些身體不適應、意志相對薄弱的青年因難以忍受部隊的訓練工作強度,而黯然離開軍營。還一個方面是,訓練壓力大。部隊是一個十分重視榮譽的群體,日常工作尤其是軍事訓練往往是由各種考核、比武、排名、檢查、評比、獎懲來牽引和推動,軍事訓練等大項重點工作,往往從師旅團到營連班每級都要組織排名,這樣的排序每月、個別的甚至有時每週都可能會有,這也是部隊的傳統。基層部隊的幹部和骨幹榮譽感都比較強,“只爭第一,不要第二”氛圍很濃厚,每個單位把訓練目標都定的比較高。事實上第一名只有一個,總要有單位居中和墊底。如果訓練和工作成績不突出,或是單位和個人在排名中比較靠後,都會視之為恥辱,組織檢討和反思。從戰士個體來講,個人工作不突出、訓練不先進,看到成績比較出色的戰士取得成績、受到表揚,自己沒有或因此還受到批評,心理都會十分沮喪和內疚。因此,每到訓練比武排名期間,每個單位官兵都象上緊了發條的馬達,處在緊繃的戰鬥狀態,這客觀上也讓每個官兵都承受較大的壓力。

八、苦在目標難實現

新戰士入伍時,出於望子成龍的想法,以及對新戰士進取精神的引導培養,父母親友都會對其提出在入黨、立功,和考軍校、學技術、選改士官等成長進步方面的具體目標要求。對於新戰士到部隊,家庭和個人提出一些努力目標並不為過。但對一名新戰士來講,在部隊的鍛鍊的好與差、成長的快與慢,不光是入黨、立功、受獎等具體目標所能體現和衡量的,最關鍵還是要培養符合社會主流的正確價值觀、磨礪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鍛鍊吃苦耐勞的意志作風。一味用具體、功利的目標來引導和衡量,也容易對戰士的成長進步觀產生造成誤導、帶來迷茫和偏差。比如,對於當兵考軍校來說,目前部隊軍官生長的主要渠道是地方大學畢業的國防生,或軍校直接從地方招收的高中畢業生。作為普通戰士報考軍校,由於參與者眾多,能夠被錄取的往往是那些文化程度比較高、軍校招生考核成績突出的那些戰士,很多戰士則難以如願。再比如,入黨、立功和學技術、轉士官等等,都有指標、標準、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從比例上看,在部隊能夠實現目標的只佔少數。尤其是對於兩年義務兵而言,在入黨、立功等方面絕大多數人都難以如願。應該說,用這些具體目標來引導、激勵新戰士在部隊好好學習工作、努力鍛鍊成才,自然有它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過於強調要實現那些功利的目標、認為實現不了就意味著沒出息,反而會增大他們服役期間的心理壓力、成為思想上的沉重負擔,影響其全面健康成長和鍛鍊成才。就一個人一生成長髮展而言,青年戰士在部隊這個特殊環境所培養的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作風,比這些功利、具體的目標,意義更重大、收效更長遠。

九、苦在親友難見面

部隊內務條例規定,兩年義務服役期內沒有探親假,除非家庭或直系親人發生重大變故才能短暫請假。對大多數新戰士來說,他們自小大多沒有離開過父母親,一旦穿上軍裝,就要離開家鄉,一年、兩年多不能回家、難以與家人親友見面。從備受家人關愛的濃厚親情環境,一下子到一個完全陌生、管理嚴格的工作環境,很多新戰士都要經歷人生第一個痛苦的“心理斷乳期”。從實際情況看,最讓大多新戰士難以忍受的,還是隔斷了與女朋友的聯繫。小青年談戀愛大多如膠如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現在是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不能見面,對兩人的感情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對於那些入伍前已經有女朋友的新戰士來說,入伍之後,只能休息時間或節假日打打電話傾訴衷腸,聊解相思之苦,兩年之內再也不能象地方同齡人那樣與女朋友過花前月下、耳鬢廝磨的生活,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有的甚至還要面對因分隔兩地造成感情生疏、戀人分手等情感上的挫折和打擊。

十、苦在現實反差大

這個反差主要是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軍營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於軍隊職業特點及安全管理的特殊要求,地方群眾尤其是社會小青年與部隊接觸的並不多、對軍營生活了解的也大都不深。很多戰士家長尤其是新戰士本人,對於軍營生活的瞭解,主要途徑還是相關電影電視和軍旅小說。而當下的一些小說和影視節目,對軍營生活的描寫大多比較單一片面,尤其是影視節目大多更加註重視覺效果和藝術形式,作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渲染和誇大,與實際軍營生活尤其是基層連隊的生活脫節比較多。比如,影視節目上官兵好象經常在大街上,事實上部隊官兵日常工作生活與社會一直是相對隔離的,平時難得有機會參與地方的活動;影視節目上的部隊,好象每天不是在演習就是在打仗,事實上和平時期基層部隊大量的、主要的工作任務,是比較平淡、比較單調、比較枯燥的教育訓練,大的演習任務不是每年都有的;影視節目中好象官兵都可以談戀愛,實際上部隊對於官兵尤其是戰士談戀愛管理比較嚴格,不達到相當一定服役年限的戰士不能在駐地談戀愛和結婚。很多新戰士入伍前往往把部隊想象的過於理想、過於單純、過於美好。一到新兵連、一接觸到真實的軍營生活之後,又一下子感到天壤之別,與自己想象中的部隊相差太遠,思想上、感情上受到很大的挫傷,有的心裡還有一種受騙上當的感覺。

以上講了這麼多軍營生活的“苦”,當兵經歷的“累”。

那當兵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是希望把自己孩子送到部隊去呢。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講,當然是國防建設的需要,是每名公民神聖的權利和義務。對於一名青年個人的成長髮展來說,幾年的軍營生活,是幫助他們打牢人生髮展的素質基礎的一個重要起點。尤其是要看到,軍營嚴格規範而有規律的生活,讓很多青年徹底戒除了睡懶覺、不守時、責任感缺乏等不良習慣;軍營與社會家庭相對隔離的生活環境,培養鍛鍊了青年的適應環境和獨立生活能力;軍營每天堅持落實的系統體能鍛鍊,能夠青年練就過硬的身體素質;通過參加部隊遂行重大任務和日常訓練,能夠讓青年養成出既雷厲風行、又嚴謹細緻的作風;刻苦的訓練和工作壓力,能夠培養青年堅忍的意志和精神耐力;基層連隊繁瑣的工作生活,則能夠讓很多青年在回到社會之後,不好高婺遠,自覺踏踏實實從最底層幹起;嚴格規範的軍事化管理,讓很多青年培養出較強的紀律觀念、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這些能力素質的培養,在社會上其他單位和環境都是難以提供和實現的。從這些意義上來講,軍營是一個能夠讓廣大社會青年練就過硬素質本領的“火爐”,一個不斷成長成才的“跳板”,一個從生澀走向成熟的“學校”。事實上,這也正是我們很多家長及親友贊成和堅持把孩子送到部隊鍛鍊的一個重要初衷。

當兵10種苦,你都能承受嗎?

因此,對於一名普通社會青年,只要挺過了新兵連的那幾個月,只要承受住了當兵期間的那些壓力,只要能夠較好地適應軍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個人的綜合素質就能夠得到全面的鍛鍊和提升,就能夠為日後重新回到社會、迅速適應環境、培養一技之長,不斷健康成才、走向成功、創造輝煌儲備一筆寶貴精神財富。此外,幾年的軍營生活,不僅是國家承認的工作經歷和基層履歷,而且還能認識和結交許多天南地北的戰友;不僅個人家庭能夠享受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經濟上的一些優撫待遇,還能夠在轉業退伍之後享受就業安置、招工優先、創業減免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照顧。軍營生活的確“苦”,但苦難與財富往往是一對孿生兄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從這方面講,軍營生活的苦是苦有所獲、苦有所值、苦有所樂的。

對於一名即將穿上軍裝、步入軍營、開始緊張而又火熱軍旅生涯的社會青年來說,要想在部隊這所大學校裡學習知識、成長成才,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報負,還要有踏實的行動和堅強的毅力,尤其是對即將面臨的困難和可能經受的挫折,更是要有著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精神準備。真誠祝願廣大新戰士能夠在多彩的軍營裡放飛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志願,為豐富青年生活、創造輝煌人生寫下精彩的第一筆,收穫豐碩的“第一桶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