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不清 部分快遞櫃公司虧損'

"

曾經被資本加持的快遞櫃行業,在經過市場大浪之後出現虧損,引發行業關注。國家郵政局近期新規提到“快遞員未經同意不得將包裹放快件箱”,業內人士表示這對快遞櫃來說將減少入櫃需求,快遞櫃的商業化道路如何走還是個問題。

“最後一公里”商機吸引資本入局

近日,市民趙女士的快遞到了,但她不在家,就讓放在快遞櫃裡,等她回小區時才發現因為超期需支付5元錢。如今這類快遞櫃越來越多。

"

曾經被資本加持的快遞櫃行業,在經過市場大浪之後出現虧損,引發行業關注。國家郵政局近期新規提到“快遞員未經同意不得將包裹放快件箱”,業內人士表示這對快遞櫃來說將減少入櫃需求,快遞櫃的商業化道路如何走還是個問題。

“最後一公里”商機吸引資本入局

近日,市民趙女士的快遞到了,但她不在家,就讓放在快遞櫃裡,等她回小區時才發現因為超期需支付5元錢。如今這類快遞櫃越來越多。

商業模式不清 部分快遞櫃公司虧損

為緩解快遞“最後100米”配送壓力,參與智能快遞櫃行業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10多家主要企業設立了智能快遞櫃25萬組,平均每天處理快遞量1100萬單。

“自助收快遞,自助存放”的快遞櫃還有不少民間資本躍躍欲試。西安從事商業運營的周強就打算投資一個快遞櫃,打聽以後才知道,目前單店成本較高,需要購買櫃子,運輸、進小區、安裝,接電源等,如果不成規模難以產生效益。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近年來快遞業務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國家郵政局此前發佈的《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達700億,業務收入接近8000億元。2018-2020快遞業務量複合增長率為19.5%,業務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5.4%。解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投遞痛點的智能快遞櫃,看上去市場需求廣闊。

智能快遞櫃遍地開花,一度成為創業和資本的風口。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7年,中國智能快遞櫃投放量不斷上升,且增勢明顯。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能快遞櫃投放量將達到80萬組。

智能快遞櫃發展多年 部分已經飽和不接受加盟

7月23日,華商報記者以打算投資、加盟為由諮詢了智能快遞櫃公司。一家工作人員表示,以前可以投資加盟,但目前已經飽和,幾乎各大城市都有,不接受加盟了,問起盈虧情況她表示不瞭解。另外一家的工作人員回覆說,其屬於直營不接受加盟,個人暫時無法參與投資,問起運營情況,她說不了解。

華商報記者記者走訪了西安東二環附近多處小區內的快遞櫃發現,櫃面和收取件的顯示屏上都有廣告,有的是與一些商家合作或者自己搭建平臺做電商生意。有的吸引關注微信公眾號,推送食品、日用品等。

華商報記者諮詢得知,快遞櫃公司的成本主要包括快遞櫃的製造、維護,智能快遞櫃軟件APP平臺的維護,以及快遞櫃進駐社區、寫字樓的進場費用,還有折舊等損耗。除機櫃成本,還有物業費、電費以及運營管理、安防監控、維修等對應的人工費用。

"

曾經被資本加持的快遞櫃行業,在經過市場大浪之後出現虧損,引發行業關注。國家郵政局近期新規提到“快遞員未經同意不得將包裹放快件箱”,業內人士表示這對快遞櫃來說將減少入櫃需求,快遞櫃的商業化道路如何走還是個問題。

“最後一公里”商機吸引資本入局

近日,市民趙女士的快遞到了,但她不在家,就讓放在快遞櫃裡,等她回小區時才發現因為超期需支付5元錢。如今這類快遞櫃越來越多。

商業模式不清 部分快遞櫃公司虧損

為緩解快遞“最後100米”配送壓力,參與智能快遞櫃行業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10多家主要企業設立了智能快遞櫃25萬組,平均每天處理快遞量1100萬單。

“自助收快遞,自助存放”的快遞櫃還有不少民間資本躍躍欲試。西安從事商業運營的周強就打算投資一個快遞櫃,打聽以後才知道,目前單店成本較高,需要購買櫃子,運輸、進小區、安裝,接電源等,如果不成規模難以產生效益。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近年來快遞業務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國家郵政局此前發佈的《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達700億,業務收入接近8000億元。2018-2020快遞業務量複合增長率為19.5%,業務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5.4%。解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投遞痛點的智能快遞櫃,看上去市場需求廣闊。

智能快遞櫃遍地開花,一度成為創業和資本的風口。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7年,中國智能快遞櫃投放量不斷上升,且增勢明顯。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能快遞櫃投放量將達到80萬組。

智能快遞櫃發展多年 部分已經飽和不接受加盟

7月23日,華商報記者以打算投資、加盟為由諮詢了智能快遞櫃公司。一家工作人員表示,以前可以投資加盟,但目前已經飽和,幾乎各大城市都有,不接受加盟了,問起盈虧情況她表示不瞭解。另外一家的工作人員回覆說,其屬於直營不接受加盟,個人暫時無法參與投資,問起運營情況,她說不了解。

華商報記者記者走訪了西安東二環附近多處小區內的快遞櫃發現,櫃面和收取件的顯示屏上都有廣告,有的是與一些商家合作或者自己搭建平臺做電商生意。有的吸引關注微信公眾號,推送食品、日用品等。

華商報記者諮詢得知,快遞櫃公司的成本主要包括快遞櫃的製造、維護,智能快遞櫃軟件APP平臺的維護,以及快遞櫃進駐社區、寫字樓的進場費用,還有折舊等損耗。除機櫃成本,還有物業費、電費以及運營管理、安防監控、維修等對應的人工費用。

商業模式不清 部分快遞櫃公司虧損

7月21日,華商報記者諮詢了西安四個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胡家廟附近一處新建小區,目前不允許進小區安裝這種盈利性設備,如果要安裝可能需要跟開發商溝通。在金花南路附近一處小區,一位工作人員回覆說,一般需要尋找合適的位置,費用需要諮詢財務部門,長期存放一般一個月3000元左右,發放電卡以後自己買電,一般使用商業用電。在西門一處小區,一位物業工作人員說:“不需要快遞櫃,我們小區已經有了,需要快遞櫃了再聯繫你。”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每個智能快遞櫃成本在5~6萬元左右,壽命約2~3年。據西安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各家企業仍處於跑馬圈地階段,看似有商機但暫未發現快遞櫃運營企業盈利的案例。

消費者不願付費 創意雖好但商業模式不清晰

產出情況如何呢?7月20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在雁翔路附近一處小區門口看到,這裡擺放著快遞櫃,需輸入取件碼等,開箱出櫃前後,屏幕上有農產品頁面,不過取件的幾位業主沒點擊頁面。“快遞員把東西放快遞櫃,憑啥要我交費?”西安市民周先生說,快遞櫃收費惹怒不少網購族。“超時四五天的客戶太少了。畢竟,網購時已經付過費,不願再花冤枉錢。”

樑先生是西安東郊某快遞站點負責人。他介紹,公司的快遞員最近一般每天送出120件左右,放進櫃子的佔到四分之一,根據貨物大小不等付費0.1元到0.5元不等。在他看來,智能快遞櫃收入主要來源於向快遞員收費、廣告收入、消費者寄快遞收費、用戶打賞及部分增值業務。

快遞專家徐勇對媒體表示,很多實力雄厚的大型快遞物流行業企業入局,不少中小快遞櫃企業面臨競爭激烈、收入減少等原因而不得不撤出。智能快遞櫃未來還面臨用戶誤解、運營成本、盈利難等困境。可通過給用戶送存放券以及其他增值服務優惠券等拓展。主營自助寄存服務的共存智能櫃聯合創始人汪堅曾表示,若能達到單點月收520元基本可以實現已有點位運營成本的收支平衡,但無法收回設備投放成本。

“快遞櫃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導致虧損。”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華商報記者表示,快遞櫃硬件投入較大,中間耗電運營成本高。雖有探索但快遞櫃廣告變現有限,流量變現很難。“快遞櫃的本質是物流服務體驗,其次是流量。”曹磊分析,投放一組智能快件箱成本較高。

近日,“智能快遞櫃”供應商智萊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據瞭解,智能快遞櫃行業各方累計投入已超過300億元。但同時,場地使用費以及運營維護等成本持續升高。曾被資本加持的快遞櫃行業,在經過市場大浪之後出現虧損。快遞櫃市場規模較大的速遞易和豐巢,雖然被稱為頭部玩家,但快遞櫃業務依舊虧損。

既有困局加上新規 快遞櫃或出現優勝劣汰

7月19日,國家郵政局官方網站發佈《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徵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應當按照快遞服務合同約定的名址提供投遞服務等。市場人士認為,各地頻現用戶吐槽沒接到通知就存放,行業虧損既有困局,以及新規下導致的入櫃率下降,在內憂外患情況下,快遞櫃企業或將出現一波優勝劣汰。

“投遞收費、超時收費、廣告招商三種模式出發點很好,但用戶消費頻率、使用黏性和忠誠度效果不理想。”西安商業運營專家王建紅長期關注快遞產業鏈條,他對華商報記者分析,其規模沒有達到理想平衡點,盈利模式相對單一。很多小商店也在代收,部分業務被分流。單靠快遞收寄業務來盈利,需要依靠規模才能產生利潤。建議運營企業利用新技術、高科技拓展其他業務或進行有效融合,拓展其他盈利模式,增加盈利點。比如,尋找客戶的新增需求,不單純是智能快遞櫃,而是成為社區數字化終端,探尋新的利潤增長點。

"

曾經被資本加持的快遞櫃行業,在經過市場大浪之後出現虧損,引發行業關注。國家郵政局近期新規提到“快遞員未經同意不得將包裹放快件箱”,業內人士表示這對快遞櫃來說將減少入櫃需求,快遞櫃的商業化道路如何走還是個問題。

“最後一公里”商機吸引資本入局

近日,市民趙女士的快遞到了,但她不在家,就讓放在快遞櫃裡,等她回小區時才發現因為超期需支付5元錢。如今這類快遞櫃越來越多。

商業模式不清 部分快遞櫃公司虧損

為緩解快遞“最後100米”配送壓力,參與智能快遞櫃行業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10多家主要企業設立了智能快遞櫃25萬組,平均每天處理快遞量1100萬單。

“自助收快遞,自助存放”的快遞櫃還有不少民間資本躍躍欲試。西安從事商業運營的周強就打算投資一個快遞櫃,打聽以後才知道,目前單店成本較高,需要購買櫃子,運輸、進小區、安裝,接電源等,如果不成規模難以產生效益。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近年來快遞業務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國家郵政局此前發佈的《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達700億,業務收入接近8000億元。2018-2020快遞業務量複合增長率為19.5%,業務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5.4%。解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投遞痛點的智能快遞櫃,看上去市場需求廣闊。

智能快遞櫃遍地開花,一度成為創業和資本的風口。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7年,中國智能快遞櫃投放量不斷上升,且增勢明顯。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能快遞櫃投放量將達到80萬組。

智能快遞櫃發展多年 部分已經飽和不接受加盟

7月23日,華商報記者以打算投資、加盟為由諮詢了智能快遞櫃公司。一家工作人員表示,以前可以投資加盟,但目前已經飽和,幾乎各大城市都有,不接受加盟了,問起盈虧情況她表示不瞭解。另外一家的工作人員回覆說,其屬於直營不接受加盟,個人暫時無法參與投資,問起運營情況,她說不了解。

華商報記者記者走訪了西安東二環附近多處小區內的快遞櫃發現,櫃面和收取件的顯示屏上都有廣告,有的是與一些商家合作或者自己搭建平臺做電商生意。有的吸引關注微信公眾號,推送食品、日用品等。

華商報記者諮詢得知,快遞櫃公司的成本主要包括快遞櫃的製造、維護,智能快遞櫃軟件APP平臺的維護,以及快遞櫃進駐社區、寫字樓的進場費用,還有折舊等損耗。除機櫃成本,還有物業費、電費以及運營管理、安防監控、維修等對應的人工費用。

商業模式不清 部分快遞櫃公司虧損

7月21日,華商報記者諮詢了西安四個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胡家廟附近一處新建小區,目前不允許進小區安裝這種盈利性設備,如果要安裝可能需要跟開發商溝通。在金花南路附近一處小區,一位工作人員回覆說,一般需要尋找合適的位置,費用需要諮詢財務部門,長期存放一般一個月3000元左右,發放電卡以後自己買電,一般使用商業用電。在西門一處小區,一位物業工作人員說:“不需要快遞櫃,我們小區已經有了,需要快遞櫃了再聯繫你。”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每個智能快遞櫃成本在5~6萬元左右,壽命約2~3年。據西安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各家企業仍處於跑馬圈地階段,看似有商機但暫未發現快遞櫃運營企業盈利的案例。

消費者不願付費 創意雖好但商業模式不清晰

產出情況如何呢?7月20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在雁翔路附近一處小區門口看到,這裡擺放著快遞櫃,需輸入取件碼等,開箱出櫃前後,屏幕上有農產品頁面,不過取件的幾位業主沒點擊頁面。“快遞員把東西放快遞櫃,憑啥要我交費?”西安市民周先生說,快遞櫃收費惹怒不少網購族。“超時四五天的客戶太少了。畢竟,網購時已經付過費,不願再花冤枉錢。”

樑先生是西安東郊某快遞站點負責人。他介紹,公司的快遞員最近一般每天送出120件左右,放進櫃子的佔到四分之一,根據貨物大小不等付費0.1元到0.5元不等。在他看來,智能快遞櫃收入主要來源於向快遞員收費、廣告收入、消費者寄快遞收費、用戶打賞及部分增值業務。

快遞專家徐勇對媒體表示,很多實力雄厚的大型快遞物流行業企業入局,不少中小快遞櫃企業面臨競爭激烈、收入減少等原因而不得不撤出。智能快遞櫃未來還面臨用戶誤解、運營成本、盈利難等困境。可通過給用戶送存放券以及其他增值服務優惠券等拓展。主營自助寄存服務的共存智能櫃聯合創始人汪堅曾表示,若能達到單點月收520元基本可以實現已有點位運營成本的收支平衡,但無法收回設備投放成本。

“快遞櫃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導致虧損。”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華商報記者表示,快遞櫃硬件投入較大,中間耗電運營成本高。雖有探索但快遞櫃廣告變現有限,流量變現很難。“快遞櫃的本質是物流服務體驗,其次是流量。”曹磊分析,投放一組智能快件箱成本較高。

近日,“智能快遞櫃”供應商智萊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據瞭解,智能快遞櫃行業各方累計投入已超過300億元。但同時,場地使用費以及運營維護等成本持續升高。曾被資本加持的快遞櫃行業,在經過市場大浪之後出現虧損。快遞櫃市場規模較大的速遞易和豐巢,雖然被稱為頭部玩家,但快遞櫃業務依舊虧損。

既有困局加上新規 快遞櫃或出現優勝劣汰

7月19日,國家郵政局官方網站發佈《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徵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應當按照快遞服務合同約定的名址提供投遞服務等。市場人士認為,各地頻現用戶吐槽沒接到通知就存放,行業虧損既有困局,以及新規下導致的入櫃率下降,在內憂外患情況下,快遞櫃企業或將出現一波優勝劣汰。

“投遞收費、超時收費、廣告招商三種模式出發點很好,但用戶消費頻率、使用黏性和忠誠度效果不理想。”西安商業運營專家王建紅長期關注快遞產業鏈條,他對華商報記者分析,其規模沒有達到理想平衡點,盈利模式相對單一。很多小商店也在代收,部分業務被分流。單靠快遞收寄業務來盈利,需要依靠規模才能產生利潤。建議運營企業利用新技術、高科技拓展其他業務或進行有效融合,拓展其他盈利模式,增加盈利點。比如,尋找客戶的新增需求,不單純是智能快遞櫃,而是成為社區數字化終端,探尋新的利潤增長點。

商業模式不清 部分快遞櫃公司虧損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分析,應該打開思路,從快遞櫃向社區智能終端去思考和探索,拓展盈利空間和盈利模式,爭取形成以快遞投放為主以數字化多功能服務的社區數字平臺,多元化的信息平臺。

華商報記者查詢發現,部分企業在業務方面發展了代存、社區洗衣、鞋櫃存放等,部分開始發展家政保潔、社區小便利店等。“必須要有規模效應才有可能賺錢。”曹磊認為,快遞櫃本質是通過物流屬性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其次才是廣告和流量變現,或許未來將探索出一條持續盈利路線也未可知。

華商報記者 黃濤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