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股的波動基因看券商股長期投資邏輯

投資 IPO 金融 基金 智通財經網 2017-06-12

看似黯淡的A股市場,還會出現癲狂的大牛市嗎?這樣的概率仍然存在、甚至不小。

以一個證券賬戶有30萬元市值、其中20萬元分佈在滬市、10萬元分佈在深市的投資者為例,在2016年,這個投資者可以取得的理論單純IPO打新收益為18.1%(按打開漲停板即賣出計算,未考慮交易費率)。在2017年的前4個月,這個數字則上升到了18.6%。

假設A股市場在長期、每年的內在增長是12%(實際上選擇一些好公司還不止這個數),那麼加上打新收益,一個普通投資者可以輕鬆在這個市場獲得30%的年化回報。那麼,這麼賺錢幾乎能秒殺所有投資回報的生意,又有多少投資者在參與呢?2016年年初的數字是900萬,當前的數字是大概1500萬,第一個數字不到全國成年人比重的1%,第二個不到1.5%。

也就是說,這樣一門極其賺錢的生意,經過這麼長時間,竟然還是隻有不到1.5%的人在參與。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有多麼不成熟、多麼缺乏獨立判斷市場的能力。而這也就必然表現出硬幣的兩面,在悲觀的時候表現為極度的熊市,而在樂觀的時候表現為瘋狂的牛市。

只要投資者的屬性不變,A股牛市的基因就仍然存在。

但是,既然瘋狂牛市的基因是極度不理性,那麼極度不理性就不可能用理性思維、數據推演來預測到。也就是說,我們能預見這種現象的發生,但不能判斷它發生的時機。由此,我們就需要一種電影《大空頭》裡的基金經理麥克·貝里(Michael Burry)看空次貸危機時所用的工具:如果看錯那麼賠的很少,一旦撞對可以大賺一筆。只不過,麥克的工具所瞄準的方向是做空,賭A股瘋牛基因仍在的方向是做多而已。

而證券行業的性質,就決定了它具有極強的彈性,在熊市的時候會跌得很慘,牛市的時候漲幅往往能輕鬆趕上,甚至遠超市場。由此,如果證券行業估值已經極度低廉,那麼它就會形成一種完美的麥克·貝里式工具:熊市繼續延續下去也賠不了多少,萬一大牛市來臨則可以猛賺一筆。

這種性質主要體現在證券公司的收入來源上。目前,內地證券公司收入來源主要有四大塊:證券經紀、自營投資、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可以看到,在牛市中,交易費用會大漲、自營倉位會大賺、資產管理的業績報酬會飆升、投資銀行的業務也會增加。四大板塊,沒有一個不受益於牛市、受損於熊市,證券行業的高彈性也就由此而來。

而這種極高的業績彈性,也就註定了用PE估值常常有失公允。牛市的時候會估的太便宜,熊市又會估的太貴。因此,基於淨資產、重置成本的估值方法,相對會更適合一些。

在分析證券行業的投資機會時,投資者還需要注意四個因素:基本面增長與同質化競爭、規模優勢、政策保護、估值差與價差。

儘管證券行業長期的空間仍然巨大,但是同質化的競爭必然拉低大部分公司的利潤率。由於更大的規模能維持更好的規模經濟、開出更高的工資,贏得更響的品牌,大型證券公司利潤率往往高於同業,特別是小型證券公司。

另一方面,由於證券行業關係到國家金融安全,因此,在對外資的進入與競爭方面,一定的政策保護在長期仍然可以期待,這會相對緩解證券行業受到的壓力。最後,恰恰是由於證券公司的同質化,使得在同一級別的證券公司估值產生差距,以及A股和H股股價產生差距的時候,往往會醞釀一些不錯的調倉機會。而這種機會,在牛市的時候由於波動加大,往往會顯得尤其明顯。

恰恰由於證券行業大起大落的特點,因此最好的買入時機,往往是這個行業估值極度低廉,基本面也極其黯淡的時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