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以下為他的公開演講:多元化事業部的弊病

我在GE任職時,集團有11個業務部門,包括GE能源、GE飛機發動機、GE醫療、GE塑料、NBC等。最多時,部門數量曾達到20個。

有多少個業務部門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多元化業務的管理模式是事業部制的。

為了成為行業引領者,每個事業部可能有一些獨特的戰略。如果它的戰略願景超過了總部提供的資源,事業部不可能有獨立、快速的決策權。

在資源(人財物)獲取上,事業部也要看總部的臉色。GE總部會對所有業務進行比較,規模大的、利潤和前景看好的就會扶植,業務小的或CEO不喜歡的就會少分配一點。

比如,總部覺得家電業務沒有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於是GE家電變成“棄子”,被迫賣出。

家電事業沒前途?顯然不是。海爾、格力電器的家電業務都已遠超曾經的全球家電行業巨人——GE家電。

"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以下為他的公開演講:多元化事業部的弊病

我在GE任職時,集團有11個業務部門,包括GE能源、GE飛機發動機、GE醫療、GE塑料、NBC等。最多時,部門數量曾達到20個。

有多少個業務部門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多元化業務的管理模式是事業部制的。

為了成為行業引領者,每個事業部可能有一些獨特的戰略。如果它的戰略願景超過了總部提供的資源,事業部不可能有獨立、快速的決策權。

在資源(人財物)獲取上,事業部也要看總部的臉色。GE總部會對所有業務進行比較,規模大的、利潤和前景看好的就會扶植,業務小的或CEO不喜歡的就會少分配一點。

比如,總部覺得家電業務沒有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於是GE家電變成“棄子”,被迫賣出。

家電事業沒前途?顯然不是。海爾、格力電器的家電業務都已遠超曾經的全球家電行業巨人——GE家電。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為什麼家電業務在GE就沒前途呢?這是因為,總部是拿家電和其他業務放在一起相比較,家電業務成長最快的市場不在美國。如果GE總部在中國,也許情況會不一樣。

事業部制管理的弊端在於:它嚴重阻礙了部門獲取業務發展所需要的獨立戰略、獨立融資能力、獨立決策、資本開支等等。

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呢?我先問3個問題:

GE有幾個上市公司?—— 只有1個。

為什麼德國的西門子要將醫療分拆為獨立公司去IPO,為什麼德國的拜爾把化工分拆出去?

為什麼中化國際旗下會有好幾個上市公司(金茂地產、中化化肥、中化國際)?

這些企業和GE都是多元化業務集團,它們的總體規模還沒GE大。它們為什麼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這就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不少企業的新定位——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本運營公司來管理。

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好,產業好——買進或增持;公司不好,產業不好——退出或減持;資本不夠,上市或增發。

從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它們就像巴菲特的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其業務組合大都是獨立上市公司的股權搭配,通過配置不同行業資產(股權)來轉型,各個業務都是獨立公司,決策自由,下面的子公司或事業部為多家上市公司。

在我們談創新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技術創新。還有一種創新不能被忽視,那就是制度創新。於企業而言,管理模式的創新就是一種制度創新,如果沒有好好研究、好好學習,肯定要栽跟頭。

20年前,大型跨國公司通過事業部的管理模式,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資源、產生足夠高的效率,來打敗同一領域內的中小型專業化競爭對手。現在,歷史已經翻頁了。

"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以下為他的公開演講:多元化事業部的弊病

我在GE任職時,集團有11個業務部門,包括GE能源、GE飛機發動機、GE醫療、GE塑料、NBC等。最多時,部門數量曾達到20個。

有多少個業務部門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多元化業務的管理模式是事業部制的。

為了成為行業引領者,每個事業部可能有一些獨特的戰略。如果它的戰略願景超過了總部提供的資源,事業部不可能有獨立、快速的決策權。

在資源(人財物)獲取上,事業部也要看總部的臉色。GE總部會對所有業務進行比較,規模大的、利潤和前景看好的就會扶植,業務小的或CEO不喜歡的就會少分配一點。

比如,總部覺得家電業務沒有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於是GE家電變成“棄子”,被迫賣出。

家電事業沒前途?顯然不是。海爾、格力電器的家電業務都已遠超曾經的全球家電行業巨人——GE家電。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為什麼家電業務在GE就沒前途呢?這是因為,總部是拿家電和其他業務放在一起相比較,家電業務成長最快的市場不在美國。如果GE總部在中國,也許情況會不一樣。

事業部制管理的弊端在於:它嚴重阻礙了部門獲取業務發展所需要的獨立戰略、獨立融資能力、獨立決策、資本開支等等。

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呢?我先問3個問題:

GE有幾個上市公司?—— 只有1個。

為什麼德國的西門子要將醫療分拆為獨立公司去IPO,為什麼德國的拜爾把化工分拆出去?

為什麼中化國際旗下會有好幾個上市公司(金茂地產、中化化肥、中化國際)?

這些企業和GE都是多元化業務集團,它們的總體規模還沒GE大。它們為什麼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這就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不少企業的新定位——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本運營公司來管理。

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好,產業好——買進或增持;公司不好,產業不好——退出或減持;資本不夠,上市或增發。

從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它們就像巴菲特的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其業務組合大都是獨立上市公司的股權搭配,通過配置不同行業資產(股權)來轉型,各個業務都是獨立公司,決策自由,下面的子公司或事業部為多家上市公司。

在我們談創新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技術創新。還有一種創新不能被忽視,那就是制度創新。於企業而言,管理模式的創新就是一種制度創新,如果沒有好好研究、好好學習,肯定要栽跟頭。

20年前,大型跨國公司通過事業部的管理模式,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資源、產生足夠高的效率,來打敗同一領域內的中小型專業化競爭對手。現在,歷史已經翻頁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3D打印的故事不靈了

有段時間,GE提出工業數字化及3D打印,給股東和員工描繪了美妙的願景,展現了新技術革命的曙光。

可惜的是,GE不是阿里,也不是騰訊。BAT這種公司可以利用技術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甚至創造一個新的業務。但是,技術並沒有在GE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工業企業GE來說,工業數字化和3D打印只是增加產品競爭力的無數革新之一。

我曾就職過的卡特彼勒,在3D打印方面不比GE做得差。但是,它就沒有過度強調3D打印是企業發展的大機遇,也沒強調多年前就存在的無人駕駛礦山車帶來的大機遇。

3D打印技術更適合小規模、差異化的產品,對於大的工業企業來說,它暫時掀不起太大的浪,吹得太響,就會跌得很重。

數字化和3D打印技術無法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只能幫助產品增加競爭力,以維持業務。而且,技術研發也需要很長的週期,至少10年內無法帶來明顯的收入及利潤增長。

GE把這兩個革新定位抬得太高,投資人和員工因此產生了很高的預期。後來,大家發現,這些技術革新並沒有帶來什麼,既沒有讓產值翻番,也沒有讓成本銳減。

作為公司領導人,要特別注意,不能誤導投資人和員工。

這不是說,你做的事情沒價值,而是它的價值要在十年後才能體現,但股東過了2-3年,就會厭倦你的故事。

"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以下為他的公開演講:多元化事業部的弊病

我在GE任職時,集團有11個業務部門,包括GE能源、GE飛機發動機、GE醫療、GE塑料、NBC等。最多時,部門數量曾達到20個。

有多少個業務部門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多元化業務的管理模式是事業部制的。

為了成為行業引領者,每個事業部可能有一些獨特的戰略。如果它的戰略願景超過了總部提供的資源,事業部不可能有獨立、快速的決策權。

在資源(人財物)獲取上,事業部也要看總部的臉色。GE總部會對所有業務進行比較,規模大的、利潤和前景看好的就會扶植,業務小的或CEO不喜歡的就會少分配一點。

比如,總部覺得家電業務沒有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於是GE家電變成“棄子”,被迫賣出。

家電事業沒前途?顯然不是。海爾、格力電器的家電業務都已遠超曾經的全球家電行業巨人——GE家電。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為什麼家電業務在GE就沒前途呢?這是因為,總部是拿家電和其他業務放在一起相比較,家電業務成長最快的市場不在美國。如果GE總部在中國,也許情況會不一樣。

事業部制管理的弊端在於:它嚴重阻礙了部門獲取業務發展所需要的獨立戰略、獨立融資能力、獨立決策、資本開支等等。

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呢?我先問3個問題:

GE有幾個上市公司?—— 只有1個。

為什麼德國的西門子要將醫療分拆為獨立公司去IPO,為什麼德國的拜爾把化工分拆出去?

為什麼中化國際旗下會有好幾個上市公司(金茂地產、中化化肥、中化國際)?

這些企業和GE都是多元化業務集團,它們的總體規模還沒GE大。它們為什麼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這就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不少企業的新定位——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本運營公司來管理。

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好,產業好——買進或增持;公司不好,產業不好——退出或減持;資本不夠,上市或增發。

從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它們就像巴菲特的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其業務組合大都是獨立上市公司的股權搭配,通過配置不同行業資產(股權)來轉型,各個業務都是獨立公司,決策自由,下面的子公司或事業部為多家上市公司。

在我們談創新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技術創新。還有一種創新不能被忽視,那就是制度創新。於企業而言,管理模式的創新就是一種制度創新,如果沒有好好研究、好好學習,肯定要栽跟頭。

20年前,大型跨國公司通過事業部的管理模式,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資源、產生足夠高的效率,來打敗同一領域內的中小型專業化競爭對手。現在,歷史已經翻頁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3D打印的故事不靈了

有段時間,GE提出工業數字化及3D打印,給股東和員工描繪了美妙的願景,展現了新技術革命的曙光。

可惜的是,GE不是阿里,也不是騰訊。BAT這種公司可以利用技術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甚至創造一個新的業務。但是,技術並沒有在GE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工業企業GE來說,工業數字化和3D打印只是增加產品競爭力的無數革新之一。

我曾就職過的卡特彼勒,在3D打印方面不比GE做得差。但是,它就沒有過度強調3D打印是企業發展的大機遇,也沒強調多年前就存在的無人駕駛礦山車帶來的大機遇。

3D打印技術更適合小規模、差異化的產品,對於大的工業企業來說,它暫時掀不起太大的浪,吹得太響,就會跌得很重。

數字化和3D打印技術無法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只能幫助產品增加競爭力,以維持業務。而且,技術研發也需要很長的週期,至少10年內無法帶來明顯的收入及利潤增長。

GE把這兩個革新定位抬得太高,投資人和員工因此產生了很高的預期。後來,大家發現,這些技術革新並沒有帶來什麼,既沒有讓產值翻番,也沒有讓成本銳減。

作為公司領導人,要特別注意,不能誤導投資人和員工。

這不是說,你做的事情沒價值,而是它的價值要在十年後才能體現,但股東過了2-3年,就會厭倦你的故事。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重工業管理的挑戰

管理重工業企業非常難。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你和一個孩子說“這個壺很燙”,他是不能理解的,他一定要自己摸一下,感覺痛了,才知道這叫做“燙”。

很多人都很有知識,通讀百科,但未必就有見識。

知識不等於見識。所謂見識,是指你做了,看到了,經歷了,感受到了,承認了,接受了,有領悟了。這才是見識。

以前,GE選拔CEO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候選人必須在長週期產業和短週期業務兩方面都做過。

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於2001年9月正式接替傑克·韋爾奇出任GE董事長,但他只做過GE塑料、GE醫療,沒有做過長週期的大工業產業,沒有切身實踐,不理解什麼是大工業的“燙”。

重工業的行業特點是:資本開支巨大,產品設計週期長,有的需要5年、10年才能出一個新產品,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就會致命。

從長期來看,工業產業趨勢是上行的,但這不代表它在中短期就沒有波動。特別是當經濟危機來臨時,這種劇烈波動對一些企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比如GE收購阿爾斯通,如果高點進入,十年都翻不了身。

"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以下為他的公開演講:多元化事業部的弊病

我在GE任職時,集團有11個業務部門,包括GE能源、GE飛機發動機、GE醫療、GE塑料、NBC等。最多時,部門數量曾達到20個。

有多少個業務部門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多元化業務的管理模式是事業部制的。

為了成為行業引領者,每個事業部可能有一些獨特的戰略。如果它的戰略願景超過了總部提供的資源,事業部不可能有獨立、快速的決策權。

在資源(人財物)獲取上,事業部也要看總部的臉色。GE總部會對所有業務進行比較,規模大的、利潤和前景看好的就會扶植,業務小的或CEO不喜歡的就會少分配一點。

比如,總部覺得家電業務沒有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於是GE家電變成“棄子”,被迫賣出。

家電事業沒前途?顯然不是。海爾、格力電器的家電業務都已遠超曾經的全球家電行業巨人——GE家電。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為什麼家電業務在GE就沒前途呢?這是因為,總部是拿家電和其他業務放在一起相比較,家電業務成長最快的市場不在美國。如果GE總部在中國,也許情況會不一樣。

事業部制管理的弊端在於:它嚴重阻礙了部門獲取業務發展所需要的獨立戰略、獨立融資能力、獨立決策、資本開支等等。

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呢?我先問3個問題:

GE有幾個上市公司?—— 只有1個。

為什麼德國的西門子要將醫療分拆為獨立公司去IPO,為什麼德國的拜爾把化工分拆出去?

為什麼中化國際旗下會有好幾個上市公司(金茂地產、中化化肥、中化國際)?

這些企業和GE都是多元化業務集團,它們的總體規模還沒GE大。它們為什麼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這就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不少企業的新定位——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本運營公司來管理。

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好,產業好——買進或增持;公司不好,產業不好——退出或減持;資本不夠,上市或增發。

從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它們就像巴菲特的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其業務組合大都是獨立上市公司的股權搭配,通過配置不同行業資產(股權)來轉型,各個業務都是獨立公司,決策自由,下面的子公司或事業部為多家上市公司。

在我們談創新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技術創新。還有一種創新不能被忽視,那就是制度創新。於企業而言,管理模式的創新就是一種制度創新,如果沒有好好研究、好好學習,肯定要栽跟頭。

20年前,大型跨國公司通過事業部的管理模式,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資源、產生足夠高的效率,來打敗同一領域內的中小型專業化競爭對手。現在,歷史已經翻頁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3D打印的故事不靈了

有段時間,GE提出工業數字化及3D打印,給股東和員工描繪了美妙的願景,展現了新技術革命的曙光。

可惜的是,GE不是阿里,也不是騰訊。BAT這種公司可以利用技術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甚至創造一個新的業務。但是,技術並沒有在GE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工業企業GE來說,工業數字化和3D打印只是增加產品競爭力的無數革新之一。

我曾就職過的卡特彼勒,在3D打印方面不比GE做得差。但是,它就沒有過度強調3D打印是企業發展的大機遇,也沒強調多年前就存在的無人駕駛礦山車帶來的大機遇。

3D打印技術更適合小規模、差異化的產品,對於大的工業企業來說,它暫時掀不起太大的浪,吹得太響,就會跌得很重。

數字化和3D打印技術無法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只能幫助產品增加競爭力,以維持業務。而且,技術研發也需要很長的週期,至少10年內無法帶來明顯的收入及利潤增長。

GE把這兩個革新定位抬得太高,投資人和員工因此產生了很高的預期。後來,大家發現,這些技術革新並沒有帶來什麼,既沒有讓產值翻番,也沒有讓成本銳減。

作為公司領導人,要特別注意,不能誤導投資人和員工。

這不是說,你做的事情沒價值,而是它的價值要在十年後才能體現,但股東過了2-3年,就會厭倦你的故事。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重工業管理的挑戰

管理重工業企業非常難。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你和一個孩子說“這個壺很燙”,他是不能理解的,他一定要自己摸一下,感覺痛了,才知道這叫做“燙”。

很多人都很有知識,通讀百科,但未必就有見識。

知識不等於見識。所謂見識,是指你做了,看到了,經歷了,感受到了,承認了,接受了,有領悟了。這才是見識。

以前,GE選拔CEO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候選人必須在長週期產業和短週期業務兩方面都做過。

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於2001年9月正式接替傑克·韋爾奇出任GE董事長,但他只做過GE塑料、GE醫療,沒有做過長週期的大工業產業,沒有切身實踐,不理解什麼是大工業的“燙”。

重工業的行業特點是:資本開支巨大,產品設計週期長,有的需要5年、10年才能出一個新產品,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就會致命。

從長期來看,工業產業趨勢是上行的,但這不代表它在中短期就沒有波動。特別是當經濟危機來臨時,這種劇烈波動對一些企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比如GE收購阿爾斯通,如果高點進入,十年都翻不了身。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我在卡特比勒做管理時就深有體會。礦業好的時候,假如市場對於大變速箱的需求是100個。變速箱成本很高,一個變速箱的價格相當於8輛奔馳車。客服會說,形勢好啊,變速箱要多備點,加20個。到了代理商那裡,又說礦業好啊,再多訂30個。這樣就變成了:工廠要生產150個。

如果市場突然剎車,這種信號再傳導到公司。代理商說,礦業不好了,30個多訂了,取消掉。客服部門也說,形勢很糟糕,減產吧。這樣一來二去,到了工廠,生產計劃就變成了30個。

其實,真正的需求也就從100個降到80個,但是在恐慌情緒的放大下,工廠生產計劃從150個暴跌到30個。

在這種形勢下,供應鏈怎麼管?資本開支怎麼管?你能做的,只有裁員。那時候,裁員就是你的全職工作。

選拔CEO時,要看候選人的資歷是否完整。沒經歷過深刻的痛,很難獲得深刻的見識。

傑夫在重工業上的投資收購,基本都是高點進入的,這些行業週期性很強、投資巨大,而且設備生產能力過剩,市場又在不發達國家。

"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以下為他的公開演講:多元化事業部的弊病

我在GE任職時,集團有11個業務部門,包括GE能源、GE飛機發動機、GE醫療、GE塑料、NBC等。最多時,部門數量曾達到20個。

有多少個業務部門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多元化業務的管理模式是事業部制的。

為了成為行業引領者,每個事業部可能有一些獨特的戰略。如果它的戰略願景超過了總部提供的資源,事業部不可能有獨立、快速的決策權。

在資源(人財物)獲取上,事業部也要看總部的臉色。GE總部會對所有業務進行比較,規模大的、利潤和前景看好的就會扶植,業務小的或CEO不喜歡的就會少分配一點。

比如,總部覺得家電業務沒有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於是GE家電變成“棄子”,被迫賣出。

家電事業沒前途?顯然不是。海爾、格力電器的家電業務都已遠超曾經的全球家電行業巨人——GE家電。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為什麼家電業務在GE就沒前途呢?這是因為,總部是拿家電和其他業務放在一起相比較,家電業務成長最快的市場不在美國。如果GE總部在中國,也許情況會不一樣。

事業部制管理的弊端在於:它嚴重阻礙了部門獲取業務發展所需要的獨立戰略、獨立融資能力、獨立決策、資本開支等等。

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呢?我先問3個問題:

GE有幾個上市公司?—— 只有1個。

為什麼德國的西門子要將醫療分拆為獨立公司去IPO,為什麼德國的拜爾把化工分拆出去?

為什麼中化國際旗下會有好幾個上市公司(金茂地產、中化化肥、中化國際)?

這些企業和GE都是多元化業務集團,它們的總體規模還沒GE大。它們為什麼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這就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不少企業的新定位——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本運營公司來管理。

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好,產業好——買進或增持;公司不好,產業不好——退出或減持;資本不夠,上市或增發。

從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它們就像巴菲特的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其業務組合大都是獨立上市公司的股權搭配,通過配置不同行業資產(股權)來轉型,各個業務都是獨立公司,決策自由,下面的子公司或事業部為多家上市公司。

在我們談創新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技術創新。還有一種創新不能被忽視,那就是制度創新。於企業而言,管理模式的創新就是一種制度創新,如果沒有好好研究、好好學習,肯定要栽跟頭。

20年前,大型跨國公司通過事業部的管理模式,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資源、產生足夠高的效率,來打敗同一領域內的中小型專業化競爭對手。現在,歷史已經翻頁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3D打印的故事不靈了

有段時間,GE提出工業數字化及3D打印,給股東和員工描繪了美妙的願景,展現了新技術革命的曙光。

可惜的是,GE不是阿里,也不是騰訊。BAT這種公司可以利用技術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甚至創造一個新的業務。但是,技術並沒有在GE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工業企業GE來說,工業數字化和3D打印只是增加產品競爭力的無數革新之一。

我曾就職過的卡特彼勒,在3D打印方面不比GE做得差。但是,它就沒有過度強調3D打印是企業發展的大機遇,也沒強調多年前就存在的無人駕駛礦山車帶來的大機遇。

3D打印技術更適合小規模、差異化的產品,對於大的工業企業來說,它暫時掀不起太大的浪,吹得太響,就會跌得很重。

數字化和3D打印技術無法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只能幫助產品增加競爭力,以維持業務。而且,技術研發也需要很長的週期,至少10年內無法帶來明顯的收入及利潤增長。

GE把這兩個革新定位抬得太高,投資人和員工因此產生了很高的預期。後來,大家發現,這些技術革新並沒有帶來什麼,既沒有讓產值翻番,也沒有讓成本銳減。

作為公司領導人,要特別注意,不能誤導投資人和員工。

這不是說,你做的事情沒價值,而是它的價值要在十年後才能體現,但股東過了2-3年,就會厭倦你的故事。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重工業管理的挑戰

管理重工業企業非常難。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你和一個孩子說“這個壺很燙”,他是不能理解的,他一定要自己摸一下,感覺痛了,才知道這叫做“燙”。

很多人都很有知識,通讀百科,但未必就有見識。

知識不等於見識。所謂見識,是指你做了,看到了,經歷了,感受到了,承認了,接受了,有領悟了。這才是見識。

以前,GE選拔CEO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候選人必須在長週期產業和短週期業務兩方面都做過。

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於2001年9月正式接替傑克·韋爾奇出任GE董事長,但他只做過GE塑料、GE醫療,沒有做過長週期的大工業產業,沒有切身實踐,不理解什麼是大工業的“燙”。

重工業的行業特點是:資本開支巨大,產品設計週期長,有的需要5年、10年才能出一個新產品,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就會致命。

從長期來看,工業產業趨勢是上行的,但這不代表它在中短期就沒有波動。特別是當經濟危機來臨時,這種劇烈波動對一些企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比如GE收購阿爾斯通,如果高點進入,十年都翻不了身。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我在卡特比勒做管理時就深有體會。礦業好的時候,假如市場對於大變速箱的需求是100個。變速箱成本很高,一個變速箱的價格相當於8輛奔馳車。客服會說,形勢好啊,變速箱要多備點,加20個。到了代理商那裡,又說礦業好啊,再多訂30個。這樣就變成了:工廠要生產150個。

如果市場突然剎車,這種信號再傳導到公司。代理商說,礦業不好了,30個多訂了,取消掉。客服部門也說,形勢很糟糕,減產吧。這樣一來二去,到了工廠,生產計劃就變成了30個。

其實,真正的需求也就從100個降到80個,但是在恐慌情緒的放大下,工廠生產計劃從150個暴跌到30個。

在這種形勢下,供應鏈怎麼管?資本開支怎麼管?你能做的,只有裁員。那時候,裁員就是你的全職工作。

選拔CEO時,要看候選人的資歷是否完整。沒經歷過深刻的痛,很難獲得深刻的見識。

傑夫在重工業上的投資收購,基本都是高點進入的,這些行業週期性很強、投資巨大,而且設備生產能力過剩,市場又在不發達國家。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不懂海外市場

亞馬遜在美國發展得那麼好,為什麼在中國就輸給了淘寶和京東?

當一個公司沒有絕對技術優勢的時候,你在海外市場基本打不過本土公司。這是鐵律。

這涉及到客戶需求、機會把握等,也涉及到決策體系。比如,GE到中國市場來發展,先是CEO制定決策,然後是某個事業部的總裁,再到亞太區管理者,最後再到中國區,決策的鏈條太長了。而在本土,中國的企業家只要召集幾個核心管理人員,立刻就能做決定。

什麼是不公平競爭?這也是。除非你在技術、資源上佔據絕對的制高點。

在GE擴張的過程中,收購併沒有遵循這個重要原則:要麼主戰場在美國本土;要麼在技術上佔絕對優勢。或者把某些事業部總部搬到中國或其最大的市場去。比如,家電事業部總部就可以搬到中國,這也是創新,因為全球市場已經在轉移了。

在幾個大的決策失誤後,一個比較激進的公司——Trian基金管理公司進入GE,並佔據了一個董事會的席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董事會的改組和內部矛盾。

"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GE)被指財務嚴重造假,股價跌幅達11.3%,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89億美元。

8月15日,麥道夫詐騙案舉報人馬科波洛斯發佈了一份長達175頁的報告。他指出,GE企圖通過不準確的、甚至是欺詐的財務報表來掩蓋公司財務和經營問題,與2001年的安然醜聞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前,GE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業績下滑,甚至於2018年6月被踢出道瓊斯指數。曾經叱吒風雲的商業巨頭為何走向沒落?

前GE醫療資深高管李徵宇對此有過詳細分析。他在1994到2003年間,歷任GE醫療大中華區磁共振業務總經理、有機硅基礎業務亞太區總經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以下為他的公開演講:多元化事業部的弊病

我在GE任職時,集團有11個業務部門,包括GE能源、GE飛機發動機、GE醫療、GE塑料、NBC等。最多時,部門數量曾達到20個。

有多少個業務部門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多元化業務的管理模式是事業部制的。

為了成為行業引領者,每個事業部可能有一些獨特的戰略。如果它的戰略願景超過了總部提供的資源,事業部不可能有獨立、快速的決策權。

在資源(人財物)獲取上,事業部也要看總部的臉色。GE總部會對所有業務進行比較,規模大的、利潤和前景看好的就會扶植,業務小的或CEO不喜歡的就會少分配一點。

比如,總部覺得家電業務沒有成長空間和競爭優勢,於是GE家電變成“棄子”,被迫賣出。

家電事業沒前途?顯然不是。海爾、格力電器的家電業務都已遠超曾經的全球家電行業巨人——GE家電。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為什麼家電業務在GE就沒前途呢?這是因為,總部是拿家電和其他業務放在一起相比較,家電業務成長最快的市場不在美國。如果GE總部在中國,也許情況會不一樣。

事業部制管理的弊端在於:它嚴重阻礙了部門獲取業務發展所需要的獨立戰略、獨立融資能力、獨立決策、資本開支等等。

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呢?我先問3個問題:

GE有幾個上市公司?—— 只有1個。

為什麼德國的西門子要將醫療分拆為獨立公司去IPO,為什麼德國的拜爾把化工分拆出去?

為什麼中化國際旗下會有好幾個上市公司(金茂地產、中化化肥、中化國際)?

這些企業和GE都是多元化業務集團,它們的總體規模還沒GE大。它們為什麼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這就是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不少企業的新定位——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本運營公司來管理。

這種新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好,產業好——買進或增持;公司不好,產業不好——退出或減持;資本不夠,上市或增發。

從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它們就像巴菲特的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其業務組合大都是獨立上市公司的股權搭配,通過配置不同行業資產(股權)來轉型,各個業務都是獨立公司,決策自由,下面的子公司或事業部為多家上市公司。

在我們談創新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技術創新。還有一種創新不能被忽視,那就是制度創新。於企業而言,管理模式的創新就是一種制度創新,如果沒有好好研究、好好學習,肯定要栽跟頭。

20年前,大型跨國公司通過事業部的管理模式,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資源、產生足夠高的效率,來打敗同一領域內的中小型專業化競爭對手。現在,歷史已經翻頁了。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3D打印的故事不靈了

有段時間,GE提出工業數字化及3D打印,給股東和員工描繪了美妙的願景,展現了新技術革命的曙光。

可惜的是,GE不是阿里,也不是騰訊。BAT這種公司可以利用技術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甚至創造一個新的業務。但是,技術並沒有在GE起到這麼大的作用。

對於工業企業GE來說,工業數字化和3D打印只是增加產品競爭力的無數革新之一。

我曾就職過的卡特彼勒,在3D打印方面不比GE做得差。但是,它就沒有過度強調3D打印是企業發展的大機遇,也沒強調多年前就存在的無人駕駛礦山車帶來的大機遇。

3D打印技術更適合小規模、差異化的產品,對於大的工業企業來說,它暫時掀不起太大的浪,吹得太響,就會跌得很重。

數字化和3D打印技術無法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只能幫助產品增加競爭力,以維持業務。而且,技術研發也需要很長的週期,至少10年內無法帶來明顯的收入及利潤增長。

GE把這兩個革新定位抬得太高,投資人和員工因此產生了很高的預期。後來,大家發現,這些技術革新並沒有帶來什麼,既沒有讓產值翻番,也沒有讓成本銳減。

作為公司領導人,要特別注意,不能誤導投資人和員工。

這不是說,你做的事情沒價值,而是它的價值要在十年後才能體現,但股東過了2-3年,就會厭倦你的故事。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重工業管理的挑戰

管理重工業企業非常難。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你和一個孩子說“這個壺很燙”,他是不能理解的,他一定要自己摸一下,感覺痛了,才知道這叫做“燙”。

很多人都很有知識,通讀百科,但未必就有見識。

知識不等於見識。所謂見識,是指你做了,看到了,經歷了,感受到了,承認了,接受了,有領悟了。這才是見識。

以前,GE選拔CEO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候選人必須在長週期產業和短週期業務兩方面都做過。

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於2001年9月正式接替傑克·韋爾奇出任GE董事長,但他只做過GE塑料、GE醫療,沒有做過長週期的大工業產業,沒有切身實踐,不理解什麼是大工業的“燙”。

重工業的行業特點是:資本開支巨大,產品設計週期長,有的需要5年、10年才能出一個新產品,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就會致命。

從長期來看,工業產業趨勢是上行的,但這不代表它在中短期就沒有波動。特別是當經濟危機來臨時,這種劇烈波動對一些企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比如GE收購阿爾斯通,如果高點進入,十年都翻不了身。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我在卡特比勒做管理時就深有體會。礦業好的時候,假如市場對於大變速箱的需求是100個。變速箱成本很高,一個變速箱的價格相當於8輛奔馳車。客服會說,形勢好啊,變速箱要多備點,加20個。到了代理商那裡,又說礦業好啊,再多訂30個。這樣就變成了:工廠要生產150個。

如果市場突然剎車,這種信號再傳導到公司。代理商說,礦業不好了,30個多訂了,取消掉。客服部門也說,形勢很糟糕,減產吧。這樣一來二去,到了工廠,生產計劃就變成了30個。

其實,真正的需求也就從100個降到80個,但是在恐慌情緒的放大下,工廠生產計劃從150個暴跌到30個。

在這種形勢下,供應鏈怎麼管?資本開支怎麼管?你能做的,只有裁員。那時候,裁員就是你的全職工作。

選拔CEO時,要看候選人的資歷是否完整。沒經歷過深刻的痛,很難獲得深刻的見識。

傑夫在重工業上的投資收購,基本都是高點進入的,這些行業週期性很強、投資巨大,而且設備生產能力過剩,市場又在不發達國家。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不懂海外市場

亞馬遜在美國發展得那麼好,為什麼在中國就輸給了淘寶和京東?

當一個公司沒有絕對技術優勢的時候,你在海外市場基本打不過本土公司。這是鐵律。

這涉及到客戶需求、機會把握等,也涉及到決策體系。比如,GE到中國市場來發展,先是CEO制定決策,然後是某個事業部的總裁,再到亞太區管理者,最後再到中國區,決策的鏈條太長了。而在本土,中國的企業家只要召集幾個核心管理人員,立刻就能做決定。

什麼是不公平競爭?這也是。除非你在技術、資源上佔據絕對的制高點。

在GE擴張的過程中,收購併沒有遵循這個重要原則:要麼主戰場在美國本土;要麼在技術上佔絕對優勢。或者把某些事業部總部搬到中國或其最大的市場去。比如,家電事業部總部就可以搬到中國,這也是創新,因為全球市場已經在轉移了。

在幾個大的決策失誤後,一個比較激進的公司——Trian基金管理公司進入GE,並佔據了一個董事會的席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董事會的改組和內部矛盾。

百年老店通用電氣沒落,誰才是罪魁禍首?GE最終會走向何處?

當一個團隊的最高管理層出現撕裂、紛爭,頻繁更替領導,特別是在一個巨頭企業裡,這就是一種災難。

企業和人一樣,總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和總結經驗教訓。但是,有些毀滅性的錯誤是一輩子都不能犯的。

GE最終會走向何處,誰都不知道。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讓我教您如何來激勵員工,實現公司和員工共同富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