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近代史,我們都不可避免的提到一個詞,“西學東漸,”明朝萬曆年間,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有所觸動。此時的西方科學技術開始迅速發展,而中國這時科學技術的發展較緩慢,相對落後於同時期的歐洲。傳教士在傳播基督教的教義同時,也傳入大量科學技術。當時中國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學技術上的知識,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同理在推理小說上,日本也經歷了從“閉關鎖國”到“西學東漸”,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流行的大多是些描繪舊時代的風俗小說,大多以江戶時代的真人真事為藍本。在1868年之後,為了推進“全面西化”的國策,日本學者開始翻譯大量實用書籍,介紹西方的政治、經濟以及法律。1886年,經濟學家神田孝平翻譯了《楊芽兒奇談》,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樁罪案介紹了荷蘭的司法以及審判制度,因此被日本人視為第一部引入日本的推理小說。

1887年,同比西方是夏洛克。福爾摩斯入場的事件,日本則在著名報紙《讀賣新聞》上,刊登了著名“竹之社主人”翻譯的埃德加.愛倫.坡的《莫格街凶殺案》,這篇被譽為推理小說的開山之作終於在46年後登上歷史舞臺。

陷入'怪圈效應'的推理小說,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日本篇(下)

但要說到日本推理小說的先行者,就不得不提黑巖淚香,黑巖淚香在求學期間就對西方的推理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甚至大膽預言這種題材小說繪在日本擁有一片廣闊的天地。1888年,黑巖淚香先後翻寫了英國作家康維的推理小說《法庭美人》,但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用日本的國情重新翻新了這部小說。在日本出版之後受到讀者的追捧,黑巖淚香在此之後不遺餘力的翻寫了30多部西方推理作品。雖說他的做法在如今看不盡可取,但對當時推理小說在日本的推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日本推理元年——江戶川亂步初登場

在推理小說在日本推出的早期,大多數創作者對於推理小說的創作是迷茫的,模仿西方成為了他們最初的學步階段。但推理小說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要素,如何寫一部推理小說。於是,1923年,一位名叫江戶川亂步的作家登上歷史舞臺,創作出了一部真正屬於日本的推理小說。

江戶川亂步是一個筆名,因為作者本人非常崇拜埃德加愛倫坡,江戶川亂步的日文發音和愛倫坡的英文發言異常接近。亂步畢業於早稻田大學預科,他做過抄寫員、雜誌編輯、圖書管理員等工作,他在看到黑巖淚香翻寫的西方推理小說之後開始產生濃厚興趣,於是他也開始翻寫推理小說,1915年他翻寫了《火繩槍》,後來他創作了《兩分銅幣》和《一張車票》兩部小說,並投稿於當時日本著名的《新青年》雜誌,後來一舉成名。

陷入'怪圈效應'的推理小說,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日本篇(下)

1925年,江戶川亂步發表了一篇《D阪殺人事件》,第一次塑造了名偵探明智小五郎,這個人物被譽為“日本第一神探。”這個偵探有點像福爾摩斯,小五郎擁有精明的頭腦和好奇心,並總能在推理中找到準確答案。

江戶川亂步在日本推理小說史上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為了振興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創立了“推理作傢俱樂部,”後更名為“日本推理作家協會。”並在他60歲生日的時候,亂步捐出100萬日元,設立了“江戶川亂步”獎,這個獎項是日本最權威的推理獎項之一。從此之後,無數鼎鼎大名的推理作家都是從這裡初登場。包括一代天王東野圭吾。

“推理本就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因為真相只有一個。”——《名偵探柯南》

二、日本推理小說的“公式流”——本格推理VS新本格推理

數學中我們常常用到公式,日本推理小說作家也想用一種“公式”的手法去為推理小說限定條框,於是,就有了本格推理。什麼是本格推理呢?本格推理,是推理小說的一種流派,又可稱為正宗、正統、古典派或傳統派。以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為主,與注重寫實的社會派流派相對,不注重寫實,而以驚險離奇的情節與耐人尋味的詭計,通過邏輯推理展開情節。常有密室殺人或孤島殺人等詭計類型。

一般本格推理形式的小說,都要具備兩個要素,

1、要有謎團:僅僅是有殺人事件,不能稱其為本格推理。犯人及所用犯罪手法,讓人困惑。然後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撥雲見日,謎團也漸漸解開,這才是本格推理應有的姿態。

2、用正確的方法解開謎團:這一點極為重要。推理、推論的方法必須嚴密清晰,來不得半點模稜兩可之處。在推理中,用了靠不住的方法,就不是本格,充其量也只是犯罪小說。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如此如此,所以得到這個那個,所以罪犯就是你!”這就是本格推理的精髓。

這種公式法的本格推理最早出現於江戶川亂步的小說中,後由橫溝正史發揚光大,在老牌的推理小說看來,推理小說不同於其他小說,務必追求嚴謹,環環相扣中答案最終揭曉。這是一本推理小說的正確道路。

陷入'怪圈效應'的推理小說,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日本篇(下)

但是,伴隨著推理小說風的逐漸擴張,慢慢也有一些作家開始對這種絕對正統的“本格推理”存在質疑,他們認為,為何推理小說一定要主流,為何不能以另一種方式去寫。加上日本到了20世紀80年代,新一代日本公民成為了社會主力一一他們大多出生在20世紀60、70年代,沒有經歷過艱辛的戰後重建,更沒有經歷殘酷的戰爭。把這一代人稱為“垮掉的一代”有失偏頗,但他們的確沒有什麼危機意識,喜歡追求享樂和感官刺激。

於是就在大家迷惘的時候,一位天才橫空出世,成為了本格推理的救世主。島田莊司,成為了“新本格推理”的代表人物。

1979年,島田莊司創作了驚世駭俗的《占星術殺人魔法》,並把稿件投給了江戶川亂步獎評委會,參與1980年“江戶川亂步獎”的角逐。這部稿件給所有評委出了難題一一誰也沒有讀過這種風格的推理小說,誰都無法評價這部小說的優劣。德高望重的評委土屋隆夫直言:“我真的沒有能力評價這部作品,儘管我覺得它會改變整個推理小說的格局。”

陷入'怪圈效應'的推理小說,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日本篇(下)

島田莊司

島田莊司的推理小說跳脫了傳統推理小說“密室殺人”的套路,而是列車在行駛中消失掉、已經死去的人在奔跑、被切成兩半的屍體融合而復活等等奇異風。他筆下的名偵探御手洗潔、吉敷竹史都開闢新推理偵探的先河。

三、日本推理小說的“黑色水脈”——四大奇書

在日本推理文學界,有“四峰四奇”說,“四峰”在這裡指的是四位大師引領的日本推理文學的四個巔峰時代:

江戶川亂步開創的啟蒙時代;

橫溝正史開創的本格推理時代;

松本清張開創的社會推理時代;

綾辻行人開創的新本格推理時代。

陷入'怪圈效應'的推理小說,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日本篇(下)

而所謂的“四奇”,則是四部奇書,《黑死館殺人事件》、《腦髓地獄》、《獻給虛無的供物》、《匣中失樂》。

為何稱為奇書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四本書的內容偶讀複雜晦澀,很難用推理小說的標準加以評判,簡而言之,就是很難讀懂。

這些書都包含奇異的結構、華麗的謎團、似是而非的設定。在《簡單的謀殺》作者看來,四大奇書集中地體現了日本推理文學的特質——在知識和理性的表象下,暗藏著豐富的思想和足夠異樣的審美趣味。能夠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鳳毛麟角。

日本推理文學的燦爛繁榮發展,也間接體現了日本一種堅韌執著、前赴後繼的使命感,這種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否對中國當下原創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啟發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