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鴨頭丸帖》是不是真跡,都不影響它的美

《鴨頭丸帖》是絹本書法作品,作者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獻之。

被認為是王獻之唯一存世的真跡(一說為唐代摹本),現珍藏於上海博物館。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之婿,為與族弟王珉區分,時人呼為“大令”。

此帖共有兩行十五個字——“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


王獻之《鴨頭丸帖》是不是真跡,都不影響它的美

《鴨頭丸帖》是王獻之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大意是:我服用了你介紹給我的鴨頭丸,沒啥效果,明天咱倆見個面,一起探討下。

作品為行草字體,墨色枯潤相宜,用筆疏密有致,筆鋒靈巧多姿,字與字之間雖連中有斷,但斷處氣勢依然相連。

王獻之雖然沒有父親王羲之的名氣大,但他的作品擺脫了父親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鴨頭丸帖》在北宋太宗時期被收藏於皇宮大內的祕閣,宋徽宗時期藏於宣和內府。


王獻之《鴨頭丸帖》是不是真跡,都不影響它的美

南宋高宗趙構曾盛讚此帖:

“大令摛[chī散佈] 華,夐[xiòng遠]絕千古。遺蹤展玩,龍蟠鳳翥[zhù鳥向上飛]。藏諸巾襲,冠耀書府。”

一些收藏、觀賞者也留有題跋,如北宋柳充、杜昱,明代王肯堂、董其昌,清代周壽昌、江標等書畫鑑賞大家。


王獻之《鴨頭丸帖》是不是真跡,都不影響它的美

南宋亡國後,《鴨頭丸帖》流入元朝宮廷,元文宗圖帖睦爾很欣賞奎章閣鑑書博士柯九思的才華,後將此帖賞給了他。

元文宗去世後,柯九思晚年受到蒙古貴族的排擠,他攜名帖隱居於松江(今屬上海)。

明朝時期,《鴨頭丸帖》再度進入皇宮,為皇家珍藏。


王獻之《鴨頭丸帖》是不是真跡,都不影響它的美

大明萬曆年間,《鴨頭丸帖》散落民間,至崇禎年間,先後為收藏家吳用卿、吳新宇等私人所有。

清朝光緒年間,《鴨頭丸帖》主人換成了徐叔鴻。

民國時期,為鑑賞家葉恭綽所得。

後來,葉恭綽將《鴨頭丸帖》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一說葉恭綽以一萬五千元高價賣給了博物館)。

關於《鴨頭丸帖》是不是真跡,還沒有找到官方的肯定。

但無論是不是真跡,都不妨礙它的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