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十大名關”之潼關是怎樣的情況

我國古代通常會在一些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設立關卡,這些關卡通常使我國能夠在戰爭中更好的抵禦外敵,更好的保護關內的百姓。我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有“十大名關”得說法,它們每一個都在戰爭史上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和山海關並稱為“天下第一關”的潼關。

我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十大名關”之潼關是怎樣的情況


在中國歷史上,潼關出現的頻率很高。陝西和河南這一片地區是中華民族起源的地方,因此陝西和河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安和洛陽在中國歷史上經常扮演著首都的角色,潼關就在西安和洛陽中間,是陝西以及其他西部地區與中原的主要交通要道。由此可見,無論是從東到西還是從西到東,取得了潼關,相當於基本佔據了都城。然而,由於政治結構在不同時期的變化,潼關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削弱。

我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十大名關”之潼關是怎樣的情況


在先秦以前,這一地區曾有過函谷關,然而,在漢代,由於黃河水位的變化,稠桑原頂端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函谷關因此失去了其重要的位置,最終失去了防守作用,潼關將其取而代之。潼關最早出現在人們的眼中,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和馬超的戰爭中。

我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十大名關”之潼關是怎樣的情況


麟趾原的海拔有550米,潼關就在這上面,麟趾原兩側為深溝,一側為遠望溝,一側為禁溝。兩溝的水流不斷相碰,導致兩溝的牆壁就像刀削的一樣。潼關的防禦門戶一共有四個,首先是金斗關,過了金斗關後,是一條非常狹窄的道路,被稱作為黃巷阪,而如果想到麟趾原上去,黃巷阪是必經之地。

黃巷阪的南面靠著黃土高原,北面和黃河之間有高地隆起,形成了南靠高原,北臨絕澗的形勢,中間只有一個僅僅幾米寬的孔道,十分的狹窄。人們也稱之為“五里暗門”,這是潼關的第三防線,由於這條道路奇險,因此比較適合伏兵。

我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十大名關”之潼關是怎樣的情況


穿過五里暗門後,就來到了潼關的前面,別以為這樣就攻佔了潼關。潼關後面還有一個防禦門戶,就是上面提到的“禁溝”。禁溝南北大約有15公里這麼長,在北邊和潼河交匯,在南邊就到達了秦嶺。由於長期雨水沖刷侵蝕,禁溝十分陡峭,形成30米寬的坡道,成為潼關城後的一條軍事道路。因為禁溝可以直達秦嶺,也可以直達武關,所以如果敵人從武關方向而來,就可以通過潼關到達關中。因此,禁溝是潼關防禦的重中之重,一旦禁溝也被攻佔了,潼關也就破了。

我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十大名關”之潼關是怎樣的情況


潼關這一重要關隘,見證了無數王朝的沉浮,慢慢的,隨著歷史朝代的變化,首都不斷地更換,再加上唐朝以後,西安就沒再成為首都,潼關這些關卡的地位也就不斷地下降,最終消失於歷史的車輪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