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無數成功者的起步,我發現共性:成功的起點是信息模型(上)

研究了無數成功者的起步,我發現共性:成功的起點是信息模型(上)

01 人和人因何而不同

我見過太多的人,聊的比較深談的比較透。

有因為電瓶丟了跟老公吵架時扔菜刀的中年婦女,

也有給老婆買輛頂配路虎用來買菜的人生贏家;

有兢兢業業40多歲仍是科員見人就帶笑的體制內,

也有事業順利卻管不了孩子的正廳級;

有賣油條為兩個兒子娶妻的踏實老人,

也有見機跟風只掙快錢和轉手錢的逐利者;

有聽內幕買股和放高利貸的小贏家,

也有因為聽內幕搞到快要傾家蕩產的小輸家;

許多的人在時空長河下掙扎著向上,掙扎著每一塊錢、每一次他們認為的機遇,

也有更多的人似乎已經認命,不論看到什麼總有一番評判,並擴散自己的人生哲學。

起初我我以為人和人的區別可能是,

財富多少的原因,

資源富寡的原因,

教育程度的原因,

慢慢發現人與人的區別可能是,

讀書深淺的不同,

思維模式的不同,

認知高低的不同,

對資源的理解和運用不同,

最終,才發現人與人的區別是,

價值觀不同,

人生觀不同,

世界觀不同,

其實,每個人的世界都不一樣。

繼續深挖下去,

我發現了隱藏很深的一個因素,

一個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信息。

一個人的三觀、資源、思維、認知、行動等,查其根本,都是不同的信息碎片整合之後的不同結果。

不同的信息碎片經過不同的處理形成了其人生哲學。

再由人生哲學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收穫可能的結果。

這就是人和人不同的根本原因。

如果直接連接兩頭,忽略掉中間過程,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條公式:

信息=價值=人生

那麼,面對浩瀚的信息量,如何選取、吸收、利用呢?

有必要建立獨屬於自己的信息模型。

02 建立信息模型的必要性

信息模型的目的,是在海量的、不同質量的、不同來源的信息中抽取有價值的信息,

由此,

確立價值點,建立有效行為模式,

滾動積累,形成複利人生。

為順暢理解,得請出大神了。

我喜歡用大家熟知的例子,這樣省卻很多文字和背景介紹,今天請出的是巴菲特和芒格。

巴菲特最有意味的一句話是:風險,是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他是如何收集信息的呢?需要研究他的閱讀習慣。

我喜歡用原版文字,這樣能得到精確的信息。

Warren Buffett credits many of his great money decisions to his voracious reading habit.

1)Look, my job is essentially just corralling more and more and more facts and information, and occasionally seeing whether that leads to some action。

2)We want to get the facts, and then think。

3)He starts every morning by poring over several newspapers and estimates he spends as much as 80 percent of his day reading.

大意便是:

1)我的工作本質上就是收集更多的事實和信息,信息偶爾會導致行動。

2)得到事實,然後思考。

3)每天的閱讀時間,80%是閱讀報紙和財報。

提取核心信息便是:從一手信息裡尋找行動的依據。

巴菲特的本職工作是投資,依靠投資來獲取財富。

他獲取到的信息,是所有人可以公開獲得的信息。

他在研讀信息和思考上花去了80%的閱讀時間。

Buffett 每天閱讀的六份報紙是: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Financial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USA Today, The Omaha World-Herald, American Banker.

報紙之外,便是各種公司的財報。

這些都是公開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正常途徑收集到。

但為什麼這些公開的信息在巴菲特的手裡產生了魔力,生產出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呢?

他的信息模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查理芒格把他的信息模型稱為“思維框架”,和巴菲特的特點正好相反,形成完美互補。

他擁有百科全書版的知識,從古代的雄辯家到18、19世紀的歐洲文豪,再到當代的流行文化偶像,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來。——彼得·考夫曼

芒格從海量的信息裡,訓練出屬於自己的、來自各種學科的思維模型。

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以基本公理、人類成就、人性的弱點、通往智慧的崎嶇道路為中心,借用並完美糅合了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公式,形成獨特的、成熟的系統。

在其選擇投資標的時,更注重標的的內部經營狀況、所處的更大的整體生態系統做出全面的分析。

——《窮查理寶典》

巴菲特和芒格的互補,造就了投資帝國。

但相同的是,他們對海量信息都有獨特的處理方式,

我統稱為“信息模型”。

芒格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的思維完全依賴於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領域,就求助專家建議,那麼你將遭受很多災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無論有多難,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自己的信息模型

03 信息模型的公式

在汲取了時空更替之下太多人的行為和結果後,得出了一套普適性的信息模型,

研究了無數成功者的起步,我發現共性:成功的起點是信息模型(上)

在整個公式中,信息是軸心。

04 萬事萬物有其本質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什麼?

不是便利性,不是廣告平臺,不是2VC,

而是,壟斷。

共享的目標只有壟斷,壟斷之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比如殺熟。

不以壟斷為打法的共享,都是失敗的。

傳統銷售渠道的本質是什麼?

大區、省級、地市級等等架構,不是方便管理,不是解決竄貨,不是層層利潤點,

而是客戶。

生產商的客戶,把貨物賣給渠道商,完成資金回籠,進行下一輪生產。

電商的本質是什麼?

不是便宜,不是便捷,不是銷售量,

而是平臺。

點對點的渠道,打通廠商和消費者,用渠道就要交納渠道費。

並圍繞點對點,建立完成的商業生態,如支付、如物流、如廣告。

社交軟件的本質是什麼?

不是私密,不是YP,不是內容,

而是人的社會屬性。

人通過自我展示來和社會發生連接,發生信息互換,發生價值互換。

圍繞自我展示,構建商業模式。

工業革命的本質是什麼?

不是機器,不是工廠,不是剩餘價值,

而是資源。

搶掠或創造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多的利潤,

不斷的技術迭代,對資源不斷深挖,整個價值鏈條上,處處都是資源,

如機器、如人、如市場、如新產品等等。

05 一眼看穿本質

一眼看穿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馬里奧·普佐 《教父》

一眼看穿有多難麼?

需要經過什麼特殊訓練麼?

完全不需要,

我們只要找到線頭即可。

或者說,找到事物發展的核心規律。

解讀本質,為了找到自己的價值點。

越靠近本質,離自己的價值點越近。

因為,事物的本質是錘鍊和確認自己價值點的唯一途徑。

我們來看一下巴菲特的法則:

Rule No.1: Never lose money.

Rule No.2: Never forget rule No.1.

別損失錢。

這就是他所有投資的本質。

所以,要大量的閱讀和研究,要儘可能少的行動。

恰恰,結果給予的反饋表明,這是正確的選擇。

一個人的成功,什麼是核心因素?或者說線頭?

時代?機遇?資源?知識?人脈?還是其他的什麼呢?

只有一個:價值點。

反覆錘鍊自己的價值點,厚度、廣度、深度、精度,時代會給予機遇的。

金鱗不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但是,翻遍各種史料和資料,我沒有發現一個人是突然就擁有價值點的。

從來沒有。

這裡借用芒格的一段話:

人類並沒有被賦予隨時隨地感知一切、瞭解一切的天賦。但是人類如果努力去了解、去感知——通過篩選眾多的機會——就一定能找到一個錯位的賭注。而且,聰明的人會在世界提供給他這一機遇時下大賭注。當成功概率很高時他們下了大賭注,而其餘的時間他們按兵不動,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我把價值點的尋找方法拆解開,

進行如下思考:

1)一個人具備什麼價值,

2)能為他人創造什麼價值,

3)能給他人帶來什麼利益,

4)自己的價值和給他人帶來的利益之間的通道是否打通,是否順暢,

5)如何確認回饋。

這套方法的本質是:

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會性,

而人的社會屬性中最本質的便是價值二字。

價值點,就是用自己的價值來實現利他。

在價值交換中,完成增值。

如何形成利他,這就是所有行動的起手式,

看一個人的起手式,基本就能知道他會怎麼走、能走多遠。

(上篇完,共3282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