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腳跟痛?當心“跟痛症”'

推拿 自行車 體育 中國家庭報 2019-09-02
"
"
走路腳跟痛?當心“跟痛症”
"
走路腳跟痛?當心“跟痛症”
走路腳跟痛?當心“跟痛症”
"
走路腳跟痛?當心“跟痛症”
走路腳跟痛?當心“跟痛症”
走路腳跟痛?當心“跟痛症”

如果把人比成自行車,那人的雙腳無疑就是自行車的雙輪,在人生的道路上車子行的久了,雙輪自然會磨損、老化,於是便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如果走路腳跟經常痛,那麼很有可能是得了“跟痛症”。什麼是跟痛症?得了跟痛症該怎樣做好治療和預防?本期我們邀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黃瑋醫生來跟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跟痛症”的知識。

女性及肥胖者是易患人群

今年62歲的周大媽愛跳廣場舞,喜歡運動,但最近她感覺左腳跟疼痛,而且越來越嚴重,別說跳舞了,連走路都困難。家門口的足部按摩店的店員說是足跟長骨刺了,但是周大媽先後做了理療、鍼灸、敷藥等都不見效。

周大媽到了醫院一檢查,醫生髮現她的左足短約1釐米,除足跟局部明顯觸壓痛以外,在小腿三頭肌,尤其是比目魚肌可觸及明顯肌筋膜激痛點,腰方肌、豎脊肌、臀中肌也觸及明顯激痛點。經治療後,周大媽的跟痛症有了明顯好轉。

“跟痛症又稱足跟痛、跟骨痛,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部跖面(即腳後跟)部疼痛症候群,好發於中老年人,但在文獻報道中8-80歲的人都可發生,尤其是運動員、女性及肥胖者更為多見。”黃瑋說,主要症狀是足跟底部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後起動走路時加重。走幾步後疼痛減輕,白天患者相對比較舒服,到傍晚疼痛逐漸加重,不負重後可以緩解。勞累後出現。疼痛呈持續性,足跟著地負重時加重疼痛。“跟痛症病程長短不一,有的可以自愈,但也有的患者可轉為慢性過程。”黃瑋表示,跟痛症在多數情況下是根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的。

跟痛症並非都是骨刺造成

“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上了年紀以後,足跖筋膜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組成跖筋膜的纖維組織逐漸失去了彈性,當長途步行或從較高處跳下時,就容易受傷,並且難以恢復成原有的結構,往往形成疤痕組織,使跖筋膜的彈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續存在而得不到緩解。”黃瑋說,臨床上“跟痛症”常見的病因有幾個方面,跖筋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見的病因。

“另一個病因是跟部脂肪墊萎縮。如果把人的雙足比作自行車輪,那麼跟部脂肪墊就像是車輪充氣帶,脂肪墊萎縮就像充氣帶漏氣,那鋼圈就會受壓變形,跟部失去了脂肪墊的保護,就會受壓疼痛。”黃瑋表示,此外還有跟部滑囊炎,“滑囊”就像自行車軸承的潤滑裝置,對骨關節具有保護作用,若滑囊出現炎症,潤滑裝置損壞,就會出現“軸承磨損”,即疼痛的情況,見於長久站立及硬地面行走以後,可同時伴有骨刺。除此之外,還有跖神經卡壓症、跟骨內高壓症等病因。

“雖然跟痛症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卻不一定都有骨刺。即使有一部分患者雖然照X線片可見骨刺,但是骨刺不一定是引起跟痛的原因。”黃瑋表示,有充分臨床證據顯示,有的患者長有骨刺,卻無跟痛。因此不能根據有無骨刺下診斷,跟痛症的痛也並不都是由於骨刺造成的。

健康用腳是關鍵

跟痛症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大病,但是因為病在腳上,而人每天走路又離不開腳,所以跟痛症對患者的生活還是會造成很大影響。

黃瑋表示,適宜地進行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可以增強體質,延緩骨骼退變,減少骨刺的發生,減少跟痛症的發生;老年人宜穿軟底鞋或者墊較舒適的鞋墊,使之上下樓梯、行走及運動保證有一定緩衝,從而保證跟骨不受嚴重損傷;老年患者不宜長途跋涉及做劇烈的運動,不宜久站負重,這樣會使跖腱膜長期受牽拉,脂肪墊受壓,減少足跟部保護、加重炎症反應,進而導致跟痛症發生。因此,“愛鍛鍊,取之有道”成為減少跟痛症的必備保健法寶之一。

黃瑋表示,一旦出現跟痛症,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這樣非但不會使病情好轉,還會引起相反的效果。此外,每天睡前熱水泡腳20-30分鐘有利於控制病情或恢復。 文/本報記者 張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