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人跑不贏指數?'

"
"
為什麼大部分人跑不贏指數?

作者:陳建德

來源:雪球

古今中外,大部分人在股市裡投資是跑不贏指數的。

記得在2002年,那時還在福州大學讀經濟學本科,那幾年看了很多投資方面的書,其中有一本書統計了美日英法四個國家從1900年到2000年各類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情況,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至今記憶猶新。書中也統計了1980年到2000里美國共同基金在20年裡的投資收益率情況,說了這麼一個數據“長期來看,90%的個人投資者跑不贏共同基金,90%的共同基金跑不贏指數”。這是個客觀事實,在中國A股市場,根據自己10幾年的從業經驗的觀察,應該也是成立的。這也是這二三十年來,不論是歐美還是中國,指數基金的規模與比例發展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人跑不贏指數呢?

根據自己的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指數是個股的平均

指數從其誕生的那一時代開始,就註定了至少一半的人跑不贏指數。目前世界各國的主要指數,大部分都是成份股的加權平均,我們先不說複雜的加權平均,假設是算術平均來計算。比如一個指數包含100只個股,假設這100只個股在指數中是等權重的,那麼不論指數漲多少,就會有50只個股跑贏指數,50只個股跑輸指數。在加權平均指數裡,由於有一些個股的權重比較大,這樣的規則設計,會使更多個股跑不贏指數。

即,很多人,只要買的不是那跑贏指數的那部分個股,就註定了他的投資跑不贏指數。

2. 指數是有更新的

指數中的個股是會更新的、會有更替。

《新鴛鴦蝴蝶夢》主題歌裡唱到:“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對於股票也一樣,由來只看到新股漲,有誰聽到老股跌?大部分的指數,一般是每隔半年會有一次更新,即每隔半年左右,指數會將部分個股新調入到指數中,同時也會將同樣數據的部分個股調出指數。即,指數是與時俱進的,成分股指數總體上都會代表那個時代的最好的公司,但很多個股是沒有與時俱進的。

比如,樂視網300104曾經是創業板100只成分股裡權重前三大的,但公司是其自2018月年11日起,被調出深證成指、深證100、創業板指。

又比如,在20世紀初,道瓊斯指數裡的權重部分是鋼鐵公司和鐵路公司,但是這些公司早已在偏僻的廁所裡寂寞地哭泣了幾十年。

即,很多人,如果不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還固守原有的被調出指數的成分股時,也能基本註定了會跑輸指數。比如上面講的,如果一個人到現在一直拿著樂視網,那麼,他就是一個LOSER。

3. 指數時時都是滿倉交易的

指數時時刻刻都是滿倉交易的,而我們市場中的很多的投資者,都覺得自己可以把握好週期,可以超越週期,可以非常好的擇時,所以頻繁地擇時,想高拋低吸,但往往是高吸低拋,並且在頻繁的擇時與倉位控制中,踏空市場了。比如2019年年初到2019年4月10日,上證指數已滿倉上漲30%,創業板指數更是滿倉上漲了38%,但有很多人倉位還很低,踏空了,按全部資金來算,大幅跑輸指數。

4. 指數是沒有交易成本的

指數是沒有任何交易成本的,而只要是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交易,就要給國家稅務總局上繳印花稅,就要給證券公司貢獻佣金。越是頻繁的交易,越是國家的好公民,因為上繳的印花稅就越多。而指數是不用交印花稅、也不用交佣金的。

即,很多的投資者,頻繁的交易中,也基本註定了他要多出印花稅和佣金,所以,會更大地跑輸指數。

比如,一個投資者如果一年是20倍的換手率,按佣金率2.5%%來計算,那它一年就要付出2%的印花稅和1.0%的佣金。已遠遠跑輸指數了。上證指數從1990年底的100點漲到3200點,18年時間上漲31倍,即年複合增長率是13%。1.13的28次方是30.53.但是如果年複合增長率是13%-3%的交易成本10%,那麼1.1的28次方是14.42。也就是說,即使個人投資者其買的股票在不計算交易成本的情況下,是和指數一樣的,但是28年的每年的20倍的換手率,已經使得其28年的投資收益率比沒有印花稅和佣金的指數低了一半多一點。

5. 指數是沒有摩擦成本、衝擊成本的

個股交易中是有摩擦成本的,對於交易量小的個股,有時衝擊成本還挺大的。比如在漲跌停板制度中,也許是無量漲停,個股以及指數就漲上去了,但是很多人由於標的券無法買得到,它也就沒有辦法享受到市場的上漲。比如,舉個極端例子,假設貴州茅臺占上證50指數的權重是5%,如果該票連續7個漲停板即漲約一倍、每天只成交100股,假設其它個股都沒有漲也沒有跌,它的7個漲停板將帶動指數上漲5%,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因為每天只成交100股,無法及時地買入參與上漲,那將絕對大概率地跑輸了指數。

6. 只能暫時跑贏指數

有的人其選擇的股票,在某一階段中跑贏了指數,但在頻繁的換股中,或者沒有及時地調整個股中,從中長週期來看,又跑輸了指數。

以上從六個方面分析了,為什麼大部分人和大部分基金跑不贏指數。

"
為什麼大部分人跑不贏指數?

作者:陳建德

來源:雪球

古今中外,大部分人在股市裡投資是跑不贏指數的。

記得在2002年,那時還在福州大學讀經濟學本科,那幾年看了很多投資方面的書,其中有一本書統計了美日英法四個國家從1900年到2000年各類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情況,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至今記憶猶新。書中也統計了1980年到2000里美國共同基金在20年裡的投資收益率情況,說了這麼一個數據“長期來看,90%的個人投資者跑不贏共同基金,90%的共同基金跑不贏指數”。這是個客觀事實,在中國A股市場,根據自己10幾年的從業經驗的觀察,應該也是成立的。這也是這二三十年來,不論是歐美還是中國,指數基金的規模與比例發展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人跑不贏指數呢?

根據自己的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指數是個股的平均

指數從其誕生的那一時代開始,就註定了至少一半的人跑不贏指數。目前世界各國的主要指數,大部分都是成份股的加權平均,我們先不說複雜的加權平均,假設是算術平均來計算。比如一個指數包含100只個股,假設這100只個股在指數中是等權重的,那麼不論指數漲多少,就會有50只個股跑贏指數,50只個股跑輸指數。在加權平均指數裡,由於有一些個股的權重比較大,這樣的規則設計,會使更多個股跑不贏指數。

即,很多人,只要買的不是那跑贏指數的那部分個股,就註定了他的投資跑不贏指數。

2. 指數是有更新的

指數中的個股是會更新的、會有更替。

《新鴛鴦蝴蝶夢》主題歌裡唱到:“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對於股票也一樣,由來只看到新股漲,有誰聽到老股跌?大部分的指數,一般是每隔半年會有一次更新,即每隔半年左右,指數會將部分個股新調入到指數中,同時也會將同樣數據的部分個股調出指數。即,指數是與時俱進的,成分股指數總體上都會代表那個時代的最好的公司,但很多個股是沒有與時俱進的。

比如,樂視網300104曾經是創業板100只成分股裡權重前三大的,但公司是其自2018月年11日起,被調出深證成指、深證100、創業板指。

又比如,在20世紀初,道瓊斯指數裡的權重部分是鋼鐵公司和鐵路公司,但是這些公司早已在偏僻的廁所裡寂寞地哭泣了幾十年。

即,很多人,如果不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還固守原有的被調出指數的成分股時,也能基本註定了會跑輸指數。比如上面講的,如果一個人到現在一直拿著樂視網,那麼,他就是一個LOSER。

3. 指數時時都是滿倉交易的

指數時時刻刻都是滿倉交易的,而我們市場中的很多的投資者,都覺得自己可以把握好週期,可以超越週期,可以非常好的擇時,所以頻繁地擇時,想高拋低吸,但往往是高吸低拋,並且在頻繁的擇時與倉位控制中,踏空市場了。比如2019年年初到2019年4月10日,上證指數已滿倉上漲30%,創業板指數更是滿倉上漲了38%,但有很多人倉位還很低,踏空了,按全部資金來算,大幅跑輸指數。

4. 指數是沒有交易成本的

指數是沒有任何交易成本的,而只要是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交易,就要給國家稅務總局上繳印花稅,就要給證券公司貢獻佣金。越是頻繁的交易,越是國家的好公民,因為上繳的印花稅就越多。而指數是不用交印花稅、也不用交佣金的。

即,很多的投資者,頻繁的交易中,也基本註定了他要多出印花稅和佣金,所以,會更大地跑輸指數。

比如,一個投資者如果一年是20倍的換手率,按佣金率2.5%%來計算,那它一年就要付出2%的印花稅和1.0%的佣金。已遠遠跑輸指數了。上證指數從1990年底的100點漲到3200點,18年時間上漲31倍,即年複合增長率是13%。1.13的28次方是30.53.但是如果年複合增長率是13%-3%的交易成本10%,那麼1.1的28次方是14.42。也就是說,即使個人投資者其買的股票在不計算交易成本的情況下,是和指數一樣的,但是28年的每年的20倍的換手率,已經使得其28年的投資收益率比沒有印花稅和佣金的指數低了一半多一點。

5. 指數是沒有摩擦成本、衝擊成本的

個股交易中是有摩擦成本的,對於交易量小的個股,有時衝擊成本還挺大的。比如在漲跌停板制度中,也許是無量漲停,個股以及指數就漲上去了,但是很多人由於標的券無法買得到,它也就沒有辦法享受到市場的上漲。比如,舉個極端例子,假設貴州茅臺占上證50指數的權重是5%,如果該票連續7個漲停板即漲約一倍、每天只成交100股,假設其它個股都沒有漲也沒有跌,它的7個漲停板將帶動指數上漲5%,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因為每天只成交100股,無法及時地買入參與上漲,那將絕對大概率地跑輸了指數。

6. 只能暫時跑贏指數

有的人其選擇的股票,在某一階段中跑贏了指數,但在頻繁的換股中,或者沒有及時地調整個股中,從中長週期來看,又跑輸了指數。

以上從六個方面分析了,為什麼大部分人和大部分基金跑不贏指數。

為什麼大部分人跑不贏指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