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投保”方便便宜,但靠譜嗎 平臺倒了誰埋單?'

"

互聯網入局保險門檻降低 本報調查線上保險哪家強

本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允許有實力有條件的互聯網平臺申請保險兼業代理資質”。這意味著,互聯網平臺不再需要花大價錢求購保險專業中介牌照,而只需要申請一個兼業代理資質,就可以入局保險行業。

記者走訪中瞭解到,不少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平臺購買線上保險,一是圖方便,二是圖便宜。那麼購買線上保險靠譜嗎?對於近期消費者普遍反映的問題,尤其廣受關注的人身險,本報記者走訪市場進行了調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冉冉

許多消費者接觸“線上投保”,是通過手機中的社交或支付軟件,比如微信的“微醫保”、支付寶的“好醫保”等。

記者查詢獲悉,這些軟件本身不是保險公司,它們只是搭建起了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相當於一個“保險代理人”,可以向消費者代售保險產品。只是不同於一般的代理人只賣自家公司產品,第三方平臺會跟許多保險公司合作,賣的產品範圍更廣。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消費者從互聯網平臺上購買線上保險,但最後核保、承保、理賠的都是保險公司。

也就是說,核保是保險公司核、承保是保險公司承、保單歸屬終究是保險公司、理賠也是保險公司來賠。

互聯網平臺老闆跑路了怎麼辦?對於許多市民的擔心,保險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即便是互聯網平臺倒閉了、老闆跑路了,你的保單還是在保險公司那裡,保險公司依舊會照常履行保障義務。而至於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保險法》有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是不允許倒閉的。”

對於市民擔心的“保險公司會不會賠不起”,記者從行業瞭解到,企業償付能力充足率可在保險公司官網或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查看。每家保險公司都有償付能力披露,如果低於100%,銀保監會會接手監管。

線上投保PK線下投保

產品特色各不同該怎麼選 可上銀保監會查備案信息

以人身險為例,記者梳理了近幾年銷售業績較出色的幾款線上保險產品發現:

線下保險產品中,大部分品牌都兼顧了以返本、理財保險產品為主的產品及純消費型保險產品,不過後者佔比較少。以重疾險為例,大多以“重疾+身故”保障二合一,較少出現純重疾保障;消費型的定期壽險更少。而線上保險產品中,產品形態更簡單,以消費型、純保障類為主,同時也少有返本、理財的保險產品。比如越來越受關注的消費型重疾險、定期壽險等,這類產品在行業內多被評價為“槓桿高”“靈活多變”“用戶選擇方便”。

記者分別在銀保監會官網、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查詢以上保險產品的備案信息,均能查到。這裡也給市民支了一招:由於目前所有銷售的保險,都需要經過銀保監會備案批准,才可進行銷售,因此,消費者如果對某一款保險產品的靠譜性有懷疑,都可以去查詢這款保險產品的備案信息。

對於不少市民發出“為什麼某款線上保險,在官網上沒找到”的疑問,行業人士表示,不同銷售渠道在產品形態上會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有時是產品名稱不同,有時是版本升級所致,但最終基礎保障還是一樣的。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查詢銀保監會備案信息。

怎樣核保更便捷 不同人不同方案

記者測試了多款線上保險產品後發現,相較於傳統的線下投保大多需要當面簽訂合同、錄音錄像等程序,線上投保則不需要。而且,不少線上保險都推出了智能核保功能,還以人身險為例,不少線上投保對於一些“身體的小毛病”,可以通過智能核保立即獲得核保結論;智能核保若過不了,則可以走郵件核保或人工核保,核保方式更加靈活。

但業內人士提醒,線上投保整體來說更適合已經掌握了挑選保險產品知識的人士,對於這部分人士來說,線上投保不僅簡單方便靠譜,而且產品選擇也多;但投保新手或購買類似於長期險種等比較複雜的保險產品時,更建議尋找專業的保險代理人來協助,以便配置專業詳細的保險方案。

電子保單紙質保單 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在線下投保,是給紙質保單,也就是保險合同;在線上投保,多數沒有紙質合同的,但會生成電子保單,發送到郵箱或手機上,在保險公司官網或APP都可以查詢。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電子保單和紙質合同是具有同樣法律效力的。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十一條,及《保險法》第十三條,已將數據電文列為合同的合法表現形式;而《電子簽名法》第十四條:“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因此, 電子保單和紙質保單沒有本質區別,在理賠時都具有法律效力。

行業人士提醒:“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渠道購買,只要是有牌照的保險公司,其背後都有銀保監會在監控,因此挑選平臺是關鍵。”

網上購險更便宜嗎 各有優勢看準下單

“為什麼互聯網保險產品會這麼便宜?是不是因為條款裡有很多坑?”不少消費者發現,類似於網購比實體店便宜,不少“看起來差不多”的保險產品也是線上更便宜誘人,那麼這些線上保險產品靠譜嗎?

記者走訪了多位兼有線上、線下保險行業從業經驗的人士瞭解到,之所以線上保險“看起來更便宜”,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首先是線上線下產品形態不同,有些線上保險形態簡單、保障集中,所以價格會比線下的返還型、儲蓄型保險更便宜;另一方面與銷售方式不同有關,線下保險產品定價時要考慮代理人的佣金和人力等成本,而線上保險幾乎是網上直銷,不需要依託大型的銷售團隊,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渠道佣金等成本,將其中的差價讓利給用戶,價錢自然會便宜許多。”

線上投保觀察

記者實測對比

“網紅”保險產品

那麼,線上投保哪家強?記者梳理近兩年銷售業績不俗的幾款線上保險產品發現,市場上既有藉助互聯網平臺巨大流量成為在線保險產品“第一梯隊”的,諸如螞蟻保險、微保、水滴保險商城等;也有建立在和自身業務相關的場景上,諸如滴滴平臺司乘意外綜合險,小米的碎屏險等。從去年開始,阿里、京東、美團、滴滴等平臺紛紛搭建起保險場景,其中不少都聚焦在住院醫療健康險上。以住院醫療險為例,記者根據第三方平臺提供的數據,對比了微信平臺推出的一款住院醫療險產品“微醫保2019”和支付寶推出的住院醫療險“好醫保”(詳見附表)。

以上兩款產品的相同點,都屬於熱銷的百萬醫療險,特點包括保額高、保費便宜,不限社保用藥和治療手段。相對於大部分一般醫療是1萬元的免賠額,好醫保和微醫保重大疾病0免賠,算是一個加分項;重疾保障是100種重大疾病醫療;保額是一般疾病及意外醫療保險金300萬元;100種重大疾病醫療保險金600萬元,額度、報銷比例都比較高(除免賠額外,100%報銷);質子重離子醫療費按照60%賠付;在不停售的前提下可逐年續保,最高至100歲,免等待期,免健康告知,不因理賠或身體健康狀況變化單獨調整個人保費,比較人性化;且含有醫療墊付和就醫綠色通道,給客戶優質的關懷。

不過兩者也有不少不同點:年交保費方面,好醫保比較划算。在有社保的情況下,10歲兒童投保,好醫保僅需135元;25歲人群(有社保)投保也僅需129元;45歲人群(有社保)保費一年需要459元。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好醫保的投保年齡可至65週歲。

“錢景”誘人

互聯網扎堆賣保險

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微醫保、好醫保等產品之外,市場上線上投保渠道越來越多。為什麼互聯網平臺紛紛扎堆“賣保險”?有業內人士一語道破:“這一行業‘錢景’誘人!”歐洲最大保險公司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曾在2018年4月發佈報告表示,中國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更有行業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保險市場目前已經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2018年,全國保險業保費收入超3.8萬億元,年均增長率26.79%,總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年均增長率28.21%。按照2016年發佈的《中國保險業十三五規劃綱要》規劃目標,到2020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將達到4.5萬億元,總資產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

保險銷售渠道“變身”史

●1979年~1991年,最早的保險銷售,就像銀行產品一樣需要上門購買。

●1992年,友邦保險引入保險營銷員制度(即保險代理人制度),衝擊了原先直銷為主的模式。產銷分離,保險中介開始出現。

●1997年11月28日,我國保險行業首次“觸網”,保險的銷售開始從線下轉向線上:中國保險學會和北京維信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家保險網站——中國信息保險網。同年12月,新華人壽保險公司促成國內第一份互聯網保險單。

●2006年10月,第三方互聯網保險中介平臺慧擇網上線。

●2007年12月,第三方保險諮詢服務平臺向日葵網上線。

●2009年,攜程推出可與保險公司實時對接電子化銷售平臺。

●2013年8月,蘇寧雲商宣佈與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蘇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滴滴與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了“滴滴平臺司乘意外綜合險”。

●2016年6月,小米支付推出“小米少兒保”的保險產品。

●2018年2月,保監會批覆美團保險中介機構牌照,美團正式進軍保險中介市場。

●2018年4月,同花順收購浙江恆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並於2019年6月正式開賣保險。

不拼流量和用戶

要拼服務贏信任

近日,騰訊旗下保險平臺發佈《微醫保2019二季度理賠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微醫保累計賠款近1.3億元,其中第二季度理賠金額為7800萬元,比一季度增長65.1%。

“用戶面臨更多選擇的時候,信任和服務成為用戶最看重的因素,科技手段是提升服務的一個強助力。”友邦保險有關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行業認同度逐步增長,但目前行業和用戶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痛點,最重要的是服務提升和信任建立。

互聯網保險行業公開數據也顯示,90%以上的保險平臺沒有提供保險專人服務,遇到問題只能投訴客服或機構。有市民受訪時更坦言:“保障的不確定性,讓買保險更像是一場‘賭博’。”

基於以上痛點,不少企業已瞄準痛點發力。近日新華保險在年中會議上,新華保險首席執行官李全就表達了提升服務、提高客戶信任的重要並透露:“我們要通過科技賦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快的客戶獲取,以及更高效地滿足客戶需求。”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者保險意識的進一步提高和互聯網保險的逐步滲透,流量和用戶成為各家保險平臺“短兵相見”的收割戰場,互聯網保險也發展升級進入到下半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